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最美好的祝福是什么?是祝愿他一生幸??鞓?。
那么幸福從何而來呢?一個神奇的研究——格蘭特研究,,旨在尋找幸福的主要來源,。研究者通過對268個人長達75年的追蹤,揭示了幸福的秘訣:友情和親情對幸福來說至關重要,。親人和朋友的情感支持能夠讓我們沖破人生的種種艱難險阻,,并持久的享受幸福的甜美。 從這個研究可以看到:我們內(nèi)心深處最大的幸福感,,來自于良好的人際關系,。所以,如果你想讓孩子獲得幸福,,就讓他學會交往和維系友情吧。
在三歲之前,,和父母的交往是嬰兒最重要的社交活動,,嬰兒從中建立了依戀關系,獲得社會規(guī)則,。
在三歲之后,,和同伴的交往逐漸成為幼兒的主要活動,并開始對兒童的發(fā)展起著成人無法取代的作用,。
兒童的同伴交往有什么特點,?
兒童和父母的交往是不對等的。父母比孩子擁有更多的權利,,代表著權威,。父母也比孩子有更多的責任,是撫養(yǎng)者和照料者,。所以父母會慷慨滿足孩子的需要,,努力去理解和接納孩子,在他哭的時候安慰他,,在和他玩游戲的時候逗他開心,。 和父母的交往能夠是嬰兒獲得基本的社交技能,獲得勇于探索環(huán)境,、敢于和他人交往的安全感,。
而同伴交往的典型特點是雙方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權利。小朋友們不能控制你跟不跟他們玩,,可是小朋友們也不會在乎你是不是肚子餓,,或者你是不是不開心,。或者說,,從父母那里得到想要的東西是很容易的,,而要從朋友那里得到想要的就不大容易。正是這種愿望,,促使孩子學會理解彼此的觀點,,互相協(xié)商、妥協(xié)和合作,。
因此,,和同伴平等的交往,有助于兒童發(fā)展那些在父母和其他成人進行不平等互動的過程中很難獲得的社交技能和個人能力,。同伴交往可以使兒童改進其基本的交往方式,,發(fā)展和同伴交往的社交能力和適應性的社會行為模式,從家庭走向社會,。 兒童從同伴交往中獲得了什么,?
許多父母會以為,孩子一進入幼兒園,,就自然學會和同伴交往,。其實不是這樣的。
有社交的環(huán)境并不一定就能出現(xiàn)社交的行為,。有些孩子到了幼兒園之后,,可能自己縮在個角落中,甚至躲在窗簾后面,。在家里父母會主動逗孩子玩,,而在幼兒園里,孩子需要主動去跟別的小朋友產(chǎn)生連接,,才能建立起關系來,。
這種連接方式,可能是分享食物:一個小朋友糖果分給小伙伴,,然后他們就開始做好朋友了,。也可以是分享玩具:我遞一塊積木給你,你送一輛小車子給我,,我們就是好朋友了,。
可是,兒童逐漸會發(fā)現(xiàn),,通過分享食物或者玩具的方式,,得到的朋友是短暫的:昨天我給你東西,你就跟我做朋友,今天我沒東西給你,,你就不跟我做朋友了,。所以,兒童到4歲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我和某某能做好朋友是因為:我們都喜歡騎單車,;我們都不打人;我們兩個能好好商量,,共同分享,;我喜歡他,他也喜歡我,,我們一起玩會很開心,。
此時,孩子就和小伙伴建立了心理上的連接:志趣相投,,相互傾聽,,相互理解和喜歡。這個時候,,真正和諧的同伴關系就建立起來了,。
幾個小孩子湊在一起,,最喜歡玩的就是需要彼此合作的角色扮演游戲,。為了合作開展這種假裝游戲,孩子們必須有情感上的承諾,,必須建立起游戲的規(guī)則,而且還要共同商量出讓彼此都滿意的劇本,。在角色扮演游戲中,,他們開始放棄自己的一部分愿望,滿足對方的一些需求,,以此建立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規(guī)則,。
從角色扮演游戲中孩子學會了和諧相處的技能:建立規(guī)則,遵守規(guī)則,;在傾聽中感知和回應他人的需要,,在爭吵中學會爭取和妥協(xié)。這些和同伴友善解決沖突的技能對于兒童以后發(fā)展成熟的社會事務處理能力非常有用,。
同伴交往的社交情境,允許兒童表達那些困擾他們的情緒,,理解自身和伙伴的情緒,,接受或者提供社會支持。
