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眼光與管理者的眼光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往往是最有價值的,,可能也是我們管理者的盲區(qū)所在,,是有機的補充,最值得重視,。 學校眼中的大事VS學生眼中的大事
我們如何看待學校,?如何看待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我們管理者的視角與老師的視角是否一樣,?我們成人的視角與學生們是否一致,?我們和學生的視角差異有多大,?
有一件事讓我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按照學校慣例,,2012年元旦,學校發(fā)布了2011年本校十件大事,,這是官方的發(fā)布,,主要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總結去年一年的大事:
1.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光榮稱號。
2.榮獲“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學?!惫鈽s稱號,。
3.榮獲“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優(yōu)秀案例單位”光榮稱號。
4.辦學質量繼續(xù)提升,,高考各項指標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學科競賽成績穩(wěn)居全省第一,我校學子巫與天獲得第42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銀牌,。
5.獲得2012年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資質,、2012年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推薦資質、2012年復旦大學“望道計劃”推薦資質,。
6.獲得第21屆(2012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競賽承辦權,。
7.成功舉辦全國“新學校研究”年會、安徽省“六校研究會”年會,、安徽省“中學語文校長論壇”等大型會議,,廣受好評。
8.成立學生事務中心,,實現(xiàn)學生事務一站式辦理服務,;競選產生馬鞍山二中首屆學生校長助理兩名。
9.建成教師書屋,;成立教師獎勵基金,,首批募集資金134萬元,啟動“最受學生歡迎十大教師”評選活動,。
10.汪正貴校長赴美參加第二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會,。
不久,學生會在全校學生中評選“我心目中的2011學校十件大事”,,并公開發(fā)布:
1.每周五成為“自由著裝日”,。
2.學校獲得第21屆(2012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競賽承辦權。
3.學校獲得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資質,、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推薦資質,、復旦大學“望道計劃”推薦資質。
4.在高一年級和高二年級推行無人監(jiān)考,。
5.課程調整,,取消早讀課,,每節(jié)課調整為40分鐘,每天9節(jié)課,。
6.舉辦“暖冬映象”2012元旦大型文藝匯演,。
7.舉辦第四屆“陽光心靈,和諧校園”校園心理劇創(chuàng)作,、表演比賽,。
8.舉辦首屆學生校長助理競選活動并產生兩名學生校長助理。
9.學校開展119消防演習并榮獲“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學?!惫鈽s稱號,。
10.舉辦2011年秋季運動會。
兩項對照,,發(fā)現(xiàn)吻合度不高,,只有30%基本吻合。
很顯然,,學生關注的是和他們相關度大的事情,;學生關注的是給他們印象深刻的事情;學生覺得是大事我們也許覺得是小事,;我們覺得是大事他們卻并不在意,。原來,我們之間的視角差異居然有這么大,! 是什么造成我們看問題的差異,?
這引發(fā)了我新的思考:學生關注的事究竟是大事還是小事?
比如自由服裝日,。從2011年秋季開始,,學校規(guī)定學生周一著正裝,參加升旗儀式,,周二至周四著校服運動裝,,周五為自由服裝日,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著裝,。
這在我們看來覺得是小事一樁,,只是一項接受學生的合理化建議而作的調整。但在學生看來,,他們的著裝權得到部分尊重,,他們的愛美之心得到表達,他們的個性化要求得到展示的機會,。
所以這一條被學生選為2011年頭條大事,,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比如無人監(jiān)考,。這是我們推選誠信考試的一項嘗試,,學生可以自行申報參加誠信考試,編入無人監(jiān)考考場,。
實踐證明,,這些無人監(jiān)考考場的考風端正,不僅節(jié)約監(jiān)考人力,,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的自尊得到激發(fā),、自律得到褒揚。所以在學生心目中是件大事,。
比如元旦文藝匯演,。這是學生的節(jié)日,,是他們狂歡的時刻,。當年的元旦活動完全由學生們策劃、組織,、執(zhí)行,,從廣告宣傳到舞臺搭建,從節(jié)目安排到邀請佳賓,,從拉贊助到選服裝,,整個流程的所有事宜均由學生會獨立操作,他們還別出心裁,,向家長限量出售100張佳賓票,,所得款項全部捐贈給學校愛心社,用于資助家庭困難學生,。
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策劃組織的活動充滿著青春的氣息,、時尚的元素、大膽的創(chuàng)意,,為學生們所喜愛,,為我們成人所不及。
是什么造成我們和學生之間看問題的差別,?究其根源,,乃是我們視角的不同。
管理者的視角更多地是俯視,,是遠觀,,自上而下去看學校的管理,甚至有時候可能是偏視,、漠視,。在管理者的眼中,我們可能覺得學校各方面的工作都還不錯,。但在學生眼中,,也許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到處都存在問題,。
學生是生活在其中,冷暖自知,,他們的感受最具體也最深切,。學生們看問題是從內向外,他們的視角更多地是內視,,是平視,。我們與學生之間的差別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位置不同,,對問題的感受不同,。 借用學生的眼睛來看我們的管理
能不能把學生關注的事引入我們的視野?能不能借用學生的眼睛來看我們的管理,?
