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貴
盡管中美教育的不同可以說出千千萬萬,,但根本的不同其實還是因為學生觀的差異,我們能否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可每位孩子的不同,,并在教育實踐中尊重這些不同,是對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現(xiàn)實考驗,。透過黃全愈老師在《素質教育在美國4:智慧孩子是怎么煉成的》一書中給我們提供的案例,,完全可以讓我們對教育的本源進行反思。
美國人不是將其稱為“天才教育”,,也并不“造神”般地把這些學生稱為“天才”和“神童”,,而是特別重視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賦,,針對學生的某些方面與生俱來的特長實施教育教學,為學生的某些方面特長提供所需要的特殊的教學服務,。這與我們所說的“特長教育”有些類似,。
在學校里、班級里,,我們總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或在智力上或在某些素質上,,超出一般同學,甚至超出很多,,他們再課堂上往往“吃不飽”,,在學校里也很難找到繼續(xù)發(fā)展其特長的機會和平臺。這樣的學生在生源質量高些的學校更多些,,如何對他們進行適合的教育,,這是令很多老師和家長感到犯愁的。
黃全愈先生通過自己的孩子礦礦在美國接受天賦教育的過程,,認真梳理和總結了美國在對這些有不同天賦的學生從鑒別認定到實施教育的一系列做法,,對我們很有啟發(fā)。
事實上,,我們中國在這方面走過來一條很曲折的道路,,從開設天才班到超長教育,從設置快慢班到招收特長生,,雖然滿足了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但整體上效果并不是很好,甚至也產生了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
正如黃全愈先生在書中所說的,,天賦乃“天”之所“賦”,天賦人人都有些,,多寡而已,,是每個人的“先天的潛能”,這種特長教育其實就是發(fā)掘個人潛能的素質教育,。
以前,,在我們自己的學校里,我們的老師也曾對總滿足不了很多優(yōu)秀學生的學習需求而苦惱過,,將很多有各方面天賦和特長的學生得不到應有的指導和教育看作是我們的一個教育“痛點”,。
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既要從因材施教這個中國教育傳統(tǒng)理念上著眼,,又去學習美國教育在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方面的理念和經驗,,我們提出“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而設計”,通過豐富的課程、選課走班,、自主學習,,以及學生自主開展多種多樣的社團活動,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讓他們按照自己的道路去發(fā)展,。這些年的實踐,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學生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
最后,,我特別希望與讀者共勉的是,一位教育者,,當面對哪些看上去沒有什么天賦,,沒有什么惹人喜愛的亮點的孩子時,不要僅僅盯著他們的問題和短板,,一定相信,,人有一短,必有一長,,用更大的智慧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前潛能,,以找到天賦教育的切入點,如此,,真正的教育才有可能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