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與漏在臨床癥狀和程度上有所不同:崩,,出血量大,來勢急迫,,病情重,;漏,出血量少,,淋漓不斷,,來勢較緩,病情輕,。但兩者在發(fā)病過程中可以轉(zhuǎn)化,。血崩日久,氣血虛綏,,漸變成漏,;久漏不止,病情日變可為崩,。 以下分享一則女性崩漏的案例,。 某女,,35歲,工作壓力較大,,心情經(jīng)常郁悶,,近月經(jīng)淋漓不凈1月余,現(xiàn)半夜出血量增多,,有血塊,。素有胃病,最近胃痛泛酸,,身上常覺燥熱,,大便粘膩,周身乏力,,舌淡紅,,舌尖略有瘀點,苔薄白,,脈沉弦,。 患者壓力較大,肝經(jīng)久有郁熱,。氣郁化火,,則血熱妄行而不止;肝火犯胃,,則胃氣不降而上逆,;氣滯血瘀,則血不歸經(jīng)而有塊,;出血日久氣血兩虛故體乏,。治擬清肝和胃,佐以活血止血法,, 處方 柴胡6g 枳殼6g 白芍9g 炙甘草5g 蒼術(shù)6g 焦神曲9g 香附9g 炒梔子5g 海螵蛸9g 仙鶴草15g 側(cè)柏葉炭9g 生地榆9g 14劑 水煎服,。 服藥次日月經(jīng)即凈,近一周胃痛未發(fā),,泛酸大為減少,,但胃中尚有灼熱感,情緒較前好,,腿腳較前有力,,舌淡紅,瘀點較前略淡,,苔薄白,,脈細略弦。 處方 丹皮6g 炒梔子6g 當歸6g 白芍9g 柴胡5g 茯苓9g 白術(shù)6g 炙甘草3g 仙鶴草9g 蒲公英9g 香附3g 14劑 水煎服,。 【瑗按】 劉完素云“童幼天癸未行,,皆屬少陰,;天癸既行,皆從厥陰論治,;天癸已絕,乃屬太陰也”,。本患者正值壯年,,長期氣郁不展,正屬“從厥陰論治”者,。而血癥之治,,古來素有“塞流、澄源,、復舊”三法,,先生認為說的是要綜合考慮疾病的標本和發(fā)病原因。 本患者肝氣郁結(jié),,非疏不達,;胃氣上逆,非降不和,;血漏有塊,,舌有瘀點而脈沉,乃血虛血瘀之證,,非活血與止血并用不能治也,。故取四逆散合越鞠丸使氣機暢達以復其舊;加仙鶴草,、海螵蛸活血止血以澄其源,;生地榆、側(cè)柏葉炭涼血止血以塞其流,。諸藥合用,,一劑而安。 復診,,血止痛除,,體輕神安,但胃中仍有灼熱感說明郁熱尚未凈,,故以丹梔逍遙散養(yǎng)血清肝,,一以掃余熱,一以養(yǎng)肝健脾復其舊,;仙鶴草,、蒲公英清胃涼血和胃氣;稍加香附一味助氣機流通,,不使氣血凝滯也,,諸藥合用,,進退有度,可師可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