2011年我們采取了一項措施,,聘請學生做校長助理。其目的就是想請學生作為我們管理者的另一只眼睛,,借用學生的視角來打量我們的學校,,改善我們的管理。
經過半年的發(fā)動,、競選,,最后我聘請了兩位同學做我的助理。每個雙周二的上午大課間,,我和他們一起討論工作,。
他們的工作方式有多種:
每周五中午在學生事務中心接待學生,設立學生校長助理接待日,,面對面與學生交流,,收集問題和建議;
通過校園網(wǎng)和學生事務中心收集學生意見建議,;對一般性問題通過學校職能部門予以解決,;對學生反映突出的問題進行深度調研并提出解決辦法,參加學校行政會專題匯報,,集體研究解決,;列席學校涉及學生問題的各種會議等。
同時處理好學生校長助理與學生會之間的關系,,他們之間工作有分有合,,學生會的定位主要是學生的自治機構,在團委指導下依托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學生校長助理主要是為校長提供學生對教育教學和管理方面的意見建議,,并通過調研提供相關決策參考,是學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補充,,也是學生參加學校民主管理的嘗試,。
學生校長助理實行的第三個月,,他們經過調研,向學校行政會提交了十個問題的報告,。
問題包括很多方面:學生電動車充電問題,;食堂小賣部商品明碼標價問題;學生午休時間調整問題,;陰雨天大課間調整問題,;校服不合身問題;圖書館及相關館室開放問題,;廁所異味重問題,;教學區(qū)域學生熱水飲水問題;校內設置指引地圖問題,;實驗班校本課程設置問題等,。
這些問題均為學生關注度較高的問題,學校兩次召開專題會議,,討論研究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最后除了陰雨天大課間調整問題以外,,其他問題均得到解決,,解決方案由學生校長助理在全校師生大會上公開回復。
這些問題的存在,,顯然已有時日,。但是還沒有人提交到行政會,似乎也沒有引起管理者足夠的重視,。也許在管理中眼中,,這些并不是什么大事,也非重要問題,,或者長久如此,,熟視無睹。
在學校行政會上,,學校管理干部與學生校長助理熱烈討論,、交鋒,有些問題雙方也有不同意見和答案,。問題的根源在于我們與學生之間的視角不同,,感受不同。
比如老師上課拖堂,,老師覺得是想多講一些知識,,是為學生好,而學生覺得老師占用了他們的課間休息時間,。
比如校服問題,,學生覺得校服春秋裝的褲子面料不好,,走起路來有沙沙的摩擦聲,學生建議可不可以以同樣深色的褲子代替,,或者對下裝不作要求,,學生們甚至愿意放棄周五的“自由著裝日”來換取這一項訴求。很顯然學生管理部門不會同意學生們的要求,,只能讓同學們理解克服,,但承諾將與廠家聯(lián)系,下一年新校服要做必要的改良,。
我們和學生意見相左之處,,有沒有感同身受的問題,因為我們不在其中,,不知其味,?有沒有怕麻煩的問題,因為有些問題的解決就是要增加管理的負擔,?有沒有管理者的面子問題,,因為有些問題恰是我們管理者制造的,感覺改之不妥,?
2011年我們舉行了“2012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評選活動,,兩輪投票,第一輪由學生海選,,在全校220名教師中評選出第一輪晉級入圍人選50名,,然后收集學生、家長,、同事對這些老師的評價,,加上這些老師自己的教育感悟,制作成宣傳展板,,在校內廣為宣傳一個月,,然后進行第二輪投票,產生十位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并由學生為十名教師分別冠名,,學校表彰。
整過過程均由學生會策劃,、組織,,學生自主投票。產生的十名教師與我們管理者心目中的名師不盡相同,,但都在情理之中,。學生喜歡的理由也不盡相同,但也有比較共性的地方,比如學生相對比較喜歡有幽默感的老師,。喜歡和尊敬也不完全相同,,但凡熱愛學生的教師同樣受到學生的熱愛。
這也是我們借用學生視角的一次嘗試,,完全以學生的眼光來看待教師,,學生的眼光與我們管理者的眼光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往往是最有價值的,,可能也是我們管理者的盲區(qū)所在,,是有機的補充,最值得我們重視,。
同時讓學生有更多參與學校管理的機會,,有更多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力;也讓老師接受不同維度的評價,,讓更多的不同類型的教師都有被關注被肯定的機會,。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教師,教師評價也和學生評價一樣,,應該有多元的評價維度,、多元的評價主體、多元的評價方法,。并在師生的評價互動中,,建構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學校教育生態(tài)的良性發(fā)展,。 兒童是成人之父
我們的確并不知道,,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究竟是什么樣子,,比如我們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存在哪些問題,;我們也不能確切知道,學生在學校的真切感受,,比如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和心理壓力,;我們更不知道,校長,、老師在學生心中是什么樣子,。這并不是代溝和隔膜,而是視角不同,。
我們做老師時間長了,,早已忘記了當年自己做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我們做管理時間長了,,早已忘記當年自己是個普通老師的心理狀態(tài),。我們已久不做學生,早已不太習慣用學生的視角來看待學校的一切,。
讓我們重新放下身段,,以一個學生的視角來打量我們的學校,,以平視的眼光來感受學生的感受。讓我們成人借用孩子的視角,,讓我們老師借用學生的視角,,讓我們管理者借用被管理者的視角,借用學生們的一雙慧眼,,重新打量我們的學校,,改善我們的管理。
一百多年前,,英國湖畔詩人威廉.華茲華斯(1770-1850)有一首詩《彩虹》,,早已給了我們同樣的啟示: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And I could wish my days to be
Bound each to each by natural piety.
兒童是成人之父,
我希望在我的一生里,,
每天都懷著(對兒童)天然的虔敬,。
|
|
來自: 張福濤lu70kpm9 > 《管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