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jīng)疏鈔演義 ?。ǖ诙甙思 ?span lang="EN-US">1984/12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278 請看《阿彌陀經(jīng)疏鈔演義會本》,第五八三頁: 疏【此之五濁,,且據(jù)果言,,若楞嚴所云:或配三細六粗,或配五陰,,義亦不異,。】 這句是總結(jié)前面所講的「五濁惡世」,,濁惡是從果上說的,,有果一定有因。佛說經(jīng),,有時候偏重在造因,,有時候偏重在講到果報,像我們這一段就是說果報,,也有的時候因果都說,。這種情形,我們就能明顯的體會出佛說法是應(yīng)機而說,,他是看當時與會的大眾,。說因我們就要想到果報,說到果,,同樣我們也知道造成果報的因緣,。尤其是在我們現(xiàn)代這個時代,濁惡的果報,,不必佛在經(jīng)上細說,,幾乎每個人都有很深刻的感觸。我們現(xiàn)在的依報不好,,生活環(huán)境不好,,不要說比古時候,就是比三十年前,,三十年前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確實還是很美,,社會大眾也很善良,真善美雖然不能講到很高的標準,還有那麼一點意思在?,F(xiàn)在生活環(huán)境裡面可以說已經(jīng)絲毫都找不到了,,雖然物質(zhì)條件比從前優(yōu)越,財富增加,,但是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比起過去相差很遠,,中國俗話常講,「富而不樂」,,反而時時刻刻憂心忡忡,,沒有安全感,這是屬於果報,,濁惡之世,。 濁惡的因緣是天災(zāi)嗎?是自然災(zāi)害嗎,?現(xiàn)在確實有許許多多人以為這是天災(zāi),、是自然的,是人力無法抗衡的,,科學家,、哲學家都是這個說法,大家信以為真,,以為這個說法是正確的,。殊不知佛在經(jīng)上告訴我們,我們生活環(huán)境的好壞繫乎人心善惡的轉(zhuǎn)變,,人心善惡是社會環(huán)境好壞的因由,,這也是經(jīng)上常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zhuǎn)」,這個正報就是人心的善惡,,依報是環(huán)境的好壞,,唯有佛把這樁事情說明白、說清楚了,。我們看看現(xiàn)代人,,他在造什麼因?也就是說,,他平常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我們就知道將來果報是什麼樣子,。佛告訴我們,一切的惡因,、惡緣都是從三毒發(fā)生的,,見濁、煩惱濁是因,,劫濁,、眾生濁、命濁是屬於果報,。我們看現(xiàn)代的人,,錯誤的見解一天一天在加深,煩惱天天在增長,,這樣下去,,將來的果報比現(xiàn)在更可怕。現(xiàn)在世間人追求財富,、追求權(quán)位,、追求享受,盲目的追求就是造罪業(yè),。這些東西可不可以求,?可以,佛說得很明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yīng)」,求財富得財富,,沒有求不到的,!求要如理如法,要知道因緣果的關(guān)係,,這樣求是正當?shù)那?,求得到是美好的果報,也就是我們常講「幸福美滿的人生」,,這是如理如法而求得的,。如果盲目的求,幸福是決定得不到的,,幸福尚且沒有,,美滿就更不必談了。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學佛的人應(yīng)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依《楞嚴經(jīng)》上所說的,,『五濁』可以『配三細六粗』,,也可以『配五陰』,五陰就是五蘊,。由此可知,,佛法確實像《華嚴》所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都是圓融通達的,,沒有障礙的,,顯示出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鈔【配三細等者,,以劫濁配業(yè)相,,謂無明初起,性遂渾濁故?!? 