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唯舊 文章原標題:《她是中國最美先生,,飽受苦難卻笑傲人間》 文章來源:壹學者(ID:my1xuezhe) 她是海外傳授中國古典文學時間最長, 弟子最多,、成就最高,、 影響最大的華裔女學者。 集如此多的榮譽于一身,,她究竟是誰,? 她就是中國的古典文學專家、詩詞大家: 葉嘉瑩先生,,號迦陵,。 1.
詩詞二字, 令人覺得歲月靜好,,時光溫柔,。 可葉嘉瑩這一生,是詩詞的一生,, 更是不幸的一生,, 少年喪母,晚年喪女,, 中年喪失感情和婚姻, 半世凄寒,,難能安穩(wěn),。 在她整個生命歷程里, 似乎全部都是生離死別,。 生活給予她最沉痛的打擊,, 但她仍昂然屹立,獨撐不倒,。 她這一路走來,, 命運多舛卻才華縱橫, 顛沛流離卻度人無數(shù),。 無論前方如何凄風苦雨,, 她始終執(zhí)著而堅強。
算來先生教書育人已70余載,, 一生勞瘁竟何為,? 先生愿做詩詞“擺渡人” 她寫道: 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 如今先生93歲高齡,,滿頭華發(fā),, 但舉手投足間, 皆有文人的儒雅氣質(zhì),,卓越風采,。 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她站在那里,,就是詩詞最好的詮釋。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
1924年,, 葉嘉瑩出生于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 她是滿族葉赫那拉氏后裔,, 祖父為光緒年間翻譯進士,,在工部任職; 父親任職于中國航空公司,, 母親曾是一所女子職業(yè)學校的老師,。 生在這樣一個既有舊學傳統(tǒng)、 又有開明風氣的家庭,, 葉嘉瑩從小受到了健全的教育,。 父親教她英文, 姨母教她《論語》,、算術,、習字, 伯父對她影響最為深遠,, 教她讀誦唐詩宋詞,。 古雅寧靜的庭園內(nèi)藏書頗豐, 葉嘉瑩整日泡在書堆里,, 打下了讀古文的堅實基礎,。 但因此她也失去了童年, 除了詩書,,她的世界沒有其他樂趣,, 像那時小孩子會的游戲, 蕩秋千,、跳繩子,,她都不會,。 這樣關在家門中長大的日子 盡管有詩書相伴, 可畢竟孩童,,自然備覺寂寞,。
15歲那年,葉嘉瑩寫下一首《秋蝶》,, 聊表孤獨之感: 幾度驚飛欲起難,,晚風翻怯舞衣單, 三秋一覺莊生夢,,滿地新霜月乍寒,。 后來讀高中,葉嘉瑩才學出眾,, 老師稱贊:“詩有天才,,故皆神韻?!?/p> 只是這樣吟誦詩詞的靜好歲月,, 總是留也留不住。
1937年“七七”事變后,, 戰(zhàn)亂四起,,葉嘉瑩一家亦顛沛流離, 父親跟隨當時的政府向南撤退,, 這一去就是四年杳無音訊,, 而對于葉嘉瑩來說, 人生更大的變故,,還不止于此,。 1941年,葉嘉瑩考上了輔仁大學國文系,, 本該歡喜的事情,, 可噩耗來得那樣快,令人措手不及,。 “我母親本來身體還可以, 只是她腹中長了一個瘤,, 去天津租界的醫(yī)院開刀時,, 血液感染了…… 在天津到北京的火車上, 我的母親去世了,?!?/p> 這一年,葉嘉瑩僅17歲,, 父親下落不明,,母親撒手人寰,, 單留下她和兩個年幼的弟弟……
“我最痛苦的一段回憶, 大概就是聽到釘子,, 一下一下敲進棺木的聲音,。” 葉嘉瑩失去了唯一的依靠,, 人生第一次如此窘迫和悲苦,, 她含淚寫下了《哭母詩》,字字泣血: 瞻依猶是舊容顏,,喚母千回總不還,。 凄絕臨棺無一語,漫將修短破天慳……
幸運的是,,伯父伯母伸出了援助之手,, 葉嘉瑩的學業(yè)并沒有中斷, 得以順利畢業(yè),。 只是身逢戰(zhàn)亂,,又有喪母之痛, 葉嘉瑩的哀傷可想而知,, “窗前雨滴梧桐碎,,獨樹寒燈哭母時?!?/span> “離亂那堪說,,煙塵何日休?!?/span> 這些飄著凄風苦雨的詩句都是 她心情的寫照,, 但這樣的遭遇, 也僅僅是她艱辛世路的開始,。 3.
