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經(jīng)常將“陸海空”三種士兵稱呼為三軍,。但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僅僅只有陸軍的時候,,很多將帥依然用“三軍”來指代全部的軍隊,。比如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我們經(jīng)??梢钥吹揭恍浽陉嚽昂攘睿骸叭妼⑹柯犃?!”至于“勇冠三軍”、“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等成語,,也體現(xiàn)出“三軍”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頻繁使用。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古代把軍隊稱為“三軍”呢?“三軍”分別指什么呢,? 一 首先,,現(xiàn)代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三軍”的說法起源于春秋時期打仗的上,、中,、下三個兵種,這與現(xiàn)代陸,、海,、空三軍的實質(zhì)意義完全不同。早在春秋時期,,諸侯國一般設(shè)有“三軍”,,其中,中軍最尊,,上軍次之,,下軍又次之。并且,,根據(jù)《周禮·夏官·司馬》的記載:“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痹诖呵飼r期,,一般的諸侯大國都設(shè)有“上中下或者左中右”這三軍,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周天子則擁有“六軍”,。 二 不過,到了春秋后期,,晉國,、楚國、齊國等強大的諸侯國不斷擴大士兵數(shù)量,,也即不再滿足于“三軍”的規(guī)模,?!稏|周列國志》第四十四回:“舊有三軍,,今又添二軍,共是五軍,,亞于天子之制,。”對于晉國,、齊國,、楚國等諸侯國,選擇將“前中后的三軍”擴大到“五軍”的規(guī)模,,其中,,晉國在“上中下三軍”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新上軍”和“新下軍”。在此基礎(chǔ)上,,三軍逐漸成為軍隊的通稱,,比如《論語·子罕》記載:“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div> 三 再者,對于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三軍”,,除了指前,、中、后三個兵種,,也被用來指代“步,、車、騎”三個兵種,,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除了步兵和起兵外,,還有駕著“馬車”來作戰(zhàn)的士兵。春秋時期,,有“千乘之國”,、“萬乘之國”的叫法,其中一“乘”就是一輛作戰(zhàn)的馬車:擁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3人(車手,、長槍兵、弓弩兵各一),?!读w·戰(zhàn)車》:“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三軍同名而異用,。這里面的三軍就是指“步,、車、騎”三個兵種,。 四 最后,,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上,、下,、中軍非常流行。但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到唐朝,、宋朝等歷史階段,前軍,、中軍,、后軍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在此基礎(chǔ)上,,這個時候的前軍通常是先鋒部隊,,也即向敵人發(fā)起沖鋒的士兵;中軍是主將統(tǒng)率的部隊,,通常也是主力部隊和大軍所在的地方,;后軍則主要擔(dān)任掩護,、后勤等任務(wù),起到的是輔助作用,??偟膩碚f,對于古代歷史上的“三軍”,,其概念和現(xiàn)在的“陸??杖姟笔遣灰粯樱?dāng)然,,不管是現(xiàn)在還是古代,,“三軍”已經(jīng)成為軍隊的通稱了。 文/情懷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