註解註得很詳細,,我在此地只說大意,?!簶I(yè)』就是造作,起心動念是意的造作,,言語是口的造作,,身體一舉一動是身業(yè)的造作,叫身口意三業(yè)的造作,。三業(yè)造作有了過失,,什麼叫過失?換句話說,,與性德不相應(yīng)了,。與真如本性相應(yīng)的,那就沒有過失,,我們稱那類的造作叫淨業(yè),,清淨之業(yè),為什麼,?它沒有三界六道,,甚至十法界的果報都沒有,佛不得已說之為「一真法界」,。像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屬於一真法界,,那裡面一切大眾,從阿彌陀佛到所有往生西方世界的這些人,,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見解、言語造作都順真如本性,,所以稱之為淨業(yè),。我們今天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是跟真如本性相違背的、相反的,,這裡面就有過失,。有了過失,,因就不善,影響到依報的環(huán)境,,這叫『劫濁』,。底下這兩句是註解,註得非常好,,簡單扼要,?!簾o明初起』,,問題就發(fā)生在此地。什麼叫無明,?對於宇宙人生迷惑了,,不了解。佛法的教育,,實在說只教給我們一樁事情,,教我們認識明白宇宙人生,那就不至於無明,,宇宙是我們生活環(huán)境,,人生就是本人,換句話說,,佛法教學最高的目標就是教你認清自己,、認清生活環(huán)境,就如此而已,。這一部《大藏經(jīng)》裡面的內(nèi)容就是說這個,,你真的認清楚、認明白,,無明就破了,,就沒有無明,沒有無明就跟諸佛菩薩一樣了,。諸佛菩薩跟我們不相同的,,凡夫有無明,諸佛菩薩沒有無明,,他樣樣明瞭,。無明就是不明瞭,對自己不明瞭,、對生活環(huán)境也不明瞭,,這樣就把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本來是清淨的,,好像不清淨了,,渾濁了,,什麼東西去渾濁它?就是妄想分別執(zhí)著產(chǎn)生違背自性的言行,,這些東西渾濁了自性,。 這種說法,初學的同修還很難理解,,我們再說得簡單一些,,再講得粗顯一些,因為這些事情不能不知道,。譬如我們心心念念想求財富,,看到別人發(fā)財,自自然然就羨慕,,就想我也應(yīng)該有財富,。財富從哪裡來的?絕對不是說他有能力,,他很能幹,,他運氣很好,這都你看錯了,、都看偏差了,。真正的原因是他過去生中修的財布施,那是因,;這一生或者是他經(jīng)商,,或者是他做工,那是緣,;他去買一張獎券中特獎,,那是緣。真正發(fā)財?shù)囊蚴沁^去財布施,,因跟緣遇到了,,果報就現(xiàn)前,是這麼一回事情,。所以我們要想得財富,,你就修財布施,你布施的愈多,,你得到的就愈多,。單單修財布施,財是發(fā)了,,如果運用不當,,也會害慘你。怎樣去運用,?那是智慧,。佛教人?;垭p修,不可以偏在一邊,;假如偏在一邊,,寧可偏在慧,不要偏在財,。因為有財沒有慧,,會造業(yè)、會墮落,;有慧沒有財,,沒有關(guān)係,最低限度他生活清苦一點,,他不至於造罪業(yè),,不至於墮三途,。由此可知,,慧比福更重要。 我們展望現(xiàn)代的社會,,看什麼,?看大家造因。我們臺灣人財布施是這個世界第一位,,每個人都能捨財,,每個人都歡喜捨財,這個地方將來的財富比現(xiàn)在還要興旺,。大家修因,,他後來一定有果報??墒沁@裡面不能說沒有問題,,什麼問題?很多人邪正不能辨別,,財是修了,,但是不是在正法上修,在邪道上修,,這個事情雖然有財富,,會帶來很多的不愉快。所以邪正要分清楚,,哪是真正的福田,?哪些是正法的福田?哪些不是正法的福田,?我們要辨別清楚,。唯有正法才能夠跟社會帶來安定,、帶來繁榮,給一切大眾帶來真正的幸福,。智慧因緣是要法布施,,我們現(xiàn)在看到這一條就非常頭痛了,這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潮流,,誰也沒有能力去抵擋,,什麼潮流?保護智慧財產(chǎn)權(quán),,這個果報是什麼,?愚癡。保護智慧財產(chǎn)權(quán)就是不肯法布施,,法布施才增長智慧,。