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窮學生朱說(yuè)從山東鄒平來到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書院求學。他能忍常人不能忍的困苦,,冬天讀書疲困就用冷水洗臉,,沒有東西吃就喝稀粥度日。幾年苦讀,,他博通儒家經(jīng)典的要義,,有慷慨兼濟天下的抱負。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26歲的朱說科舉中榜,,從寒儒成為進士,當上了九品官,。有了俸祿,,朱說就把母親接來奉養(yǎng),。 他在飲酒品魚、觀賞風景的時候,,看到風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聯(lián)想到漁民打魚的艱辛和危險,寫下了一首《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搞錯了吧,,這首詩我們小學就讀過,他的作者是鼎鼎有名的范仲淹,,哪會是這個小豬豬? 呵呵,,沒錯。 天禧元年(1017年),,朱說因為治獄廉平,、剛正不阿升了官,歸宗復姓改回本名范仲淹,。也有一說是天圣六年(1028),,他服母喪后才改名的。 范仲淹是個很軸的人,,啥事都講死理,,所以我認為后一種說法更可信。母親為了養(yǎng)活剛兩歲的自己而改嫁,,在母親活著時候就歸宗,,豈不是在指責母親? 宋代大家大多喜歡感時傷懷,、喝酒泡妞,,但腰都是直的,骨頭是硬的,。但在直言敢為,,沒有人敢和范仲淹爭第一,每遇國家大事必慷慨直言,,雖然為此老吃苦頭。在相對開明到有點柔弱的仁宗朝,,范仲淹的諍言大大提振了朝綱,。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到泰州西溪做個轉(zhuǎn)運鹽官,,推動上司張綸奏明朝廷重修捍海堰,當?shù)厝嗣駥⑺拗堂麨椤?/span>范公堤”,,遺址迄今猶存,。 堤沒全部完工,水利專家還沒當過癮,,他又華麗轉(zhuǎn)身成教育家了,。天圣四年(1026年)八月,范仲淹因母親病逝辭官守喪,,南京留守,、大詩人晏殊邀請他執(zhí)掌應天書院。范仲淹主持教務期間,,勤勉督學,、以身示教、創(chuàng)導時事政論,,倡導士大夫矯正世風,、嚴以律己、崇尚品德的節(jié)操,,書院學風亦為之煥然一新,。 有了名氣就開始管閑事了。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向朝廷上疏萬言的《上執(zhí)政書》,,奏請改革吏治,裁汰冗員,,安撫將帥,。 宰相王曾對此萬言書極為贊賞,時在樞府的晏殊向仁宗當面陳述范仲淹既往政績,。 十二月,,仁宗征召范仲淹入京,任為秘閣校理,,負責皇家圖書典籍的??焙驼怼?/span> 范仲淹業(yè)余時間當起了獵頭,。他一認識富弼就驚嘆是王佐之才,,把他的文章給王曾、晏殊看,,晏殊把女兒嫁給了富弼,。后來仁宗恢復制科考試,范仲淹又建議富弼參加,,以縮短仕途進程,。 天圣七年(1029年),19歲的宋仁宗準備率百官給垂簾聽政的劉太后祝壽,,范仲淹不干了,,他認為這一做法混淆了國禮和家禮,,上書諫止未果。他又上書太后,,請求還政仁宗,,再次石沉大海。 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大驚失色,,批評他過于輕率,不僅有礙自己的仕途,,還會連累舉薦之人,。范仲淹據(jù)理力爭,并回寫一封長信《上資政晏侍郎書》,,詳述自己做法的緣由,,第一次向天下展示自己獨特的世界觀: 夫天下之士有二黨焉:其一曰,我發(fā)必危言,立必危行,王道正直,何用曲為? 其一曰:我遜言易入,遜行易合,人生安樂.何用憂為?斯二黨者,常交戰(zhàn)于天下,天下理亂,在二黨勝負之間耳.倘危言危行,獲罪于時,其徒皆結(jié)舌而去,別人主蔽其聰.大臣喪其助.而遜言遜行之黨,不戰(zhàn)而勝,將浸盛于中外,豈國家之福,大臣之心乎!人皆謂危言危行,非遠害全身之謀,此未思之甚矣.使搢紳之人皆危言危行,則致君于無過,致民于無怨,政教不墜,禍患不起,太平之下,浩然無憂,此遠害全身之大也.使縉紳之人皆遜其言行,則致君于過,致民于怨,改教日墜,禍患日起,大亂之下,洶然何逃! 當此之時,縱能遜言遜行,豈遠害全身之得乎! 他認為天下有兩個黨派,一派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一派說恭順的話做恭順的事,,天下理亂就在于二者交戰(zhàn)勝負結(jié)果。前者容易惹禍上身,,如果獲罪于時后者自然不戰(zhàn)而勝,,但是天下混亂后者也無處躲避。 天圣八年(1030年),,范仲淹請求離京為官,,到地方做通判。宋人認為范仲淹被貶謫一次是“光”一次,,這個第一次貶謫叫“極光”,。對于范仲淹而言,這次貶謫其實是一次很好的下基層鍛煉,。 到了地方范仲淹也不消停,,多次上疏議政。