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上是一碧如洗的萬里長空,,腳下是被海浪千萬次咬噬的堅硬巖石,,眼前是不斷奔騰呼嘯而來的陣陣波濤,它們不時地在岸邊激起白色的浪花,,而后化作雪一般的泡沫,,漸漸退去——這就是名聞遐邇的好望角,這就是位于非洲最南端,、被十五世紀中葉葡萄牙航海家命名為“風暴角”的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有好希望的海岬之角,。 此刻,我真的是站在世界聞名的好望角嗎,?記得少年時代學地理,,翻閱世界地圖,“好望角”這個名詞早早印在了腦海里,,因為它好記,、易懂,不像有些地理名詞,,又長又難記,,比如“博斯普魯斯海峽”。后來長大些,,知道好望角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匯處,,可以同時看到兩個大洋,那時就想,,大約“好望”的意思是能望到許多好地方吧,。但是,要說想到哪一天真的在好望角上站一站,、望一望,,那是從來不敢也不會有此非分之想的,因為它畢竟在遙遠的非洲大陸,,離我們中國太遠了,! 而今天,我卻分明站在了好望角上,,站在了非洲大陸最南端的緊貼海岸的巖石上,,這是再也不能前移半寸的海水與巖石咬合的頂頭,腳底下便是不斷沖擊巖石的海水,。此刻,,我的心,似乎也隨著海面的波濤在陣陣起伏,,腦海里閃現(xiàn)的是曹孟德《觀滄?!分械脑娋洹皷|臨碣石,,以觀滄海”,,只是感覺他的滄海似乎不如我現(xiàn)在面對的滄海更為浩渺廣闊,,更顯無際無涯。身邊站著的朋友,,用話語提醒著我,,我這不是在夢境中,是在切切實實的人境現(xiàn)實之中——我們是在結(jié)束了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亞召開的國際比較文學年會后,,飛抵開普敦,,再從開普敦專程驅(qū)車來到此地的。 真的站到了這個可望而不可即的非洲最南端,,令人確有些似真似幻之感,。原先覺得世界真大,大的不可企及,,難以想象,,而如今卻又覺得這個世界真小,小到亞洲和非洲之間忽然只有一步之遙,。不是嗎?海峽兩岸的同胞,,居然會在這遙遠的非洲好望角相遇——開車帶著我們一行人來到好望角的,,竟然是居住在當?shù)氐囊晃蝗A人,他來自祖國寶島臺灣,,健談的他,,一路上滔滔不絕地告訴我們開普敦的歷史與風土人情,告訴我們好望角的來龍去脈,。他說,,南非這個地方,和非洲其他國家不同,,這里生活著黑人,、白人和雜色人種,不同的人種聚居在一塊,,他們的文化和風俗人情,,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今天的南非,,雖然黑人已成了土地的主人,,但是,要真正改變他們中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面貌與地位,,那恐怕還需要漫長的歲月,,南非之所以會有大批白人涌入,,是因為南非北部有著豐富的黃金儲藏,約翰內(nèi)斯堡地底下的黃金,,吸引了歐美許多白人蜂擁而來,,由于百多年來黑人和白人的共同努力奮斗,使得昔日貧窮落后的南非,,成了今天非洲人眼中的“天堂”,。 好望角,確實曾給一些人帶來過好希望,,百多年來涌到這里的人們中,,確有人通往了希望的大道,發(fā)財致富了,。然而,,好望角同時也是“風暴角”,那位臺灣同胞告訴我們,,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風暴,,給許多經(jīng)過這里的船只以災(zāi)難性的厄運。那些沖著黃金熱來到這里的人們,,其中不少人,,尤其是黑人,他們在這里不光灑下了血汗,,還留下了生命的軀體——看來,,好望角,可望而不好即啊,,它并非人們想象中的幸運之角,。 |
|
來自: 江柳101 > 《好文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