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對我說:“媽媽,我不喜歡你了,?!?/span> “為什么?”我一臉愕然,。 “你總是陰著臉,,太嚇人了?!?/span> 我立刻有種被拍在沙灘上的感覺,。 難怪這兩天,孩子在我面前總是怯生生的,,還不時問:“媽媽,,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我隨口說聲沒事,,也沒在意。 近日勞累,,煩躁,,不經意都寫在了臉上,沒想到,,對孩子造成了這么大的影響,。 孩子們不僅通過語言和我們溝通,還特別會察言觀色,,解讀我們的肢體語言傳達的信息,。 肢體語言也被稱作非語言,是語言之外的另一種重要的溝通方式,,是人們依靠面部表情,、眼神,、手勢、姿態(tài)的變化所表達和傳遞的信息,。 美國傳播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安通過實驗發(fā)現,,一個人要向外界傳達完整的信息,單純的語言成分只占7%,,聲音占38%,,而另外55%的信息都需要由非語言的體態(tài)語言來傳達。 不可小覷的是,,非語言同語言一樣,,也會傷害孩子。 非語言的傷害,,并不比語言的傷害更輕,,卻常常被父母忽視。 “爸爸,,我害怕你的眼睛,。” 蘇格拉底說:“高貴和尊嚴,、自卑和好強,、精明和機敏、傲慢和粗俗,,都能從靜止或者運動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中反映出來,。” 最近,,初二學生屈宇航站在《少年說》的勇氣臺上,,喊話爸爸:“爸爸,你能不能管管你的眼睛,,我真的好怕它倆,。” 宇航說,,他從來不敢和爸爸的眼睛對視。 他說如果爸爸的眼睛會說話,,那就只有一種聲音:屈宇航,,你錯沒錯? 他講了這樣一件事,。
他說他受不了爸爸嚴厲的眼神,,希望爸爸看他時,,稍微和善一點,溫柔一點,。 很多父母覺得,,我不打,不罵,,不吼,,對孩子就不會有傷害了??墒?,非語言的傷害卻是無聲的。 有專家指出:人的非語言更誠實,,人們可以在語言上偽裝自己,,但非語言經常會“出賣”他們。因為非語言通常是一個人下意識的舉動,,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騙性。 孩子對非語言有著天生的駕馭能力,,他們還不會說話時,,就知道用動作和表情吸引別人的注意,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天生敏感,,也最善于察言觀色,他們并不總是關注父母嘴上說什么,,他們會時刻留意父母的表情和動作,,揣摩父母的意圖,解讀父母的肢體語言所傳達的弦外之音,,以此來決定要怎么做,,怎么定位自己。 所以,,不要小看你不屑的眼神,、憤怒的表情,、拒絕的動作,那可能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無回應之地,,便是絕境?!?/span>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特別會看父母的臉色,。 朋友說,,他最怕媽媽生氣了,只要媽媽一板起臉,,他就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 小時候,每次沒按照媽媽的意圖辦,,媽媽就用生氣這招來對付他,。 大學報志愿,沒聽媽媽的建議,,報了自己喜歡的專業(yè),,媽媽一年沒有和他說話。 每次媽媽生氣,,他都覺得特別煎熬,,他寧可媽媽罵他一頓,或打他一頓也好,。 即使長大后,,他對媽媽的面部表情也格外敏感,一看到媽媽生氣,,他就會先從自身找原因,。 伯德惠斯戴爾曾說過,人的臉部能做出大約250000種不同的表情,,它們是我們身體最富有表現力的部分,、也是非語言傳播最重要的焦點部分。 很多父母都是臉控,,通過面部表情來表情達意,,對孩子傳達指令。