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貧血我們并不陌生,,一旦血常規(guī)檢查發(fā)現巨幼細胞性貧血,,我們便會第一時間想到是否為葉酸和VitB12(鈷胺素)缺乏引起。但對于兒童巨幼性貧血事情往往沒有這么簡單,,我們還應及時考慮是否存在VitB12吸收,、轉運或代謝異常,即甲基丙二酸尿癥的可能,。 甲基丙二酸尿癥 又稱甲基丙二酸血癥(methylmalonic acidemia, MMA),,是我國最常見的有機酸尿癥。在遺傳代謝病概述中我們已經說到遺傳代謝病是一種物質或能量代謝異常導致的疾病,。MMA就是一種由于氨基酸代謝障礙,,進而引起甲基丙二酸等有機酸異常蓄積導致的遺傳代謝病,。 遺傳方式 該病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但也存在罕見的X連鎖隱性遺傳形式(CblX型)。 病因及代謝路徑 其實MMA發(fā)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甲基丙二酸,、3-羥基丙酸及甲基枸櫞酸等有機酸的異常蓄積,,而異常蓄積的原因在于甲基丙二酰輔酶A轉化為琥珀酰輔酶A過程受阻。該過程涉及的主要催化酶和輔酶就是甲基丙二酰輔酶A變位酶及其輔酶腺苷鈷胺素(VitB12代謝而來),。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出甲基丙二酰輔酶A變位酶(MUT)及其輔酶腺苷鈷胺素(VitB12的一種活性形式)負責催化甲基丙二酰輔酶A往琥珀酰輔酶A轉化的生化反應過程,。一旦該關鍵酶(MUT)發(fā)生異常突變或輔酶(腺苷鈷胺素)缺乏,纈氨酸,、異亮氨酸等就無法正常轉化為琥珀酸,,進而只能增加旁路轉化,導致異常有機酸甲基丙二酸等的生成增多而致病,。 腺苷鈷胺素缺乏的原因有兩種,,即VitB12代謝缺陷和VitB12攝入、吸收或轉運異常,。 一,、VitB12代謝缺陷:可由VitB12代謝通路異常引起,導致VitB12無法通過正常的代謝途徑生成足夠的腺苷鈷胺素,。 二,、VitB12攝入、吸收或轉運異常: 1.攝入少 如偏食引起的維生素B12缺乏。維生素B12在一些動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廣泛存在,,但植物性食物中的維生素B12大多缺乏活性,,因此一些長期素食或比較偏食挑食的人也會出現維生素B12的缺乏癥; 2.吸收少 盡管攝入很多含有VitB12的食物,,但是種種因素導致VitB12未完全吸收,,如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腹瀉患者,、腸炎患者,,長期嗜酒等會引起VitB12吸收減少。部分藥物可導致VitB12缺乏,,如長期應用奧美拉唑,、二甲雙胍等。還有內因子缺乏,,轉鈷胺素蛋白異常都會引起VitB12吸收障礙,。 臨床表現 MMA臨床表型復雜多樣,多臟器受累,,異質性強,,可于胎兒期至成年的各個時期發(fā)病,根據不同的受累基因,,該病臨床表型從輕到重不等,,重者可致死。最常見的癥狀和體征是反復嘔吐,、嗜睡,、驚厥、運動障礙,、智力落后及肌張力低下,。 疾病診斷 既然MMA臨床表型復雜多樣,嚴重程度各異,,我們如何能從血尿代謝報告做出準確的判斷,,進而進行基因確診呢?那么我們就從實際病例看一下MMA患者血尿代謝檢查結果會存在哪些顯著特點,,及其發(fā)生異常的主要原因,。 在該患者的尿代謝有機酸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尿甲基丙二酸↑↑↑,、3-羥基丙酸,、丙酰甘氨酸、甲基枸櫞酸濃度增高,。應考慮到患者MMA代謝通路可能存在異常,。 那么我們再看一下該患者的血氨基酸和肉堿譜變化,。 MMA患者血氨基酸和肉堿譜檢查報告 在該患者的血氨基酸和酯酰肉堿譜檢查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血丙酰肉堿(C3),丙酰肉堿/其他肉堿比值(C3/C0, C3/C2)增高,,游離肉堿(C0)降低,。C3、C3/C2,、C3/C0增高的原因是甲基丙二酰輔酶代謝通路缺陷,,C0降低為繼發(fā)性改變。