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不做不錯,,多做多錯”的困境,? “最小阻力路線”之實戰(zhàn)篇 1/5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還是從歷史開始講起,。 1947年4月,,解放軍晉察冀軍區(qū)決定發(fā)起正太戰(zhàn)役,目的是清除正定至太原鐵路沿線國軍,,可戰(zhàn)役還沒打響,,國軍反而搶先進攻冀中解放區(qū)。 大家都知道,,解放戰(zhàn)爭的前期是國軍進攻,,解放軍防守,;后期是解放軍進攻,國軍防守——就是“三大戰(zhàn)役”,,而在攻防轉(zhuǎn)換的1947年,,解放軍在部分戰(zhàn)場轉(zhuǎn)入攻勢,部分戰(zhàn)場仍處于守勢,,形勢就格外微妙,。 要不要回師援冀呢?軍區(qū)指揮部研究后一致認為:應(yīng)該繼續(xù)發(fā)起戰(zhàn)役,。 太祖接到前線請示,,回電中有一句經(jīng)典的“毛式戰(zhàn)術(shù)思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 為什么先要講這段歷史呢?上周,,我在《如何在職場人際沖突中“立于不敗之地”,?》中,提出了解決職場人際沖突的“最小阻力原則”,,用的是投機大師利弗莫爾的闡述,,結(jié)果很多讀者大人沒聽懂,,我后來一想,,自己也是作,一個典型的“中國式智慧”,,為什么不用中國人自己的解釋呢,? 職場中,每個人的身份角色不同,,你要的是過程,,我要的是結(jié)果,你看重成本,,我看重收益,,這就是職場沖突的原因。 “最小阻力原則”是相對于“最大阻力”而言的,?!白畲笞枇Α本褪侵苯臃穸▽Ψ降暮诵脑V求,比如:
用這種方式去解決沖突,觸及對方的根本利益,,好比“打人打臉”,,勢必遭到強硬回擊,沖突只會越來越大,。 相對而言,,“最小阻力”的方向,就是對方可以接受,,自己吃虧也較小的方向,。 而前面說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就是“最小阻力路線”的具體方法,本文將用兩個具體的案例說明,。 第一個案例就是“被人搶功勞”,。 2/5 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工作業(yè)績,,一半靠干,,一半靠說,那些沒有“匯報權(quán)”的人,、“匯報級別”太低的人,,“被人搶功勞”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除了匯報級別之外,,“搶功勞”也一種“認知差”,,每個人都天生都會夸大自己的作用,貶低別人的作用——不是我搶你功勞,,而是你的工作不值一提,。心理學上稱之為“自我服務(wù)偏見”,常見四種情況: 1,、 我的成功是努力,,你的業(yè)績是運氣 2、 我錯了是運氣不好,,你錯了是不努力 3,、 80%的人都會犯這個錯誤,包括你,,但我肯定不會 4,、 99%的人都會犯這個錯誤,包括我,,所以不能怪我 有句俗話,,我們是為生活得更好而工作,,不是為了教育SB而工作(更何況人人都有可能成為這個SB),既然將其總結(jié)成心理現(xiàn)象,,說明這個“認知差”之根深蒂固,,“讓對方承認自己是在搶功勞”,就是一個不會有結(jié)果的“阻力最大的方向”,。 “阻力最小的方向”是什么呢,?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各說各的,。 沒有“匯報權(quán)”,就要創(chuàng)造“非正式匯報”的機會,,把被搶走的功勞“搶回來”,,具體的方法就太多了,我之前的很多文章里都有涉及,,重點是這幾篇:《如何在5分鐘內(nèi),,向領(lǐng)導匯報上百頁的PPT?》《不會問領(lǐng)導問題,,還好意思說任務(wù)太含糊,?》《你是一個“高配低價”的員工嗎?》《用微信群工作的八大禮儀》,。 “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另一個作用是明確給對方一個信號:這事不能你說了算,。這些“小動作”自然不要刻意回避對方,。當然,,既要給對方以壓力,,又不至于把話挑得太明白。 你不敢給對方壓力,,你就要承受更大的壓力,。爭,有時不一定是為了得到,,而是為了不失去,。 還要澄清一點。“搶功勞”這件事,,嚴格限定在跟你同一個匯報對象的人的范圍中,,而你的匯報對象(上司),是不存在跟你“搶功勞”這種說法的,。 理論上說,,你的所有工作成果都是屬于你的“匯報對象”的,,他在向更上一級匯報中,提你的名字是情分,,只字不提是本份,。 下面是一個稍復雜一點的例子——如何拒絕別人硬塞給你的工作。 3/5 如何有禮有節(jié)地拒絕幫忙 總有人告訴你:年輕人不要太計較,,多做一點工作就當鍛煉一下自己,。然后……,你就莫名其妙地做了這個人手里的工作,。 通常能派工作給你的,,都是資深同事,這些工作往往都職責不明確,,可以用“鍛煉新人”的名義讓你做,。 