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十講 摘錄這是一篇關于有效教學十講,有效教學十講,什么是有效教學的文章,。所以這三個指標要綜合考量,。這就是現(xiàn)代企業(yè)的有效性,要同時比這三個方面,。 我剛才講的這個隱喻與教學的有效性有什么關系呢,?教學的有效性最終要落到哪里?要落到學生的 有效教學(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后,,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20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觀是“教學是藝術”,。但隨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fā)展,人們意識到,,教學也是科學,。即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于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 那么何為有效教學?何為有效性,?教學的有效性指的是什么,?……為此,我們摘錄了余文森教授所著的《有效教學十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一書中的內(nèi)容,,如下: 追求幸福是我們每個人的價值取向,,但是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幸福指標,有效性也是一樣的,。什么東西是有效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教學有效性究竟指什么,,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 |教學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 我想從關于有效性的一個隱喻開始講起,它是這樣的: 企業(yè)之間的競爭就好比穿越一塊玉米地,,穿越玉米地比什么,? 第一,比誰穿得快,。比從玉米地的這一端穿到另一端誰用的時間最短,,誰第一個到達目的地。這比的是速度,。 第二,,比穿越玉米地的過程當中,誰掰的玉米多,。你第一個跑到目的地,,可是卻兩手空空,那也不行,。你第一個學完可是你沒有什么收獲怎么可以呢,?所以我們還要比誰掰的玉米多。這實際上是效益——我們講的有效性的一個最核心的指標,。從傳統(tǒng)的眼光來看,,有效性一般就是指這兩個指標了——誰跑得最快、誰掰的玉米最多——這就是有效了,。但是,,現(xiàn)在企業(yè)不這樣認為了。現(xiàn)在衡量企業(yè)的有效性,,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杠桿和指標,,是什么呢? 安全,! 這講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在掰玉米的過程當中,,玉米的葉子可能會刮破你的皮膚,所以我們還要考察你受傷的情況,。這三個指標:速度,、收益、安全,,就是現(xiàn)代企業(yè)有效性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層面,,必須綜合考慮。對一個企業(yè)來說,,單純追求一個指標是容易的,。難的是什么?是綜合,。大家可以看一看,,你跑得最快,可是你傷痕累累,,沒什么收獲,;你收獲很多,可是你速度非常慢,,皮膚被劃破的傷口非常多,,也不行;你速度非常慢,,一個玉米也沒掰到,,你當然安全、悠閑了,,但是沒有收獲,,也不行。所以這三個指標要綜合考量,。這就是現(xiàn)代企業(yè)的有效性,,要同時比這三個方面。 我剛才講的這個隱喻與教學的有效性有什么關系呢,?教學的有效性最終要落到哪里,?要落到學生的學習上。我們通過剛才這個隱喻,,回過頭來分析一下學習的有效性,。我們對應考量學習的有效性,同樣有這三個方面的指標:第一個指標是什么呢,?學習速度,。第二個指標是學習結果。第三個呢,?就是學習體驗,。 第一個指標就是速度了,。學習速度就是指學習特定內(nèi)容所花費的時間。 學習速度實際上就是指學習效率,,學習特定內(nèi)容所花費的時間越少,,說明你學習效率越高。學習特定內(nèi)容所花時間的多少是我們考量的一個指標,。同樣學習一門課、一個單元,,我花的時間比你少,,如果效果是一樣的話,當然我的有效性就比你高了,。這是第一個指標,。 第二個指標就是經(jīng)過學習學生所發(fā)生的變化、進步和取得的成績,。 我們主要把學習結果定位或局限在認知這個層面,,希望每節(jié)課,或者說每次學習之后學生都能有實實在在的收獲,。它主要表現(xiàn)在:從不知到知,、從知之少到知之多、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等等。這個變化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有效性,,這是考察有效性的一個核心的指標,。 第三個指標就是學習體驗。我們用兩個詞描述學生的學習體驗,,一個詞是伴隨,。 這個“伴隨”講的就是一種狀態(tài),學生以什么樣的狀態(tài)——是生氣勃勃,、喜氣洋洋,、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冷漠呆滯——進行學習,,效果是很不一樣的。另外一個詞叫“生發(fā)”,。學生可能覺得學習過程沒那么有趣,,但是學完以后覺得蠻有價值,心理學把前面叫作“過程興趣”,,這叫做“結果興趣”,。他可能對過程不是很感興趣,,但是他對學習結果感興趣,這個就是生發(fā)出來的興趣,。伴隨著某個學科學習的進展,,或者說你的學科知識獲得的越來越多,那么你對學科學習的興趣是不是越來越強,,這個體驗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大家知道新課程目標有三個維度,那么我們考量學生學習也應由過去的一個維度變成現(xiàn)在的三個維度,,從三個維度來考量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剛才講的是關于有效的學。接下來,,我再對有效的教簡單地做點分析,。 教是促進學的。我們講所有的教學有效性,、教學質(zhì)量的落腳點都在學上,。有效的教指的就是教促進學。我把這種促進分成兩種:一種是直接促進,,另一種是間接促進,。 “直接的促進”就是說老師講完課,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深、更容易,,如果沒有老師教,,學生這節(jié)課可能學得很慢,學得很淺,,理解得很不到位,,但是,老師一教學生馬上就感到有收獲,、有提高了,。這就是直接的促進了。 什么是“間接的促進”呢,?“間接的促進”指的是老師不是教現(xiàn)成的知識,,而是通過老師的教,學生從中慢慢地擺脫對教師的依賴,,不要老師教也能學了,。這就是間接的促進?!敖淌菫榱瞬唤??!?/P>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教學呢,?既促進學生發(fā)展又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 |第一條鐵律:“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當學生已經(jīng)能夠閱讀教材和思考的時候,,也就是進入“相對獨立”和“基本獨立”學習階段的時候,,要先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和思考。當然,,這時只靠學生自己讀書和還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所以,教師的教學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獨立學習中提出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這就是教學的針對性,。沒有針對性的教學就是一般化的教學,一般化的教學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教學,。需要強調(diào)的是,在針對學生獨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也不是包辦代替,,而是要繼續(xù)注重發(fā)揮學生學習潛能和學生的集體智慧。 這條規(guī)律告訴我們:當學生處于相對獨立和基本獨立的學習階段,,具有一定的獨立學習能力的時候,,必須先學后教。這是教學的一條規(guī)則,、規(guī)律,,而不是一種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我們來看幾個以“先學后教”為教學理念和教學特征的著名教改實驗: 1.嘗試教學:“先練后講,,先試后導?!?/STRONG> 嘗試教學簡單地說,,不是教師先講,而是讓學生在舊知的基礎上先嘗試練習,,在嘗試過程中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它的教學基本程序可分為五步:一、出示嘗試題,;二,、自學課本,;三、嘗試練習,;四,、學生討論;五,、教師講解,。 2.洋思模式:“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課堂教學分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一、出示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和自學要求,;二,、學生根據(jù)自學要求自學,教師巡視并發(fā)現(xiàn)學生自學中的問題,;三,、學生匯報自學結果,在匯報時,,“后進生”有優(yōu)先權,;四、糾正,、討論,、指導自學結果;五,、學生當堂完成作業(yè),,教師當堂批改作業(yè)。 3.杜郎口模式:“‘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STRONG> 第一個“三”指的是課堂教學的三個追求:即立體式、大容量,、快節(jié)奏,;第二個“三”指的是“預習——展示——反饋”三個環(huán)節(jié);“六”指的是六個教學步驟,,即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xiàn)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4.盧仲衡老師指導的“自學輔導教學”,。其主要的步驟有五個: 第一,,啟發(fā)。就是提示當天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第二,,閱讀。就是學生自己閱讀課本,。 第三,,練習。既然讀懂了課本,,就可以做相關的練習題,。 第四,評議,。就是當時知道結果,。這一步很重要,做了練習之后,,讓學生當場核對或訂正答案,。第五,小結,。教師下課之前總結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5.黎世法老師倡導的“異步教學”,。其主要步驟有: 第一步,,自學。就是自己讀課本,。 第二步,,啟發(fā)。就是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適當?shù)狞c撥,。 第三步,,復習。梳理一下自己已經(jīng)學了哪些內(nèi)容,,檢查有沒有遺漏的地方,。 第四步,作業(yè),。也就是練習,。 第五步,改錯,。這一步相當于盧仲衡老師倡導的“當時知道結果”,。學生做了練習之后,同學之間相互改錯,。 第六步,,小結,。 這幾項教改之所以能取得好的效果,根本原因就在于遵循了“先學后教”這一教學規(guī)律,。 |第二條鐵律:“先教后學”——以教導學| 當學生不具備獨立閱讀教材和思考問題的時候,,也就是學生還處于依靠教師的學習階段,教師要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教學生學會閱讀和學會思考上面,。這同樣是教學的一條規(guī)則,、規(guī)律,而不是一種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當然,教師不能脫離學科性質(zhì),、教材內(nèi)容特點和學生認識水平,,單獨傳授所謂的方法,而應該把方法傳授有機地滲透和融入知識的教學中,,并引導和教育學生保持對學習方法的關心,,養(yǎng)成“方法”的意識。 這條規(guī)律告訴我們,,當學生處于依靠教師的學習階段,,必須先教后學,邊教邊學,,但是教的著眼點是為了不教,,學的著眼點在于自主、獨立學習,,因此,,教師要致力于教學生學會學習。 接下來,,我們看看幾個以學法指導和培養(yǎng)自學能力為重點的著名教改實驗: 1.錢夢龍老師的“語文導讀教學法”,。 這種教法以學生自己的閱讀實踐為理論設計基點,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為主要目標,,“三主”和“四式”構成語文導讀法的整體構思,。