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第一部書就是老子的《道德經》,?!兜赖陆洝肥前讶嶙鳛榇嬖诘谋举|,把道作為宇宙的本體,,把陰陽作為現(xiàn)象學,,把人格上的謙卑作為人道的。老子的《道德經》在《易經》之后,,雖然老子未曾提及《易經》,,但是《易經》的基本的概念----陰陽,變化,,剛柔,,進退,禍福,,吉兇,都提及了,。在《道德經》中不是把主要的目的放在占卜學,,而是放在道德修養(yǎng)上的,道德修養(yǎng)的本質是依據道是宇宙的本源,,因而也是人道的本質,,道在人身上的表現(xiàn)就是“德”,,天道人德,這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一致的,,是以天道的作為人道的依據,,這樣就是有本有末的。
《易經》是占卜術,,《易經》出現(xiàn)了陰陽辯證的思想方法,,但是易經不是為了講解這種方法,而是在運用這種方法,,學術的問題已經進入實用階段,。而在《道德經》,老子的目的是思考形而上的層次,,不是為了一時的占卜,,中國文化中,專門思考形而上的道的第一人就是老子,。甚至在易經中也不是把主要的目的用字形而上方面,。《易經》的圖式和《易經》的文字---爻辭是不同的層次,,八卦六十四卦是一個圖式體系,,而文字是周公和孔子的完成的,是另一個體系,,但是這個體系不是另立門戶,,而是以宇宙圖式為依據的。卦辭和圖式是一致的,,這就是易經的偉大,。而在老子不是以圖式說明宇宙,而是以思辨說明宇宙是來自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到底是怎么生的,沒有說,,但是宇宙的演變的數(shù)理卻是清楚的,。所以,這是比《易經》深刻的地方,。其次,,老子把占卜淡化了,“善占者不以籌策”,,完全相信道德的力量會與占卜一致,。甚至可以把占卜中的不利方面消除,,只要有道德,入于虎狼也不會危險,,這樣人類不是進入更加危急的時代,,而是更加安全。對于吉兇禍福,,老子的思想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吉兇禍福具有無條件的轉變規(guī)律,“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認為天道是抑制過度的事情,,補充不足的事情,“損有余,,補不足”,,這和《易經》中《損》《益》卦是一致的。
老子的人道是以“德”為依據的,,“德”是以“道”為依據的,。這樣人只要以道德為依據,就會安全無憂,。對于不道德的行為,,老子說“不道早已”,道德是須臾不能離開人的,。老子也對儒家的思想進行批判,,“大道廢,有仁義,,六親不合,,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絕圣棄智,民復孝慈”,,對于儒家的仁義禮智信進行批判,,說“浮詞淫志,驕氣多欲”,,老子提出安靜與自然秩序的休養(yǎng)生息,,不要對人民進行禁忌,禁忌愈多而民愈貧。老子的人生觀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與世俗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不與世俗來往,。入于世俗而不與世俗同流,。這是自然主義的人生觀。
在《易經》中,,自然是有秩序的,,人只有順應自然,在社會上守住自己的合理的位置,,才能吉利,,兇險是出于不利的時間和空間造成的,同樣的事情,,在不同的時空中具有不同的吉兇結果,。《易經》也把適應自然,,社會,,王道而坦然無懼的生活作為美好的生活?!兑捉洝肥怯涗浟水敃r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作為現(xiàn)實的依據,人是在社會上生活的,,只有順應社會,,積極變革,革故鼎新才能吉利,?!兑捉洝肥顷P鍵是“趨吉避兇”,《易經》是哲學思想是革故鼎新,,易經的宇宙觀是《既濟》《未濟》既是局限的也是無限的,,最終宇宙是無限的。一切事情都是具體的,,但是具體的事情是無窮的,,這也是現(xiàn)代哲學的思考的問題?!兑捉洝返膱D式在文本中并沒有見到,,圖式是后來道家加入的,是另一個體系,?!兜赖陆洝凡扇〉牟皇钦疾贰D式,、卦象的方法,,而是采取道的第一次的建立,,把道看成是宇宙萬物的唯一的原因,萬物的本質是道,,道是彌散在萬物之中,、獨立存在的東西,而且是無限永恒的,。老子第一次把本體論的思想建立起來了,。道就是萬物的本體,萬物之中都有道,。萬物是道的具體的表現(xiàn),,道與萬物是獨立的,即使萬物毀滅,,道還是永恒存在的,。道的無限性在實際是運用中老子是變成了“天”的概念,“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里不是說道,,而是說“天”,天是道的具體化,,道是產生天的,,天網恢恢,何況道乎,?
