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佳木,,生長于大自然之中,,在變成真正的中藥之前,它們只能被稱作草,,從本草到中藥,,還需要經(jīng)過一個升華,那就是——炮制,。
這是一個人工介入的過程,,它包括清洗、晾曬,、炒制,、烘培等。這些大自然的饋贈,,經(jīng)過了人類智慧的洗禮,,毒性得以降低,藥效得到提升,,從而更好地為人類服務(wù),,這何嘗不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奏出的一曲華麗樂章。
水制與飛雄黃
中藥炮制的方法很多,,簡單的如洗凈,、切碎,叫做修制;復(fù)雜的,,則有水制,、火制和水火共制等。先說水制,,用水或其他液體輔料對藥材作漂洗,、浸泡、悶潤等處理,。水飛雄黃是其中水制法中的別具特色的一種,。大家都知道端午節(jié)要喝雄黃酒,因為端午前后氣溫漸暖,,大地回春,,百蟲滋生,而雄黃則是治瘡殺毒的要藥——白娘子喝了雄黃酒現(xiàn)出原形,,說的就是這個理,。
但是雄黃之所以能殺毒,是因為它自己就有毒,,所以當(dāng)它入藥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通過炮制來降低它的毒性,,使之成為上品良藥,。雄黃本身不溶于水,所以將它放入水中研磨,,便能夠達到有效成分與溶于水的雜質(zhì)分離,,從而獲得純凈而細微的雄黃粉末。這個方法就叫做水飛法,。牛黃解毒片,、牛黃安宮丸、肥兒丸,、小兒奇應(yīng)丸等傳統(tǒng)中藥中用到的雄黃都是經(jīng)過這樣炮制獲得的,。炮制方法類似的藥材還有朱砂、瑪瑙,、珍珠,、滑石、爐甘石等,。
藥材通過水制處理,,能除去雜質(zhì),達到清潔的要求,;草木類通過水制能吸水變軟,,便于切制,還有改變性能的作用。常用的水制法除了水飛,,還有淘,、洗、浸,、潤,、漂等。
淘,,是將體積細小的種子類藥材放在清水中淘去泥土,、砂粒,達到清潔純凈的目的,;洗,,是將藥材放在清水或液體輔料中翻動擦洗,達到清潔純凈,,吸水變軟,,便于切制和改變性能的目的;浸,,是將藥材放在寬水或液體輔料中,,浸泡至一定程度取出。藥材經(jīng)過浸泡,,使水分或液體輔料滲透到藥材內(nèi)部,,達到吸水變軟,便于切制,、除去非藥用部分,、改變藥物性能等目的;潤,,是將經(jīng)過清水或液體輔料處理的藥材,,置容器內(nèi),使其表面所吸附的水分向內(nèi)滲透,,達到全部濕潤變軟的潤藥方法,;漂,是將藥材放在寬水中或液體輔料中漂去某些內(nèi)含物質(zhì),,使藥物純凈,,藥性緩和,毒性減低,。
火制與炮附子
在中醫(yī)界,,有一個很有名氣的派別叫扶陽派,這一派的醫(yī)生最擅長使用的就是附子這一味回陽救逆的中藥,。其實,,附子是一味很難用的藥,,因為它有毒,而且,,有大毒,。而扶陽派如何能將數(shù)百克的附子應(yīng)用自如,還能起死回生,?炮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附子炮制的方法在《本草綱目》中已經(jīng)有了十分詳細的說明:附子生用則發(fā)散,熟用則峻補,。生用者,,須如陰制之法,去皮臍入藥,;熟用者,,以水浸過,炮令發(fā)坼,,去皮臍,,乘熱切片再炒,令內(nèi)外俱黃,,去火毒入藥,。又法:每一個,用甘草二錢,,鹽水,、姜汁、童尿各半盞同煮,,出火毒一夜,用之則毒去也,?!惫欧ㄓ涊d看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本草中國》“雙面”一集中,,從業(yè)50多年的老藥工劉香保所演示的附子炮制,其中搭磚灶悶附子這一過程就需要守候整整一個通宵,,為的就是讓毒藥變成良藥,。炮附子就是火制的過程。傳統(tǒng)火制法,,是將藥物作炒,、炙、煅,、煨的加熱處理,,使之干燥易于粉碎,,并能減低毒性,增強藥效,,同時有緩和藥性,、改變藥物性能及矯味的作用。
