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是先商,,即商湯開國之前的商,。偃師是早商,是商湯開國建都的商,。鄭州是第十一任商王遷都的商,。安陽是晚商。朝歌(淇縣)是末商,。 偃師商城,,是繼夏都斟鄩(偃師)之后河洛地區(qū)出現(xiàn)的又一座都城,是商代開國皇帝商湯建都的地方,,史稱西亳,。位于偃師尸鄉(xiāng)溝一帶的塔莊、大槐樹村,,因之稱尸鄉(xiāng)溝商城,。商湯之后的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康,、小甲,、雍己、太戊等諸王均以此為都,。在偃師建都的西亳早期,,從商湯開始,歷五代十王計二百三十余年,。第十一任王仲丁即位,,遷商都到隞,即今鄭州,。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zhì)文》載:“故湯受命而王,,應(yīng)天變夏,作殷號,。作宮邑于下洛之陽,,名相官曰尹,。”偃師商城便是商湯的一座位于“下洛之陽”的由宮城和郭城組成的大型都城,。 1983年春,,中國社科院開始的偃師商城遺址的考古發(fā)掘,解開了商都西亳的神秘面紗,,以大量的文物澄清了史海中的迷霧,,證實了權(quán)威史書記載的準確。如班固《漢書·地理志》載:“尸鄉(xiāng),,殷湯所都,。”《括地志》載:“河南偃師為西亳,,帝嚳及湯所都,,盤庚亦徙都之?!北蔽横B道元《水經(jīng)注》載:“湯都也,,亳,本帝嚳之墟,,在《禹貢》豫州河洛間,,今河南偃師城西二十里尸鄉(xiāng)是也?!碧啤锻ǖ洹份d:“商有三亳,,成湯居西亳,此即一也,。至盤庚,,又自河北徙理於此亳,商家從此而改國號曰殷,。有首陽山,,有尸鄉(xiāng)?!?/p> 除史書記載和考古發(fā)掘驗證外,,有史以來流傳下來的村名、地名,、墓葬,、俗稱等也是最好的佐證。偃師邙嶺之巔山化藺窯附近的商湯陵,,即商代開國皇帝商湯的陵墓。湯王冢,、湯王廟溝,、湯泉村等,,都是因商湯而產(chǎn)生的流傳至今的俗稱。位于偃師商城遺址東的一片低洼地帶,,俗稱“亳坑兒”,;遺址南伊洛河交匯處附近的前馬郡和后馬郡,俗稱“馬圈”,,因其水草豐美,,成為商湯軍隊的牧馬場和馬圈。商城遺址南附近的岳灘鎮(zhèn)堤頭村,,即為商湯城池堤防工程的南部起點,,故稱“堤頭”。中國第一名相,、輔佐商湯稱王的伊尹,,商湯尊其為“阿衡”?!鞍ⅰ笔菒鄯Q,,“衡”為平等,意為商湯尊伊尹為并肩王,。伊尹的墓地在偃師商城遺址西城墻外,,即今天的新寨村北邊。新寨村古稱“阿衡鎮(zhèn)”,,即是對“阿衡(伊尹)”安葬于此的榮耀和紀念,。 1988年元月,國務(wù)院公布偃師尸鄉(xiāng)溝商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始建年代成為夏商分界的界標,。 商都西亳(偃師)之后,史載商代先后五次遷都,,實際不止五次,,可能記載的是大的重要的遷都。大致遷都為:由西亳(偃師)--遷隞(鄭州)--遷相(河南內(nèi)黃南)--遷邢(河南溫縣東)--盤庚遷都(偃師)--安陽,,另外還有朝歌,。 關(guān)于“盤庚遷都”,在安陽殷墟被首先考古發(fā)現(xiàn)之后,,人們便把安陽視為殷商之都,,進一步推衍為“盤庚遷都”是盤庚把商都遷到了安陽。包括一些教材也是這樣寫,,其理由為殷墟就是安陽,,而不知道商朝的都城,自盤庚遷都于偃師開始,之后的都城都叫殷,,偃師就是最早的殷商或殷墟,。