他今天很聰明,很有思想見解,,寫了很多好書,,後頭「版權(quán)所有,翻印必究」,,轉(zhuǎn)世來世他就是愚癡,,為什麼?他不能法布施,,不能法布施得愚癡果報,。 《彌陀經(jīng)》裡面,前面十六位尊者,,那個周利槃陀伽,,他非常愚癡,佛教他兩句偈子,,教他上一句,,下一句不知道,教他下一句,,上一句忘掉,。佛跟大家說,他前生是三藏法師,,世出世間法都通達,,為什麼轉(zhuǎn)世變成這麼愚癡?吝法,,他教別人不肯完全教,,自己要留一手。今天我們這些智慧財產(chǎn)權(quán),後頭「版權(quán)所有,,翻印必究」,,就是自己要留一手,未來的果報就是周利槃陀伽那個例子,,那才叫可憐,。所以這個事情,這是今天形成世界潮流,,無法抵擋的,,真的李老師所講的,這是諸佛菩薩神仙來都挽救不了,,我們唯一的一條生路就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因為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法布施,,絕對沒有版權(quán)所有,、翻印必究。這是因小失大,!這些知識分子,,只貪圖眼前一點很小的利益,不知道給社會造成多大的困難,,自己將來墮落,,那真正叫不堪設(shè)想,。我們眼光往遠處一看,,這個事實真相就了解。 無畏布施,,得的果報就是健康長壽,。什麼是無畏?我們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能夠想到社會大眾的安全,,都能夠想著社會大眾的幸福,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協(xié)助別人,,這些都是屬於無畏布施,這個果報得健康長壽,。我們以真誠心,、以清淨心、以慈悲心來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你得的果報自然就是非常美滿。幸福美滿是修得的,,不學佛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學佛不透徹的人不相信佛所說的,這就像本經(jīng)所說的,,善根,、福德、因緣少,,不多,!他雖然接觸佛法,聽到佛的教訓,,不能夠相信,、不能夠照做,聞如不聞,,這是非??上А? 鈔【次以見濁配轉(zhuǎn)相,,現(xiàn)相,。】 這是三細相,,三細相第一個是「業(yè)相」,,業(yè)就是動,佛在楞嚴會上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不覺就是動,什麼動,?心動了,,心怎麼動?起念了,。諸位要知道,,心起念就是無明,不起念也是無明,。愈說我們就愈難懂,,為什麼說動與不動都是無明?不動的時候,,你那灘水是渾濁的,,不清淨,動是起波浪,。它雖然不動了,,好像得定,,四禪八定,阿羅漢得九次第定,,定功更深,,阿羅漢沒有智慧,為什麼,?他心水不清,。要定到相當一個程度,心水清了,,無明就沒有了,,這在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世出世間一切法,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通達、都明瞭,,那才叫破無明,。否則的話,定也是無明,,不定還是在無明,,這個我們一定要曉得。我們的心無始劫來到今天就是這麼一個狀況,,動也是渾濁,,不動也渾濁。今天我們不念佛,,不求生淨土,,不靠阿彌陀佛,簡直就沒有法子,,無論你修什麼法門,想靠自己的力量把渾濁離開,,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做得到,。『見』就是分別,,無明跟業(yè)還沒有分別,、沒有執(zhí)著,只是動,,一動,,那是非常輕微的渾濁;到這個地方,這就有了分別,,所以有「見」,。有分別之後,就現(xiàn)相,。今天科學把一切法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物質(zhì),,一類是精神。佛法也是把一切法分兩大類:一類叫心法,,一類叫色法,。『轉(zhuǎn)相』就是心法,、就是精神,,『現(xiàn)相』就是物質(zhì),就是色法,。