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部位需要一定的壓力,這個壓力就是血壓,。 當心室收縮時,,主動脈壓急劇升高,在收縮中期達到峰值,,這時動脈血壓值稱為收縮壓,,也叫高壓;心室舒張時,,主動脈壓下降,,在心舒末期動脈血壓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也叫低壓,。 血壓過低,,會使身體各部分的營養(yǎng)、氧氣供應(yīng)不足,,產(chǎn)生眩暈,、無力,甚至暈厥,,同時也會增加卒中風險,;血壓過高,過高的壓力會傷害各個器官組織,,包括血管,、心臟腎臟等,也會增加卒中風險,。 人的血壓不是一直穩(wěn)定不變,,在一天之內(nèi)會有所變化,,在一生之中有所變化,而且男性和女性的血壓也會有所區(qū)別,,所以就很需要這張表來做參考,。 年齡 收縮 男 舒張 男 收縮 女 舒張 女 16-20 115 73 110 70 21-25 115 73 110 71 26-30 115 75 112 73 31-35 117 76 114 74 36-40 120 80 116 77 41-45 124 81 122 78 46-50 128 82 128 79 51-55 134 84 134 80 56-60 137 84 139 82 61-65 148 86 145 83 年齡 收縮壓 mmHg 舒張壓 mmHg 新生兒 76 34 1~6月 70~100 30~45 6~12月 90~105 35~45 1~2歲 85~105 40~50 2~7歲 85~105 55~65 7~12歲 90~110 60~75 血壓類別 收縮壓 舒張壓 理想血壓 120左右 80左右 正常血壓 130以下 85以下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輕度高血壓 140~159 90~99 臨界高血壓 140~149 90~94 中度高血壓 160~179 100~109 高度高血壓 180以上 110以上 單純收縮性高血壓 大于140 低于90 低血壓 90以下 60以下 血壓測值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情緒激動,、緊張、運動,、氣溫等,,單一一次測量不能作為診斷結(jié)果; 50歲以后或者有心腦血管病史的,,建議每天按時測量血壓并記錄,; 此對照表為一般對照表,若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等,以臨床醫(yī)生建議為準,。 血液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體內(nèi)各組織細胞活動所需的能量大部分來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體內(nèi)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 低血糖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危害,輕者引起記憶力減退,、反應(yīng)遲鈍,、癡呆、昏迷,,直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誘發(fā)腦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高血糖還會引起大血管病變,。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是指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基底動脈,、腎動脈及周圍動脈等動脈粥樣硬化。其中,,動脈粥樣硬化癥病情較重,、病死率高。約70%~80%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 同樣,,血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進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糖也會有所變化,,所以會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兩個數(shù)值作為參考,。 另外,,糖友們平時多采用快捷方便的扎手指檢測,因所采血液中可能含動脈,、靜脈及組織液等不同成分,,所測數(shù)值不是很精確,但作為一般參考尚可?,F(xiàn)在一般醫(yī)院也不用此法,,多采取靜脈血液測量。
輕度糖尿?。?.0~8.4mmoi/L,; 中度糖尿病:8.4~10.1mmoi/L,; 重度糖尿?。捍笥?0.11mmoi/L。 孕婦空腹不超過5.1mmol/L,。 除血糖外,,糖尿病的診斷通常還需要配合糖耐量檢測;有糖尿病史的,,建議定期檢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最好也可以定期檢測靜脈血糖。 血脂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一般血常規(guī)檢查中檢測的血脂主要是以下四種: 總膽固醇:增加常見于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傳染性肝炎、門脈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發(fā)性高膽固醇血癥。減少見于嚴重貧血,、急性感染,、甲狀腺機能亢進,、脂肪痢、肺結(jié)核,、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營養(yǎng)不良,。 甘油三酯:增高見于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腎病綜合征,、膽道梗阻,、甲狀腺功能減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積癥、原發(fā)性甘油三酯增多癥,。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叫“好”膽固醇,,減少——提示易患冠心病。增高——提示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叫“壞”膽固醇,,增多提示易患動脈粥樣硬化所導致的冠心病、腦血管病,。
尿酸是人類嘌呤化合物的終末代謝產(chǎn)物。 臨床上,,當血尿酸超過390微摩爾/升,,才可診斷為高尿酸血癥。 臨床資料顯示,,大多數(shù)的痛風病人的尿酸值都是超過420微摩爾/升,。
|
|
來自: 咪咪培培 > 《健康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