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說 肯塔基大學孔子學院始終將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視教師的職業(yè)培訓(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自2011年以來,每個月的一個周六都安排有對孔院所有教師進行在職培訓,,形式多樣,,過程務實,使教師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幫助各位教師在各自崗位上游刃有余地開展中文教學,。 肯大孔院五月的在崗培訓內容是肯大孔院針對在互聯(lián)網、科技與漢語教育相互交融的大背景下,,很多漢語教師面臨著的來自互聯(lián)網與科技教育的挑戰(zhàn),,量身定制的??洗?span>孔院院長修華靜博士邀請了密歇根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副院長李佳行博士就 美國當地時間5月12日星期六,肯大孔院五月月度教師在崗培訓在肯塔基大學90號教學樓舉行,。本次培訓主講嘉賓李佳行博士是密歇根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副院長,、密歇根州立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其研究興趣包括社交媒體對教學和學習的影響,、教育技術,、教師教育和外語教學等方面,曾多次應邀參與國際,、國內的教學論壇、工作坊等交流活動,。參加本次培訓的老師,,除了肯大孔院全體教師以外,還有來自路易斯維爾市的陳庭菲老師以及萊克星頓市的另外兩位本土中文教師也聞訊趕來,。 培訓從上午九點正式開始,,至下午三點結束,上午重點聚焦宏觀層面的知識,,下午分享中文課堂教學的科技工具和實際操作,。李佳行博士首先簡要介紹了密歇根州立大學,并介紹了密歇根州立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學、文化活動和教師教育等相關情況,。緊接著,,李博士花了很多時間向大家詳細分析了美國中文教育的現狀,并重點介紹了美國中文教育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zhàn),,最后展望了美國中文教育的前景,。 全體教師認真聆聽李博士的精彩分享 李博士重點闡述了科技工具在語言教學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詳細闡釋了布盧姆分類學(BLOOM'S TAXONOMY)的認知范疇(Cognitive Domain),,技巧范疇(Psychomotor Domain)及態(tài)度范疇(Affective Domain),,這為漢語教師日后開展教學工作奠定了很好的理論基礎。 李佳行博士根據布盧姆分類學理論的框架,,從記憶(Remembering),、理解(Understanding)、運用(Applying),、分析(Analyzing),、評價(Evaluating)、創(chuàng)造(Creating)共五個認知過程維度分別講解了VoiceThread, Padlet, Google Forms, Kahoot, Google docs, Quizlet等大量科技工具,。參加培訓的老師表示收獲非常大,,而且回到學校就可以用,非常感謝孔院對培訓內容的精心策劃與組織,,也非常感謝李佳行博士傾心分享,。 李佳行博士建議 1. 科技手段并非萬能靈藥; 2. 科技手段不是保姆,; 3. 科技不能取代教師,; 4. 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教學中要探尋最適合教學的工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