心物同源,,佛法講色心是一體,同一個東西變現(xiàn)出來的,,什麼東西,?無明業(yè)相。從業(yè)相裡頭變現(xiàn)出來的,,變現(xiàn)出心,、物這兩個體系,我們現(xiàn)在講精神與物質(zhì),。 鈔【次以煩惱濁配智,、相續(xù)、執(zhí)取,、計名字相,。】 往下去,,這是六粗,;前面是三細,這是六粗相,。粗相裡面就有執(zhí)著了,,細相裡頭沒有執(zhí)著,有分別沒有執(zhí)著,。這地方有執(zhí)著了,,就是有『智』?!缎慕?jīng)》裡面講的「無智亦無得」,,無智就是六粗斷掉了,。自己以為有智,壞了,,你墮在六粗裡頭,,是道道地地的凡夫,不是聖人,?!合嗬m(xù)』就是這種分別、執(zhí)著不間斷,,念念相續(xù),。『執(zhí)取』,,執(zhí)是執(zhí)著,,取是佔有,我們今天講佔有欲,,佔有欲從哪來的,?執(zhí)取相裡頭來的?!河嬅窒唷?,一切萬法都把它安立一個名字,名是假名,,不是真的,。中國老子說「名可名,非常名」,,他懂得名是假的不是真的,,不需要執(zhí)著。不了解這個事實,,堅固執(zhí)著名字相,,也會造許許多多的罪業(yè),原因就是以為名字是真實的,,不知道是假名安立,。 鈔【次以眾生濁配起業(yè)相?!? 惑業(yè)苦,,「智、相續(xù),、執(zhí)取、計名字」都屬於迷惑,;迷惑之後就造業(yè),,就起業(yè)相,;造業(yè)後面就有果報。 鈔【次以命濁配業(yè)繫苦相,?!? 這是果報。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怎麼來的,,我們要知道。三細相說明宇宙的形成,、宇宙的來源,;六粗相說明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確實講得清清楚楚,。這裡頭一定要懂得什麼樣的因有什麼樣的果,,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下面這一段配五陰,五陰是色受想行識,。 鈔【配五陰者,,以劫濁配色陰?!? 『色』就是物質(zhì),,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世界、大自然的環(huán)境,。 鈔【謂空見不分,,妄見空而兩無其實,性為渾濁故,?!? 《楞嚴經(jīng)》上,佛給我們講「五濁」講得比這個經(jīng)上詳細,,因為《楞嚴》經(jīng)文長,,楞嚴會上都是充滿高度智慧的菩薩們,佛為這些大菩薩說,,當然給我們初學人說法不一樣,,對我們簡單說說就可以,對他們那些人要細說,。研究《楞嚴》,,可以從圓瑛法師《楞嚴經(jīng)講義》入門?!嚎找姴环帧?,「空」是虛空,,「見」是能見,虛空是所見,,能所是一不是二,。『妄見空而兩無其實』,,空不是真的,。空本來是真的,,離開見,,那個空是真的;有了一個見在裡面,,空就變成頑空,,就不是真空。壞就壞在有見,,我們今天哪個人沒有見,?所以我們都不能成佛。如果我們的見沒有了,,那就恭喜你,,你要不是佛,大概也是法身大士之流,、等覺菩薩之流,。遇問題,「我的看法怎麼樣」,,結(jié)果,,「我的看法」就是見,你有見,,「我的想法怎麼樣」,,那是煩惱,煩惱障,,五濁裡就是煩惱濁,,我的見解怎麼樣?我的看法怎麼樣,?見濁,,你就落在這裡頭。佛講的確實是事實真相,,眾生怎麼迷的,,佛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自己糊塗,,能見不是真的,,所見當然更是虛妄的,,但是我們執(zhí)著,,以為真的有能見、有所見,,『性為渾濁』,,清淨本然的心性就迷了,就見不到,。這個迷麻煩了,,它愈迷愈深,這東西很討厭,,這是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醒同修的,,我們這一生要不能往生,來生我們的果報決定比這一生要差,,不會比這一生好,。縱然你很歡喜去修福,、去修布施,,你不懂得修慧,有福沒有慧,,那個太危險,,佛家講「三世怨」,第一生修福,,第二生享福,,第三世墮落,墮三途,,那就是沒有認真去修慧,,專門修福。 鈔【次以見濁配受陰,?!? 五蘊裡面,色法說得簡單只說了一條,,心法說得詳細,,講到受想行識。