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鉀,、鎂,、鈣等電解質詳解一、藥理作用與臨床評價(一)作用特點1,、鈉(1)調節(jié)體液滲透壓,、電解質平衡和酸堿平衡: A、通過鈉-鉀泵,,將鉀離子,、葡萄糖和氨基酸輸入細胞內部。 B,、調節(jié)體內水恒定——鈉多則水增加,,鈉少則水減少——攝入過多食鹽,易發(fā)生水腫,;過少則易引起脫水,。 C、鈉在腎臟被重吸收后,,與氫離子交換,,清除體內的二氧化碳,保持體液的酸堿度恒定,。
(2)維持血壓。 (3)影響肌肉運動,、心血管功能及能量代謝,。鈉不足時,,神經(jīng)肌肉傳導遲鈍,,肌無力、神志模糊昏迷,,心血管功能受抑制,。 (4)腎對鈉的主動重吸收,引起氯的被動重吸收,有利于胃酸形成,。 I,、高鈉血癥——血鈉>145mmol/L。原因: 1)失水大于失鈉,。靜滴甘露醇,、山梨醇——滲透性利尿——高鈉血癥。水分攝入不足,;鈉輸入過多,。 2)水轉入細胞內——見于劇烈運動、抽搐——乳酸性酸中毒:糖原分解為小分子乳酸,,使細胞內滲透壓過高,,水轉移到細胞內。 3)原發(fā)性醛固酮癥或皮質醇增多癥——鈉潴留,。
II,、低鈉血癥——血鈉<135mmol/L。氯化鈉——可補充血容量和鈉離子,,用于: 1)缺鹽性失水癥(大面積燒傷,、創(chuàng)傷、嚴重腹瀉或嘔吐,、大出血,、大量發(fā)汗)和低鈉血癥; 2)大量出血而無法緊急輸注血液時,,可滴注氯化鈉以維持血容量,。
2、鉀 體內98%的鉀存在于細胞內,。心肌和神經(jīng)肌肉都需要鉀離子維持應激性,。正常血鉀:3、5~5,、5mmol/L,,平均4、2mmol/L,。 血清鉀過高——抑制心肌——使心臟在舒張期停搏,; 血清鉀過低——興奮心肌——使心臟在收縮期停搏。 對神經(jīng)肌肉的作用與心肌相反,。
(1)高鉀血癥——血鉀>5,、5mmol/L,高于7,、0mmol/L則為嚴重高鉀血癥,。常見于: 1)腎排鉀功能障礙或病理情況(急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晚期,、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 2)細胞內鉀移出(溶血、組織損傷等),。 3)補充鉀劑過多,。 4)應用留鉀利尿劑、抗腫瘤藥,;精氨酸,。
(2)低鉀血癥——血鉀<3、5mmol/L,。常見于: 1)鉀攝入減少,、鉀排出過多。 2)細胞外鉀內移,、腎病,、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多、高溫或出汗過多,、鎂缺失,、鋇中毒、堿中毒,。 3)排鉀利尿劑(氫氯噻嗪,、吲達帕胺)、強心苷,、糖皮質激素,、α受體阻斷劑(哌唑嗪等)、雙膦酸鹽(帕米膦酸鈉等),、抗酸劑用量過多,,促進鉀由尿液中排出。 在電解質紊亂(低鉀血,、低鎂血)下,,服用抗過敏藥(阿司咪唑等)、促胃腸動力藥(西沙必利),、氟喹諾酮類(XX沙星),、延長心肌復極藥(奎尼丁等)極易引起——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
【主要藥物】1,、氯化鉀——【注意事項】 靜脈補鉀濃度不宜超過40mmol/L(0,、3%),滴速不宜超過750mg/h(10mmol/h),,否則可引起局部劇烈疼痛,,甚至心臟停搏。 口服鉀鹽——用于輕型低鉀血癥或預防性用藥,。成人一日最大劑量為6g(80mmol),。
2、枸櫞酸鉀 【適應證】低鉀血癥,;泌尿系結石,。
3,、門冬氨酸鉀鎂——含鉀,、鎂和運載鉀進入細胞的載體 ①鉀離子——改善心肌代謝,維持心肌收縮張力,,改善心肌收縮功能并降低耗氧量,; ②鎂離子——保持細胞內鉀含量起重要作用。
【適應證】 ①低鉀血癥 ②心——低鉀及洋地黃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后遺癥,,慢性心功能不全 ③肝——肝炎,、肝細胞功能不全
3、鎂 參與體內糖代謝及呼吸酶的活性,,是糖代謝和呼吸不可缺少的輔助因子,。 與鉀、鈣,、鈉離子協(xié)同作用,,共同維持肌肉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和心肌的正常結構與功能。
低血鎂癥——血鎂<0,、75mmol/L,原因: (1)鎂攝入不足,、丟失過多及在體內分布異常,。 (2)藥物——利尿劑,、強心苷、胰島素,、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環(huán)孢素)、質子泵抑制劑,。
