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年,,我一直非常喜歡宮崎駿的動畫,,也在公號上分享過很多相關文章,。先聲明下,接下來要探討的話題,,絲毫不影響我對宮老爺子的欣賞和敬佩,,以及對他作品的喜愛。丹媽一如既往還是他的重度腦殘粉。 今天想要和大家聊聊的,,源于很早之前看過的宮崎駿與兒子的紀錄片—— 當時出乎我意料的是,,這部紀錄片的主題是“戰(zhàn)爭”,一場父與子之戰(zhàn),。 在這部記錄片中,,一向在世人面前笑容溫暖: 經(jīng)常在動畫里描繪溫馨有愛的家庭關系: 對小羊玩偶都關懷備至、世界觀里明明應該都是愛與尊重的宮崎駿,, (宮崎駿認為萬物皆有靈,,所以每天把它們搬出去“放風”,怕它們無聊) 在兒子宮崎吾朗的眼中,,卻是個“0分爸爸”,?! · 對兒子的打擊總是毫不留情:
· 每次進到吾郎辦公室就指指點點——“做的真粗糙” · 甚至曾經(jīng)2年不和兒子說話,。 一對父子是如何走到這樣水火不容的地步?這還要從兒子出生說起,。 紀錄片里提到的是宮崎駿的第一個兒子:宮崎吾朗,。 (宮崎駿給兒子取的這名字也是挺可愛——翻譯過來就是宮崎家的兒子) 吾朗出生時,宮崎駿還只是一名26歲的動畫公司職員,,當時的他,,帶著愛的視角,用畫筆記錄下了很多吾朗的萌萌瞬間: ▼ 早上起床在爸爸被子上爬來爬去 ▼ 這張好像是在便便,,旁邊的爸爸,,是擔心吾郎拉不出嗎? ▼ 小小的吾朗枕著爸爸的臂彎睡覺 吾朗會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爸爸”,,和爸爸一樣,,他從小就喜歡畫畫。 動畫片就更別說了,,宮崎駿曾經(jīng)說過,,自己當時制作了一部以熊貓爸爸為主角的動畫——《熊貓家族》,初衷就是為了逗5歲的小吾朗開心~ (優(yōu)酷有這個片,,整部片就是一個小女孩,,不斷在叫一只熊貓“爸爸”“爸爸”) 但那個像劇中孩子一樣,每天都等著爸爸下班的吾朗,在小學以后,,卻幾乎不再能見到自己的爸爸…… 因為在制作了幾部賣座動畫后,,宮崎駿開始嶄露頭角,滿滿當當?shù)墓ぷ靼才?,常?/span>天亮才能下班,。 如今回憶起那段總被爸爸放鴿子的時光,吾郎的內(nèi)心依然是有說不出的遺憾: 為了填補這塊缺失,,他開始在爸爸創(chuàng)作的動畫上找寄托,。 高中時,吾郎和媽媽說起自己的“動畫夢”,,然后曾從事動畫行業(yè)的媽媽,,卻冷靜地告訴他:“這是需要天賦的殘酷世界”。 (宮崎駿的妻子太田朱美) 我想媽媽這樣有點打擊人的話,,大概也因為當時丈夫?qū)m崎駿正面臨自己事業(yè)上的低谷: 處女作《魯邦三世》公映失敗,。 在那段日子里,宮崎駿沒有片約,,只能拿著當時還只是一個構思的《龍貓》《幽靈公主》,,到處找電視臺推銷,但在當時機器人,、科幻片盛行的時代,,《龍貓》這樣偏家庭鄉(xiāng)村的劇本,卻被許多人認為“土”,。 還好,,宮崎駿沒有放棄,在好友的幫助下,,才制作出了大獲好評的《風之谷》,。 但爸爸的成名,卻給吾郎帶來了更多的壓力,,也讓兩人的關系越走越遠,。 吾郎迫切想要獨立于父親,于是放棄自己的動畫夢,,成為了一名建筑師,。 但大概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14年后,,本來已不屬于同一世界的兩個人,在1998年,,又宿命般地匯合了,。 當時57歲的宮崎駿,,準備建立一個展示吉卜力的兒童美術館,吉卜力的社長,,也是宮崎駿的多年好友鈴木先生,,找來了吾郎一起參與。 美術館做著做著,,吉卜力工作室發(fā)生了一件事,。 做《地海傳說》動畫的團隊陷入了僵局,而吾郎正是《地海傳說》的小說迷,,他自告奮勇地向鈴木遞上了幾張自己的動畫草圖,,并熱情地說了關于制作這部動畫的想法。 鈴木發(fā)現(xiàn)吾郎確實有這方面的才能,,提議他來當《地海傳說》的導演,,童年的夢想就在眼前,雖擔心自己的能力不夠,,但吾郎還是欣然接受了,。 