葉嘉瑩沒有童年,,也沒有愛情。 她深諳詩詞中的兒女情長,, 可她自己卻從未真正戀愛過,。 讀大學期間,她很少和男生講話,, 有男同學給她寫信,,她也從沒回過。 至于原因,, 葉嘉瑩引用了一句呂碧城的詞: 不遇天人不目成,, 但這人一直沒有出現(xiàn)……
當時有一位很喜歡她的老師, 將自己的堂弟趙鐘蓀介紹給她,。 差不多兩年的時間里,, 趙鐘蓀幾次向葉嘉瑩求婚,, 她始終沒有答應。 后來有人為趙鐘蓀在南京謀了個職,。 趙鐘蓀又一次提出與葉嘉瑩訂婚,, 并說:你不答應我,我就不去,。 因為一直沒交往過男朋友,, 趙鐘蓀對自己又不錯, 葉嘉瑩又不愿趙鐘蓀真的因為自己而失去南京的工作,, 像是士為了一種義氣,, 她一時“好心”,便答應了,。 而這個選擇,,給葉嘉瑩帶來了婚姻, 卻沒有給她帶來愛情,。 1948年3月,,葉嘉瑩來到南京, 和趙鐘蓀結(jié)婚,。 同年11月,,二人去往臺灣, 生活看似安穩(wěn),, 但一段更為波折的路途正等待著他們,。
1949年,臺灣的“白色恐怖”彌漫開來,, 趙鐘蓀因種種原因入獄,。 次年夏, 葉嘉瑩和尚未斷奶的女兒 也遭到牢獄之災,。 幸而不久后,, 葉嘉瑩和女兒被釋放出獄, 但她工作沒了,,收入沒了,,宿舍也沒了, 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人,。 無奈之下,,葉嘉瑩投奔到丈夫的姐姐家。 白天,,她就抱著女兒到外面的 樹蔭下轉(zhuǎn)悠, 以免孩子吵到人家,。 夜里,,等大家都睡了她才回屋,, 鋪一條毯子,和女兒睡在走廊的地上,。
寄人籬下的滋味并不好受,, 但為了女兒,她告訴自己不能垮,。 這時候,,她把自己經(jīng)歷化為一首首詩詞, 一句“轉(zhuǎn)蓬辭故土,,離亂斷鄉(xiāng)根” 寫自己的漂泊流離,; 一句“覆盆天莫問,落井世誰援” 寫自己遭遇的人禍和無助,; 一句“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 寫自己寄人籬下的隱忍和悲哀。
后來經(jīng)一個親戚介紹,, 葉嘉瑩去了臺南一家私立女中教書,, 這才安定下來。 就這樣,,她一邊帶著女兒尋找 機會教學求生,, 一邊打探著丈夫的消息, 三年之后,,趙鐘蓀終于平安返還,, 只是歸來之后的團聚帶來的并非喜悅, 而是又一次苦痛,。
三年的牢獄生活,, 讓趙鐘蓀性情大變,一改從前模樣,, 他不再溫文爾雅,,變得異常暴躁, 輕則謾罵,,重則家暴,。 她再也受不了這個世界的無情和殘酷。 甚至想過帶著女兒結(jié)束生命,。 最絕望的時候,, 是王安石的一首詩, 給了葉嘉瑩精神的慰藉: 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 瓦亦自破碎,匪獨我血流。 眾生選眾業(yè),,各有一機抽,。 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葉嘉瑩想通了,,她告訴自己, 不要怨天尤人,。 “我只是默默承受,,但是我不跌倒, 我還要在承受之中,,走我自己要走的路”,。 她諒解了丈夫的遭遇, 諒解了丈夫的脾氣,, 可令葉嘉瑩寒心的是,, 當她生下第二個女兒之后, 丈夫?qū)λ齾s更為冷漠,, 沒看一眼便離家出走,。 4.
