歷史淺讀作者:王陵 2015年有部電視劇叫《武媚娘傳奇》,,劇中范冰冰等人大尺度的穿著曾引發(fā)出一場不小的爭議,,也引發(fā)出人們對唐朝服飾的討論,那么豪放的大唐女子穿著真的有如電視劇中那么大膽嗎,? 影視材料 事實上,唐朝的女性穿著確實十分大膽豪放,,而且這個時代的女性穿著與中國傳統(tǒng)道德觀相背而馳,,形成唐朝獨有的特色,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非主流”,。女子穿男裝,、穿胡服,服飾“薄,、透,、露”與后來的宋朝有著不小的差異,今天我們就來淺要分析唐宋服飾文化變化的特點,,小窺唐宋文化轉(zhuǎn)變背后的故事,。 一、唐代女性服飾大膽奇異唐代女服在中國古代服飾中可謂是獨樹一幟,,其大膽,、奇異的風格成為中國古代史一道絢麗的風景線,。在大唐女性服飾主要有三種:襦裙裝、男裝與胡服,。在封建禮教的觀點中,,女子這三種服飾與“禮”不合,但是它又客觀存在,,這也側(cè)面反映了大唐的文化的包容性,。 唐朝女性服飾 1、襦裙裝大唐的襦裙裝頗為大膽,,不少潮流款式的特點為薄,、透、露,,特別是其中一款“袒領衫”的風格已經(jīng)超越了部分封建朝代能夠接受的范圍,,它的領口非常低,部分胸部裸露在外,,《武媚娘傳奇》可能會有夸張,,但并不是無中生有。 影視材料 唐代李群玉在《同鄭相并歌姬小飲戲贈》就寫道:“胸前瑞雪燈斜照”,,歐陽詢的《南鄉(xiāng)子》描述:“二八花鈿,,胸前如雪臉如花”,周濆《逢鄰女》詩:“日照鄰女笑相逢,,慢束羅裙半露胸”,,可以看唐朝的女性服飾確實大膽,而且流行程度并不是小眾人群,。 2,、女子穿男裝《禮記·內(nèi)則》規(guī)定:“男女不同衣裳”,但如果你查閱史料,,你會發(fā)現(xiàn)大唐王朝就是一個特例,。唐代女性著男裝已經(jīng)成為一種社會風潮,尤其是唐朝的貴族女子穿著男裝出入十分常見,,這與中國封建社會的禮制完全背道而馳,,若換成明清兩朝,這就是不守婦道,,肯定會受到鄉(xiāng)鄰的指指點點,,活在唾棄之中。 影視材料 《舊唐書·輿服志》記載:“從駕宮人騎馬者,,...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足以看出宮中女子穿男裝進入宮廷已成常態(tài),并不足為奇,,而且潮流一般由上而下,,由富而貧,,這種女子著男裝的風格一定也會傳到民間,成為尋常人家效仿的方式,。 李廓就在《長安少年行十首》里描述到“遨游攜艷妓,,裝束似男兒”,說明在大唐女子著男裝并非宮中貴人們的特權,,這種風潮已經(jīng)傳播到了民間,。 隋唐胡服 3、女子穿胡服陜西乾縣曾出土一座唐朝公主墓,,墓中出土的石刻與陶俑不乏身著胡服的婦女形象,,真實再現(xiàn)了唐代社會的生活場景。從資料上顯示唐朝時期,,胡服的盛行已經(jīng)不分男女,。
胡服 從《舊唐書》的記載來看,武則天時期之后,,胡服的盛行成為貴族到平民司空見慣的事情,,漢族生活受到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影響,而且這個時期并不排斥外族,,這點從服飾就可以看出來,。《安祿山事跡》中還記載:“天寶初,,貴游士庶好衣胡帽,,婦人者簪步搖,,衣服之制度衿袖窄小”,不得不說,,大唐的強盛使得周邊少數(shù)民族政權與大唐百姓和平發(fā)展,,促使了文化上的融合。 唐代女性穿男裝胡服 那么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呢,? 朱熹曾表示:“唐源流出于夷狄”,,意在指出大唐王朝初期母系血統(tǒng)中含有胡族血統(tǒng),例如高祖之母獨孤氏,,太宗之母竇氏,,高宗之母長孫氏,皆為胡族,,并非漢族,,再加上李氏建立經(jīng)營唐朝的過程中,主要重視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利益,,并不排斥外族,甚至用政治聯(lián)姻穩(wěn)固政權,,說明大唐建立之初,,胡人與漢族和平發(fā)展是主要戰(zhàn)略目標。 