跟“搶功勞”不同,很多人都會選擇“順大便做一下”,,因為你覺得很難證明“這不是我的工作”,,為此跟對方爭執(zhí),最后勢必讓上司裁決,,結(jié)果可想而知: 最好的結(jié)果:這不是你的工作,,但你是個對工作斤斤計較的人 最壞的結(jié)果:從現(xiàn)在起,duang,!就是你的工作了,。 避免沖突是對的,用上面的理論分析,,對方既然一口咬定“這是你的工作”,,這就是“壓力最大的方向”,“迎難而上”的結(jié)果,,必然是“殺敵一千,,自損五百”。 怎么辦呢,?首先要明確一下自己的訴求:到底想不想做,? “多做一點工作就當鍛煉一下自己”,這句話不能完全算錯,,前提是多做的工作是有價值的,,比如這三類工作: 1、與自己的核心能力相關(guān)的工作 2,、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邊界,,或自己感興趣的工作 3、有利于建立關(guān)鍵(不是所有)人際關(guān)系的工作 如果不符合這三條中的任何一條,那你的訴求就應(yīng)該明確集中在“如何在避免沖突的前提下拒絕別人”這一點上,。 回應(yīng)的辦法還是前面說的: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各說各的,。 可以試著用你自己習慣的語氣表達下面的意思: 經(jīng)理早上才交給我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時間非常緊, 這件事超過了我的能力范圍,,怕做不好 …… 總之,,意思就是說,“不是不幫忙(一口咬定是幫忙),,是我干不了/沒時間/不適合,, 這也是對你負責嘛”,以免讓你看上去是在推卸工作,。 如果對方仍然堅持怎么辦,? 這說明他看穿了你的意圖,也加強了壓力,,但如果你就此妥協(xié),,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對方也在承受壓力,。只要你的態(tài)度夠堅決(不是語氣生硬),對方最終一定會妥協(xié)——兩個員工為了誰該干活而爭執(zhí),,事情鬧大了,,都會被當成笑話的。 當然,,最終的“最小阻力方向”肯定不會是動動嘴皮子就能達到的,,你也需要調(diào)整一下預(yù)期:為了良好的同事關(guān)系考慮,為了你的個人形象,,你需要適當?shù)淖尣剑?/span>比如幫助對方承擔一部分工作,,或者拖到你有充足的時間,或者你也拋出一個難題讓對方解決,,就當交換,。 只要你盡力爭取,,能爭取到的任何利益都是勝利,。 不過,如果對方塞給你的工作符合前面說的三種價值之一,,你怎么處理,? 直接答應(yīng)下來?又錯了。 4/5 破解“不做不錯,,多做多錯”的困境 新人最愛犯的錯誤就是:如果一件事自己可以做,,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工作熱情,就滿口答應(yīng)下來,。 問題在哪兒呢,?份內(nèi)的工作出了差錯,說明你能力不足,;份外的工作出了差錯,,在上司看來,你不但能力差,,還自不量力,,甚至不安心本職工作。 其實,,我是反對“不做不錯,,多做多錯”的態(tài)度的,為了成長,,人需要挑戰(zhàn)自己的能力邊界,,但同時你也要給自己買個“保險”——這才是你此時正確的訴求。 跟前面的情況相反,,此時你要先明確拒絕——這不是我的工作,,然后再“迫于無奈,幫對方這個忙”,。 這不是讓你做“職場戲精”,,多做既然有多錯的可能,你就要盡量爭取下面的三點保證: 第一,、不能變成你的職責,,而是定義為“幫忙”,否則后患無窮,; 第二,、強調(diào)自己能力有限,來獲得對方的幫助,; 第三,、如果能換取“不承擔風險的承諾”,就再好不過了,。 5/5 除了“最壞的結(jié)果”,,任何結(jié)果都是一種勝利 有辯論賽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如果對方新開的一個議題,,首先考慮的不是“怎么辨倒對手”,,而是“要不要辨這個議題”,如果沒有把握,寧可裝聾作啞,,新開一個自己有準備的辯題,。 這跟 “避開對方壓力最大的方向”一個道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核心就是堅持自己的訴求,不被對方的訴求給帶到陷阱里去,。 由此,,就有一個相反的“引蛇出洞”的戰(zhàn)術(shù),拋出一個有明顯“漏洞”的議題,,吸引對方反擊,,再拿出真正的論據(jù),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是前面說的“買保險”的例子,。 總之,職場中的任何沖突都是博弈,,博弈不是吵架,,一是要講規(guī)則,二是不能撕破臉皮,,在這個范圍內(nèi),,一切靠實力說話。 實力不濟也要盡力爭取,,除了“最壞的結(jié)果”,,任何結(jié)果都是一種勝利。 就算實力強,,也要注意《孫子兵法》里說的“圍師必闕”——包圍敵人一定要留下一個小小的“逃生缺口”,,不要把對方所有的訴求都堵死,困獸之斗,,反而會讓你承受不必要的損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