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對啊,我是一名女權主義者,?!?/p>
朋友A: “誒?完全看不出來你是女權主義者???!” 朋友B: “你看起來這么溫柔嫻靜,,怎么會是女權主義者,?” 朋友C: “哇你們女權主義者還有這樣的打開方式!”
這樣的對話在我這里發(fā)生之頻繁,,以致有時我甚至也自問:我是不是“太不女權”了,?我是不是披著女權主義的羊皮,占著茅坑不拉屎,? 被妖魔化的女權主義,? 你印象中的女權主義或許是這樣的, 是這樣的 近幾年來越加活躍的這群“女權主義行動派” 利用新媒體,、行為藝術,、話劇、辯論等方式,,以鮮明的訴求直擊不平等的社會性別結構,,強烈而有創(chuàng)意地把女權議題推進到大眾視野中,。 她們不只停留在過去的如“女生天然數(shù)學沒有男生好”、“重男輕女是文化腫瘤”等老生常談,、顯而易見的價值觀正確的話題,而輻射到了更廣泛背后卻有更隱蔽的內在邏輯——以保護和善意之名給予一個群體差別待遇,,做出保護措施的人可能沒有主觀惡意,,但是因為沒有平等意識,這種保護性措施卻可能強化偏見和歧視,。 如,,“女性專用停車位是歧視嗎?”,、“男性VS女性出軌的雙重標準”等等都引發(fā)了輿論的關注和深思,。 然而,在女權愈來愈受矚目情況下,,污名亦隨之而來,。“女權玻璃心!”,、“女權無病呻吟!”,,這些批評對女權主義者來說已是家常便飯——畢竟,既得利益方已經習慣了不存在弱勢群體聲音的世界,。 又或者,,一提到“女權”,就和“偏激”,、“濫交”,、“剩女”等意淫出的偏見形象掛鉤,持這種偏見的人從不想去了解女權主義追求的平等公正,,他們很可能也是持有地域歧視,、年齡歧視、職業(yè)歧視的那群人,。 更恐怖的是,,如果你是看到了類似下面這樣的言論而以為這就是女權: “我希望大家讀完這本書以后,所有女人都能發(fā)自內心地接納自己,,熱愛自己的性別,,為自己的女性身份感到愉悅和滿足,與此同時體諒和包容男性的性別劣勢,,努力發(fā)掘和激發(fā)男人好且善的一面,。如果做到了,你就能從中感受并享受到女性身份帶給你的源源不斷的好處,?!?/p> 這種披著“女性獨立意識”的外衣,,洗腦男權思想的言論,并不是女權主義,。 又或者,,你以為女權主義者都仇視男性? 此處敲黑板,,特別普及兩個概念: 女利主義只求利益,、不接受平等的義務和責任。她的隱藏邏輯是,,“如何利用自己身為女性的資本,,比如審美價值、生育價值,、勞動家務價值,,從男性和社會身上獲取最大限度的好處?!?br> 女權主義追求的是性別平等和公正,。 女權主義者和很多群體一樣,,是多元的,Ta們唯一的共同特征,,就是相信和踐行性別平等,,支持無論什么性別的人,都有同等的權利和機會,、應受到平等的對待,。 于是,當類似“你竟然是女權主義者”的話出自我身邊的人,,并且說話者帶有一絲贊美的含義,,而我卻無法掩飾對其中隱含的偏見的憤怒,這樣的尷尬,,讓我這個所謂“溫柔的女權主義者”常常不知如何回應,。 并不是α girl
因為“不幸的是”,我除了是女權主義者,,還是一個偏內向性格的人,。內向的性格,加上我亞裔的身份,,讓我在美國留學的日子里,,被貼上不少標簽和意外的“好意”。 一次和小伙伴旅游途中,,偶(da)遇(shan)了一位古巴小哥,,小哥非常熱心地帶我們逛大街小巷,。同行的姑娘和小哥一路聊得歡暢淋漓,而我一邊欣賞著小哥迷人的笑容,,一邊戴著耳機神游,,享受繁忙間隙中的無事一身輕。
旅行結束前,,小哥對每個人都發(fā)表了臨別感言,。到了我這兒,小哥魅惑一笑,,從兜里掏出一張紙…這?一副要給我深情表白的樣子是什么情況,? 我腦洞大開地勾勒了一萬種溫柔拒絕的理由,。
然而接過紙條,不僅這情感大戲戛然而止,,連帶著我女權主義者的“玻璃心”也粉碎在哈瓦那…紙條上寫著“Lin, I hope one day you can be an Alpha Girl”.