低血鉀癥伴低鎂血癥時,,補鎂后可激發(fā)各種酶的活性,促進鉀離子內流,,促使細胞內鉀增高——單純補鉀而不補鎂,,難以糾正低鉀。 【硫酸鎂】 ①子癇,、子癇前期的首選藥——妊娠期婦女控制子癇抽搐及防止再抽搐,。 ②用于低鎂血癥。
4,、鈣 維持正常的神經(jīng)傳導,、肌肉伸縮與舒張、神經(jīng)-肌肉傳導功能,?!?/p> 生理功能: (1)鈣離子可使心肌細胞膜靜息電位與閾電位差距拉大,使心肌興奮性趨于穩(wěn)定,。對于高鉀血癥,,緊急措施——立即靜注10%葡萄糖酸鈣。 (2)高濃度鈣與鎂離子存在競爭性拮抗——鎂中毒的解救,。 (3)與氟化物形成氟化鈣——氟中毒解救,。 (4)鈣離子 ——組成凝血因子,參與凝血過程,;參與肌肉收縮,; ——參與神經(jīng)遞質合成與釋放、激素合成與分泌,。 (5)鈣——骨骼構成的重要物質,。
I,、高鈣血癥——血鈣>2,、75mmol/L。病因: (1)甲狀旁腺激素依賴性非甲狀旁腺激素依賴性 (2)惡性腫瘤,、腎衰竭,、肢端肥大癥 (3)應用維生素D,、骨化三醇以及抑制尿鈣排泄的藥品,包括噻嗪類利尿劑
II,、低鈣血癥——血鈣<2,、2mmol/L(8、8mg/L),。原因: (1)甲狀旁腺功能減退,。(2)腎衰竭,。 (3)惡性腫瘤伴發(fā)低鈣血癥,。(4)橫紋肌溶解癥。 (5)維生素D代謝障礙,;長期應用抗癲癇藥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 (6)應用治療高鈣血癥及骨吸收過多的藥物,,如雙膦酸鹽、降鈣素等,。 (7)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脂肪壞死使鈣沉淀形成皂鈣。
氯化鈣——【適應證】 (1)低鈣血癥,、高鉀血癥,、高鎂血癥以及鈣通道阻滯劑中毒(心功能異常)。解救鎂鹽中毒,。 (2)血鈣過低所引起的手足抽搐,、腸絞痛、輸尿管絞痛,。 (3)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術后的“骨饑餓綜合征”,。 (4)過敏性疾病。 (5)作為強心劑,,用于心臟復蘇,。
【注意事項】 (1)應先糾正低血鉀,再糾正低鈣,,以免增加心肌應激性,。 (2)氯化鈣最好通過中心導管給予,周圍靜脈注射有可能導致動脈硬化或外滲,。 不宜皮下或肌內注射,,靜脈注射時宜稀釋后緩慢注射(強刺激性);若注射時藥液漏出血管外,,應立即停用,,并用氯化鈉局部沖洗,,予氫化可的松、1%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
(二)典型不良反應 1、鈉鹽——高血壓,、心動過速,、水鈉潴留,組織水腫,。電解質平衡失調(高鈉,、低鉀、碳酸氫鹽丟失),。 2,、鉀鹽——高鉀血癥。靜滴過快可引起嘔吐,、血管疼痛,、面部潮紅、血壓下降,。直接靜注可有刺激性,,導致疼痛、組織壞死,、猝死,。 3、鈣鹽——興奮心臟,,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甚至心臟停搏,。全身發(fā)熱感,、皮膚發(fā)熱、血管擴張,。 4,、鎂鹽——高鎂血癥、肺水腫,。
(三)禁忌證 1,、氯化鈉——禁用于妊娠期高血壓者。 2、氯化鉀——禁用于腎功能不全者,。 3,、氯化鈣——禁用于應用強心苷或停用后7日內、腎結石患者,、腎功能不全的低鈣血癥患者及呼吸性酸中毒衰竭者,。
二、用藥監(jiān)護 (一)注意電解質監(jiān)測 調節(jié)水,、電解質平衡藥用藥失當也可引起再發(fā)的水,、電解質平衡失衡——高鈉、高鈣,、高鉀,。 (二)警惕由低血鉀癥所引發(fā)的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致命性室顫和猝死的預兆。 (三)監(jiān)測給藥途徑和用藥速度 氯化鉀注射液嚴禁肌注和直接靜脈注射??!僅可靜滴(稀釋后),,否則不僅引起劇痛,,且致心臟停搏。 濃氯化鈉用于治療腦出血,、顱內壓增高的疾病時,,滴速應快,要在15~30min滴畢——否則起不到降低顱壓作用,。
【氯化鈉——用法與用量】靜脈滴注: 1,、用于高滲性失水: 所需補液總量(L)=[血鈉濃度(mmol/L)-142]/血鈉濃度(mmol/L)×0、6×體重(kg),,第1天補給半量,,余量在以后2~3天內補給。 2,、用于等滲性失水,,給予等滲溶液。 3,、用于低滲性失水,,血鈉低于120mmol/L或出現(xiàn)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時——3%~5%氯化鈉注射液緩慢滴注,在6h內將血鈉濃度提高至120mmol/L以上,。 4,、用于低氯性堿中毒,給予0,、9%氯化鈉注射液或復方氯化鈉注射液(林格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