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段均屬瘴地,,水土惡劣,,炎熱異常。,。,。華工數(shù)人或十人為一起,于路側(cè)搭一窩棚,,斜立三叉木系,,上復(fù)以草,席地而臥,。潮濕尤重,,穢臭熏蒸,加以不耐煙瘴,,則無幾日,,病之相繼。甚至每棚能行動者十無一二,。外人見而惡之,,不間已死未死,火焚其棚,,隨復(fù)以土;或病坐路旁,,奄奄一息,,外人過者,以足踢之深淵,。得其埋葬,,甚為幸事。,。,。監(jiān)工意人,待苦力尤酷虐,稍有停歇,,鞭棒隨之,,休息則按時間扣資。種種交涉,,不勝其煩,。。,。,。嗚呼,此路實吾國人血肉所造成也,!” ——(清)賀宗章《幻影談》 完全靠人力的艱苦修路戈姑,、倮姑,今天路過的兩個偏僻小站,。 “倮”字生僻,,查字典才知道音同“裸”(luǒ)。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名字都能看出來,。 第九天 K312—K344 芷村——倮姑 32公里 昨晚宿芷村站,站外就是熱鬧的小街,,有賓館50元一晚,,條件不錯。其實一路上沿線車站外都有鄉(xiāng)鎮(zhèn)街市,,賓館不缺,,且價格都在30元—60元,有熱水澡,、干凈床,,還有一次性牙具、小袋裝洗發(fā)液沐浴液,、wifi,,比起尼泊爾那些徒步線路上的住宿條件要好很多。 早上出賓館回車站,,不足百米的小鎮(zhèn)街道如同集市,,大多是當?shù)剞r(nóng)民賣自家果蔬副食,很多都穿少數(shù)民族服裝,。這個地區(qū)苗族壯族多,。 穿過水泄不通的集市,買了四個包子邊吃邊走,,回到車站鐵道邊,,最后再深深看一眼芷村站,。一路上每次總想把經(jīng)過的車站記在腦海里。 回望芷村街市 今天從K312里程往下走,。昨晚看手機導(dǎo)航,,發(fā)現(xiàn)今天的鐵路大彎多,有的甚至是U型,。有別人游記抄小路截彎取直頗省了一些腳力,。故今天上路除了低頭看路,也抬頭望遠,,留心鐵軌的走向,。 果然幾公里后,前方路軌一個大彎折回,,能看到對面轉(zhuǎn)回來的鐵軌,。 正琢磨著如何抄近道,迎面走來一位背背簍著少數(shù)民族老婦,,趕緊問道,。她說出了前面一個山洞就有一條小路下到坡底,可以直接上到對面的鐵軌,。 隧道出來果真有條小路 小路還是水泥的,! 從水泥小道七拐八彎下到坡底再往上走一段,便是一條更寬的汽車道,,幾乎和對面的鐵軌平行,。又問了路上的農(nóng)民,果然有路口回到鐵路,。 上午如此這般截彎取直兩回,,少走了幾公里鐵軌,也算是第一次從遠處看到了昆河線鐵軌在山腰上閃閃發(fā)光的樣子,。 正午1點多到達戈姑站,。 死寂一般的小站,也有一間法式小黃樓,。 晴日秋陽下,,行走半日,早就汗?jié)窈蟊?,早上帶的礦泉水已經(jīng)喝掉兩瓶,。站上有自來水龍頭,遂拿出氣罐鍋具燒水,,不知從哪冒出一個巡道工叫我別燒了,,要喝水到他們宿舍用大鍋燒,。 巡道工宿舍是一幢小二樓,,一路過來都差不多,很多房間都空著,堆放些玉米雜物,。這些房子多為新中國成立后昆河線全盛時期建的,,如今客運停開,貨運萎縮,,用工減少,,自然房子空得多。巡道工的小二樓其實就是他們的伙房,,那位巡道工接了一鍋水放在電磁爐上: “你自己弄吧,,要吃什么也可以自己搞?!闭f完就走了,。 喝了兩大碗開水,又把水壺灌滿,,下樓找到那位巡道工道過謝,,繼續(xù)上路。還剩11公里到今天的目的地倮姑站,。 巡道工養(yǎng)的火雞 巡道工是辛苦又孤獨的工作,,都會找些樂子打發(fā)寂寞。一路上見過提著鳥籠在路邊草叢找螞蚱喂鳥的,,拿著漁網(wǎng)準備下到路基旁的南盤江逮魚的,,還有坐在房間里開著電視低頭玩手機游戲的。 半天看不見一個人,,只能對影自拍 今天一路上更加有荒野感,。兩山夾持,山腰上的鐵路和山谷底的南溪河姐妹般蜿蜒相伴,。 南溪河陪伴左右,,時而湍急咆哮,時而溫順,。 蠻荒山野,,山高林密,時而有鳥兒驚起,。史料上有很多當年中國民夫修此路的描述,,其艱難不設(shè)身處地無法想象。雖然碧色寨以下到河口之177公里在1940年為防止日軍沿滇越鐵路進犯中國而由國民政府下令拆毀,,但最難完成的鑿壁鋪路挖洞造橋已在法國人時代完成,,后來1957年重新鋪設(shè)鋼軌當難度小多了。 山洞連山洞,,短短幾百米過了四個 戈姑站與倮姑站之間,,一個荒無人跡的小站,,左邊是被木屋遮住的法式黃房。 一路上雖看不到人煙,,但山坡上都是一方一方的玉米地,,有時忽聞附近似有人聲,循聲望去,,才發(fā)現(xiàn)有人影在高高的山上勞作,。如此高的田地,徒手上去都辛苦,,遑論要把玉米一背簍一背簍地背下來,。山區(qū)農(nóng)民之辛苦可見一斑。 今天計劃走到倮姑站住下,。想到戈姑站周圍不見人家,,生怕倮姑站也一樣,則住宿就麻煩了,。 ,、 下午4:45走到倮姑站,看著好像還有一些房子,,但打聽下來都說沒住的,,最后還是經(jīng)人指點找到站上一個管事的朱姓小伙子,說了半天好話,,還掏了記者證,,才被安排進巡道工宿舍旁一間有五張床的大通間。 估計這間是鐵路上安排內(nèi)部人員過路住的,。小朱師傅用手機拍照我的身份證,,又在小本本上寫了個“生死狀”,大意是不收錢,,沒有經(jīng)濟關(guān)系,,純屬照顧,若有人身意外或財物損失概不負責,。讓我簽字按手印,。我連聲道謝,能讓我住就感激不盡了,。 手續(xù)辦完,,小伙子指給我伙房位置,說:“你想吃什么自己燒,,雞蛋什么的都有,。”頓時意外+感動。到廚房一看,,應(yīng)有盡有,,冰箱有肉,,有各種蔬菜,地上有米面油,,灶臺上鍋碗瓢勺電磁爐俱全。如此艱苦的山野小站,,鐵路的福利保障還是很不錯的,。 用冰箱里的剩飯炒了個蛋炒飯,吃得心滿意足,。就是實在不好意思再問人家洗澡在哪了,。想想明天又是風(fēng)塵仆仆汗流浹背,不洗也罷,。 今天路過了第100個山洞,。 K340+118(昆明到此的里程)第100個山洞 今日步數(shù) 長按 掃碼 長按掃碼加好友 |
|
來自: 新用戶1662gBEO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