但也就是這個提議,讓原本多年形同陌路,、但相安無事的兩父子,,一下成了敵人——宮崎駿強烈反對兒子當導演,也就造成了我在開頭提到的,,2年不和吾郎說話的局面,。 說實話,,從做父母的角度,,丹媽也能理解宮崎駿的反對 —— 似乎就像每個為孩子畢業(yè)后該何去何從、有過分歧的家庭一樣,, 孩子總想遠行闖蕩,,看看世界。 可父母卻只想孩子現(xiàn)世安穩(wěn),,歲月靜好,。 曾青春過的爸媽們,也理解年輕人那份對夢想的憧憬,,但作為被生活苦苦碾壓過的中年人,,都太了解那夢想背后的代價—— 鈴木先生曾向外界解釋過:“老爺子不想兒子走上這條路,是怕孩子太辛苦”,。 一部動畫電影,,從構思到制作完成,常常耗時數(shù)年,,手稿都是輪萬計: ·《龍貓》的故事構思了13年,; ·《起風了》中4秒的地震鏡頭,,整個工作室畫了15個月, 不到2小時的動畫,,是由17萬副手繪畫,,一幀幀拼出來的。 多年的高強度工作,,讓宮崎駿患上了嚴重的心臟病,,長期手繪造成的過度疲勞,導致他現(xiàn)在只拿的住最軟的鉛筆,。 心里上的苦,,身體上的累,外界的壓力……這些,,真不是一個普通人能承受,。 當年為了動畫,忽略了家庭,、孩子,,宮崎駿在年老時說起這段往事,也有過后悔,。 從父母心疼孩子的角度,,宮崎駿不希望兒子走他的老路,也是人之常情,。 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在于:在他眼里,吾朗并沒有做動畫的天賦,。 《地海傳說》首映時,,宮崎駿看了20分鐘就出來抽煙,形容起自己的感受,,是“度日如年”,。 但這并不僅僅是因為宮崎駿的完美主義,曾經(jīng)在動畫上經(jīng)歷過多次失敗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觀眾的要求只會比他更苛刻,。 宮崎駿曾私下對鈴木敏夫說過:
他擔心孩子太累,,更擔心累無所成,,還要承受一世罵名,敗掉吉卜力這塊招牌,。 作為一個“星二代”,,吾朗身上背負的絕不僅僅是實現(xiàn)自我的責任,,還有追上爸爸,傳承爸爸,,甚至超越爸爸的大眾期待,。 最終,《地海傳說》如他所料,,成了吉卜力工作室出品最爛的動畫: 劇本的原作者厄休拉寫了篇很長的觀后感,,但全文總結(jié)起來大概就五個字“這拍的是啥”? 不僅如此,,宮崎駿看不上兒子的原因恐怕還在于:吾朗并不太能延續(xù)宮崎駿那種溫暖向上的風格,。 在制作《虞美人盛開的山坡》時,原著中的女主從小失去父親,,吾郎便自然的代入了自己童年失去父親陪伴的陰郁,。 但宮崎駿卻完全不同意這樣消極的人物形象。 畢竟在宮老的動畫里,,即使是《龍貓》這樣“母親病重,,一家人只好搬到鄉(xiāng)下沒人住的破房子”的劇情,小梅和小月這兩個孩子依然是超級暖萌樂觀的形象,。 但吾朗畫不出宮崎駿的風格,,就代表他一定不適合做動畫嗎? 孩子初來乍到,,特別是在父母熟知的領域,,做得不如父母,不同于父母,, 身為前輩,,我們就一定有資格說孩子不行嗎?,! 在查閱過很多資料后,,我倒真覺得不盡然—— 吉卜力工作室雖然很牛,,但一直面臨一個經(jīng)營上的困難,,沒有繼承人。 宮崎駿曾經(jīng)帶過的徒弟都哪去了呢,?真相是大多因為不被他看好,,自己單干了。 做得有沒有宮崎駿好,,我們不好評價,,但也都闖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 細田守 做過兩年《哈爾的移動城堡》的導演,干到一半被宮崎駿炒了,,自己干之后出了不少年輕人愛看的好作品,。 而下面兩位,,男同胞可能比較了解,年輕時都做過宮崎駿的畫師,。 · 押井守:享譽世界的優(yōu)秀動漫師,,代表作《攻殼機動隊》《空中殺手》 · 庵野秀明:作品不同于宮崎駿的獨特個人風格,《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哥斯拉》 (宮崎駿唯一比較滿意的,,是《側(cè)耳傾聽》監(jiān)督近藤喜文,,但在98年就患病去世了,據(jù)說工作強度和壓力太大也是導致他患病的直接原因之一) 所以做不出和老爸風格一樣的動畫就一定沒前途,? 