例如,4歲的小兔子干壞事被媽媽懲罰了,,他就跑到樓下的小軒家門口,,哭著說:“打死媽媽!”——在小伙伴面前,,小兔子明確地表達對挨罰的悲傷和憤怒情緒,。小軒打開門牽他進去,拿紙巾給他擦鼻涕,,還拿零食給他吃——小軒理解了小伙伴的情緒,,安慰他,還用美食來撫慰小伙伴受傷的心靈,。 等到一個鐘后媽媽下來叫小兔子回家時,,小兔子和小軒已經(jīng)玩得很高興了——同伴之間的情感支持,滿足了小兔子被接納被理解被關愛的需要,,化解了他的情緒危機,,讓他很快調(diào)節(jié)到快樂的狀態(tài)。后來小軒挨罰的時候,,小兔子也用理解和支持來回報他,,兩個小家伙成了同氣連枝的兄弟。
朋友作為社會支持系統(tǒng)重要組成部分,,幫助兒童面對成長中的挫折和困境,,調(diào)節(jié)情緒,適應社會,,促進發(fā)展,。
怎么促進兒童的同伴交往?
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同伴關系,,通常都植根于家庭,。父母能夠促進,也能夠抑制兒童的同伴社交,。如果父母想要促進孩子的同伴交往,,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如果父母選擇的住所附近有適合兒童玩的公園或者小區(qū)花園,就給孩子的同伴接觸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例如,,當父母帶著小嬰兒到公園里曬太陽或者散步,就能夠認識很多同齡的玩伴,。
當年幼的嬰兒還不會主動去尋找同伴的時候,,如果父母能夠給孩子安排玩伴,或者鼓勵孩子參加社交活動,,就能夠極大的促進兒童的同伴交往,。例如,如果父母經(jīng)常帶孩子去跟親戚朋友家里的同齡兒童玩,去參加幼兒園組織的春游秋游等社交活動也能夠幫助孩子和同齡人建立親密的友誼關系,。
年幼兒童之間的游戲活動并非都是愉快的,。小家伙們很可能才玩一會就開始搶玩具、打架,、哭鬧,。如果父母完全不管,可能會出現(xiàn)一個小家伙拿玩具把玩伴砸得鼻青臉腫,,或者把玩伴推到在地,,摔得頭破血流的可怕結果。
如果父母命令孩子讓出玩具或者嚴格監(jiān)控孩子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可能會引發(fā)孩子及其玩伴的消極反應,,使兒童覺得和同伴交完是麻煩而且不愉快的事情,兩種做法都會抑制兒童的社交發(fā)展,。
那么父母要怎么做才能確保游戲活動友好順利的進行,,而不發(fā)生大的沖突呢? 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導而不干涉,。
首先,,父母本身在和孩子的交往中作為溫暖的、接納的陪伴者,,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社交模范,,在言傳身教中讓孩子學會社交技巧,并允許和鼓勵兒童運用在家里獲得的這些技能去和同伴交往,。
其次,,當孩子和同伴交往時,父母可以在一邊偶爾看看或者作為安靜的守護者,,但不要經(jīng)常去干涉兒童的活動,,對于兒童的沖突不要太緊張或者計較得失,要讓兒童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除非兒童的行為會傷害自己或者他人,才需要父母介入,。即使父母介入了,,也不是直接對孩子生氣或者處罰孩子,而是要傾聽孩子,,尋求建設性的解決方法,。
結語
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就是你和他人的關系。作為一位資深的心理咨詢師,,我在咨詢室里聽到大部分痛苦來自于人際關系,。
成年之后,,他們或者無法和別人建立真正的連接,或者無法表達自己的愿望和理解別人的愿望,,或者無法學會拒絕和妥協(xié),,因而一直停留在不正常的人際交往模式中。
我們內(nèi)心深處最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往往是在親密的人際關系中得到滿足,。為了讓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請父母重視并且大力支持兒童的同伴交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