很多孩子一看到父母板起臉,,就認為自己做錯了事,。他們能敏感的捕捉到父母不屑或鄙夷的眼神,,能感覺到父母在懷疑或否定他,。 面對做錯事的孩子,,很多父母甚至會假生氣,冷處理,,變相逼迫孩子道歉,。有些父母還喜歡演悲情戲,施苦肉計,,故意做出痛苦的表情,,假裝受傷,就是為了讓孩子產生內疚情緒,,來達到管控的目的,。 他們也許沒有意識到,非語言傷害,,其實就是一種冷暴力,,有時候比語言的傷害還要大。 “無回應之地,,便是絕境,。”父母的打罵至少還可以讓孩子有還擊和解釋的機會,,可非語言常常讓孩子不知所措,。 受父母非語言管控的孩子,習慣于把問題歸結在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好,。常常會沉浸在自責和內疚情緒中,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在和父母的相處中,,會表現得處處小心翼翼,時刻關注父母的臉色,,甚至做很多事來討好父母,。 長期以往,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心理承受能力低,,自我認同感差,更容易變得敏感,、自卑,、冷漠,不愿和人交往,。 父母的臉色,, 是孩子整個世界的顏色。 非語言真的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溝通利器,,能夠很好管理肢體語言的父母,,親子溝通會更加順暢,。 李嘉誠在回憶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時,曾經深情地說:“最難忘記的是父親的擁抱,,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穩(wěn)健而富有涵養(yǎng)的父親,與我親密接觸時,,常常會忍不住緊緊擁抱我,,并把我舉得很高……” 前陣子,,《啥是佩奇》刷屏,。短片中,孫子想要一個佩奇,,爺爺為了滿足孫子的心愿,,想盡了各種辦法,終于弄懂了什么是佩奇,,并且自制了一個“硬核鼓風機佩奇”,。在笑與淚中,我們感動于爺爺對孫子的愛,,同時感受了中國人表達愛的沉重,。 中國父母表達愛的方式比較含蓄,他們很少說“我愛你”,,也不特別鼓勵身體間的親密接觸,。 中國的孩子遠比美國孩子得到的擁抱少,甚至到10歲之后,,便很少有人再擁抱和親吻他們了,。 而西方的父母會更直接地表達對孩子的愛,他們常常告訴孩子,,他們多么愛孩子,,多么關心孩子。他們更喜歡擁抱,、親吻孩子,,更愿意為孩子豎起大拇指,來表明他們的愛和贊賞,。 正是這種直接的表達方式,,給了孩子足夠的親近感的和信任感,縮短了彼此間的距離,,讓孩子的成長激素分泌處于最佳狀態(tài),,在情感上更有安全感。 美國教育家老卡爾·威特說:“孩子有時候希望在心理和情感上保留一些自己的空間,或者他情感波動很大,,非常需要安慰而不是提問時,,在這些時候,我會擁抱,、撫摸兒子,傳達給他沉默而溫暖的信號,?!?/span> 有時候,愛并不需要太多的語言,,只需要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個親吻就足夠了,,這對于孩子更是如此,。 多多使用這些非語言,你會發(fā)現,,和孩子的溝通和理解變得沒那么難了,。
嬰幼兒時期建立良好的非語言溝通,, 孩子心理更健康,。 孩子對于非語言的敏感性和依賴性是與生俱來的,年齡越小的孩子,,依賴性就越強,。 心理學教授愛德華·托尼克做過的一個著名的靜止臉實驗。 實驗之初,,媽媽對1歲左右的寶寶微笑,,積極回應寶寶的表情,寶寶很開心,。之后,,媽媽面無表情的看著寶寶,寶寶馬上就感覺到了,,他開始對媽媽笑,、揮手、尖叫……用各種方式吸引媽媽,,但媽媽都沒有表情,。 不到兩分鐘,寶寶就崩潰的大哭和掙扎,。好在媽媽及時安撫,,寶寶才平靜下來,。 