婚姻破碎了, 可她和兩個女兒的生活還要繼續(xù),, 葉嘉瑩咬緊了牙關: 無論我經(jīng)歷多少,, 只要我還活著,就一定要活下去,。
生存萬般艱難,,但每當翻起詩詞, 古人的詩作和經(jīng)歷總會給她些許安慰,, 讓她有了力量和這個世界對抗,。 好在,命運總算迎來了轉(zhuǎn)機,, 1966年,,42歲的葉嘉瑩受邀到美國講學, 后來又接受了加拿大 哥倫比亞大學的聘請,, 在溫哥華定居下來,。
這段教書的時光溫暖了 葉嘉瑩支離破碎的心, 只要往講臺上一站,,她便神色飛揚,, 詩詞歌賦信手拈來,忘卻了所有煩惱,。 這樣的生活是她最快樂的日子,, 有喜愛的詩詞, 有教師的工作,有喜歡她的學生,, 她以為從此這便是一生,, 但沒想到,不幸再一次降臨了,。
1976年, 葉嘉瑩的大女兒和女婿遭遇 車禍雙雙亡故,, 52歲的她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 從此死生不能相見。 那些天,,她把自己關進小屋里,, 不說話也不哭泣, 淚水早已流盡,,悲痛化為無聲,, 她只能把對女兒的愛和思念 寫成一行行詩句。 17歲那年她絕望地寫下《哭母詩》 現(xiàn)在她又絕望地寫下《哭女詩》: (其一) 結(jié)褵猶未經(jīng)三載,,忍見雙飛比翼亡,。 檢點嫁衣隨火葬,阿娘空有淚千行,。 (其二) 平生幾度有顏開,,風雨一世逼人來。 遲暮天公仍罰我,,不令歡笑但余哀,。
葉嘉瑩這一生, 歷經(jīng)世事無常,, 各種生離死別好像都嘗了一遍,, 但即使是這樣,她也熬過去了,, 她將痛苦深藏心中,,倔強地面對一切: 惆悵當年風雨,花時橫被摧殘,。 平生幽怨幾多般,,從來天壤恨, 不肯對人言,。
王國維曾說: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 歷經(jīng)了百般不幸,葉嘉瑩頓悟了: “以無生之覺悟過有生之事業(yè),, 以悲觀之心情過樂觀之生活,。” 這是她的恩師顧隨的一句話。 極大的悲哀和痛苦,, 會讓你對人生有另外一種體會,。 而葉嘉瑩的體會, 就是要用余生來弘揚詩歌文化: 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騒李杜魂,。 5.
從離開北京之后, 葉嘉瑩就一直惦念著故鄉(xiāng): 懷念北京我那古老的城,,古老的家,。 在加拿大工作那些年, 她時刻盼望著能重回故國,, “我常常夢見我的老家北京,, 我進去以后院子還在那里, 所有門窗都是關閉的,, 我也夢見我的同學到我老師那里,, 就是后海附近的位置, 蘆葦長得遮天蔽月,, 就是怎么也走不出去,, 我夢見我在課堂上聽我老師講課, 我也夢見我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課……” 1972年,,加拿大與中國正式建交,, 葉嘉瑩馬上開始申請回國。 1974年,, 葉嘉瑩終于踏上故土,,她是哭著回來的, 激動之余,,她寫下了長詩 《祖國行長歌》: 卅年離家?guī)兹f里,,思鄉(xiāng)情在無時已。 一朝天外賦歸來,,眼流涕淚心狂喜,。 銀翼穿云認舊京,遙看燈火動鄉(xiāng)情,。 長街多少經(jīng)游地,,此日重回白發(fā)生……
葉落歸根,葉嘉瑩求的不是安定,, 而是一個新的起點,。 在她的心里始終有一個夢想, 就是讓中國的詩詞文化發(fā)揚光大,, 后繼有人,,她寫道: 又到長空過雁時,,云天字字寫相思。 荷花凋盡我來遲,,蓮實有心應不死,。 人生易老夢偏癡,千春猶待發(fā)華滋,。 這一生歲月如梭,,很容易就走到了盡頭, 但她有一個“千春猶待發(fā)華滋”的“癡夢”,, 在千年以后,, 愿自己種下的蓮子還能開出蓮花。 1978年春,,葉嘉瑩給中國教育部寫信, 申請回國教書,,得到批復后,, 開始了每年利用假期回國 講學的忙碌生涯。
最初在南開大學講課,, 葉嘉瑩的課程是講授漢魏南北朝詩,。 那時她55歲, 地點是一間約可坐300人的大階梯教室,, 初次講課,,盛況空前, 教室里擠得滿滿當當,。 葉嘉瑩穿著藍色中式上衣,,站在講臺上, 詩詞歌賦信手拈來,,儀態(tài)高雅激情四溢,。
她在講臺上吟誦詩詞,并非單調(diào)地讀,, 而是用一種古聲,、古韻、古調(diào),, 真正抑揚頓挫地唱吟出來,, 很奇特、很個別,, 讓剛經(jīng)歷“文革動亂”的學生們 頓時驚為天人,。 一位學生回憶說:葉先生在講臺上一站, 從聲音到她的這個手勢,、這個體態(tài),, 讓我們耳目一新,,沒有見過,真是美啊,。 葉嘉瑩在黑板上的板書也很好看,, 豎排繁體, 邊說邊寫,,速度很快,, 學生們聽都聽呆了。 從那兒以后,,一傳十,,十傳百, 很多外校的學生也趕到南開大學旁聽,,
教室的臺階和墻邊都擠滿了 或坐或立的人,, 甚至窗戶上都坐著學生。 臨時增加的課桌椅,, 一直排到了講臺邊緣和教室門口,, 以至于葉嘉瑩想要步上講臺都十分困難。
后來葉嘉瑩離開南開時,, 最后一晚為學生們講課,。 當鈴聲響起時,沒有一個人離開,。 她與學生們,,沉浸在詩詞的世界里, 直到熄燈的號角吹起,。 葉先生感動之余作詩一首: 白晝談詩夜講詞,,諸生與我共成癡。 臨岐一課渾難罷,,直到深宵夜角吹,。 學生對她的喜愛,從中可見一斑,。 6.