他建議停止朝廷大興土木,,主張削減郡縣,、精簡官吏 ,建議朝廷不可罷免職田,。這些上疏雖未被朝廷采納,,但其一片忠心打動了仁宗。 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駕崩,,仁宗親政,召范仲淹入京,,拜為右司諫,。當時群臣多在議論太后垂簾時為政之失,仁宗也著手清理太后提拔的官員,。范仲淹卻認為太后雖秉政多年,,但亦有養(yǎng)護仁宗之功,建議朝廷掩飾太后過失,,避免政治動蕩,,仁宗采納了他的建議。 仁宗想再立楊太妃為皇太后參與軍國大事,,范仲淹認為有皇帝不能親政之嫌反對,,也被仁宗接納了。 七月,,天下大旱,、蝗災蔓延,范仲淹奏請朝廷派人視察災情,,仁宗不予理會,。范仲淹便質(zhì)問仁宗:“如果宮中停食半日,陛下該當如何?” 仁宗幡然醒悟,,派范仲淹安撫災民,。范仲淹應詔賑災,開倉濟民,,并將災民充饑的野草帶回朝廷,,以警示六宮貴戚戒除驕奢之風。哎,,這不是讓錦衣玉食的權貴難堪嘛,。 明道二年(1033年)冬,郭皇后誤傷仁宗 ,,宰相呂夷簡因與皇后有隙力主廢后,。群臣議論紛紛,都認為廢后不合適,,但因呂夷簡事先令有司不接受臺諫章疏,。 范仲淹就帶著十余人跪伏垂拱殿外,請求召見,,仁宗不見,,派呂夷簡出來解釋。范仲淹等與之當庭辯論,,呂夷簡理屈詞窮,,無以為對。 第二天范仲淹打算再次與宰相諫爭,一道詔書直接把他外放為睦州知州,。 第二次貶謫叫“愈光”,,更加光亮,可此時的范仲淹的心中并不敞亮,,他憂心忡忡寫下了《御街行·秋日懷舊》: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和他一起諫爭的官員,或貶或罰,,無一幸免,。在河陽任簽判的富弼上書宋仁宗,他認為這是一舉二失,,不能恢復皇后之位,,也要恢復范仲淹的官職。這富弼看來和范仲淹一樣大膽,,鐵了心站在一個陣營,,后來他們也是堅定的政治同盟。,, 景祐元年(1034年),,范仲淹調(diào)任蘇州知州,辟所居南園之地,,興建郡學,。 蘇州發(fā)生水災,范仲淹命令民眾疏通五條河渠,,興修水利,,導引太湖水流入大海,。他的“修圍、浚河,、置閘”治水方略,,一直到元明都在用。 范仲淹喜歡推薦人才,,蘇麟在外縣做巡檢,,不在城里沒有得到提拔。他就獻了斷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給范仲淹,范仲淹看后心領神會,,馬上給他寫了推薦信,,不久就得到升遷。 但范仲淹還是關心中樞,,他寫了一首《春日游湖》: 湖邊多少游湖者,,半在斷橋煙雨間?! ?/span> 盡逐春風看歌舞,,幾人著眼到青山。 你們只看到眼前湖景,,有幾個人像我一樣看到遠處的青山,? 次年,因為治水有功,,范仲淹被調(diào)回京師,,很快就代理開封府長官。 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頓官僚機構,,剔除弊政,,開封府“肅然稱治”,時稱“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 但是范仲淹是不會滿足于一城之治,他著眼的是整個天下,。景祐三年(1036年),,他向仁宗皇帝進獻《百官圖》,對宰相呂夷簡用人提出尖銳批評,。呂夷簡不甘示弱,,反譏范仲淹迂腐,誣蔑范仲淹“越職言事,、勾結(jié)朋黨,、離間君臣”,。范仲淹便連上四章 ,論斥呂夷簡狡詐,,因言辭激烈,,遂被罷黜,改知饒州,。 范呂之爭,,牽連甚廣。秘書丞余靖上書請求修改詔命 ,;太子中允尹洙上疏自訟和范仲淹是師友關系,,愿一起降官貶黜 ;館閣???/span>歐陽修和蔡襄責備高若訥身為諫官,,對范仲淹被貶之事一言不發(fā),皆牽連遭貶,。朝臣畏懼宰相勢力,,沒有人敢再說話。范仲淹被貶出京,,竟無人敢送別,,只有獨龍圖閣直學士李紘、集賢校理王質(zhì)出郊餞行,。 第三次貶謫叫“尤光”,,尤其光明,范仲淹在一次次貶謫中磨礪自己,,越來越有光亮,。 景祐四年(1037年),呂夷簡被免除宰相之職,,士大夫們接連不斷地替范仲淹辯白,,雙方互相辯駁,朋黨爭論四起,,仁宗下詔禁止互結(jié)朋黨,。 范仲淹的妻子病死在饒州,自己也得了重病,。在附近做縣令的梅堯臣作,,寫了一首《啄木》詩和一首《靈烏賦》給他,勸范仲淹學報喜之鳥,,不要像烏鴉那樣報兇訊而“招唾罵于里閭”,。 面對梅堯臣的好意,他回了《答梅圣俞靈烏賦》: 危言遷謫向江湖,,放意云山道豈孤,?! ?/span> 忠信平生心自許,吉兇何恤賦靈烏,。 范仲淹還回作了一篇同名的《靈烏賦》,,認為“知我者謂吉之先,不知我者謂兇之類,。故告之則反災于身,,不告之者則稔禍于人。”強調(diào)自己“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看來早在宋代人們就認為烏鴉報兇了,范仲淹可以說是第一個出名的烏鴉嘴,,目前看也是迄今為止最出名的烏鴉嘴,。
|
|
來自: 昵稱30265258 > 《人物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