所以,,道家與《易經》不是完全一致的,《易經》是以趨吉避兇為目的的占卜術,,其中夾雜著道的元素,,但是不是把道作為文本的主要核心,而是把具體的占卜作為實用,,所以,,《易經》中引而不發(fā)的東西----道,在老子那里得到了極大的發(fā)揮,,形成一種專門的觀念,,概念,進入到對宇宙演變,,人生觀,,世界觀的全方位的思考,這就是中國獨特的道學,,后來形成了道家這個宗教基礎,。道家作為宗教是按照《易經》“神道設教”的思想建立的?道家是中國真正的宗教,道家認為世界的最高層次是元始天尊,,其次是太上老君,,人的出路是得道成仙,與世界超越脫離,,道家也是講究出家,,學習經典,但是道家不像佛家禁忌多,,主張順應自然,保持原始本色,,返璞歸真,,并不與世間形成對立。道家的方法是畫符念咒,,解除人們的疾苦,,道家也接受占卜,預見未來的技術方法,。
《易經》是獨立性的,,道家對易經是借鑒吸收的,但是不是完全照搬,,道家的理論基礎在《道德經》道德經的依據在《易經》中對道的引而不發(fā)的那個點,,老子獨具慧眼,看到了《易經》之所以引而不發(fā)的東西----道,,認識到古人對這個秘密的東西故意沉默,,揭示出道才是萬物的真實性,萬物來自道,,道保持了萬物的各自的存在,。道,獨立與萬物而存在與萬物之中,。
《易》《道》一體,,而各有不同,前者在占卜吉兇,,后者在修養(yǎng)道德,,以人的操行與自然的契合度作為真實性,前者以術數(shù)與自然的契合度作為吉利的保證,。合起來,,人類社會的吉兇禍福與時空關系是一大依據,與道德修養(yǎng)是有更大關系,,老子認為“善占者不以籌策”,,只要有符合自然大道的行為就是無往而不勝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的玄秘性,、微觀性,、導致其神秘性,道似乎至今是存在的“秘密”,。即使是揭示了還是“秘密”,,因為揭示了一部分還有更大的難以揭示,道的玄之又玄,,就是機密加機密的無限玄乎,,這正是人們破除了一個秘密,又遇到新的秘密的歷史現(xiàn)實,,人類永遠不可能揭示全部存在的秘密,,就像現(xiàn)代科學虎視眈眈,要把一切存在的秘密都泄露出去,,但是科學自身卻掉在玄乎之中,。道的機密性是無限的,人類揭示的可能會重新加密,,道的存在“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道的作用“神乎其神”,,道的力量“用之不盡”,,所以,中國人至今不能說研究破解了道的秘密,,而是被這種秘密的東西吸引----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易經》以六十四卦把宇宙萬物的演變,,人類社會的演變,,人類心靈精神的演變揭示出來,似乎是重現(xiàn)了宇宙的進化史,,“易與天地準,,”似乎是無所遺漏的,但是易經最終是留下了玄學的點-----《未濟》卦,,《易經》是在具體性中把歷史性的存在作了盡可能的演繹,,但是最終還是留下了“不了了之”的余音。就是“未濟”,,道的出現(xiàn)是在“履道坦坦”這樣的卦辭中,,還有“荷天之道”,這里再沒有別的解釋,,結合最終的卦《未濟》,,說明,,道就是這種具體而抽象的存在,是局限而無限的存在,,這個東西《易經》引而不發(fā),,這個秘密被老子看見了。