α male/female,,是在群體中外向/有時有攻擊性、有自信心,、被認為有領導力,、占優(yōu)勢的男性/女性。在性別平等的探討中,,不僅生理性別間的不平等是需要消除的對象,,同性間的階級也是女性主義者關注的一種“性別階級”。 刻板印象所在之處,,就有誤解,、歧視和不平等。 α male/female 與 β male/female 的資源差距,,加上社會構建過程中中對他們分別賦予的不同的價值認同,,讓不符合社會主流刻板期待的形象,受到不該有的不平等待遇,。
我知道,,小哥在寫下“α girl”時,并沒有想到這些,。他只以為,,α girl只是和性格相關的所謂Type A性格——外向的就是好的,就是每個女性都該擁有的,。這種對Type A 的執(zhí)念充斥在美國校園里,,仿佛每個人都應該語言豐富表情夸張愛好廣泛,恨不得對所有的事物都興奮鼓舞地叫上一句:” That’s amazing!” and “I can do it!”,。 這種對外向型,、表演型的推崇與教育過程不無關系,,學校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都批量復制生產著Type A的男男女女:各種workshop,group task,,presentation,,networking都爭先恐后地把你塑造成一個極端模子——話嘮式的外向型、充滿展現(xiàn)欲的自戀狂,、以及一顆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是外向性格的人的大腦,。這種執(zhí)念甚至有時候讓Type A 被約等于了Aggressive,人吃人的社會,,你不aggressive,,哪里來的領導力?誰聽你講話,? 認識你自己 如果一個人不能做到獨立思考和表里如一,,無論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用得多么成功,無非是培養(yǎng)出一個有能力的“工具”而已,。成功的模仿教育是建立在多元化的選擇之上,,而不是樹立某種單一化的“完美”榜樣讓學生去追隨。 西方文化一貫強調的“成熟”是,,你開始知道自己是誰了,。《黑客帝國》Neo重生過才成為the one,,而重生的過程是“認識自己”,。Neo 第一次見先知時,門框上刻著一組詞“ν?θι σεαυτ?ν”(認識你自己)——這個被刻在古希臘德爾斐神殿石碑上的神諭傳頌千年,,歷久而銘心,。 在美國讀書期間,我曾有一段時間有輕微抑郁的情緒,,這對我感受到的周圍環(huán)境對Type A的推崇的要求有很大關系,。從抑郁中恢復后,我嘗試在學校的亞裔小伙伴中做一個對這件事的調查,,意外地發(fā)現(xiàn),,非常多的小伙伴也有同樣的困擾——對“沉默的亞裔“的刻板印象感到困擾,但同時,,又對成為Type A的標準模板感到壓迫和不甘,。 以我自己”女權主義者“的經歷來舉例,并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大聲疾呼的女權主義(許多“大聲疾呼”的女權主義者也是內向型?。膊皇钦f我們不需要勇敢表達意見,、不需要培養(yǎng)領導力,。在性別不平等還如此嚴重的中國,,女權主義者的行動需要的更多而不是更少。 女性主義所設想的“和諧”社會,,不是一個男權的社會,,當然也不是一個“女權至上社會”,而是“個性社會”:“個性社會的視角不再是性別,,而是個體,。見一個人,不看他是男人或是女人,,而看他是一個生動具體的個體,,作為一個生動的個體與自己處于平等的位置,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熟讀莎士比亞的朋友,,或許記得名劇《哈姆雷特》中有這樣一個意味深長的場景,處世圓滑,、陰謀篡位的重臣波洛涅斯催促兒子歐雷提斯動身去巴黎,,并諄諄告誡他諸多為人準則。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并不領父輩的情,,顯得漫不經心,。在對話即將結束時,波洛涅斯講了這樣一段話:“尤其要緊的,,你必須對你自己忠實,,正像有了白晝才有黑夜一樣,對自己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所謂“忠于自己”,,乃是指公開表達的情感和內心自我的一致,。而這種“忠于自己的真實”,任何個體不經過最艱苦的反思和努力,,是無法達到的,。 而比“忠于自己”同樣難做到的還有,尊重別人是誰,,尊重多元的可能性,,不把刻板印象當真理,不把偏見當卓見,。 |
|
來自: 昵稱2299832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