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與寫詩 作者:王守仁 當(dāng)今詩詞群興起,每日皆有新作入人眼目,,細(xì)細(xì)咀嚼,、吟之,活色生香好作品甚少,。因之懷疑寫詩的人多,,讀詩人必少。要想寫好詩必要先讀詩,,讀古人詩,,讀古人經(jīng)典詩。讀五絕,,七絕入手,, 繼之讀七律,填詞從小令開始到中調(diào),最后讀誦長調(diào),,循此漸進(jìn),。讀詩不可浮光掠影,要反復(fù)讀,、熟讀,,熟讀便深。與李白,、杜甫同登山閱水,,共推杯換盞,發(fā)千古憂思,。這樣讀詩便可入詩人 當(dāng)時(shí)的情感,,觸摸詩人的靈魂,品味到詩之佳境,。我們來讀一讀 杜甫的一首《七律·登高》: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dú)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此詩通過登高所見長江秋天蕭瑟的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fù)雜感情,慷慨激越,,動(dòng)人心弦,。 我們從中感受到了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是否"大氣盤旋,,悲涼沉郁,?"這首詩被人推崇為古今七言律詩第一,不僅因?yàn)樗霓o精雅而內(nèi)容深廣,,還因?yàn)樗?雖是一首悲歌,,卻是拔山 扛鼎式的悲歌,他給予我們的感受,,不是悲哀,,而是悲壯;不是消沉,,而是激動(dòng),;不是眼光狹小,,而是心胸闊達(dá)。"這種對讀者心靈的沖擊,。 有文章介紹當(dāng)代著名詩人劉征讀了杜甫的這首《登高》之后,,填了一闋《八聲甘州》,詞曰: 挾天風(fēng),,千仞訪孤城,,清秋上層臺。瞰瞿塘峽口,,云屯萬馬,,江水西來。煙淡渚青沙白,,風(fēng)急鳥飛徊,。一霎瀟瀟雨,落木生哀,。 見說登高老眼,當(dāng)年曾到此,,悵望天涯,。縱橫涕淚,,三峽倒吟懷,。甚文章千秋仰止,卻生前潦倒沒塵埃,?憑欄聽,,呯訇震響,萬壑驚雷,。 劉征在《悵望千秋一灑淚》文章中講到:"我吟誦《登高》,,忽然覺得這首詩不是用墨寫出來的,是唱出來的,,是哭出來的,,是喊出來的,是從肺腑噴出來的,。是唱給天地聽的,,是唱 給江山聽的,是唱給鬼神聽的,,是唱給歷史聽的,,是唱給自己聽的。他是一個(gè)地地道道的真正的詩人,。"劉征非常感動(dòng),,特地寫了這闋詞來表明他的這種心情,。讀來與杜甫詩同樣大氣盤旋, 悲涼沉郁,,感人至深,,憾魄搖魂。 讀詩讀到劉征這樣的境界,,才是真正的讀詩,,讀過之后,必然如品佳釀,,口齒生香,,靈魂得到滋養(yǎng)。長此以往,,何愁寫不出好詩來呢,! 所以,寫好詩首先要反復(fù)讀經(jīng)典詩詞,,增加和豐富你頭腦中的詞匯的庫存量,,當(dāng)你的情感觸碰到外部世界的某個(gè)物象時(shí),詞匯庫里儲(chǔ)存的文字你即可隨手拈來,,揮筆而就,。無需過多的雕琢, 一首好詩帶著你燃燒的情感,,去和詩友們碰撞,、共振。 我們切不可把寫詩的人多了,,依詩詞作品數(shù)量當(dāng)做詩壇的繁榮,。什么時(shí)候讀詩的人多了,寫詩的人才會(huì)漸入佳境,,好詩會(huì)不盡源頭滾滾來,。 那才是真正迎來了詩壇的春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