又如陳皮,,講究的是“陳”,,俗說話得好:百年陳皮勝黃金!從吃橘子剝下的皮到入藥的陳皮,,還需要陳化處理和時間的歷煉,!有一次,家里來了許多親朋,,大家吃橘子后留下了很多的橘皮,。看到這品相極好的橘皮,,我心血來潮,,用線把它穿了起來,掛到陽臺上,。心想,,臨空懸掛,陰干晾燥,,不就是陳皮可供入藥,?但沒過幾天,橘皮霉變了,,只能丟棄,。找原因,居住江南,,空氣濕潤,,而橘皮多水分,加上疊得嚴實,,在高濕環(huán)境里水分不能很快蒸發(fā),,霉菌侵入,導(dǎo)致霉變,。在《本草中國》中,,陳李濟第十一代后人陳永涓向觀眾演示了炮制陳皮的獨門秘法:用小刀在柑橘皮上劃三刀,手指稍加用力,,剝?nèi)⊥暾拈倨?;將橘皮用線穿好,吊放在爐灶之上,。這樣,,經(jīng)年累月,,橘皮經(jīng)火氣之焙烘,炊煙之熏染,,脫去水分,,保持干燥,方便收藏,。用這種方法加工而成的陳皮,,可以長年珍藏,且能芳香濃郁,,品質(zhì)上乘,,達到上好的藥效??磥?,中藥藥材的炮制確實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過程。
水火共制與九蒸黃精
既需要用到水,,又需要用到火的炮制方法,,叫水火共制,其實和我們做菜有點像,,常見于蒸,,或是煮。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個詞叫做“九蒸九曬”,,雖然古人多用九來表示多次,,未必真的需要經(jīng)過九道工序,但是一步步操作下來,,終究是一個十分復(fù)雜的過程,,從而也可以窺視前人對藥物炮制的嚴謹程度。在《本草中國》“境界”一集中,,退休后就一門心思鉆研中藥的張小秀在家親手為女兒炮制地黃來調(diào)理身子,,用的就是這“九蒸九曬”之法。母愛入藥,,更見真情,她的炮制嚴格遵循了古法,,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九蒸九曬”,,耗時30余天。這在已經(jīng)能用密封罐蒸制,、24個小時便能制成熟地黃的現(xiàn)代社會,,這一位沿襲古法、“以愛制藥”的母親令人肅然起敬,。
在我的老家浙江省天臺,,老家人制藥的認真程度并不亞于這位母親,。在我的老家天臺,出品一味中藥——黃精,?!侗静菥V目》記載:“單服九蒸九曝食之,駐顏斷谷,;補諸虛,,止寒熱,填精髓,,下三尸蟲,。”所以這一味藥較之地黃更為不同,,沒有生用之說,,必須嚴格炮制方能入藥。老家人挖出黃精后,,用山泉清水洗去泥土,,除去須根,蒸一日,,取出晾干,,曬一日,再蒸,,如此反復(fù)9次,,直到內(nèi)心現(xiàn)黑色為止,再用微火烘干而成,。所以這一味藥用我們當(dāng)?shù)氐耐猎捳f,,又叫九捂干、九蒸干,,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九蒸九曬”是蒸法中的一種,。利用蒸汽進行加熱的方法稱為蒸,,有將藥材清潔處理后,直接用蒸汽加熱的叫清蒸,。
還有一種加輔料進行蒸制的,,叫輔料蒸。如古人的制何首烏,,李時珍《本草綱目》介紹,,去粗皮,米泔浸一夜,,切片,;用黑豆三斗,,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以水泡過,。砂鍋內(nèi)鋪豆一層,、首烏一層,重重鋪盡,,蒸之,。豆熟,取出去豆,,將何首烏曬干,,再以豆蒸。如此九蒸九曬,,乃用,。
《體仁匯編》中記載的烏須固本膏,用到何首烏和黃精,,炮制時用了大劑量的黑大豆,。這些黑豆中的三分之二是拿來與何首烏一并用滾開水浸泡一宿,另外三分之一的黑豆則與黃精一起燉煮,。這樣炮制過的首烏和黃精作為主料,,再與余藥一起熬膏。經(jīng)過這般處理,,黑大豆的補腎益精,、何首烏的滋腎養(yǎng)血、黃精的益氣填精作用發(fā)揮到極致,,成為補精固本,、烏須養(yǎng)顏的傳世良方。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中藥的炮制,其實就是一個“修合”的過程,,未必有人見證全程,,卻能在最終醫(yī)生的處方中體現(xiàn)出其價值。正如那位老藥工所說,,每一個好醫(yī)生的背后,,都有一位好藥工,醫(yī)生開了最好的藥,,沒有經(jīng)過好的炮制,,依然等于零,。若非天地存精華,,若非人類憑執(zhí)著,,就沒有這煥然重生的本草中藥。中醫(yī)人信奉的是存心立德,,真心奉獻,,不辜負這大自然賜予的本草精華。
買藥材 就到中藥材誠實通:http://www./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