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爛柯山簡介
衢州市爛柯山又名石室山,、石橋山,是浙江省重點名勝風(fēng)景區(qū),,被譽為“圍棋仙地”,,位于衢州城郊 13 公里的石室村東。西臨烏溪江,,海撥 164 米,,東西長4公里,南北寬 2公里,,群山盤回,,景色幽邃。遠(yuǎn)眺爛柯主峰,,如一座巨大的石橋,,鬼斧神工蔚為奇觀。石梁下主洞高10米,,東西寬30米,,南北深20米,即晉虞喜《志林》曰:“信安山有石室”之謂,。 梁代任肪《述異記》載:“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zhì)伐木至,見童子棋而歌,,質(zhì)因聽之,。童子與一物與質(zhì),如棗核,,質(zhì)含之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持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fù)時人”。爛柯山由此得名,。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記》稱之為:“青霞第八洞天”,。洞上有一縫隙,長 10 米,,南寬北窄,,中間僅容一人匍匐可進(jìn),從洞隙中可見一隙青天,,故名“一線天”,。爛柯山原有八景:石梁、青霞洞,、一線天,、金井玉田、仙人棋,、日遲亭,、柯山塔、寶巖寺,。此外,,還有忠壯陵園、梅巖,、赤松巖,、集仙觀、崇文洞,、樵隱巖等景點,。
爛柯山又名石室山、石橋山,,位于衢州城東南13公處,,面臨烏溪江,與全國重點大型化工企業(yè)浙江巨化集團隔江相望,。爛柯山黛峰翠嶂,,景極幽邃。
圍棋源于中國,,相傳圍棋之根則在爛柯山,。據(jù)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jīng)注》中云:晉時有一叫王質(zhì)的樵夫到石室山砍柴,見二童子下圍棋,,便坐于一旁觀看,。一局未終,,童子對他說,你的斧柄爛了,。王質(zhì)回到村里才知已過了數(shù)十年,。因此后人便把石室山稱為爛柯山,并把爛柯作為圍棋的別稱,。至今爛柯一詞在國內(nèi)外棋刊上仍屢見不鮮,。日本高段棋手還常將"爛柯"兩字書于扇面, 用以饋贈親友。我國一些圍棋古典弈譜,,還有不少根據(jù)爛柯而定書名,。
爛柯山高約400米,周約8公里,,群山盤回,,石奇崖險。駐足山下遠(yuǎn)遠(yuǎn)望去,。即見山顛一條石梁懸空而架,,仿佛是依山鑿就的一座大石橋,猶如半天虹霞,,蔚為奇觀,。石梁下有一大洞,高60余米,,寬100米,,南北深約20米,即是傳說中王質(zhì)遇仙之處,,道教為三十六洞天之一,,稱"青霞第八洞天",又稱“景華洞天” ,。兩旁有歷代留下的石碑,。洞南面的石崖上有一亭。為明代萬歷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所建,,名為"日遲亭",。青霞洞頂端石粱上有一縫隙,長30余米,,南寬北窄,。窄處寸許,寬處一人貼地面爬行能通過,。從洞底仰望,,可見山外青天如線,故稱"一線天",。山頂舊時有塔,。明代胡宗憲指揮抗倭曾在此宴慶敗敵,,徐渭(徐文長)賦詩以賀。
爛柯山腳赭紅色的圍墻中,,是柯山石橋寺,,建于梁大同七年(公元541年),宋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重建,,現(xiàn)名寶巖寺。寺前有井,,據(jù)傳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井飲馬,。圍墻左邊的通仙門外,有明朝四川 巡撫徐可求墓,,墓旁的石人,、石馬、石羊尚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