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拱式橋有悠久的歷史,最著名的為建于隋代的河北趙縣安濟橋(即趙州橋),為大跨度敞肩式平拱橋,。和它類似的還有建于金代的河北寧晉永通橋,、山西崞縣普濟橋、山西晉城景德橋及建于明代的河北趙縣濟美橋等,。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上表現(xiàn)的虹橋,,是一座大型木構拱橋,橋下可以過往商船,。據(jù)記載這樣形式的虹橋在汴梁城的河流上有3座,在山東,、淮河一帶也有修建,。明清時期更有大量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磚石拱橋出現(xiàn),尤其是江南一帶,為便于水運交通,,拱橋必須有足夠的高度,從而創(chuàng)造了半圓拱,、尖形拱、弓形拱,、多邊形拱等多種拱橋形式,。古代遺留下來的石拱橋數(shù)量很多。其中有不少工程十分浩大,,如金代建造的北京盧溝橋,,明末建造的江西南城萬年橋、永豐思江橋,,清代建造的清漪園十七孔橋等,,都很著名。 梁式橋是另外一種較普遍的橋梁,。橋面結構有石梁,、木梁或石木混合等數(shù)種。其中石梁限于跨度,,橋墩較密集,,木梁的跨度可以較大。在多雨的南方地區(qū),,為防止木梁朽損,,在有些梁式木橋上蓋以屋頂來保護橋面,這種橋稱為廊橋,。有些較長的廊橋還在每個橋墩上各建重檐亭屋1座,增加了橋梁的造型美觀,。著名者為南宋時建造的福建泉州安平橋,雄跨于安海鎮(zhèn)港的港灣之上,,全長約2500米,,分有362跨,因長度超過5里,,故又稱五里橋,,五里橋上建有供人歇涼的橋亭5座。 簡史湖南,、貴州與廣西交界一帶的侗族村寨,,多建有各種形式的風雨橋。風雨橋又稱花橋,,為木梁式結構,,橋上建有橋廊與橋屋,橋廊內兩側設有坐凳,,可供行人休息,。四川,、青海、甘肅交界處還有一種懸臂式廊橋,,結構為由兩岸層層挑出圓木,,至中部再架橫梁,橋上建廊,,外觀奇特,。 1.創(chuàng)始期:殷商到西周 公元前 3 世紀,中國第一座竹索橋出現(xiàn)在成都市郊,。西漢王褒的《益州記》,,對這座橋當年的情況作了歷史記錄,。公元前 206 年,中國第一座鐵索橋出現(xiàn)在陜西留壩的寒溪河上,。另外,,《漢書.岑彭傳》記載,公元 33 年,,中國第一座長江大橋 ── 索橋,,出現(xiàn)在宜昌東南。另外也大量修建了閣道橋和棧道橋,。此時,,拱券結構開始用于建橋。公元 282 年,,中國第一座拱橋出現(xiàn)在洛陽城外,。至此,中國橋梁四大類型包括浮橋,、梁橋,、索橋和拱橋,已經基本形成,。 由于拱券結構在建橋工程上的廣泛運用,,橋梁的建筑從以木料為主,發(fā)展到以石料為主,。敞肩式,、筏型基礎、浮運法 等重大技術突破,,都在此時期完成,。敞肩式結構的出現(xiàn),不但使中國石拱橋的建筑如雨后春筍,,遍及全國,,而且使橋梁的造型變得更為輕盈美觀,。獨特的開合式橋、美觀的疊梁式木拱橋也在此時出現(xiàn),。一批世界一流的名橋,,如北京蘆溝橋、趙州安濟橋,、蘇州寶帶橋,、泉州洛陽橋、晉江安平橋,、潮州廣濟橋等,,也誕生于此時期。 4.延續(xù)期:元,、明,、清 清朝末年蘭州黃河鐵橋的建成,標志著中國橋梁建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步入了以鋼鐵和鋼筋混凝土為主要材料的現(xiàn)代化軌道,。 5.現(xiàn)代發(fā)展 從那時到現(xiàn)在,中國的橋梁建筑大約有以下幾個特點: 1.外金水橋(最美的群橋) 參考資料一般的橋梁都是一座單橋,而橫臥在北京天安門城樓前外金水河上的外金水橋,,由于是皇帝和王公大臣們進出皇宮的通道,,所以有這由七座單橋組成的大型群橋。此橋建于明永樂十五至十九年( 1417 - 1421 年),。其造型之美,,雕刻之精,全國少見,。 外金水橋全部用漢白玉石砌成,。中間的五座分別與天安門城樓下的五個門洞相通。中間一座橋面寬大,兩側欄板柱頭上刻有盤龍,。這是皇帝進出皇宮的通道,,稱為御路橋。兩側兩座略小,,欄板柱頭上刻著荷花,,是王公大臣進出皇宮的通道,稱作王公橋,。