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面對簡單的一種糧食——糯米,,我們祖先也在用恰到的烹調(diào)去連通自然和人,。 恰逢端午,我們還原了一種具備普遍性的傳統(tǒng)工藝基本款粽子做法,,特徵都在視頻里,,看看有沒有勾起你心底記憶?視頻的前幾秒,,相信你會很驚訝,。吃粽子的學問,在視頻下面的文章里,。 (感謝厚樸q同學父親的傾力指導與出鏡) 粽子肯定不是因為紀念屈原被發(fā)明出來的,,因為在屈原時代之前,就有各種角黍(粽子古稱)的記載了,。如今一到端午節(jié),,大家對粽子的關注點往往在南北甜咸葷素之爭上。不知您有沒有想過,,老百姓發(fā)明它並沿循這個習俗至今,其中道理究竟何在呢?為什麼只在這個時間吃它呢,? 我們來看一下構(gòu)成粽子的材料,,首先是糯米。甭管配什麼餡料,,主材用糯米這一點,,南北方人恐怕都沒有爭議。因為糯米在北方更貴而稀少,,有地區(qū)會用大黃米做粽子,,蘸紅糖吃。(糯米,、粳米,、秈米是稻米的三大類,你可能一直吃錯了大米種類,,另篇交代,。) 糯米 補中益氣,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洩。 南方包粽子用箬竹葉,,北方用葦葉,,雖然我們吃粽子時候不吃它們,但別忘了,,它們跟糯米一起煮了幾個小時,。 箬竹葉 葉(箬竹):甘,寒,。清熱解毒,,止血,消腫,。 蘆葦 北方用蘆葦葉,,蘆葦葉不入藥,但蘆葦根是一味中藥,。 功 能: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 主 治:用於熱病煩渴、胃熱嘔吐,、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澀痛。 拋開粽子民俗祭祀的功能性,,從中醫(yī)藥角度來看,,粽子在端午出現(xiàn),正好滿足了這個時節(jié)瘟疫流行,,身體需要清熱解毒,,止瀉溫中。 只要深入瞭解一下,,南方並不都是各種蛋黃肉餡粽子,,相反很多地區(qū)只吃糯米素粽子。並且值得注意的是,,越是相對堅持傳統(tǒng)民俗的廣東廣西福建的某些欠發(fā)達地域,,粽子構(gòu)成越簡單,就是糯米竹葉,,最多加一點豆類,。 而且這些相對更傳統(tǒng)更土的粽子有一個共有特徵,做前都會先用草木灰水泡糯米,,就是老百姓說的灰水粽,,這是古老的方法。 草木灰,,功效:散寒消腫,,消癥破積。 鍋底的草木灰,,叫百草霜,,能止血涼血,消積,,清毒散火,。 草木灰水是天然堿性,浸泡糯米會令米粒更好消化,,在悶熱的端午天氣里,,入口涼滑,下肚清毒散火,,又不傷胃不易積食,。但是,現(xiàn)在有多少人吃的是這樣工藝的粽子呢,?也有人拿食用堿水泡米,,出來的糯米雖然性狀接近,但涼意和敗火的功效就沒了,。 上面視頻裡燒灰的是糯米稻草,,再把灰溶解成水泡糯米,,是不是有「原湯化原食」的感覺?南方很多地區(qū)端午節(jié)更會用梔子之類的草藥燒灰做粽子,,解毒祛煩的功效就更足了,。 跟月餅元宵一樣,粽子就是嘗嘗即止,,不可能成為常規(guī)食物,如果你吃一個粽子就覺得胃被堵了,,不必氣餒,,最多是脾胃偏弱不習慣黏滑之物。如果你吃一盤粽子都沒感覺,,要麼粽子做的極其地道,,要麼是你的胃已經(jīng)喪失了知覺,請務必注意,,去看醫(yī)生,。 本系列文章 蒙上眼睛才發(fā)現(xiàn),你跟傳統(tǒng)的距離,,還差一個饅頭 每到這個季節(jié),,才是我們與蔬菜的蜜月期 放下那些外賣app,這碗面才是你腸胃的原點坐標 掃碼聽徐老師講更多中醫(yī)飲食學問 |
|
來自: 為什么73 > 《北京厚樸中醫(yī)徐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