當然“盤庚遷都安陽”說,也有歷史文獻依據(jù),,但存在明顯破綻,。因而從1928年安陽正式考古至今,卻沒有發(fā)現(xiàn)“盤庚遷都”于安陽的文物證據(jù),,使得不得不對司馬遷對“盤庚遷都”描述的認可,。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里的記載為:“帝盤庚十四年,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fù)居成湯之故居,行湯之政...乃遂涉河南,,治亳,。”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居”和“亳”都是都城的意思,,如司馬遷的“昔三代(夏商周)之居,皆在河洛之間”,。其中的“居”就是居住地,、辦公地;“亳”就是京都,?!独ǖ刂尽份d:“河南偃師為西亳,帝嚳及湯所都,,盤庚亦徙都之,。”唐《通典》載:“商有三亳,,成湯居西亳,,此即一也。至盤庚,,又自河北徙理於此亳,,商家從此而改國號曰殷。有首陽山,,有尸鄉(xiāng),。”此首陽山,、尸鄉(xiāng)都在偃師,?!叭瘛保且笊讨辟瘵p南亳﹑西亳的總稱,?!吨軙ち⒄份d:“三亳阪尹?!笨追f達疏引皇甫謐曰:“三處之地,皆名為亳,。蒙(安陽)為北亳,,谷熟為南亳(商丘),偃師為西亳,?!?/p> 如此說來,“盤庚遷都”,,就是盤庚把商都由黃河以北的溫縣東,,遷到了黃河以南的偃師,回到了商初商湯建都的地方--西亳,。商城遺址考古也證實,,偃師商城城垣是在早期建筑的基礎(chǔ)上后來又修筑過的,這次修筑大致就是盤庚“復(fù)居商湯之居”的痕跡,。 商代第十九任王,、商湯的第九代孫盤庚,在遷都西亳(偃師)之后何時遷都北蒙(安陽)了呢,?據(jù)考,,盤庚都西亳后,歷小辛,、小乙到武丁,。武丁五十年,即離開西亳(偃師)徙河北,。先都沫(朝歌),,后徙北蒙(安陽)。這樣算來,,盤庚遷都偃師,,歷四帝,偃師大致增加建都史一百來年,。僅殷商五百多年建都史,,在偃師就達三百多年。 武丁是盤庚后王中第一個都北蒙(安陽)的殷王,。武丁都北蒙(安陽)后,,歷祖庚、祖甲、廩辛,、庚丁,、武乙、文丁,、帝乙前期,。自1928年開始的安陽考古,在大型墓葬方面,,其中有四條墓道的大墓八座,,這八座大墓被認定為殷王的陵墓無疑。從武丁到帝乙,,也正是北蒙(安陽)的八位殷王,。此八位殷王和八座殷王陵墓,絕不是偶然的巧合,,而就是北蒙(安陽)歷六代八王一百六七十年的見證,。 但武丁都北蒙后,其后王庚丁,、文丁曾遷回西亳(偃師),,否則《史記·殷本紀》不會“復(fù)去亳,徙河北”,;《帝王世紀》帝乙也不會“復(fù)濟河北”,。實際上,商代后期,,盤庚后王也多因水患,,輾轉(zhuǎn)遷徙于西亳(偃師)、朝歌(淇縣),、北蒙(安陽)三地,,并非固定于安陽,因此安陽就是殷墟之一,。 朝歌(淇縣),,是商代自帝乙后期的都城,帝乙之后就是帝辛(殷紂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滅商。因此,,帝辛(殷紂王)的陵墓也就永遠定格在殷商亡國時的都城--朝歌(淇縣),。 “武王伐紂”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商周交替的界碑,。自此,,商朝自商湯開國,,到殷紂王亡國,統(tǒng)治中國554年之久的殷商王朝宣告結(jié)束,,八百年的周王朝開始了新紀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