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慈心、悲心 很多人問我,,什么是菩薩的說話之道,? 我認(rèn)為,第一,,說話首先要有慈悲心,;第二,,說話要有智慧。 有一次,,一位法師接見信眾的時候,,現(xiàn)場一位女居士一直在說她的兒子如何如何不好,問法師該怎么辦,。法師就附和了幾句,,說:“你孩子這么做確實(shí)不好?!碑?dāng)時,,這位媽媽的臉色一下變得非常難看,法師知道他說錯話了,。對一位母親而言,,自己孩子的缺點(diǎn),、毛病她可以說,,但別人是不可以的。 那么,,應(yīng)該怎么說話才是智慧的呢,? 有一個孩子經(jīng)常性出現(xiàn)幻聽,孩子父親就至到一座寺院里向一位高僧求愿:“我的孩子有幻聽,,怎么辦,?”高僧笑著跟他講:“現(xiàn)在好多人都有幻聽”聽到高僧這樣說,這位父親心里輕松多了,。 為什么第一個故事里的母親不開心,,因為她想在法師這里得到安慰,并不是想多得到一個傷害,。 為什么后面故事里那位高僧的回答能減輕幻聽孩子父親的悲傷,,因為高僧始終有一種慈悲心。 無始以來,,我們的人性中都有很多弱點(diǎn),。對此,如不注意慈悲為懷,,在與人的溝通中往往不能覺察,,常常就在不經(jīng)意間、不自覺中把痛苦添加到了別人心里,。 凡夫要想學(xué)到佛陀的說話之道,,就應(yīng)通過修煉自己的身、語意,,也就是行為,、語言,、心,其中,,最主要的還是要修慈悲之心,。 修慈悲之心對人的一生有什么好處? 1. 慈能予樂 佛講,,慈能予樂,。慈,慈者愛念,,即能給予眾生快樂之心,,菩薩愛念一切眾生,常求樂事,,隨彼所求而利益對方,。與人相處,如果保持一個“慈”的原則,,就能讓別人和自己快樂,。 曾經(jīng)有人在微博上留言,說有一個人生了一個智障的孩子,,孩子母親非常痛苦,,想請禪師予以開示。 從佛教的教理教義上來講,,如果生了一個智障的孩子,,就是前世所做的因造了這個業(yè),這是感果,。但是,,跟這個媽媽不能這么講,不能說你的兒子做了壞事,,所以這輩子遭報應(yīng),,那會追加她的痛苦。 禪師告訴這位母親,,“我寧愿相信,,你的孩子是菩薩,是來替眾生承擔(dān)這苦難的”這樣說后,,這位悲傷中的母親當(dāng)下釋然然很多,。 其實(shí),說話之道很簡單,,首先從抱著一顆讓別人快樂的慈心說話開始,。 2. 悲能拔苦 什么是“悲能拔苦”?悲,悲為悲愍,,即能拔除眾生苦難之心,,菩薩愍念一切眾生受種種苦,常懷悲心,,拯救濟(jì)拔,,令其得脫。 有一個弟子的父親去世了,,之后的日子里,,每當(dāng)他一想到父親含辛茹苦地養(yǎng)育他的那些點(diǎn)點(diǎn)滴滴,心里就會很痛苦,。有一天,,他實(shí)在忍受不住了,就去找?guī)煾盖笾?,說:“我爸爸去世了,,我受不了……” 當(dāng)時,師父只說了一句話:“人都要死嘛,?!?/span> 弟子的心情一下就轉(zhuǎn)了。 當(dāng)然,,師父這樣開解是有一個前提的,,因為出家人師徒之間對生死有另外一種更加超越的認(rèn)知和理解,,師父只是在恰當(dāng)?shù)臅r機(jī)把這樣的認(rèn)知詮釋了一下,,詮釋的目的就是拔苦。 什么是拔苦,?就是通過自己的語言去寬慰對方,,讓對方從苦難中解脫出來。 所謂悲心,,就是在與人相處,、溝通的時候,不僅要懷著一顆體諒別人的熱心腸與人同悲,,而且還要幫助別人把這種苦拔出來,。 如是,從我們嘴里說出來的話,,就會符合菩薩的說話之道,。 文章作者: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