因此當我們在血代謝報告中看到這些特征性異常的時候,,結合患者尿代謝檢查結果,,應考慮MMA可能。 注 意 事 項 需要注意的是,,若出現以下情況,,需要注意繼發(fā)性MMA的可能,母親營養(yǎng)障礙,、長期素食,、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惡性貧血等導致患者自胎兒時期即存在葉酸,、VitB12缺乏,。患者血葉酸,、VitB12,,母親病史、血葉酸,、VitB12,、同型半胱氨酸濃度測定及基因分析可幫助鑒別診斷,。同時,,繼發(fā)性MMA患者尿甲基丙二酸濃度往往呈輕度增高,VitB12治療效果好,,短期治療即可逆轉代謝異常,。 如果排除患者繼發(fā)性MMA的可能,我們進一步為了明確基因診斷需進一步行DNA測序,,需檢測的基因主要包括MUT,、MMAA、MMAB,、MMACHC,、MMADHC、LMBRD1,、ABCD4及HCFC1等,。 從該基因檢測報告我們可以看出,,患者在MUT基因發(fā)現兩個錯義突變位點,分別遺傳自父母,,為復合雜合突變,。 因此,我們綜合患者的臨床表型,、血尿代謝分析及基因檢測報告最終做出了疾病診斷,。 疾病分型 MMA的診斷仍存在不同的分型方法和亞型,那么我們來進一步了解一下現在主要的分型方法,。 分型1(根據病因):遺傳性與繼發(fā)性,,本文主要講遺傳性MMA。 分型2(根據酶學):甲基丙二酰輔酶A變位酶缺陷(Mut型:分完全缺陷mut0型和部分缺陷mut-型)和鈷胺素代謝障礙(CblA-G,,J),。 分型3(根據生化):單純型(Mut、CblA,、CblB等)與合并型(CblC,、CblF、CblJ等),。如Mut型,、CblA型、CblB型,、CblD-2型僅表現為單純型甲基丙二酸尿癥,,不伴體液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而CblC型,、CblD-1型,、CblF型及 CblJ型伴體液同型半胱氨酸增高。CblX型甲基丙二酸尿癥患者伴或不伴血液及尿液總同型半胱氨酸增高,。 分型4(發(fā)病年齡):早發(fā)型,、中間型、晚發(fā)型,。 需要注意的是,,各亞型之間存在交叉重疊。 鑒別診斷 當然在MMA的診斷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一下臨床癥狀有相似之處的其它疾病,。主要需鑒別診斷: 1、繼發(fā)性甲基丙二酸尿癥,; 2,、丙酸尿癥 臨床表型類似于甲基丙二酸尿癥,血C3增高,,尿3-羥基丙酸,、甲基枸櫞酸,、丙酰甘氨酸濃度增高,而尿甲基丙二酸正常,; 3,、丙二酸尿癥 血丙二酰肉堿增高,尿中丙二酸顯著增高,、甲基丙二酸輕度增高,; 4、甲基丙二酰輔酶A及VitB12代謝通路中其他酶或轉運體等缺陷引起的尿甲基丙二酸增高,,如D-甲基丙二酰輔酶A異構酶,、琥珀酰輔酶A連接酶、鈷胺素轉運體CD320等缺陷均可引起甲基丙二酸及其代謝產物的增高,。 治療 該病的治療主要分為急性期治療和長期治療: 急性期治療 補液,、糾酸及電解質紊亂,限制蛋白質攝入,,供給充足熱量,,避免靜滴氨基酸。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一般無需嚴格限制天然蛋白質,。靜滴或口服左卡尼汀100-300 mg /(kg·d),,VitB12肌注 1 mg/d,連續(xù)3-6天,。 長期治療 (1) 飲食治療:VitB12無效或部分有效的單純型MMA以飲食治療為主,。定期檢測血異亮氨酸、纈氨酸和蛋氨酸水平以免缺乏,; (2) 藥物治療:1)VitB12:用于VitB12有效型,,羥鈷胺或氰鈷胺,每次1 mg,,1-2次/周,,羥鈷胺優(yōu)于氰鈷胺;2)左卡尼?。?0-200 mg/d,;3)甜菜堿:用于合并型患者,1-3g/d,;4)葉酸或亞葉酸:用于合并貧血或合并型MMA,葉酸5-10 mg/d,;5)VitB6 10-30 mg/d,;6)其他:甲硝唑或新霉素、苯甲酸鈉,、抗氧化劑,、生長激素等,; (3) 康復訓練; (4) 肝,、腎移植:VitB12無效型且飲食控制治療效果較差者,。 預后 該病的預后取決于疾病分型、開始治療的時間及長期治療的合理性,。 |
|
來自: goodluckchao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