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戲文里面,,我們經(jīng)常能夠看到大將軍在陣前喝令:“三軍將士聽令!”另外,,我們在生活中也經(jīng)常會用到“勇冠三軍”,、“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等語句。那么這里的“三軍”指的是什么呢,?“三軍”有哪三軍呢,? 說到“三軍”,我們現(xiàn)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當然古代或許有陸軍和海軍,,但絕對不會有空軍,。因此,中華文明所說的“三軍”有著另外的含義,?!叭姟笔侵袊糯娛聦W(xué)說中的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兵制,,即軍隊組成方式,。 “三軍”最早出現(xiàn)在春秋時代,當時各大諸侯國都將軍隊設(shè)為“三軍”,,但具體分法各有不同,。如晉國將軍隊分為中軍、上軍,、下軍,;楚國將軍隊分為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吳國將軍隊分為上軍,、中軍、下軍,?!叭姟倍荚O(shè)有將、佐等軍官,,一般以“中軍”的將領(lǐng)作為“三軍”的統(tǒng)帥,,或是大將軍。 隨著時代的演進,,上,、下、中軍逐漸被前、中,、后軍所代替,,唐宋時代成為了軍隊的固定編制。前軍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先鋒營,,負責前出偵察,,應(yīng)付小規(guī)模的戰(zhàn)斗。中軍是統(tǒng)帥所率領(lǐng)的主力兵團,,大部分作戰(zhàn)的騎兵,、步兵、弓箭兵等都集中在中軍,。而后軍主要是全軍的后勤保障部門,,集中了大量的軍用物資、工匠和負責雜役的民工,。如果軍隊撤退,,后軍變前軍,前軍變后軍,,這時候由前軍轉(zhuǎn)變的后軍就要承擔掩護和后方警戒任務(wù),。 “三軍”除了是對兵制的稱呼外,古代也用“三軍”來指兵種,。古書《六韜·戰(zhàn)車》中這樣寫道:“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三軍同名而異用?!边@里的“三軍”指的是步兵,、車兵和騎兵三大兵種。商周時代,,主力兵種是步兵,,而高端武力則是車兵,那個年代“馬駕車,,不乘騎”,,馬拉戰(zhàn)車是當時很重要的兵種。到了春秋后期,,車兵漸漸被騎兵所代替,并出現(xiàn)了三大兵種同時存在的時段,,因此那時的“三軍”也指這三大兵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