事實證明,,當然不是。 就算到了今天,,宮崎駿回想起自己曾經(jīng)的那段無人問津,、被人嫌棄的日子,也很坦誠地承認:“沒想過自己會成功“ “不成功也完全可能“ 但為何面對現(xiàn)在一樣看上去也“不一定會成功“的兒子,,他卻如此的刻薄與決絕呢,? 一個作品行不行,孩子行不行,,自然有市場去考驗,。 作為父母,我們能給孩子的只是建議,,分享,,引導,但卻并沒有任何資格,,用自己過去的經(jīng)驗和閱歷,,去決絕地判斷一個人未來到底會不會成功呀~ 紀錄片里還有個小細節(jié),我覺得咱們做父母的看了會有些啟發(fā): 宮崎駿覺得吾郎的人物形象畫得有點問題,,想借設計圖看看,。 (這一幕挺搞笑的,可能是公共場合的原因,,宮崎駿叫吾郎“導演大人”,,而兩人叼著煙的樣子真是一模一樣,性格也是一樣的犟?。?/span> 吾朗不給,!兩父子就這么默默對峙著,最后不歡而散…… 身為大師,,父親的話肯定是有些道理,。 但像所有叛逆的孩子一樣,吾朗內(nèi)心焦慮,,但還是決意不改,。 制作人鈴木聽聞,,趕緊過來看看,而當他提出要提前看吾朗的分鏡時,,吾郎卻立刻答應了,。 不過看完分鏡后的鈴木,卻說出了比宮崎駿更嚴苛的評價:
第二天,,鈴木開門見山的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了吾朗,。 同樣這么打擊人的話,宮崎駿說出來,,吾朗拼命抗拒,。而鈴木說出來,吾朗不但全然接受,,還非常感激: 被鈴木逼著面對了現(xiàn)實后,,吾郎反而露出了輕松的笑容,立馬開始著手修改,。 得知兒子轉(zhuǎn)變后,,刀子嘴豆腐心的宮崎駿托人送來一幅畫,親手示范了“如何為角色注入生氣”,,一下就解決了吾朗頭疼了幾個月的問題,。 (女主身體前傾,辮子上揚,,大步流星的走路姿勢,,僅僅是一幅畫,就能感受到人物生氣勃勃的活潑感) 為何一樣的建議,,外人說的就聽,,爸爸說的就不聽? 因為同樣是給建議,,一個人是否接受的基礎,,常常來自于“你怎么看待我”—— · 鈴木對他的態(tài)度是“有天賦”“再看看”,他的建議則會被吾郎視為“幫助”,。 · 爸爸對他的態(tài)度是“不相信”,,他的建議就只會讓吾郎感覺“我確實不行”。 吾郎寧愿自己獨自要緊牙關,,把牙咬到掉,,也不愿意被爸爸看不起。 這世上,,又有多少父母,在用這樣自以為“為你好”的方式,,把孩子推入孤獨的深淵,。 即使吾郎三四十歲的人,,依然會因為: “我喜歡你,你和我關系好,,我就聽你的” “你老否定我,,我討厭你,你說的再對我也不聽” 那更別說,,我們自己那些才幾歲,、十幾歲的孩子。 說了這么多宮崎駿和兒子的故事,,最后丹媽想來講講宮崎駿和自己媽媽的故事,。 在一次拍攝中,一向樂觀滿滿的宮崎駿在音樂下,,想起自己臨終前的媽媽,,突然哽咽了起來。 相比兒子吾郎,,宮崎駿在成名前,,也是一個從小就不被看好的孩子: ▼ 出生后因為胃腸虛弱,被醫(yī)生斷言活不過20歲,, ▼ 在哥哥眼里,,曾是幾個弟弟中最讓人擔心的: 而媽媽在宮崎駿很小的時候,就因為病毒感染,,幾乎癱瘓,。 到晚年時,宮崎駿說媽媽和自己溝通不多,,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太婆,。 但她的一生,卻對宮崎駿產(chǎn)生了非常多正面的影響,。 宮崎駿動畫中許多女主都有著媽媽年輕時活潑,、堅強、勇敢的影子—— ▼ 《風之谷》中不向命運低頭的娜烏西卡那 ▼《龍貓》中一邊與病魔抗爭,,又一邊時刻牽掛孩子的小梅媽媽 當年一直想做屬于自己的電影,,也是因為母親在病床上一心盼望能親眼看到兒子的作品。 能擁有宮崎駿這樣優(yōu)秀的兒子,,宮崎駿的母親,,一個從兒子6歲自己就癱瘓在床的媽媽,連一個擁抱都無法給孩子的媽媽,,似乎并沒有做什么,,也無法做什么。 她能做的,只是在宮崎駿被醫(yī)生斷言活不過20歲的時候,,從未放棄過這個孩子,。 她不懂動畫,更沒有什么關于“如何在這個世界獲取成功“的具體經(jīng)驗,。 她能做的,,只是一再的告訴宮崎駿:“我想看看我兒子做出的動畫,會是什么樣”,。 