《易經》是“使隱而顯”,,再沒有什么秘密,,但是留下的秘密就是“道”---無限性。既然存在的,、具體的一切在六十四卦中,,那么未來的一切是在哪里呢?《易經》說“窮上反下”,,有一種循環(huán)機制,,周而復始,但是宇宙畢竟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革故鼎新的,這樣新的世界是在哪里呢,?新的世界是如何演繹呢,?六十四卦似乎僅僅是一個“事例性”的東西,而不是窮盡萬物的,,未來是怎么樣的,?就是道的玄秘,《道德經》中對道的玄之又玄做了解釋,,對道的非語言解釋可以解釋也予以解釋,,道可道非常道。道是無限性的,,語言無不是局限性的,,所以用局限性的工具不能達到無限性,但是人類只有借助語言這種符號載道,,沒有語言甚至連最現(xiàn)實的東西也不能表達,,這樣語言就是道不得已而用之的,而不是語言會窮盡道,。道是無限永恒的,,語言是變化的暫時性的。這樣后世出現(xiàn)了“言語道壞”的說法,,道被語言所破壞,,講究非語言的“默示”。
道本體的玄秘性,,道的作用又是實在的,,道的駕馭只有在符合道的行為中,,所以,道是獨立不羈的,,萬物依賴道,,而道不依賴任何物。這就是難點,。既然道存在與萬物之中,,又是與萬物孤立存在的,那么萬物毀滅之后,,道還是存在的,,這就是道的獨立性和永恒性。在中國老子第一次思考了“無限,、永恒”這個范疇,,在孔子那里,形而上的東西的思考被阻止“未知人焉知神,,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的思想范疇是在具體現(xiàn)實,而老子的思想是在超越具體現(xiàn)實,,進入“無限永恒”,,這就揭示了“道”是無限永恒的。已經出現(xiàn)的是有限的,,未來是無限的,,未來是一種玄默的存在,雖然存在,,但是無人知道是怎么樣的存在,,這是至今的科學也不得不接受的,未來的幸福不不幸都是科學無法達到的,,科學只是事后諸葛亮,。老子說“善善若水”,最大的善就像水,,已經流出來的看見了,,但是未曾流出來的是無限的,誰也不知道黃河源頭內部有多少水,,誰也不知道人的未來潛力是多大,,誰也不知道具體存在中的潛能是多大,科學是停止在已知的知識中,,但是道是在未知的知識中,,人類的未知世界是無限的,已知的世界是局限的,,科學在已知的世界,,道是在未知的世界和已知的世界,。在中國歷史上只有老子第一次思考這樣的問題,道,。
道學是不是哲學,?哲學是不是道學?不是,。道學是道學,。哲學是哲學。道學是把已知和未知都納入其中的,,而哲學是把愛智慧作為核心的,,哲學是在已知的空間展望未知的空間,具有推理的預見性,,但是道學是把重點放在未知的世界,,具有獨斷性。比如“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這就是道學的特點,,而哲學則說,“知識就是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哲學是單向的判斷,,而道學是雙向的判斷。所以,,道學具有超越哲學的地方,是把對立面都納入體系之中的,,這樣道學就比哲學高深,。
我們看看世界哲學,只要是哲學,,都是做“單向判斷”的,。哲學為什么難以兼顧雙向的判斷?因為哲學把概念作為思辨的對象時,,只能產生一個結果,,在“知識就是力量”中,這種力量是雙向的力量,,既是正面的力量,,也是反面的力量,這是從道學看的,,而哲學只能說是正面的力量,,而不能說是反面的力量(破壞力),這是因為哲學借助邏輯學限制不能陷入矛盾之中,,而道學恰恰是在矛盾之中存在的,,道是無所不在的,,即在正面存在,也在反面存在,,而哲學是故意限制真理在判斷的反面存在的(這是很有問題的?。偷湼jP系而言,,哲學是會把災禍淡化,,而強化正面的幸福,追求幸福而不顧不幸的產生,。世界哲學都是在單向判斷之中,。而道學是在雙向判斷之中。道學就比哲學更加全面,。要全面的看問題,,就要進行雙向判斷,兼顧利弊,,兼顧生死,,兼顧得失,兼顧進退,,這種方法論實際是在《易經》中已經是常識性的,,《易經》也是雙向判斷的。而且是階段性的判斷,,先吉后兇,,初兇終吉。這種判斷完全符合事物發(fā)展的階段性的事實,,比如有的人早年好晚年不好,,有的人早年不好,晚年好,。
