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每當時代交替,,有粉墨登場者,,自然就有謝幕下臺者。我們來看看三國時代的四位謝幕者,,體會一下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我們按照時間倒序: 孫皓歸降后,不改其祖剛烈之風,。太尉賈充諷刺他說:“你在江東沒事就撕人臉皮,,這是什么娛樂節(jié)目啊,?”孫皓反唇相譏說:“這是專門對付那些弒君作亂者的,,他們臉都不要了,我?guī)退麄兯憾??!辟Z充因為有弒殺曹髦的劣跡,噎得說不出話來,。 司馬炎又說:“朕在這里設(shè)了一個座位,,等你等得好辛苦啊,!”孫皓也說道:“彼此彼此,,我在江東也設(shè)了一個座位,等陛下等得好辛苦??!”這話敢于惡鬼真高下,不向霸王讓寸分,,居然一語成讖,,司馬炎的后代果然去了江東,,孫皓也是最終因果律人形兵器。 因為天下已定,,不必再立政治牌坊,而且孫皓比較扎手,,所以最終只被封為歸命侯,。五年后孫皓即不明原因死亡,爵位不傳,,幾個兒子被拜為郎官,。其后仍有復(fù)國運動:公元310年錢璯作亂,迎立孫皓之子孫充,,后又將其殺害,;公元318年孫皓的另一個兒子,孫璠起兵反對東晉,,后亦兵敗被殺,。就是要豪邁! 曹奐在魏晉禪代中,,表現(xiàn)極為恭順,。司馬炎封其為陳留王,賜予天子旌旗,,行魏國正朔,,上書不稱臣,受詔不下拜,,其地位待遇可以說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最好的,。公元302年,曹奐在封國去世,,享年五十八歲,,晉朝上謚號為元皇帝,死后能追尊皇帝,,即被認定為正統(tǒng),。 曹奐的后人沒有再在官方紀錄中出現(xiàn),因此無從知道他有沒有后人,,由于他離世時正值永嘉之亂,,相關(guān)紀錄都可能在那段時間遺失或毀棄。東晉一直有曹姓陳留王的爵位,,南朝宋有陳留王曹虔嗣的記錄,,并一直傳國至南朝齊,但已無法確定是否為曹奐的直系后裔,。 劉禪歸降后,,當時還是晉王的司馬昭召其飲宴,,故意表演蜀地歌舞。劉禪心想,,這都是高祖劉邦玩剩下的,,還想給我四面楚歌,太簡單太幼稚,!司馬昭見劉禪談笑自若,,覺得他沒心沒肺,無可救藥,。改日司馬昭又問他:“還想你的蜀國嗎,?”劉禪答道:“想個錘子,這里多安逸噻,!” 司馬昭遂不疑,,封其為安樂公。 公元271年,,劉禪在洛陽去世,,享年六十四歲,其子劉恂襲爵,,另一子拜為駙馬都尉,。其國一直傳至永嘉之亂,子孫滅絕,,但是侄孫劉玄(不是更始帝)奔蜀,,當時割據(jù)蜀地的是成漢政權(quán),遂被繼封為安樂公,。后來桓溫滅成漢,,還有人在成都見到了劉玄,此后便再無消息,。 劉協(xié)入闈或許有些牽強,,但是三國時代一般是從黃巾之亂算起,也能講得通,。劉協(xié)禪位于曹丕后,,被封為山陽公,同樣行漢朝正朔,,上書不稱臣,,受詔不下拜,為魏之國賓,。公元234年,,劉協(xié)在封國去世,享年五十四歲,,魏國上謚號為孝獻帝,,同樣被認定為正統(tǒng),。 山陽公國又傳劉康、劉瑾(不是劉公公),、劉秋三代,,亦傳至永嘉之亂。而在永嘉之亂前夕,,劉協(xié)的玄孫劉阿知預(yù)感到天下將亂,,遂舉家東渡,前往日本,。當時日本正在走向統(tǒng)一,,阿知被應(yīng)神天皇賜號東漢使主,,并帶去了先進的技術(shù)和文化,,很快又成為日本的貴族。 仁德天皇時,,阿知的后裔被賜姓“坂上”,,其中有一位坂上田村麻呂,成為實際上的首任征夷大將軍,;雄略天皇時,,又有一支被賜姓“大藏”,其家族世代負責朝廷財政,;圓融天皇時,,又有一支被賜姓“丹波”,其家族執(zhí)掌日本皇家藥局近千年之久,。此外還有原田,、秋月、高橋,、江上,、內(nèi)藏等姓氏,皆是大漢遺脈,。 從封號上看,,除了劉協(xié)以外,其他三位的封號都有調(diào)侃意味,。歸命侯顧名思義,,只能歸順天命;安樂公樂不思蜀,,也算恰如其分,;陳留王似曾相識,正是劉協(xié)即位前的封號,,一報還一報,。不過比起后來侮辱性的昏德公,、重昏侯的名號來說,已經(jīng)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這個時代還洋溢著上古遺風,,前朝帝王遜位后,基本都能善終,,這在后來世風日下的南北朝,,幾乎是難以想象的。在那個血雨腥風率獸食人的時代,,人們終于回想起,,三國亂世還是蠻溫情的。這四位謝幕者的結(jié)局,,也符合德匹下的準則,,“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之謂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