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素來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其收藏的青銅器更是精美絕倫。 2016年冬參觀過上博后,,印象最深的莫過于春秋子仲姜盤。 與其它莊重威嚴的青銅器相比,,子仲姜盤裝飾小巧精美,極富生活氣息,,使人仿佛能觸摸到春秋早期人的生活氣息。 青銅小名片 01 【名稱】春秋子仲姜盤 【類別】青銅器 【年代】春秋早期 【文物現(xiàn)狀】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 【簡介】高18厘米,口徑45厘米,。 盤是一種承水器。這件子仲姜盤是晉國太師為他妻子仲姜所作的盤,,所以被命名為子仲姜盤。盤內(nèi)的裝飾與紋飾極為精美,,體現(xiàn)了當時高超的青銅鑄造與裝飾水平,。 子仲姜盤是香港太陽集團董事長葉肇夫先生捐獻給上博的一件極其珍貴的青銅器。它曾經(jīng)流散到海外,,是葉先生獨具慧眼,用一大筆巨資,,從海外搶救回來,,捐獻給上博,,陳列在青銅館中。 私密照大曝光 02 這是一件春秋早期用于盥洗的青銅器,。它形體較大,整器風格質(zhì)樸渾厚,。口折沿,,淺腹,圈足,,圈足下置三只立體爬行猛虎,老虎身體側(cè)面與圈足邊緣相接,。 盤壁的兩側(cè)有一對寬厚的副耳高聳,其外側(cè)飾有云紋,。 盤的前后各攀一條曲角形的龍,,龍首聳出盤沿,作探視狀,;龍身躬背曲體似于躍入盤內(nèi)水中;腹壁裝飾著變形獸體紋,。 盤內(nèi)底鑄有浮雕的魚,、龜、蛙等水生動物,,魚為七條一周,,龜,、蛙為相間排列,此種飾法極具春秋早期的特色,。 盤的中心是一只帶有頭冠的雄性水鳥,邊上為四條魚,,外圈為四只頭上無冠的雌性水鳥,造型生動,。 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所有的動物可以在原地作360度的轉(zhuǎn)動,,且能夠在平面旋轉(zhuǎn)的小動物平均長度只有6.5厘米,對于春秋早期青銅器鑄造技術的進步提供了重要實物例證,。 此盤紋飾精美,造型典雅,,鑄工精良,彌足珍貴,。 它有話要說 03 【銘 文】 佳六月初吉 辛亥大師作 為子仲姜沫 盤孔碩且好 用祈眉壽子子 孫孫永用為寶 銘文記錄6月初吉辛亥日,,大師為其夫人子仲姜作此祈福之盤,盤既大且好,,用來祈求長壽,子子孫孫要永遠實用,。 這件精美的青銅盤銘文書體工整,文字精煉簡要,,并且有許多用語用韻異常精妙,整篇銘文是學術價值極高的史料,。 青銅器小科普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誕生于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 中國青銅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4000多年青銅發(fā)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 上海博物館 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cè)黃浦區(qū)人民大道201號(地鐵2號線人民廣場1號出口可達) 編輯 | 沈依晶 |
|
來自: Lucy_zhang8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