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紫癜性腎炎怎么治?看看時振聲先生的經驗吧,! 紫癜性腎炎是指過敏性紫癜引起的腎損害,,臨床表現除有皮膚紫癜、關節(jié)腫痛,、腹痛便血外,,主要為血尿和蛋白尿,多發(fā)生在皮膚紫癜后1個月內,; 有的可同時并見皮膚紫癜,、腹痛,有的僅是無癥狀性尿異常,,如蛋白丟失過多,,亦可出現腎病綜合征,如果血尿,、蛋白尿長期存在,,亦可伴有腎功能減退,最后導致慢性腎衰,。 紫癜屬于中醫(yī)的斑疹,,過敏性紫癜常因外感或過敏引起。 時老認為,其病機是患者素有血熱內蘊,,外感風邪或食物有動風之品,,風與熱相互搏結,灼傷血絡,,迫血妄行,,外溢肌膚,內迫胃腸,,甚則及腎,,故有皮膚紫癜,腹痛頻作,,甚則便血,、尿血。 如屬蟲咬后,,局部紅腫水泡,,為蟲毒浸淫所致。濕毒化熱,,阻于經絡,,氣血循行不暢,迫血妄行,,故亦可出現紫癜,,甚則尿血。 如寒邪外侵,,內滯于血絡,,亦可發(fā)為紫癜,氣不攝血而尿血,。 時老常按以下證型進行辨治,,現予介紹。 風邪搏結 初起可有發(fā)熱,,微惡風寒,,咽痛口渴,心煩,,舌紅苔薄黃等,,繼則風熱傷絡而有下肢紫癜,甚則血尿,。 治宜祛風清熱,,涼血散瘀。方用銀翹湯加味(藥用:金銀花,、連翹,、竹葉,、生地、麥冬,、丹皮,、藕節(jié)、白茅根,、生甘草),。 如見腹痛便血,加白芍,、生地榆,;見血尿加大小薊、馬鞭草,、生側柏,。 熱盛傷絡 熱毒熾盛,迫血妄行,,損傷血絡,出血較重,。下肢可見大片紫癜,,肉眼血尿明顯,煩躁不安,,口干喜涼飲,,舌紅絳。 治宜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方用犀角地黃湯加銀花、連翹,、玄參,、茜草、白茅根之類,。 肝腎陰虛 陰虛火旺,,虛火傷絡,亦可出現下肢紫癜及血尿,。兼見手足心熱,,口干喜飲,大便干結,,舌紅少津,。 治宜滋養(yǎng)肝腎,涼血散瘀,。方用小薊飲子去木通,,或用知柏地黃湯,或血府逐瘀湯加馬鞭草、生側柏,、益母草,、白茅根。 濕熱內阻 濕熱阻滯絡脈,,迫血妄行而致紫癜和血尿,。兼見口苦口粘,口干不欲飲水,,胸悶痞滿,,舌苔黃膩。 治宜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方如三仁湯或四妙散加丹參、澤蘭,、馬鞭草,、生側柏、赤芍,、三七等,。 如有水腫,宜清熱利水,,佐以活血,,方如大橘皮湯加丹參、澤蘭,、牛膝,、車前子等。 寒凝血滯 素體陽虛,,寒邪外侵,,內滯絡脈而致紫癜和血尿。兼見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語聲低怯,口淡不渴,,舌體胖大而潤,。 治宜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方用當歸四逆湯合桂枝茯苓丸,。 如水腫明顯,可溫陽利水,,佐以活血,。方用真武湯合桂枝茯苓丸,,或當歸芍藥散加制附片、肉桂,、川牛膝,、車前子。 脾氣虛損 脾氣虛弱,,氣不攝血,,血溢脈外而成紫癜和血尿。同時可見氣短乏力,、食少懶言,,心悸頭暈、面色萎黃,、舌淡齒痕等,。 治宜益氣健脾,活血攝血,,方用歸脾湯合桂枝茯苓丸,。 如兼陽虛,亦可加制附片,、炮姜,;水腫明顯,可健脾利水,,佐以活血。方如防己黃芪湯合防己茯苓湯和桂枝茯苓丸,。 總之,,時老認為,紫癜性腎炎由于血尿較為突出,,宜活血不宜止血,,雖鏡下血尿亦然。 《先醒齋醫(yī)學廣筆記》提出治血二法,,第一法即“宜行血不宜止血”,、“行血則血循經絡,不止自止,,止之則血凝,,血凝則發(fā)熱惡食,病曰痼矣,?!?/span> 唐容川的《血證論》提出通治血證之大綱有四,其中以消瘀為第二法,,即“以去瘀為治血之要法”,。 即使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在治本的同時,也要適當配伍化瘀之品,,以防止血留瘀,,變生他患。 所以,,時老對紫癜性腎炎病人的治療,,著重扶正化瘀,或寓止血于化瘀之中,,常獲良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