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我們最熟悉,、接觸最頻繁的物質之一,我們以為自己對它的性質了如指掌,。但實際上,,科學家卻從來沒有真正揭開它的真正結構,也難以解釋它的很多奇特性質,。最近半年,,兩支團隊分別取得的實驗數據支持了一個頗為意外的觀點:水不是一種液體,而是兩種,! 撰文 | Katharine Sanderson 翻譯 | 張克文 審校 | 吳非 “水真是太奇怪了?!闭f這句話的是近乎整個學術生涯都在研究“水”的化學家Anders Nilsson,。這個觀點對我們來說或許難以接受,畢竟,,還有什么能比水更尋常,?水的行為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熟悉,它的外表如此普通 ,。但是水的奇特也是獨一無二的,。如果不是因為它的奇特,我們甚至沒有機會在這里討論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水在4°C時密度最大。但如果它的性質不是這樣,,而是在結冰時密度最大,,湖泊和河流會從底部開始結冰,逐步殺死水中的居住者,;如果水的比熱容不是這么大,,地球在很久之前就會被燒干,;如果水分子在穿越細胞膜時,不能攜帶其他物質,,植物和動物就會死于營養(yǎng)不良,。 從伽利略時代起,科學家們就一直在嘗試挖掘水的奇異性質,,但始終沒有收獲,。如今,通過Nilsson和其同事的工作,,我們可能接近于理解為什么水會有這些行為,。他們的解釋就像水自身一樣奇特:水不是一種液體,而是兩種,。 水的第二臨界點,? 在某些層面上,水具有多種不同的形式,,這并不奇怪,。取決于你觀測的壓強和溫度,水可以是固態(tài),、液態(tài)或氣態(tài)的,。在海平面,水在100°C時轉化為蒸汽,,但是在氣壓較低的高海拔地區(qū),,水會在更低的溫度下沸騰——時間是省下來了,但是你的茶也被毀掉了,。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液態(tài)和氣態(tài)是分開的。然而,,隨著溫度和壓強的增加,,情況開始發(fā)生改變。當氣體被壓縮到一定程度時,,它的行為開始更像是液體,;而當液體被加熱,它也會趨近于氣體的行為,。當壓強或溫度足夠高,,會到達一個被稱為“臨界點”的微妙平衡點,在這一點你無法區(qū)分你看到的到底是哪一態(tài),。而略微降低壓強或溫度,,水就會回到液態(tài)或氣態(tài)。 這也是兩種液體故事的開端,。首先忽略壓強,,幾乎所有物質在高溫下都有一個氣相和液相交匯的臨界點,,但是少數材料在低溫下還有一個神秘的第二臨界點。比如,,如果你在適當條件下冷卻液態(tài)硅和鍺,,它們可以轉化成兩種不同密度的液體:原子組成相同,但是不同的結構賦予了它們不同的性質,。 盡管它們也很奇怪,,但除了學術上的用途,這些第二臨界點并沒有引起太多關注,。如果你不是專門研究液態(tài)硅的,,這一領域可能不會引起你的注意。 1992年,,波士頓大學Peter Poole 和Gene Stanley領導的團隊改變了這一局面,。他們被一個宣稱水的密度在低溫下存在漲落的試驗所吸引:水的溫度越低,密度漲落越明顯,。這和所有的理論預言都背道而馳,。一般而言,物質溫度越低,,密度漲落越小,。 為了探明究竟發(fā)生了什么,Poole,、Stanley和他們的合作者模擬了水過冷的過程,,他們小心地將水降溫,使其低于凝固點而仍然保持液態(tài),。他們的計算機模擬證實了水在過冷態(tài)的密度漲落行為,,而且隨著溫度降低,漲落確實會增大,。一些有趣的機制一定在起著作用。 Poole和Stanley的團隊猜想,,這是第二臨界點的特征:水被區(qū)分成兩種密度不同的液體,,每一種都在自己的相中;而在第二臨界點之上,,這兩種相難以區(qū)分,,水會在這兩種相之間快速轉變。因為兩種物質不同的性質,,任意一種轉化成另外一種時,,都會導致突然的密度變化,這一變化在臨界點時最為顯著,。 他們提出的水有兩個臨界點的假說可能有一些古怪,。Nilsson說:“任何有關水的事情都存在爭議,。”更多的研究者認為水的性質可以用更為傳統(tǒng)的方式解釋,。一種解釋是在極低的溫度下,,過冷態(tài)的水轉變?yōu)橐环N無序的固體,而不是晶體結構的冰,。另一種解釋認為,,看似是第二臨界點的現象,只是水的一種奇特的凝固方式,。 該團隊知道,,如果他們關于第二臨界點的認識是正確,通過試驗驗證將極其棘手,。臨界點所處的溫度只有-45°C,,即使是過冷態(tài)的水也會自發(fā)結成冰?!拔覀兯媾R的挑戰(zhàn)是將水極快地冷卻下來,,” Stanley說,“研究它需要非常聰明的試驗設計,?!?/span> 接踵而至的證據 任職于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Nilsson接受了這一挑戰(zhàn)。他的團隊一直癡迷于水的奇特行為,,尤其是Poole和Stanley關于兩種液體的設想,。本世紀初,Nilsson在室溫和大氣壓下工作讓他相信水分子可以以兩種結構存在:無序的致密堆積,,以及密度較低的均勻四面體結構,。他的試驗表明,在這些外界環(huán)境下,,低密度的相會浮在混亂的致密相之上,。但他也表示,他的同行并不認同這一觀點,。 Nilsson認為,,水分子可以以兩種結構存在。 接著在2008年的一系列會議上,,他與研究過冷水的同事進行了深入的交流,。