自此20多年間,, 葉嘉瑩在加拿大和中國之間來回奔波,
她的身影出現(xiàn)在天津大學,、 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 云南大學,、武漢大學、湖北大學,、 湘潭大學,、遼寧大學,、黑龍江大學、 蘭州大學,、新疆大學等數(shù)十所高校里,。 此外, 她還舉辦了數(shù)次頗有影響的古典詩詞系列專題講演,。 凡開講時,,必定人頭攢動, 從七八十歲的學者,, 到十七八歲的青年,,無不喜愛贊許。 葉嘉瑩的足跡不但遍布祖國大江南北,, 更是跨越世界亞歐美三大洲,, 她向全世界播撒著 中華古典文化的美學種子, 向海內(nèi)外學子們講授中國的 古代詩詞歌賦,。 而做這一切,,她全是自費, 在國內(nèi)講課也不要任何報酬,。 她說: 我是心甘情愿回來的, 不能跟國家要一分錢,。
1990年,, 葉嘉瑩從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正式退休, 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培養(yǎng) 國內(nèi)古典文學人才的事業(yè)上,, 1993年,, 她在南開大學創(chuàng)辦了 “中國文學比較研究所” (1997年改名為“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 帶出了一批碩士,、博士生,。 她還捐獻出自己退休金的 一半(10萬美金) 設立了“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 用于國內(nèi)古典詩詞方面的人才培育,。 不僅如此,, 葉嘉瑩還很注重國內(nèi)少年兒童的古典詩詞教育。 葉先生說: 詩詞,,是國魂,, 可現(xiàn)在的青少年一般都不喜歡去讀, 因為古文難懂,,又有諸多典故,、 歷史背景, 其中的好處他們看不出來,, 所以我要講,,希望能夠?qū)⒃娫~的好處 傳達給他們,, 只要有人愿意聽, 只要我的能力還可以講,, 我都愿意一直講下去,。
這一生,她以培育桃李,、傳薪授業(yè)為樂,, 直至花甲,直至古稀,, 直至耄耋之年仍汲汲于授業(yè),。 時光匆匆,先生已經(jīng)93歲高齡,, 她21歲開始教書,,至今已72年之久, 她這一生都奉獻給了詩詞,, 即便晚年依然沒有停下腳步,, 85歲還堅持站在講臺上授課, 90多歲還在講古典文化,。 她這樣不計功名利祿地拼命工作,, 有人問她:到底詩歌有什么用? 她堅定地說:詩歌,,可以讓人心不死,。 是啊,她就是靠著詩歌滋養(yǎng)著內(nèi)心,, 正是有了詩歌,, 才讓她忘記傷痛,也忘了歲月和不幸,, 即便一路苦難,,但前方依然有愛和希望, 這就是文化的影響,,這就是詩歌的力量,。 7.
