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心理活動背后都是有信念作支撐的,是信念塑造了我們每天的生活,。這些信念可能是關于世界的,,積極的如“一般來說,他人還是值得信賴的”,,或是沒有那么積極的,,“生活是不公平的?!蔽覀円矒碛袑ξ磥淼男拍?。它同樣也有積極的和消極的,比如“對我來說,,事情終究會被解決”,,或是“事情從來不會好轉(zhuǎn)。” 而各種各樣的信念中,,最最為重要的當屬我們對于自我的信念,。以下,我將分別介紹這兩個可怕的信念,,并會介紹如何將這兩個信念替換為更準確,、更有助于提升我們的生活的信念。 信念一:每個人都應該喜歡我 在“每個人都應該喜歡我”這個主題上有各種各樣的變式,。比如,,你的版本可能更像是“我的價值取決于別人怎么看我”,或者“別人怎么看我真的很重要,!”管我們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是什么,,這種信念往往都會給我們招致麻煩。為什么,?這個信念的問題在于,,它將我們自己的幸福放置在他人手中。我們沒有辦法去控制別人的反應,、想法,,也沒法決定他們是否對我們做出評價。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那么,如何對這種信念提出挑戰(zhàn),? 解除依賴的方式并不是鼓勵我們獨自前進,。孤立也會增加抑郁的風險,再說,,這一點也不好玩,。那解決的方法是什么?那就是所謂的“認知重構(gòu)”,。在認知重構(gòu)的過程中,,我們會特別明確地找到那個阻礙我們的信念,并自問“它真的是真的么,?”,。然后提出一個新的、更準確的信念,。注意,,我并沒有說是“更幸福的”信念。我們的目標并不是在那些陳舊的,、不健康的想法之上貼一個幸福的創(chuàng)可貼,。相反,這個目標是修訂我們的信念,讓它更清晰,、真實,,讓我們能夠繼續(xù)前行。 那么,,怎么來重構(gòu)“每個人都應該喜歡我”的想法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拿掉那個毫無用處的“應該”,還有那個代表整體的“每個人”,。比如,,換成“大部分人可能還是蠻喜歡我的”,這句話就沒那么緊迫了,。我都能聽到你們好多人舒了一口氣,。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中強調(diào)他人觀念的部分給剔除。 例如,,你可以嘗試這種,,“如果我對自己很滿足,對的人自己會找到我”,。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愛和認可,,這本身也是人類的一部分,但是從別人那兒獲得無條件的愛和認可是沒有必要的,,甚至是沒有可能的,。 對于我們之中的很多人來說,即便是我們出生成長的家庭,,也不可能給我們提供這些,。但,,這沒有關系,。每個人都有“自己人”,他們現(xiàn)在正在某個地方,,只是需要你去尋找罷了,。 信念二:我必須是完美的 這個信念的變化花樣比你吃的早餐種類還要多!看一看這些話:“如果我工作中出現(xiàn)失敗,,我就是個loser,!”、“如果我沒法完全理解,,說明我是個蠢貨,!”、“如果我趕不上大家的進度,,我就低人一等,。”、“如果我把這一切搞砸了,,這就跟完全失敗了一樣糟糕,。” 為什么“我必須是完美的”這個信念會把我們困在抑郁中呢,?它代表著一種“全或無”的觀點:非黑即白,,沒有任何灰色地帶。如果我們不是完美無缺的,,我們就是個失敗者,。更糟糕的是,它會把我們的自我價值與自己的表現(xiàn)緊密聯(lián)系起來:如果我們沒有完美地展現(xiàn)自己,,我們就毫無價值,。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那么,,如何對這種信念提出挑戰(zhàn)? 終結(jié)完美主義不是讓我們把標準變得平凡無奇,,相反,,依然保持自己的高標準,只不過,,同時,,讓這些標準變得可以實現(xiàn),并留一點靈活性,。當然,,要開始認知重構(gòu)。重申一次,,目標不是讓我們的信念更加積極,,而是讓它更準確。 那么,,怎么來重構(gòu)“我必須是完美的”呢,? 方式之一就是以過程為導向,而不是結(jié)果導向,。比如,,你可能會說,“我很努力,,而且很認真地付出了,。”或者,,“我的生活方式與我的價值觀是一致的,?!绷硪环N方式則是拒絕一切完美主義的想法。例如,,試著用這些來取代完美主義的想法,,“我就是我,這樣也沒什么不好,?!被蛘咧皇呛唵蔚恼f,“我已經(jīng)足夠(好)了,?!庇腥さ氖牵坏┪覀兺V棺非笸昝?,我們也就不再擔心自己有缺陷了,。 最后想說的是,我們的花園里總會多出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種子,,它們就像是不速之客,。與此類似的是,前面提到的兩大功能失調(diào)的信念可能已經(jīng)遍布了我們的整個心靈,,你要知道,,它們不會馬上就消失,這點也很重要,。 如果要徹底擺脫,,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但是只要你花心思去注意到他們,,對他們就行修剪,,最終會被塑造為一些更美好的信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