心法說得詳細,,這是佛對於迷色輕,、迷心重的人所說的?!阂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成見,,主觀觀念,人有成見,、有主觀觀念,,這個觀念很重的人,他的感受也就特別靈敏,?!菏堋恍┦颤N?苦樂憂喜捨,,他很容易感受,。這五種受也不是真的。臺中蓮社大專講座編的《十四講表》,,第四講是「觀受是苦」,,這個「受」純粹指的是六道凡夫的受,真苦,!苦樂憂喜捨,,苦是苦,樂是壞苦,,樂不是真的,,為什麼?樂不長,,苦是長遠的,,樂是暫時的。憂是長遠的,,喜是短暫的,。人生活在憂苦患難之中,這是要覺悟的,。我們這一生如是,,要知道生生世世都是這樣的,來生還願意作人嗎,?還願意搞六道輪迴嗎,?六道輪迴像一個螺絲旋一樣往底下旋,它不會往上面旋,。所以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如果你要問,,為什麼你這樣肯定的說,,一世比一世苦?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你只要自己認真的去想想,、去反省,,我們從早到晚,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我們起心動念想的是什麼,?我們開口說的是什麼?我們幹的是什麼,?你就知道了,。我們?nèi)龢I(yè)所造是善多還是惡多?如果三業(yè)所造的是惡多於善,,來生就不如這一生;假如我們?nèi)龢I(yè)所造的善多於惡,,我們來生一定比這一生好,。善惡的標準在哪裡?利益眾生,、利益社會,,是善;利益自己,、利益我的家庭,,這是惡。所以凡事第一個念頭考慮對我自己有沒有利益,,這叫大惡,,這不是好事情。這要學佛菩薩,,起心動念想一切眾生,,不想自己。今天有幾個人起心動念想一切眾生,、想社會大眾,,他不想自己?一個人做,,別業(yè),、別報,大家共同造作,,這是共業(yè),、共報,這個事情麻煩就大了,。 鈔【次以煩惱濁配想陰,。】 這也是明白顯示出煩惱是從妄想生的,你不打妄想,,哪來的煩惱,?煩惱是什麼?太多了,,無量無邊,。佛說法,把煩惱歸納成二十六類,,像《百法明門論》所講的二十六個煩惱,。這二十六個裡面有六個叫「根本煩惱」,其餘的叫「隨煩惱」,,隨煩惱裡面有大隨煩惱,、中隨煩惱、小隨煩惱,,總共二十個,,這是二十大類;再歸納,,就是根本煩惱裡面的貪瞋癡,,這叫三毒,這是最毒,,沒有比這個更毒,,世間任何毒藥跟這三條比,差得太遠了,,簡直不能比,。我們現(xiàn)在都中毒,而且這個毒中得很深,,所以接受佛法相當困難,。佛法是清淨法,與三毒決定是相反的,。古德比喻,,佛法是醍醐,醍醐是最好的飲料,,我們拿一個杯子去接受醍醐,,這杯子原來是裝毒藥的,毒藥沒洗乾淨,,醍醐倒在裡面也變成毒藥了,,這就比喻我們現(xiàn)在學佛的狀況,佛法我們是接受了,,卻是在三毒器皿中裝著,,所以佛法一到我們心中就變質(zhì),,它本來是清涼、無上的法寶,,進入我們心裡也變成三毒了,。有些人學佛愈學煩惱愈重,這是應(yīng)該的,,因為他的器皿不乾淨,。 所以佛法的修學,從哪裡學起,?從斷煩惱學起,。「四弘誓願」教給我們修學的程序不能亂了,,不能顛倒,。入佛門,第一個勸你發(fā)願,,為什麼,?願是修學的動力,它能推動你永遠精進不懈,;你沒有願力就會疲倦,會厭倦,、會退轉(zhuǎn),。四弘誓願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條是動力,。你為什麼肯認真努力去修學,,不怕一切困難,永遠不退轉(zhuǎn),?就是這個願力在推動你,。從哪裡學起?從斷煩惱學起,,「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斷了之後才能學法門,煩惱沒斷不能學法門,。自古以來祖祖相傳,,都是教你一門深入。一門深入,,目的何在,?就是斷煩惱。換句話說,,只有一門才能修清淨心,,你有煩惱,,心就不清淨。用一門來修清淨心,,這是不管哪個宗派,、哪個法門都不能違背這個原則。這個原則是從四弘誓願來的,,到煩惱輕了,,智慧長了,這個時候就可以「法門無量誓願學」,?!度A嚴》是最好的一個榜樣,善財童子,、諸大菩薩做出來給我們看,,表演給我們看。善財在文殊菩薩那一會裡面,,五十三參裡面稱之為「本會」,,善財童子參訪文殊菩薩,一門深入,,斷煩惱,。