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心本《德道經》的編寫,主要依據高明先生的著作《帛書老子校注》,。高明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采用歷史文獻學對上百種世傳版本進行勘校,,同時結合歷代名家注釋,,得出一個結論:帛書《老子》是至今后人篡改最少的版本,世傳眾多版本經后人篡改已經嚴重失真,,世傳王弼本《道德經》最接近帛書《老子》原貌,。 高明《帛書老子勘校》勘校說明: 1,、本書以王弼注本為勘校帛書老子之主校本,,另取敦煌卷本、道觀碑本,、歷代刊本共計三十三種作為參校本,。按照帛書老子篇次,德經在前,,道經在后,;參照今本章次,,分別句段,順序勘校,。 2,、按帛書甲本、乙本與王本之先后次序,,將三者經文分別句段抄錄與下,,以便相互勘校和比較。如帛書老子因埋藏而被損壞之字,,甲本殘壞則據乙本補,;乙本殘壞則據甲本補;甲乙版本共同殘壞則據王本或其它今本補,。補文一律用【 】形括弧括起,。帛書老子原有之衍文脫句等錯誤,錄文不刪不補,,仍照原文寫成今字,,只在后文予以辯證說明。 3,、帛書甲,、乙本經文中均有假借字和古字,勘校時除將按原形寫出后,,在其字下注明當用之本字和今字,,皆用( )形括弧括起,以示區(qū)分,。 4,、老子今本經文頗多差異,故本書除了用王本作主校本外,,另選三十三種不同版本作參校本,。任何參校本凡經文與王本相同者不錄,僅錄其經文異于王本者,,以便了解今本經文之分歧,,及其與帛書甲、乙本之異同,。 5,、世傳老子版本種類很多,本書選用主校本與參校本并不能完全概括所有版本之經文內容,,還有經文特殊或獨異今本而近于帛書甲,、乙本者,亦詳錄其經文,,而書名出處可見參考書目,。 第一章(今本第一章) 甲本: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竟省吭珶o欲也,,以其觀其眇(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曒(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有(又)玄,,眾眇(妙)之【門】。 乙本: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久,?擅?,非恒名也?!繜o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有欲也,以觀其妙,,恒又(有)欲也,,以觀其所曒(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又玄,,眾眇(妙)之門 王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而又玄,,眾妙之門,。 校注結果(緣由詳見原文): 1、帛書甲,、乙本均做“恒道”,、“恒名”、可見帛書甲,、乙本均抄錄于漢文帝劉恒之前,。 2、王本“天地”需按帛本訂正為“萬物”,。 3,、“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句話帛本正確,王本斷句有誤,。 王弼注: 1,、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2,、凡有皆始于無,故未形無名時,,則為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為其母也,。言道以無形無名始成萬物,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妙者微之極也。萬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無而后生,。 3、故常無欲空虛,,可以觀其始物之妙,。徼歸終也,凡有之為利,,必以無為用,。欲之所本,適道而后濟,,故常有欲,,可以觀其終物之徼也。 4,、兩者始與母也,,同出者同出于玄也,異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則謂之始,,在終則謂之母。玄者冥也,,默然無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同謂之玄者,,取于不可得而謂之然也,。“不可得而”謂之然,,則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叭舳ê跻恍眲t是名則失之遠矣,故曰玄之又玄也,,眾妙皆從同“玄”而出,,故曰眾妙之門也。 心本《德道經》第一章整理如下: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jiǎo)。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白話文翻譯:“道”這個概念,,可以說出的話,就不是永恒的道,?!懊边@個概念,可以形容的話,,就不是永恒的名,。“無名”是萬物開始的時候,,沒有名字,,“有名”是萬物出現(xiàn)之后,如同萬物的母親給起的名字,。所以要經常無欲無思,,感悟道開始的玄妙;經常有欲,觀察道形成后的景象,?!盁o名”和“有名”都是同出于道,名字不一樣但是本質是一樣的,,玄妙又玄妙,,所有玄妙產生的大門。 心得體會: 1,、老子道經開篇就將時間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萬物出現(xiàn)之前,第二個階段是萬物出現(xiàn)之后,。 2,、萬物出現(xiàn)之前,所有萬物都是“無名無形”,,萬物出現(xiàn)之后,,有了人之后,萬物才開始了名字,,才“有名”和“有形”,。 3、人要是想明白萬物出現(xiàn)前的情景,,就要無欲無思無為,。人要想明白“道”的形成和作用,就要用心觀察自然,,從而找到“道”運行的規(guī)律和作用,。 4、萬物形成之前和萬物形成之后都很玄妙,,這種玄妙怎么產生的,?“道”是通向這些玄妙的大門。 本章中心思想:無名有名,,眾妙之門,。 綜上所述:老子在開篇就說明了“道”是一切玄妙產生的大門,也是說明了悟道的方法,,一種是無欲,,感悟萬物形成前的“無名”。一種是“有欲”,,用心觀察萬物形成后的“有名”,。“無名”和“有名”皆源于道,,“無名”的狀態(tài)最接近“恒道”,人能夠做到無欲無思無為,就離“道”的本身不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