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志
“竹林七賢聚會在淮安嗎,?” 有位朋友曾經(jīng)這么問我?!按嗽捲踔v,?”“資料上說,竹林七賢聚會的竹林在山陽,,淮安區(qū)古稱不就是山陽嘛,!” 也是,淮安的古稱山陽沿用了近一千五百年,,淮安的朋友見到“山陽”第一反應是淮安不足為奇,。乾隆皇帝《過淮安城》有詩云:“入北門還出西郭,漢淮陰是晉山陽”,點出淮安這段叫“山陽”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晉朝,。不過,,古淮安的“山陽”是東晉才出現(xiàn)的“山陽”,與“竹林七賢”聚會的魏晉“山陽”,,不是一個地方,。 史載,東晉義熙七年(411),,設山陽郡,、山陽縣,治今淮安區(qū),。其后南齊永明七年(489),,割直瀆、破釜塘以東淮陰鎮(zhèn)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隋開皇三年(583),置楚州,,初治淮陰,,開皇十二年(592),移楚州治山陽縣,。唐武德四年(621),,置東楚州,治山陽縣,,武德八年(624),,裁西楚州,東楚州改稱楚州,,仍治山陽縣,。兩宋,山陽一直為楚州附廓縣,,即州城所在,。元至元二十年(1283),并淮安,、淮陰,、新城3縣入山陽,山陽縣地域兼及數(shù)縣,。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李全火燒楚州城。廢楚州,,升山陽縣為淮安軍,,隸寶應州,。元朝設置淮安路,縣復稱山陽,。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置淮安府,,治山陽,。明清淮安府署設置在山陽縣的格局,直至清末未變,。直到民國三年(1914),,因與陜西省山陽縣同名,才改名為淮安縣,。 淮安這個“山陽”是東晉以后出現(xiàn)的“山陽縣”,,跟淮安同名的那個“陜西山陽”也是個古縣,不過出現(xiàn)的比較晚,,是北宋時期才有了名字,。西晉泰始二年(266),在今天陜西東南部的秦嶺北麓設置豐陽縣,,歷經(jīng)更迭,,到了北宋咸平元年(998),改名為山陽縣,,明清時期屬于西安府商州(今陜西商洛),。民國三年,山陽縣改為淮安縣后,,全國便僅剩這個陜西的山陽縣,,一直至今。 不管淮安這個山陽,,還是陜西那個山陽,,都不是“竹林七賢”所在的那個“山陽”?!爸窳制哔t”的“山陽”,,在今天河南省焦作市,在曹魏至西晉時期是山陽公國所在,。山陽國位于太行山南麓,、地近黃河,先秦時期便有“山陽”之名,,西漢初年設山陽縣,,屬河內(nèi)郡,東漢最后一個皇帝漢獻帝劉協(xié)在亡國之后,,被魏文帝曹丕貶為山陽公,,食邑1萬戶,,位在各諸侯王之上,河內(nèi)郡山陽縣便成了山陽公國,,一直延續(xù)到西晉末年,。 不過,從漢代到魏晉時期,,不光在黃河北面有個山陽縣(山陽公國),,在黃河南面,今天山東省菏澤市一帶,,還長期存在著一個山陽郡(短暫做過山陽王國),。古代有郡縣制,郡管縣,,山陽郡要比山陽縣高一級,,山陽王國也比山陽公國的級別要高。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梁王武薨,,其封國梁國一分為五。景帝封梁王武之子劉定為山陽王,,分梁國北部數(shù)縣置山陽國,,國都為昌邑(在今山東菏澤市巨野縣)漢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劉定薨,,山陽國除為郡,。 元朔三年(前126),魯王子侯國瑕丘,、寧陽來屬,。天漢四年(前97),封皇子劉髆為昌邑王,,以山陽郡置昌邑國,。漢昭帝元平元年(前74),昌邑國除為山陽郡,。東漢建武十七年(39),,封皇子劉荊為山陽王,山陽郡又改為山陽王國,。永平元年(58),,徙劉荊為廣陵王,山陽國除為郡,。建安十七年(212),,封皇子劉懿為山陽王。其后更迭不斷,,一直到隋初,,山陽郡廢,。 我們現(xiàn)在捋一捋:黃河北面的山陽縣、山陽公國有一片竹林,,孕育出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的千古絕響,。黃河南面的山陽郡、山陽王國見證著漢代的輝煌,。東晉時期,,江淮大地出現(xiàn)了另外一個山陽,這處山陽后來有了“淮安”這個新名字,。陜西的山陽縣孤零零地出現(xiàn)在大西北,,不過卻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芍^是:年年月月中國史,興興廢廢山陽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