Nilsson很快發(fā)現他們的想法開始成形。Nilsson說,,畢竟水只是一種物質,,“它不可能在室溫下和過冷狀態(tài)下有著不同的描述?!彼匆娏藢⑦@兩種描述統(tǒng)一的機遇,。他說:“讓我著迷的是,,之前幾乎沒有這方面的試驗研究,大部分都是理論學家的工作,?!?/span> 在他嘗試證明水也有第二臨界點時,Nilsson著重關注Poole和Stanley理論中的關鍵預言:過冷水的密度在低溫下會有漲落,。方案很簡單:測量密度漲落,,然后改變條件使?jié)q落增加。沿著這條路線(Stanley以物理化學先驅Benjamin Widom命名的Widom線),,最終會到達臨界點,。“當你有了Widom線,,” 羅馬第三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Paola Gallo說,,“一定會出現臨界現象?!?/span> 實際上這項試驗一點也不簡單,。水易于凝結成冰:在微小的雜質周圍,會迅速形成冰晶,,這是Nilsson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利用韓國的先進設備,2017年,,Nilsson的團隊獲得了極純的水滴,,并把它滴入真空室中、冷卻到-45°C,。當水滴下落,,Nilsson測量它的體積隨壓強的變化,從而獲得其密度,。 去年12月,, Nilsson團隊公布了試驗結果。在水自發(fā)結冰前極短的一段時間內,,他們捕捉到了過冷水狀態(tài)的照片,。研究者表示,他們捕捉到了Widom線的明顯痕跡,,這條軌跡會指向第二臨界點。 一些研究人員,,例如Gallo,,認為Nilsson的想法十分重要。雖然研究人員稱贊了Nilsson團隊使用的技術,,但卻對其結論提出了質疑,。英國科技設施委員會盧瑟?!ぐ⑵諣栴D實驗室的Alan Soper就指出,指向臨界點的試驗證據幾乎為零,?!癗ilsson在試驗中發(fā)現的效應不僅很微弱,而且有著多種可能的解釋,,其中之一是在其附近應該有第二臨界點,。” 另一位懷疑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Rich Saykally說:“需要更多的證據而不是這些漂亮的新結果來說服眾多的專家,。” 正如對Poole和Stanley的批評,,Saykally認為,,其結果可能只是水在低溫下凝固時的特殊現象。 瑞士日內瓦,,羅訥河和咸水的阿爾沃河交匯,。 Henryk Sadura / Alamy Stock Photo 但在今年3月,新的證據再次出現,。阿姆斯特丹大學的Sander Woutersen團隊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思路,,他們嘗試了另一種使水降溫時停止結冰的方法:防凍劑。他們所用的防凍劑有著和水相似的分子結構,,能夠溶解并混合在周圍液體中,。當混合物降溫時,它的密度出現突然變化,。因為溶液和純水的結構非常相似,,他們認為結果表明水確實有第二臨界點。普林斯頓大學的Pablo Debenedetti 也認為,,這項工作支持了水由兩相組成的觀點,,但對于這是否為最終結論,他仍持保留意見,。 這項工作花了整整26年,,而就在幾個月之內,兩組優(yōu)秀的實驗團隊相繼為Poole和Stanley的預測提供了堅實的數據,?!翱茖W就是這樣有趣?!?Stanley說道,。 賦予生命的液體 如果這一理論是正確的,其影響不僅限于Nilsson和 Woutersen在實驗室中創(chuàng)造出的奇異形式?!斑@些討論都可以上升到室溫,,也適用于生命?!?Nilsson說,。Debenedetti也表示同意:“這些效應的影響十分深遠,不僅僅是臨界點,。水在周圍環(huán)境中的特性的確反映了其過冷時的特性,。” 在倫敦南岸大學的Martin Chaplin看來,,水在低溫下存在兩種結構,,能夠很好地解釋我們在室溫和大氣壓下看到的水的奇特行為。比如,,低于4°C的液態(tài)水密度比冰大這一事實,,是因為加熱使水的無序性下降,形成密度更大的結構,;水的高比熱容,,則是因為吸收的能量使得水分子從一種相轉變?yōu)榱硪环N。而水壓力下的擴散能力(例如在身體中),,則是由于高壓下無序結構的流動性在增加,。 對于Stanley來說,這說明水對我們的存在而言十分重要,,第二臨界點處密度的巨大漲落可能是生命出現的原因之一,。Debenedetti則在繼續(xù)驗證這一猜想。他現在正用計算機模型來標記蛋白質在不同溫壓條件下,,尤其是第二臨界點附近的行為,。Debenedetti說他對在極端條件下蛋白質如何和兩種密度不同的液態(tài)水相互作用極為感興趣。 然而,,首先要確定的仍然是這一結論正確與否,。后續(xù)實驗有可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Nilsson決定去往韓國找到第二臨界點的確切證據,。如果他能成功,,那么水的神秘行為將變得清晰起來;而水本身,,將變得比以往更加奇特,。 原文鏈接: https://www./article/mg23831800-100-h2oh-water-is-actually-two-liquids-disguised-as-one/ 《環(huán)球科學》6月刊現已正式上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