老子的方法論是杰出的,,是兼顧了存在的雙方面而進行----階段性判斷,雙向判斷的,。而這些在哲學,,科學都是難以做到的。在西方的邏輯學,,為了學科的嚴密性,,故意“刪除”矛盾的另一方,這樣才能符合“不矛盾律”,,這樣雖然是符合學科了,,但是違背事實了。而道學是兼顧事實,,而不在意科學,。道是沒有任何學科可以限制的,,所以,人只要兼顧雙向判斷,,而不在乎矛盾,。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就是矛盾的,,但是這種判斷是符合事實的,。西方的哲學??茖W都具有頑固的學科剛性,,寧可違背事實,也要符合學科,。這是叫世界服從學科,,而道學是以學說服從事實,-----順其自然,。西方哲學,、科學的特點就是頑固的學科精神,為此只有舍棄部分“世界”而完善其學科,。這是比比皆是的,,西方具有改造自然的精神,就是叫自然服從學科,,也叫人服從科學,,這樣西方的哲學、科學給世界的是戕害,,給人的是壓抑,。科學主義是對地球環(huán)境,,大氣最大的污染,這種污染是從剛性學科出發(fā)的,,使世界服從了科學,,而不是順其自然。既違背了自然,,也戕害了人類,。為什么?因為西方的哲學,??茖W都是走單向判斷的-----只見利而不見害。
中國道學實際是符合事實的,,而西方哲學,??茖W是符合學科精神的。按照單向判斷,,人類的任何行為只有利益,,而沒有危害,這就是單向判斷本身違背事實的地方,。中國的道學高于哲學,、科學。就是因為道學是進行雙向判斷的,。孫子兵法說“智者之慮,,比雜以利害”,智慧是兼顧利害的雙向判斷,,而不是單向判斷,。孫子兵法還說,比死,,可殺也,,必生,可辱也,。任何單向判斷都是危險的,。
在中國道學衰微的時代,歷史陷入單向判斷也是歷史的災難,,儒家的學說中中庸思想是執(zhí)兩用中,,無過不及,專制制度是兩千年的封建社會的毒瘤,,但是按照雙向判斷,,專制制度也減少了內部的競爭,以和為貴為價值觀,,中國人也息事寧人,。中國是三種思想混合的文化,儒釋道使人們的思想在各種矛盾中的內耗很大,,但是最對人有利的還是道學,。儒,佛都有單向判斷的跡象,。
一切存在因與人的實際關系而具有利害結果,,所以,一切對人都不是純粹的利害,,而是兼顧利害的,。出于對利的追求,人們就忘記了害,處于對害的規(guī)避,,人們就淡化了利,,這就是趨吉避兇的原則。價值觀是人類進行思想和思維的核心,,什么樣的價值觀決定了什么樣的思想和行為,,所以,人本質是處于單向判斷----原始偏見之中,。這樣哲學和科學就是順理成章的,。道學雖然符合“事實”,但是不符合人心,。哲學和科學符合人心,,對一切做單向的判斷,科學以利益一面掩蓋了其危害性,,科學每年殺的人是很多的,,但是人們還是淡化這個事實??茖W也是階段性的利益,,最終會危及人類的生存。因為科學是走單向判斷之路,,以利益掩蓋危害,,到這種危害集中爆發(fā)的時候就是科學扼殺人類的時候。
中國的偉大就是在《易經》《道德經》,,這二者的偉大是服從事實的雙向判斷,。《易經》說“知吉知兇,,知進知退”“與時諧行”,,《道德經》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都是符合事實的雙向判斷,,全面的觀念都是兼顧利弊的,,而單向判斷“只見利而不見害?!闭軐W比道學低的地方,,就是也是單向判斷的,科學更是如此,。我們看到單向判斷無論如何都會因為躲避矛盾而陷入絕對的矛盾之中,而道學是兼顧矛盾而最終避免更大的矛盾?,F(xiàn)代哲學,、科學的剛性要世界服從學科,而道學是以順其自然而以自身服從世界,。這就是本質的不同,。
總結:道家來源于《易經》,,發(fā)揮了易經引而不發(fā)的部分,形成了道學,。道學的本質是從事實到事實,,哲學的本質是從學術到事實,削足適履,,科學也是如此,。中國的道學如此深刻,而中國人熟視無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