煩惱斷了,智慧開了,,文殊菩薩放他出去參學,,那叫五十三參,這個參學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煩惱不斷,,沒有資格參學;煩惱斷了,,智慧現(xiàn)前,,這個時候有資格參學。參學不簡單,,不是人人一學佛就可以參學,,哪有這種道理!這是說明斷煩惱的重要性,,以及煩惱對於明心見性有多麼大的障礙,。 鈔【次以眾生濁配行陰?!? 『行』在此地就是造作,,行是行為。佛法裡面常說修行,,五蘊色受想行識,,沒有說修色,、修想、修受,,天天講修行,,這就是說明這五大類裡面,「行」是非常重要,。對誰說呢,?對我們凡夫所說的。換句話說,,我們凡夫行為是最不檢點的,,最容易犯錯的,所以佛特別在這個字上下功夫,,叫你要修行,。當然我們明瞭,這五個字當中隨便說一個字統(tǒng)統(tǒng)全部包括了,,說一個修行,,上面包括「色受想」,下面包括「識」,。這對凡夫來講,,行持不能不檢點。佛要求我們要嚴持戒律,,嚴持戒律是對行陰來說的,。我們的思想、言行造作,、起心動念都要與經(jīng)典教訓相應(yīng),換句話說,,經(jīng)典的教訓就是我們修行的標準,。我們雖然修淨土,相信淨土,,歡喜淨土,,我們能接受,也願生淨土,,現(xiàn)在還不想去,!現(xiàn)在就想去,那就簡單,,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就行了,,其他什麼都不需要。因為你現(xiàn)在不想去,,所以我才勸你念《無量壽經(jīng)》,,你要懂得這個道理,。真正現(xiàn)在就想去,《無量壽經(jīng)》不要念,,這一句佛號就行了?,F(xiàn)在不想去,對這世界還有留戀,,所以才叫你去讀《無量壽經(jīng)》,。讀《無量壽經(jīng)》的用意在哪裡?培養(yǎng)你戒定慧的基礎(chǔ),,使戒定慧三學天天增長,。經(jīng)念得很熟,句子記得很明白,,在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會想到佛在經(jīng)上怎麼說的。我起個念頭,,這個念頭應(yīng)不應(yīng)該起,?我說這句話,這個話應(yīng)不應(yīng)該說,?我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就是《無量壽經(jīng)》?!稛o量壽經(jīng)》就是阿彌陀佛,,我們是以阿彌陀佛做為修行的標準,這樣將來往生容易,,為什麼,?我們心願解行跟阿彌陀佛相應(yīng),哪有不生的道理,!不但得生,,品位一定很高。這是我們讀誦《無量壽經(jīng)》的目的,。一部經(jīng)容易專注,,專心念,這心就得清淨,,能斷煩惱,!煩惱妄想分別執(zhí)著不要去斷它,自自然然它就減輕,,用這個方法來達到「煩惱無盡誓願斷」,,從這個基礎(chǔ)上奠定「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沒有時間去修學一切法門,,但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一邊依報,、正報都達到究竟圓滿,所以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在西方極樂世阿彌陀佛會上去完成,?!杆暮胧念姟骨懊鎯深娛俏覀儸F(xiàn)在辦的,後面兩願,,就是修法門,、成佛道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去做,這樣穩(wěn)穩(wěn)當當,。 鈔【次以命濁配識陰,。】 我們是有情眾生,,用現(xiàn)代話說就是動物,,人是屬於動物,動物的壽命就是在『識』,,我們世間人稱為精神,,中國民間稱為「靈魂」,靈魂離開身體,,這個身體就是死屍,,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幾個小時,,一,、兩天就腐爛、就有臭味,。人之能夠活,,就是靈魂在這肉體當中。佛教不叫做靈魂,,叫做「識」,,也有的經(jīng)上講「識神」,就是唯識裡面講的第八阿賴耶識,,它是「來先去後」,來投胎,,它是最初來,;到走的時候,它最後走,。