媽媽在世時,,宮崎駿想最多的是“我究竟如何才能讓她快活地活著呢?” 在人生最難的時刻,,是媽媽的期待,,支撐著他走了過來。 而被母親如此無條件愛過的他,,為什么就不能在兒子面前改改自己的那張“刀子嘴”呢,? 在《虞美人盛開的山坡》首映成功后,宮崎駿終于說出了一句帶點認可意味的評價:“我啊……開始有壓力了…………就說這些” 記者告訴吾郎之后,,他竊喜又傲嬌地回了句:“臭老爹,,可別死了” 這一幕其實挺搞笑的,但我看著卻還是有點難過: · 很想問問宮崎駿,,如果有一天真的突然離世,,會后悔沒有和兒子好好和解嗎? · 也很想問問吾郎,,如果有一天爸爸走了,,會遺憾沒能當面得到爸爸一句真正的肯定嗎? 姜文曾在采訪中曾被問到自己人生最失敗的是什么,,他說起的是自己怎么都得不到母親認可的事: 而在母親去世后,,兩人永遠地失去了和解的機會· 而范曉萱在《奇遇人生》的拍攝中,說起最近媽媽對她的一次“遲來的鼓勵”,,痛哭流涕:
媽媽最后怯生生地問她:“不知道這個鼓勵,,會不會來得晚了一點……” 范曉萱說自己當時很意外,但其實內(nèi)心超澎湃的,。 她很冷靜很肯定地回答媽媽:“媽,,你給我的肯定永遠,永遠不會太晚” 她還很激動地告訴媽媽:“很感謝你愿意告訴我,,你給我的肯定,,因為那個對我來講,真的很重要“ (原諒我再加一張動圖,,這段采訪真是看一次哭一次) 如果這個世界還有比實現(xiàn)不了夢想更慘的事,,那一定是永遠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可。 在看紀錄片時,,我和編輯媛媛一直在探討一個問題: “如果孩子很想做一件,,你覺得一定會失敗,會很辛苦的事,,你會支持嗎,?“ 一直很喜歡印度著名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經(jīng)說過的一段話:
如果想讓一個孩子成功,,想讓孩子快樂,,更重要地應該是過好自己,幫助孩子找到興趣所在,。 不刻意地去制造恐懼,,設置比較,在孩子經(jīng)歷外界的挫折和打擊時,,我們持續(xù)地給予愛與肯定,。 我覺得,這就是我們身為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 ● 丹媽碎碎念 ● 很長的一篇文章,最近有在試著去寫些很深入的文章。雖然很費精力,,改了又改,,但是寫出來,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這篇快寫完的時候,我很開心地看到新聞,,說宮崎駿正在和吾郎合作一個動畫,,今年會上映,不知道這次,,這兩父子能不能真正的冰釋前嫌,。 春節(jié)時,我們幾兄妹閑聊起孩子們的未來,,做醫(yī)生的妹夫很斬釘截鐵地說“絕不會再讓孩子做醫(yī)生”,。 只是細聊起來,妹夫倒不是怕孩子做醫(yī)生辛苦,,而是覺得國內(nèi)醫(yī)療環(huán)境差,,好醫(yī)生在付出和回報上不成正比,他只是不想孩子再走自己的老路,。 但其實妹夫每次說到自己的工作,,是對自己作為醫(yī)生很自豪的。 那幾天,,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腦中卻沒有答案。回來之后,,再看了一遍宮崎駿和兒子的這個故事,。 我突然想到了答案,我想告訴妹夫:“也許,,孩子最后想做醫(yī)生的原因,,也正是他不在意自己會得到多少回報,受多少委屈,,他真正想得到的,,真正讓他感到快樂的,也正是你當醫(yī)生的那份自豪感呢 ” 自己曾經(jīng)走的很辛苦,,還失敗了的那條路,,孩子依然要重蹈覆轍,我們應該支持嗎,?不知道身為父母的你們,,會怎么看這個話題,,很想聽聽你們的答案呢。 ??之前寫過的教育文章: 內(nèi)驅(qū)力 ● 這事不重視,,孩子以后越學越費力,! 專注力 ● 專注力差,這個方法越早知道越好 |
|
來自: Pillowta1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