往跡如煙覓已難,東風回首淚先彈,。 深陵高谷無窮感,,滄海桑田一例看。 世事何期如夢寐,,人心原本似波瀾,。 沖霄豈有鯤鵬翼,悵望天池愧羽翰,。
葉嘉瑩這首《春日感懷》寫于1942年就讀輔仁大學期間,, 這個時期是她詩詞創(chuàng)作最為豐盛的時期,, 不僅是因為國難家愁, 重要的是她遇到了恩師顧隨先生,。 顧隨先生門下弟子才俊云集,, 如周汝昌、黃宗江,、吳小如者,, 都是著名的前輩學人。 而堪稱先生之第一傳法弟子的,, 卻惟有葉嘉瑩,。 在隨顧先生學習期間, 葉嘉瑩認真記下好幾大本筆記,, 幾十年數(shù)經(jīng)輾轉(zhuǎn),,一直不離不棄, 1992年,,根據(jù)這些筆記整理出版了 《顧羨季先生詩詞講記》,, 顧隨一代詞學和禪學大家的成就才廣為人知。
顧先生曾讓葉嘉瑩學洋文,、問西學,, 以便日后借他山之石,開拓眼界,, 使中國古典詩詞研究更上層樓,, 葉嘉瑩將恩師的話銘記于心。 幾十年之后,, 她果將顧隨的詩歌理念發(fā)揚光大, 并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治學方法: 將中西文學理論結(jié)合,, 以西方文學理論解析古典小詞,, 提出了全新的詩詞解讀。
《杜甫〈秋興八首〉集說》 便是她運用其治學方法匯編而成的一部學術著作,, 影響頗為深遠,。 南開大學副校長、文學院院長陳洪評價葉嘉瑩時說: 融合中西以推進詞學研究,, 卓有成效者,,海內(nèi)外自是不作第二人想。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有學生如葉嘉瑩,,顧隨先生應慶幸得人。 8.
葉嘉瑩教書育人,,辛勞一生,, 她曾任臺灣大學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 而今是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加拿大籍中國古典文學專家,, 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 國內(nèi)多所大學客座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 教書的同時,,葉嘉瑩亦筆耕不綴,。 猶記得,1980年,, 先生的詞學論集《迦陵論詞叢稿》出版,, 首印一萬,一銷而空,。 這本書從學術理念,、學術方法和表達方式等方面, 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沖擊,, 在詞學界引起強烈反響,。 緊接著,她的《迦陵論詩叢稿》,、 《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等著作接連出版,, 在古典文學研究界亦獲得好評無數(shù)。 先生傾注畢生心血,, 寫下了幾十部詩詞文集,。 《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
談及詩詞,先生曾表示: 如今最大的心愿,, 一是把自己對于詩歌中生命的體會,, 告訴下一代的年輕人; 一是接續(xù)中國吟誦的傳統(tǒng),, 把真正的吟誦傳給后世,。
先生所說的“吟誦”不是念詩, 更非西方所傳入的“朗誦”,, 它是根據(jù)中國漢字單音獨體的特質(zhì),, 用一種最符合其聲調(diào)節(jié)奏、 聲律特色的方式, 將中國詩歌抑揚高低的美感傳達出來的一種方式,。 中國人的心智啟蒙,, 往往是從誦念古詩詞開始的, 而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 是伴隨著吟誦之傳統(tǒng)而成長起來的,。
為了將吟誦留給下一代, 先生做出了不懈努力: 每次講古典文學,,必吟誦詩歌,; 并錄有吟誦課課程視頻《葉嘉瑩吟誦合集》; 她還為國內(nèi)第一套兒童吟誦教材——《我愛吟誦》擔任顧問,。 9.
葉嘉瑩先生走遍寰宇,, 演講舊詩詞的場次數(shù)不勝數(shù); 出版說詩講詞之書之多,,足稱等身,; 其書銷售之廣,亦屬罕見,。 她為中華古典文學所作貢獻,, 熱心與努力程度可比宣教士, 能于今日古典式微之世,,繼絕學于不墜,, 使中國古典詩詞得以新生且更上層樓, 先生當屬厥功至偉,。 先生才華橫溢,,孜孜不倦培育桃李, 其對人生的態(tài)度更值得你我學習,。 一生要經(jīng)歷多少苦難,, 方能成就一代大才, 辛酸痛楚,,生離死別,,先生一一嘗過, 可縱是千般不幸,,她都熬了過來。
她是一位不同凡響的女人,, 生活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一個人只有在看透了小我的狹隘與無常以后,, 才真正會把自己投向更廣大更高遠的人生境界,, 先生所展現(xiàn)的, 是文人真正的風骨,是學者真正的氣度,。
羅曼·羅蘭曾說過: 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 就是看透生活的本質(zhì)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不向人間怨不平,,相期浴火鳳凰生,。” 葉嘉瑩先生,,正是這樣一位,, 歷經(jīng)千種磨難、依然笑傲人間的英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