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對術(shù)前放化療(CRT)的反應差 別很大,從腫瘤完全消退(腫瘤細胞完全消失)到完全沒有消退,。許多研究顯示,, 較好的術(shù)前CRT反應是一個良好的腫瘤 預后因素。因此,,腫瘤反應的準確評估對 于預測腫瘤治療的療效和制定進一步的 治療計劃具有重要的意義,。 腫瘤消退分 級(TRG)由Mandard等于1994年最早提 出。 通過檢查93名接受過術(shù)前CRT的食道癌患者的腫瘤切除標本,,他們發(fā)現(xiàn),, TRG是無病生存期(DFS)的一個有意義 的預測指標。 在這項研究中,,Mandard等 定義了 TRG的五個等級,,從TRG1的完 全消退到TRG5的完全沒有...[展開] 腫瘤對術(shù)前放化療(CRT)的反應差 別很大,從腫瘤完全消退(腫瘤細胞完全消失)到完全沒有消退,。許多研究顯示,, 較好的術(shù)前CRT反應是一個良好的腫瘤 預后因素。因此,,腫瘤反應的準確評估對 于預測腫瘤治療的療效和制定進一步的 治療計劃具有重要的意義,。 腫瘤消退分 級(TRG)由Mandard等于1994年最早提 出。 通過檢查93名接受過術(shù)前CRT的食道癌患者的腫瘤切除標本,,他們發(fā)現(xiàn),, TRG是無病生存期(DFS)的一個有意義 的預測指標。 在這項研究中,,Mandard等 定義了 TRG的五個等級,,從TRG1的完 全消退到TRG5的完全沒有消退。他們通過檢查樣本中殘余腫瘤細胞數(shù)量以及 給細胞和間質(zhì)改變打分來對腫瘤消退程 度進行評估,。 在綜合這些發(fā)現(xiàn)結(jié)果的基 礎(chǔ)上,,他們將腫瘤消退程度分為五個等 級。Mandard提出的TRG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 僅需要比較瘢痕比重與殘余腫瘤細胞比重就 能評估腫瘤的消退程度,,此方法簡單且重復 性好。 實際上,這種方法很快就被應用在經(jīng) 過術(shù)前CRT的直腸癌分級中,。1997年,, Dworak等采用了一種類似的分級方法,來評 估17位接受過術(shù)前CRT的直腸癌患者的手 術(shù)標本中,,像Mandard等一樣,,Dworak也將 腫瘤消退程度分為五個等級,,但是每個等級 的定義和名稱有所不同。 Dworak提出的 TRG從0級到4級,,相應的消退程度從完全 沒有消退到?jīng)]有腫瘤細胞殘留(見表33-1, 對比展示了 Mandard和Dworak兩種TRG體 系),。在Dworak研究的17個標本中,標準化 病理檢查(將整個可疑組織區(qū)域埋人石蠟并 進行連續(xù)切片)沒有發(fā)現(xiàn)一例腫瘤完全消 退,。 他們指出,,病理檢查技術(shù)的準確性決定 了是否會發(fā)現(xiàn)殘余腫瘤細胞。2002年,ruo和Wheeler分別提出了另外 兩種不同的腫瘤消退分級體系,。RU0等對一 些特定臨床病理因素的長期預后意義進行了 分析,,其中包括了 69名患有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的病理反應程度。 他們記錄了直腸癌的病理的組織學反應百分比,,從無反應0% (沒 有明顯治療效果)到完全反應100% (沒有存 活腫瘤細胞的跡象),,RU0等研究結(jié)論指出,明顯術(shù)前放療±化 療反應在臨床上與更小的腫瘤復發(fā)率和更好 的長期治療效果相關(guān),但這并非無復發(fā)生存 的一個獨立預測因素,。 