人死了,,呼吸停止,可是身上還有溫度,,證明阿賴耶識沒走,;識要是完全離開,,溫度就沒有了。佛告訴我們,,生死是人生的大事,!人在斷氣之後,一般來講,,八個小時他的識神並沒有離開,,換句話說,你要是動他,、摸觸他,,他雖然不會說話,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為識有八個識,眼耳鼻舌身意都離開了,,換句話說,,統(tǒng)統(tǒng)都不起作用了,第八阿賴耶還起作用,。一般是八個小時以後它離開了,,這才叫真的死了。這是《飭終須知》,、《飭終津梁》裡面根據(jù)佛在經(jīng)論上所說的,,都講得很清楚,不可以不知道,。你明瞭,,你可以幫助這個人,他走了之後,,來生生到好地方去,,不要去障礙他,不要去妨礙他,。如果使他瞋恨,、使他貪戀,換句話說,,你幫助他到三惡道去了,。你造的這個惡因,將來也要承受這個果報,。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造的因,,無論是有意、無意都要承受果報,不能說無意的就不受果報,,沒有這個道理,。 『命』,一般講壽命,,壽命的長短也是有一定的,,這個要知道。誰給你注定的,?是你過去生中造的善惡業(yè)注定的,,不是閻王注定的,也不是上帝注定的,,與佛菩薩更沒有關(guān)係,,完全是自作自受。同樣一個道理,,既然命運是自己造作注定的,,自己當然可以改。自作一定自受,,別人不能幫你更改,。別人要能幫你改,我們今天不要學佛,!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一定要把我們改得都很好,他要不替我們改,,他就不慈悲了,。所以,佛菩薩也沒有力量來給我們改,。諸位明白這個道理,,社會上一般看相算命要給你批八字,給你改命運的,,你就曉得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他真的會改命運,,他為什麼不改他自己,!所以學佛人頭腦要清楚,就不會被人欺騙了,。諸佛菩薩幫助我們的,,只是把這事實真相為我們說明白,我們自己曉得怎麼做了,。《了凡四訓》是改造命運的一個好榜樣,,諸位多看看,、多念念,,你就明瞭了。不過了凡居士那個改法改得很辛苦,,是個笨辦法,,不是聰明的方法,不是快速的方法,。有沒有聰明快速的,?有!有一念從凡夫就成佛的,,了凡先生怎麼能跟他相比,,差太遠了。這就是佛法裡常講的,,佛常勸的「發(fā)願」,,如果你的願力超過你的業(yè)力,你的業(yè)力不起作用,,願力取而代之就是乘願再來,。 我們的命運改不過來,道理在哪裡,?我們雖然也發(fā)願,,我們的願力小,我們的業(yè)力大,,兩個一比,,業(yè)力壓倒願力,願力不起作用,,還是聽業(yè)力的支配,。如果我們的願力真的清淨堅固,願力超過業(yè)力,,業(yè)力不起作用,,願力起了作用。所以乘願再來,,不一定指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倒駕慈航再來,,那也是的,可是我們現(xiàn)前,,我這心念一轉(zhuǎn)的時候,,我的願力真的超過業(yè)力的話,現(xiàn)在這一念之間就是乘願再來了,。乘願再來,,壽命長短就自在了,在這個世間願意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這叫了生死,,這是得大自在。這個事情我們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幹!哪部經(jīng)論,、哪個法門對這個事情講得最透徹,、最圓滿?《阿彌陀經(jīng)》,。一切經(jīng)裡,,《阿彌陀經(jīng)》第一!一切諸佛菩薩名號,,阿彌陀第一,!所以,對於經(jīng)義要是真正明瞭,、真正理解,、真正相信,依教奉行,,每個人在現(xiàn)前都能以願力來轉(zhuǎn)這個業(yè)力,,確確實實是得大自在。所以這是一切法裡頭最難的,,連命運都轉(zhuǎn)了,,其他小事情哪有不轉(zhuǎn)的道理?樣樣都轉(zhuǎn)了,。他生死問題都能解決,,這世間窮通富貴都是雞毛蒜皮小事情,沒有一樣不圓滿的,。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