“三主”就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是導讀教學的指導思想,?!叭鳌边@一理論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外化為相對應的教學結構模式,即“四式”:自讀式,教讀式,,練習式,,復讀式。 2.魏書生老師的“六步教學法”,。其操作方式為: 第一步,,定向。確定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難點,,并告訴學生,使之心中有數(shù),,方向明確,。 第二步,自學,。學生根據(j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自學教材,,獨立思考,自己作答,。 第三步,,討論。學生前后左右沒敵人分為一組共同討論和研究在學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尋求答案,。 第四步,答疑,。立足于學生自己解答疑難問題,。 第五步,自測,。學生根據(jù)定向提出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習后的自我理解,,自擬一組需要10分鐘左右的自測題,,由全班學生回答,自己評分,、檢查學習效果,。 第六步,總結,。每個學生總結自己學習的主要收獲,。教師在成績優(yōu)秀、中等,、較差的學生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講述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獲,使所獲得的知識信息及時得到強化,。 3.浙江省金華一中的“學案教學法”,。 金華一中于1997年秋在全國首次提出了一個用以幫助學生學習的、相對于教案的概念,,即“學案”,,并將借助學案進行教學的方法稱為“學案教學法”。學案是指教師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jīng)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學案也可以有學生參與,,讓學生與教師一起共同編寫完成,。學案既不是教學內(nèi)容的“拷貝”,也不是教師講授要點的簡單羅列,,它一方面要幫助學生將新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形成聯(lián)結,,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適當?shù)母街c;另一方面也要幫助學生對新學的知識進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學生形成更為牢固的知識體系,,另外還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新知識的方式、方法,。因此,,學案實質(zhì)上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nèi)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 4.江蘇省東廬中學的“講學稿”,。 “講學稿”根據(jù)學生的學來設計,,既是學生的學案,又是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通過“講學稿”這個載體合二為一了,。“講學稿”實際上是“給學生一個拐杖,,讓學生嘗試自學”,。它具有導學、導思,、導練得功能,,學什么,、如何學、學到什么程度,,在“講學稿”中都有表述,。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講學稿”的特點,注重學生主動學習,、堅持預習,、獨立思考、鉆研問題等習慣的培養(yǎng),?!爸v學稿”像一根主線貫穿教學全過程,正如該校校長陳康金所說的:“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從前一天晚上的預習,、自學到第二天課堂上的解釋、鞏固,,學生產(chǎn)生疑問,,探究疑問,解決疑問的全過程都會在‘講學稿’上留下清晰的印記,,教師可以據(jù)此隨時檢查,、指導和調(diào)控?!背私處煹慕贪?、學生的學案外,講學稿還是學生的練習冊,。東廬中學的教師除了“講學稿”上題目外,,原則上不允許再布置課外作業(yè)。對每份“講學稿”,,教師要做到有發(fā)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此外,,學校對學生的成績考評也緊緊圍繞“講學稿”。東廬中學測試或考試時,,教師通常從“講學稿”上選擇題目,,引導學生利用“講學稿”進行復習,達到“學什么,,教什么;學什么,,考什么”的目標,。學生每隔一定時間后將各科“講學稿”進行歸類整理和裝訂,,就成為很好的復習資料。 |第三條鐵律:“溫故知新”——學會了才有興趣| 一切教學都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是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這也是教學的一條規(guī)則、規(guī)律,,而不是教學的一種方式,、方法。泛泛來談,,這條規(guī)律似乎涵蓋了前兩條規(guī)律的內(nèi)涵,,但是,我們在這里要特別強調(diào)它的獨特內(nèi)涵和意蘊,。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經(jīng)提出這樣的命題:“如果我不得不將所有的教育心理學原理還原為一句話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 這條規(guī)律告訴我們,,新知識的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原有知識,,所謂溫故知新。沒有“故”哪兒來“新”,?這就是說,,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是以舊知識為基礎的,新知要么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引申和發(fā)展起來的,,要么是在舊知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內(nèi)容,,或由舊知重新組織轉(zhuǎn)化而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