另外兩座,,一在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前,一在社稷壇(今中山公園)前,,是皇帝祭祖和祭祀社稷神的通道,。優(yōu)美的外金水橋和天安門城樓、華表 ,、石獅一起,,已經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標志。 園林橋當首推北京頤和園中的十七孔橋,。該橋橫臥在昆明湖南湖島與東岸之間的水面上,。這是一座造型美觀的聯(lián)拱大石橋。橋長 150 米,,橋面寬 8 米,。兩側安有漢白玉石欄板,有望柱 124 根,,雕有石獅 544 只,,形態(tài)生動。最特別的是十七孔橋券洞的設置,,以中間券洞最為高大,,由此向兩側逐漸縮小,;但從東端或西端分別向中間的券洞數(shù)去,,橋洞的數(shù)目都是九個,那是由于古人認為「九」是最大的陽數(shù),,含有吉祥平安的意愿,。 此橋修建于清乾隆年間( 1736 - 1795 年),建筑優(yōu)美,。十七孔橋狀如初月,,又有人把它喻為龜頸,跟橋西被喻為龜 身的南湖島,、橋東被喻為龜 頭的廓如亭,,連同廓如亭外的雕石座上的銅牛,分別構成了「犀牛望月」、「神龜臥波」的圖案,,為頤和園的重要景點之一 ,。 福建省漳州市東 16 公里處的江東橋,又名「虎渡橋」,。據(jù)明代人編纂的《虎渡橋記》中有此傳說:建橋前,,曾有一老虎負子過江,期間不時歇,;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老虎歇處皆為石堆,,于是人們便循著老虎這條路線上的歇息處,以石堆為基而建橋,,并稱之為「虎渡橋」。這傳說雖未足信,,卻替江東橋平添民間色彩,。 江東橋初建于南宋紹興年間( 1131 - 1162 年),本為浮橋,。后重建成石墩石梁橋,。橋墩上大下小,側面呈弧形,,全中國少見,。墩上石梁巨大,一般都在百噸以上,。其中最大一根石梁,,長 22 米,寬 1.7 米,,厚 1.9 米,,重達 200 余噸,是全中國以至世界之最,。 1933 年大修后,,現(xiàn)橋為石墩鋼筋混凝土公路橋,可容汽車通過,。 錢塘江大橋是首座中國人建造的鐵路橋,,它橫跨在浙江省杭州市六和塔附近的錢塘江上,長 1,453 米,。橋分兩層,。下層為鐵路橋,單線通行,。上層為公路橋,,寬 6.1 米。正橋 15 墩, 16 孔,。此橋于 1934 年 8 月 8 日動工修建,,歷時三年零一個月,1937 年完成,。 這是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施工建造的第一座雙層公路,、鐵路兩用橋,這在當時有重要意義,。由于錢塘江底沙層很厚,,人稱「無底江」,因而被外國橋梁專家視為不可能建造橋梁,。但中國的橋梁建筑師派人下水摸清江底情況后,,排除流沙,使橋墩牢牢地立于江中,,最后令橋梁得以建成,。而橋梁建設的主持者是著名橋梁學家茅以升。 5.趙州橋:中國最古的石橋 最古的石橋是河北省趙州城南 2.5 公里處的安濟橋(即趙州橋,,俗稱大石橋,,與趙州永通橋并稱為姊妹橋。無論在結構技術或建筑藝術上,,它在世界橋梁史上都占有崇高地位,。 這是一座敞肩式單孔石拱橋。長 64.4 米,。此橋初建于隋開皇十一至十九年(公元591-599 年),,至今已有1500 年。這是全中國,、也是全世界現(xiàn)存修建時間最早,、保存最好的一座石拱橋。 元人劉百熙在《安濟橋》中寫出了這橋的幽美古雅:「水在碧玉環(huán)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安濟橋除了歷史悠久外,,造型更是獨特,。橋的主拱為拱腳距離較大的弧形坦拱,兩個拱肩上又分別建有兩個小拱,。這種敞肩式(空腹式)拱的采用,,在全中國以至全世界都是首次,特點是能增加橋梁的穩(wěn)固性,,同時又擴大了橋的流水面積,,減少了洪水對橋梁的沖擊,。在橋面兩側欄板和望柱上,則雕有竹節(jié),、花卉和龍獸圖案,。全橋造型優(yōu)美,構筑科學,,對中國橋梁建筑影響很大,。 點擊加載更多 加載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