但是實驗人員發(fā)現,在媽媽毫無反應的那兩分鐘內,,孩子的心跳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續(xù)下去,,他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死亡,。 父母的臉色,就是孩子整個世界的顏色,。父母的愛撫,、擁抱、溫柔的眼神,,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源泉,,孩子對肢體接觸的這種特殊而自然的需要,醫(yī)學上稱之為“皮膚饑餓”,,嬰幼兒的這種需求尤為強烈,。 19世紀80年代,美國孤兒院認為成人與寶寶接觸是“不衛(wèi)生”的,,規(guī)定護士不能用肢體觸碰嬰兒,,更不能擁抱嬰兒,導致大批嬰兒因患“皮膚饑餓癥”而死亡,。弄清原因后,,孤兒院要求護士們多抱抱嬰兒,寶寶們才慢慢恢復了活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彼得·古帕斯告誡父母,,0-3歲的嬰幼兒必須要有父母擁抱。 那些從小極少得到父母擁抱和愛撫的孩子,,往往把自己封閉起來,,內心變得非常孤獨,親子關系更容易出現沖突,。長大后容易形成的一種潛在的對被關心,、被撫慰的渴望,當這種感覺過于強烈時,,還可能導致一種病態(tài)的情感需求,。 而那些充分享受父母的肢體接觸的嬰幼兒,性格和智力都會健康發(fā)展,,日后也更容易培養(yǎng)情緒平衡力,,自信心和關愛別人的能力。 尤其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變得敏感,,內心又非常孤獨,,排斥父母說教。父母可以借助非語言溝通,,常常觸摸和擁抱孩子,,會使孩子的心理產生良好的刺激,大腦的興奮和抑制變得十分自然和協(xié)調,,減少親子沖突和青春期叛逆,。 微笑、愛撫,、擁抱是慰籍心靈的雞湯,更是孩子身心健康的最佳滋補品,。 對于鬧情緒的孩子,, 非語言更有力量。 當孩子生氣,、恐懼,、憤怒時,言語的安慰效果常常是微乎其微的,,擁抱和撫摸更能夠安撫孩子,,能夠更好地讓孩子平息下來。 孩子情緒不好時,,緊挨著坐在孩子身邊,、擁抱孩子或蹲下與孩子面對面。讓孩子感受到你和他在一起,,你在情緒上和他是共鳴的,,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如果孩子犯了錯,,與孩子目光接觸,,用眼神告訴孩子,這件事你很重視,,他需要好好反省,。 孩子情緒不好時,需要的往往不是道理,,他們只需要一個認可,,而非語言則更容易達到效果。 主動建立非語言信號,, 協(xié)助親子溝通,。 父母也可以和孩子共同創(chuàng)造一些非語言溝通方式,找到專屬于你們的非語言符號。這樣,,父母和孩子的情感鏈接會更通暢和富足,。 我的朋友Daisy之前常和女兒鬧矛盾,每次她或者女兒漲紅著臉暴怒發(fā)火,,卻沒有辦法停下來的時候,,她都感覺糟透了。于是,,她決定和女兒共同制定一個能夠讓雙方冷靜下來的手勢,。 最初,她們選擇了剪刀手的手勢,,可當Daisy生氣時,,看到女兒舉起剪刀手,仿佛是在慶祝和示威,,反而更加激怒她,。 于是,Daisy和女兒商量換個手勢,,她們商定,,媽媽生氣時,女兒就主動擁抱媽媽,,表示讓媽媽冷靜的意思,。如果女兒生氣了,Daisy就親親女兒來安撫,。如果兩人情緒都不好,,就先各回各屋子,等冷靜下來,,再進行溝通,。 創(chuàng)造一些既能表達愛又減少沖突的非語言符號,可以幫助叫停激烈或沖突的情況,,更有利于彼此的溝通,。 爸爸媽媽不妨試著學習管理自己的非語言吧,因為那是你身體中最誠實的部分,。不要讓它出賣你,,又傷害你的孩子。 孩子能從你的微笑中感受到接納,,從你的擁抱中感受到溫暖,,更能從你的冷漠中感受到被忽視,從你冰冷的臉上感受到被疏離,。 愛孩子,,就多用肢體語言吧,,把你的愛無聲地傳遞給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