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出土過不少遼代的石碑,,比如阜新清河門鄉(xiāng)西山村蕭慎微家族墓,、阜新臥鳳溝鄉(xiāng)白臺溝村的遼墓、北票小塔子鄉(xiāng)東山村遼墓等等,。而現(xiàn)在存世的契丹文也多是從遼代石刻上獲得,,一般有紀功碑、建廟記,、哀冊文,、墓志銘、題記等,。經(jīng)過幾十年研究,,目前發(fā)現(xiàn)的契丹文大小字加一起能夠識別的有1000多,,能夠誦讀并明確字意的只有三四百字。 (圖自網(wǎng)絡 版權(quán)歸原作者) 契丹文從創(chuàng)制到廢止,,前后使用時間只有不到300年,。而且隨著西遼國的滅亡,契丹文消失了近800年,,直到1922年從遼慶陵出土了契丹小字遼《興宗哀冊》和《仁懿皇后哀冊》,,才讓契丹文重現(xiàn)。 契丹文分為大,、小字,。大字是遼太祖也就是耶律阿保機命耶律突呂不和耶律魯不古參照漢字創(chuàng)制。時間為920年,。契丹小字由遼太祖之弟耶律迭剌受回鶻文啟示,,對大字加以改造而成。簡單說,,大字是仿漢字筆畫繁復,,小字筆畫較簡單則類似于拼音了。雖然都有表音表意的成分,,但基本上契丹文一個大字就代表一個意思,,而幾個契丹小字組合在一起才有意義。 在遼寧省阜新臥鳳溝鄉(xiāng)白臺溝村的遼墓中出土的石刻中,,就有與漢字“掩閉日甘露降”對譯的契丹小字一行,。 契丹文的消失是與其應用范圍過小有關。雖然契丹國中漢人非常多,,但是從未強制漢人使用契丹文字,。而且就是契丹人里,也只有一些上層的貴族使用,,一般契丹人也是需要的時候使用漢文,,就連佛經(jīng)也都是漢文。 契丹文只在一些重要公文中使用,。據(jù)研究者分析,,大遼國期間,只有約60本書是用契丹文寫就的,,而且禁止流出,。與其說是創(chuàng)造出了想要通行天下的文字,不如說契丹文更與密碼類似,?!哆|史 》中并沒有禁止書籍出界的相關法令,不過在宋代沈括《夢溪筆談》 中有“契丹書禁甚嚴,傳人中國者,,法皆死 ,。” 契丹文字從未大面積推廣和使用,,所以那些掌握此文字的貴族們死亡之后,,契丹文自然也就隨之消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