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出自《禮記·大學(xué)》,。道德是根本,財富是枝節(jié),。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并不僅僅以財富為標準。擁有許多財富而道德低下的人,,為社會所不恥,。 2. 富潤屋,德潤身,。 出自《禮記·大學(xué)》,。財富裝飾房屋,使其巍峨堂皇,;品德修身養(yǎng)性,,使其健康長壽。物質(zhì)財富是生存的基本保證,,追求并創(chuàng)造財富才能使人類不斷進步,,可以說財富是人類進步的基礎(chǔ),但在追求物質(zhì)財富的過程中,,一方面不能違背道德,,一方面要提高精神修養(yǎng),如果物質(zhì)豐裕,,而精神蒼白,,那么生活將變得貧乏不堪。 3. 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 出自《禮記·大學(xué)》,。行善積德,必會得到天命,,不行善反而作惡,,便會失去天命。 4.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出自《禮記·大學(xué)》,。君子的大道,,一定是做到忠誠信義才能得到。驕奢淫逸便會失去。 5.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出自《禮記·大學(xué)》,。心不在焉,,看到了卻裝作沒看到,聽到了,,假裝沒有聽到,,吃東西,也不知道其中的滋味,。因此要修身,,九必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6.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出自《大學(xué)·傳》第七章。所謂修身,,就在于端正自己的內(nèi)心,,心中如果有憤怒,那就不能做到內(nèi)心端正,。心中如果有恐懼,,就不能夠做到心正。心中如果有喜好,,就不能夠做到心正,。如果心中有憂慮,就不能夠做到心正,。 7.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出自《禮記·大學(xué)》,。茍:如果,。如果今天能夠新了,就應(yīng)該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加求新,。這句話本是商湯王刻在洗澡盆上的勵志箴言,以洗澡作比喻,,激勵自己和臣屬除舊布新、持之以恒,、不斷進步,。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 8.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出自《禮記·大學(xué)》。有德行,,才會得到人們的擁護,,得到他人的擁護,才能夠得到土地,,有土地之后,,才會富有,富有之后才能夠供給使用——德是根本,,財是枝末,。 9. 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出自《禮記·大學(xué)》,。聚斂財物,,民心就會松散。散財于民,,民心便會聚集在一起,。 10. 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 出自《大學(xué)·傳》第六章,。道德不高尚的小人,,在獨自處世的時候,會毫無忌憚的做壞事,。當他們見到道德高尚的人,,便會躲藏起來,掩蓋自己所做的壞事,,而裝出一份善良的樣子,。其實人們早已經(jīng)把它看得清清楚楚,就像看透了他們的肝肺一樣,,這樣躲躲藏藏又有什么益處呢,? |
|
來自: 曌贇king贇曌 > 《名人名言,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