在一項研究中,,Wheeler等對42名直腸 癌患者的放療后組織學消退進行了量化統(tǒng) 計,并提出了一個三等直腸癌消退分級 (RCRG),。RCRG1的特征是放療反應良好,,即腫瘤 停止增殖或僅存在顯微鏡下可見腺瘤病灶。 RCRG2的特征是存在肉眼可見的病灶,,并有 顯著纖維化,。 RCRG3的特征是對放療反應 “很差”,存在大量肉眼可見病灶,,很少或者 沒有纖維化,。考慮到放療會減少治療區(qū)域存 活細胞的數(shù)量,新輔助療法后除了采用傳統(tǒng) TNM進行分期(ypTNM),運用病理學分級體 系來對腫瘤消退程度進行評估也是合理的,, Wheeler強調(diào)了 RCRG的重要性,。 ypT同期 腫瘤可能有不同的TRG分級,因為ypTNM 分期并沒有根據(jù)CRT反應程度來對腫瘤進 行區(qū)分,。在這些情況下,,RCRG或許有助于 確定預后。2005年,,Rodel等研究了 385名接受術(shù) 前CRT患者的手術(shù)切除標本,,對TRG的預后意義進行了評估。 他們對Dworak的量表 做了一些修正,確定一個五分TRG,。 Rodel在自己的量表中把Dworak TRG 中的TRG3和TRG2整合為一個TRG3,并把 Dwomk TRG中的TRG1分為兩個等級,TRG1 和TRG2,。 TRG0和TRG4保持不變。在這個 基礎(chǔ)上,,Rodel將TRG重新分組成一個三級 體系,。根據(jù)他們的報告,,在CRT和根治性切 除之后,處于TRG4—級即沒有腫瘤細胞(完 全病理應答)的患者的5年DFS是86% ;處 于TRG2和3 —級,,即腫瘤消退25% (中度 病理應答)的患者的5年DFS是75%;處于 TRG0和1 一級即腫瘤消退程度<25% (低度="">25%> 2007年,皇家病理學院(RCPath)在第二 版直腸癌數(shù)據(jù)集指導報告中,提出了另外一 種CRT治療后直腸癌腫瘤消退分級方法,,其 分級定義如下:A,。 沒有腫瘤細胞殘留,并且/或者僅有 黏液湖B,。 極少量腫瘤細胞殘留,,即只存在顯微 鏡下可觀察到的腫瘤病灶,識別困難C,。 沒有明顯的消退2009 年,,Bateman 等提出 了一個 Wheeler RCRG的修正版(m-RCRG),其中最為關(guān)鍵 的改動就是更為詳細地描述了每個等級的定 義,。 Bateman等的研究評估了 54名直腸癌患者的直腸切除標本,,比較了三 個不同TRG評分系統(tǒng)的使用和可重復性, 即 Mandard TRG,、m-RCRG 和 RCPath 癌癥 數(shù)據(jù)集,。 他們的結(jié)論是,這三種評分系統(tǒng)都 可用于診斷,,而且都具有可接受的觀察者間的共識度,。 但是在評估接受過新輔助療法 的直腸癌病例時,他們更傾向于使用m- RCRG,,因為m-RCRG很好地兼顧了適用性 與記錄不同腫瘤消退程度(低,,中,高)的準 確性之間的平衡,。他們還建議,,腫瘤消退分 級的評分必須完全基于顯微鏡下觀察到的 殘余腫瘤細胞,而不是考慮殘余腫瘤的肉眼 觀察特征,。 最后,,在2010年,Vecchio等以502名接 受過術(shù)前RCT的局部晚期直腸癌病人對象,, 比較了十年治療效果和TRG之間的聯(lián)系,。 據(jù)此他們提出了 一個簡化版的Mandard評 分,只分為三個等級:TRG1:完全消退,,無腫瘤細胞 TRG2:不完全消退,,腫瘤細胞上纖維化為主。 TRG3 :極少或無消退,,殘留腫瘤細胞成長超過纖維化,。[收起] |
|
來自: 大大狀 > 《腫瘤內(nèi)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