影視材料 李世民就曾表示:“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澤不如,不必猜忌異耳,。若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正是如此廣闊的胸懷與恢弘的氣概才使得大唐帝國發(fā)展的過程中,,塞外各族與大唐文化上的融合,,從而形成多元化、包容性如此強盛的大唐文化,。我想這可能是唐朝不排斥外族而使胡服盛行的原因之一,。 到了宋朝,由于程朱理學的發(fā)展,,慢慢地從大膽奇異轉(zhuǎn)變?yōu)楹喖s保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胡服的影響,這點在宋初顯得十分明顯,。 宋代女子服飾 二,、宋朝女性服飾的形成宋朝建立之初,大宋對遼、西夏,、金等政權的戰(zhàn)爭中獲得了不錯的成果,,使得本屬于胡人的領地歸于大宋旗下,其文化習俗也慢慢與之融合,,胡服的服飾人格也得到民間的認可,。而且大宋王朝作為唐朝的繼承者,并無法立刻改變唐朝所遺留下來的服飾風格,,胡服在宋朝繼續(xù)盛行根本不足為奇,。 張邦基在《侍兒小名錄拾遺》中記載:“愛愛姓楊氏,本錢塘倡家女,。年十五,,尚垂鬟,性善歌舞,。幼學胡琴數(shù)曲,,遂能緣其聲以通其調(diào)”,實際上不止胡服,,胡曲有慢慢在宋朝民間盛行起來,。 宋遼婦女服飾存在相似性 后來,雖然宋朝統(tǒng)治者屢屢對百姓發(fā)布禁胡令,,服飾效仿四夷者“杖一百”,,而告發(fā)者賞“錢五十貫”?!端问贰分幸灿涊d:“(仁宗)慶歷八年,,詔禁士庶效契丹服及乘騎鞍轡,婦人衣銅綠免褐之類“,。但當時的服飾已經(jīng)成為社會一種常態(tài),,難以發(fā)生立竿見影的轉(zhuǎn)變。 王安石變法失敗后,,程朱理學慢慢得到統(tǒng)治者的重視,,加上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斷崛起,與宋朝的矛盾越來越深,,這種不穩(wěn)定的因素讓統(tǒng)治者越來越擔憂胡人對中原人文化上的滲透,,于是越發(fā)加強文化上的管理,自然也就包括了服侍方面,。 古畫中宋代婦女形象 宋徽宗政和二年頒布詔令《禁止雜服若氈笠釣塾之類御筆》明令禁止:“敢為契丹者若氈笠,、釣墩之類者,以違御筆論,。”此外,宣和元年朝廷再次下旨:“先王之法壞,,胡亂中華,,遂服胡服,習尚久矣,,人不知恥,,未之有禁,非用夏變夷之道,?!背⒉粩嘞逻_對胡服的抑制政策下,使得宋朝服侍在一定程度上按照禮制與倫理的要求轉(zhuǎn)向了簡約保守的風格,。同時宋朝女性服裝的色彩圖案也逐漸變得質(zhì)樸素雅,。 宋朝的婦女主要分三個階層,貴婦人,、普通婦女,,賤婦人,貴婦人主要是宮廷嬪妃,、女官,、皇室女性親屬、高級官員的母親或妻子,,由于朝廷政策的原因,,她們的衣冠特點不得不從簡、正統(tǒng),,嚴格遵守禮教,,從而帶動民間婦女穿衣風格的改變。 宋代出土女性服飾 唐宋兩朝不同的政治環(huán)境改變了當時女性服飾風格,,從豪放艷麗到保守樸素,,但不管什么環(huán)境下,也難以抵擋住人們對于美的追求,,相比唐朝的豪放不羈,、熱情奔放,宋朝的平淡樸素何嘗不是一種返璞歸真,、歸于平淡的美,。 現(xiàn)代女性 如今,中華民族再次崛起,,男女平等的概念已經(jīng)普遍存在,,經(jīng)濟全球化更使得女性服飾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女士們在選擇穿衣風格的同時,,不再只考慮到實用性,、舒適性,而是兼顧著個性化發(fā)展,國家的強盛使得我們的文化更加有包容性,,也讓女性在服飾方面得以彰顯個性,。 參考文獻:劉昫《舊唐書》 脫脫《宋史》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姚汝龍《安祿山事跡》 司馬光《資治通鑒》 齊東方《隋唐考古》 張琳琳《唐宋服飾文化的變易特征》 |
|
來自: 花小鼠 > 《鏤月裁雲(yún)_宮廷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