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閑暇的午后,,我又來到了滴水巖,,眼前草枯葉黃,,感覺一片蕭條,,但是只要仔細觀察,那些泥底里,,枝條上,,還是可以看到很多生機,很多樹的樹葉雖然落光了,,但是小芽也已經(jīng)露出尖尖的角,,許多種子正在順著風勢飛舞,還有很多果子等著鳥兒來幫忙,,甚至于像阿拉伯婆婆納,、紫花地丁、繁縷這樣的春花也開了不少,。 小山坡上有一大片烏飯樹,,它們結(jié)了不少果子,真是讓人驚喜,。我想起了梭羅在《野果》中所說的:任何一個午后的散步途中,,都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一種過去從沒入過我們眼的野果,而這種野果的甘甜滋味和漂亮色澤也會令我們驚嘆不已,。 烏飯樹的果子是小小圓圓的深紫色,,在陽光的照射下,又泛著紅色的光澤,,看上去充滿誘惑,。摘一個放進嘴里,有點甜,,當然酸占了大頭,,我皺著眉頭吃下了一個,其實一開始我就知道,,它的味道肯定比不上超市里賣的藍莓的味道,,但是對野果的追求是人類從狩獵社會就帶來的,梭羅把野果的味道形容為“難以捉摸的美味”,。 在滴水巖的很多地方都分布著烏飯樹,。看到這樣的果子,,自然會讓人聯(lián)想到藍莓,。藍莓的英文名稱叫做Blueberry,意思就是藍色漿果,,和烏飯一樣屬于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 全世界分布的越橘屬植物有400多種,主要產(chǎn)于美國,我國野生藍莓主要產(chǎn)在長白山,、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林區(qū),,不過它們最遠可以分布到北極附近。我曾在段煦老師的博客中看到,,他在北極考察的時候就看到有很多這樣的漿果,,它們給北極的馴鹿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滴水巖的烏飯果子肯定也是這里鳥兒的美味,。 野生藍莓顆粒小,,比較酸,因此人們對野生藍莓進行了訓(xùn)化,,使它們果實較大,,果肉飽滿,改善了野生藍莓的食用口感,。正如《植物的欲望》里所說的,,所有的馴化植物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人造的,是人們所幫助“設(shè)計”的文化和自然信息的活的檔案,。自從馴化了野生藍莓以后,,很多地方都種植了藍莓,人們采摘藍莓,,制作藍莓果汁,、藍莓酒、藍莓果漿,,與其說是人類馴化了藍莓,,還不如說是藍莓征服了人類的味蕾,通過人類的幫助,,大大增加了藍莓的分布區(qū)域,,從傳播的角度來說,最能征服人類的,,往往是傳播最成功的物種,,比如小麥、番茄,、馬鈴薯,、紅薯。 烏飯春色葉 不過對于人類來說,,這些沒有被馴服的烏飯樹還有別的妙用,。我想起了今年春天,春文來到我的辦公室,,問我哪里有烏飯樹,,她想做烏米飯,,苦于找不到葉子。我立馬拉著她來到滴水巖,,看到春文見到烏飯葉子時那開心的樣子,,我對她所做的美食充滿了期待。 烏飯的花 烏飯古稱染菽,,青精,,其葉子中所含的游離酸和鞣酸,,和米飯中的淀粉發(fā)生作用,,就造成了染黑的神奇效果。在江南一帶,,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都有做烏米飯的習俗,可以說是一道傳統(tǒng)時令美食,。在我國已有約2000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六世紀的梁代,我國最早的藥物學(xué)家陶弘景在其著作《登真隱決》中已有“青精飯”的記載,。杜甫在《贈李白》詩中就寫道:“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此飯乃仙家服食之法……”唐朝詩人陸龜蒙在他的《道室書事》詩中也寫道“烏飯新炊茶藿香,,道家齋日以為?!薄?/p> 但是制作烏米飯程序非常復(fù)雜,,葉子采回去以后,,還要清洗、絞碎,、提取汁液,、浸泡糯米等多道工序,想要吃到純正的烏米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第二天,春文就給我送來了她制作的烏米飯棕子,,剝開葉子,,米粒呈現(xiàn)出亮晶晶的紫黑色,味道非常好,。這些純天然的食材,,經(jīng)過了春文的制作,,成了如此美味的一道美食,真是讓我大飽口福,。 現(xiàn)在的烏飯葉子看上去不太好看,,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的葉子經(jīng)過一年的生長,到了這個時候,,上面長滿了各種疤痕和色斑,,仿佛經(jīng)歷了一年的磨難,被風吹,,被蟲咬,,想起了春天萌發(fā)新芽時,那新葉有鮮紅,、紫紅,、褐紅、玫紅,、紅黃等各種顏色,,富有光澤,艷麗奪目,,在綠色的背景中十分顯眼,。 到了六至七月,烏飯樹開始開花了,,烏飯樹開花非常優(yōu)雅,,花冠白色,筒狀,,有時略呈壇狀,,一朵朵小花總是低垂著頭,像一個個倒掛的鈴鐺,。不過在這個地方還分布著一株江南越桔,,同樣屬于杜鵑花科越桔屬,春天開花的時候,,我真是被它的規(guī)模嚇了一跳,,一開始以為是烏飯樹開花,后來比對了一下,,發(fā)現(xiàn)兩種越桔屬的花略有不同,,江南越桔的小花口部稍縊縮或開放,只是不知道江南越桔的葉子能不能做烏米飯,。 江南越桔花和葉 我們叫習慣了烏飯樹,,其實在植物志中,烏飯的正名叫做“南燭”,,根據(jù)中國植物志的介紹,,“南燭”一名最早記載于《開寶本草》,,以后在《圖經(jīng)本草》、《本草綱目》,、《植物名實圖考》等本草著作中均有記載,。不過如果你問“南燭”的時候,十之八九的人不知道是什么,,而要是問烏飯樹的時候,,大家至少都知道,這是一種做烏米飯的原料,。烏飯這個名字,,記錄著大量的信息。正如在諸暨這個地方,,若是說消飯花,,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但是如果說消飯花的正名“奇蒿”,,就有很多人不知道。 一年四季走在滴水巖,,看著烏飯樹的變化,,吃過了烏米飯,欣賞過了它的紅葉,,看過了它的花,,摘過了它的果子,能夠更加細膩地體會到四季變化,,能讓你對大自然創(chuàng)造萬物的過程有更完整的理解,。 還有春文畫的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