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國,,西周諸侯,首封君為周文王之子毛叔鄭,,《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聃……文之昭也。”毛國為伯爵,,毛國國君史稱毛伯,,始封地在今陜西岐縣和扶風(fēng)縣之間,唐代張九齡《姓源韻譜》說:“毛氏以國名姓氏,,源于姬姓,,文王第八子封于毛,周大夫毛伯是也,。”毛伯是周王室嫡系宗親,,其歷代國君皆能在王室任職,故為“周大夫”,?!妒酚?周本紀(jì)》記載,周武王建朝祭祀宗廟時,,“毛叔鄭奉明水”,,就是一傍負(fù)責(zé)為武王端祭祀的水,,這碗水也不是隨隨便便的人可以端的,可見毛伯在王室中的地位,?!渡袝鴤鳌ゎ櫭犯怯涊d毛伯為列三公(太、保,、畢毛),、為王室六卿之一,官至司空(掌水利,、營建之事)。 “毛”的金文字形是兩個“屮”,,“屮”即“草”,,是土地上剛剛長出的一撮茂盛的草, 現(xiàn)在形容芳草“毛茸茸”一詞即是由此而來,。但不知最初“毛”的地名是不是這么來的,,不過另有一種說法是,毛即羽,,最早的毛地族人以鳥羽為圖騰,,毛國即是從圖騰而來。但不管怎么說,,“毛”字的創(chuàng)字初衷肯定跟羽毛無關(guān),,至于絲狀物、鳥類羽毛等字義無疑是后來隨著語境變化的衍申,。 西周毛國的歷史雖然很少見于史傳,,但多見于青銅器。在岐山,、扶風(fēng)一帶出土的西周青銅器“毛伯班簋(guǐ)”,,其銘文記載周成王命毛伯繼承虢成公的官位,輔佐周室,,并授予負(fù)責(zé)監(jiān)管東方毓,、蜀、巢三國的權(quán)力,,又令毛伯帥師討伐東國狷戎,,花三年時間來平定,。毛伯將這些先進(jìn)事跡刻在青銅器上以告誡毛氏子孫,要深刻吸取蠻夷滅亡的教訓(xùn),,用仁德愛民來迎得天下百姓的擁戴,。另有青銅器“孟簋”,其銘文也記載了有關(guān)毛伯的事跡,,說得是孟的父親隨毛伯出征,,立下大功,受到毛伯恩賜,。 除了以上,,還有一件更為重要的被稱為晚清“四大國寶”、出土于寶雞市岐山縣的“毛公鼎”(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是西周晚期“宣王中興”的實證,,也是毛國從西周初期毛叔鄭開國到西周晚期毛公暗時依然受王室重用的佐證。其銘文長達(dá)499字,,比較詳盡記述了周宣王為振興周室,,勵精圖治,革除積弊,,冊封毛公暗全權(quán)管理周王室,,并授予擁有天子同等實權(quán)號令諸侯?!?strong>毛公對歆天子皇休,,用作尊鼎,子子孫孫永寶用,。”意思是毛公暗為了感激王恩浩蕩,,特作此鼎,使子孫永享,。 凡此種種,,無不說明西周時期的毛國在王室扮演的重要角色,可以說整部西周史都離不開毛國,。西周時期的毛國無疑是光鮮亮麗的,,但是遺憾的是隨著西周的覆滅,王室力量的不斷衰弱,周室東遷,,毛國也被迫離開它生活了數(shù)百年的故土,,整體遷徙到東都洛陽附近的河南宜陽縣一帶。 東周的毛國仍然活躍在王室,,據(jù)《左傳·文公元年》記載:“天王使毛伯來錫公命,。”說得是公元前626年,魯文公即位,,周王派毛伯到魯國賜命文公,,授予他魯國國君的合法地位?!蹲髠鳌の墓拍辍酚涊d:“春,,毛伯來求金。”意思是公元前618年,,周襄王駕崩,,毛伯跑到魯國去索取喪葬費,可見周襄王的喪事由毛伯在操持,。《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王札子殺召伯,、毛伯,。”說得是公元前594年,周大夫王札子與召伯,、毛伯政見不一,,派人殺死召伯和毛伯。 以上所知,,到了東周時期的毛國,,雖然世代國君仍為周室重臣,但做得都是些跑腿打醬油之類的瑣事,,與西周時期代替周王發(fā)號施令掌握軍政大權(quán)東征西討相去甚遠(yuǎn),。歷史的腳步總在不斷的前進(jìn),毛國世代依附周室,,隨著周室權(quán)威的喪失,,毛國也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最終消失在中原大地,。毛國晚期更是發(fā)生了政變,,《左傳·昭公十八年》記載:“周毛得殺毛伯過而代之。”毛國的另一位在周室當(dāng)官的族人殺死毛伯取而代之,。 毛國最后一次見于史載是在“王子朝之亂”事件中,,毛伯站錯了隊,,支持王子朝,兵敗被殺,。毛國大約在春秋晚期亡國,,國人以毛為氏,形成毛姓,,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06位,,成語“毛遂自薦”的毛遂,即是毛國后裔,。 文/堰風(fēng) 更多方國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