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養(yǎng)殖技術
鯽魚屬鯉形目,、鯉科、鯽屬,。鯽魚肉質細嫩,、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是產婦的催乳補品,。鯽魚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耐低氧耐寒,,不論淺水,、深水、流水,、靜水、清水,、濁水甚至污水都能適應生長,。從水溫10~32℃左右,都能正常攝食和消化食物。即使在pH9的強堿性水域中也仍然能生長繁殖,,含氧量低到0.1毫克/升時才開始死亡,。鯽魚為雜食性和廣食性魚類,在不同的生長階段,,食性略有差異,。近幾年,幾種優(yōu)質鯽魚已在生產上大規(guī)模養(yǎng)殖,,如方正銀鯽,、彭澤鯽、異育銀鯽(高背鯽),、異育銀鯽(中科三號)等,。
異育銀鯽"中科3號"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態(tài)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桂建芳等研究員經過十多年的長期研究,在國家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大宗淡水魚類產業(yè)技術體系等項目的接力支持下培育出來的異育銀鯽第三代新品種,。于2008年獲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頒發(fā)的水產新品種證書,品種登記號為GS01-002-2007,。是利用銀鯽雙重生殖方式,,從高體型銀鯽和平背型銀鯽交配所產后代中篩選出少數優(yōu)良個體,再經異精雌核發(fā)育增殖,,經多代生長對比養(yǎng)殖試驗評價培育出來的,。目前已在江蘇、湖北,、廣東和廣西等省建立良種擴繁和苗種生產基地,,其苗種已在多個省市推廣養(yǎng)殖,適宜在全國范圍內的各種可控水體內養(yǎng)殖,。與已推廣養(yǎng)殖的高體型異育銀鯽相比,,中科3號具有如下優(yōu)點:(1)體色銀黑,鱗片緊密,,不易脫鱗,;(2)生長速度快,出肉率高:比高背鯽生長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3)遺傳性狀穩(wěn)定,子代性狀與親代不分離,;(4)寄生于肝臟造成肝囊腫死亡的碘泡蟲病發(fā)病率低,,成活率高。
方正銀鯽,,黑龍江省方正縣特產,,具有頭小,、背厚、出肉率高,、耐寒冷,、抗病力強、生長快,、個體大等特點,。2010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范圍包括方正銀鯽原種場,、方正縣雙鳳水庫。方正銀鯽在分類上屬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鯽屬,,鯽種,,銀鯽亞種。是世界上僅有的兩性型三倍體銀鯽種群,,以營雌核發(fā)育繁殖后代,。從1975年以來,已在全國推廣13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推廣面積達到40多萬畝,,經濟效益達億元以上,。由于該魚具有營養(yǎng)價值高,味道鮮美,,深受消費者青睞,,市場需求量大,發(fā)展養(yǎng)殖前景十分廣闊,。其具有一下特點:1,、生長速度快。各齡組的生長速度明顯超過其他水域銀鯽和鯽的生長,,尤其在第3年至第5年之間,。在長江流域至珠江流域,養(yǎng)殖周期為一年,,當年可養(yǎng)成體重150~400克的商品魚,;在北方地區(qū),則需要養(yǎng)殖兩年,,體重可達到200克,。2,、營養(yǎng)豐富。魚肉中富含蛋白質(鮮肉粗蛋白含量為17.6%左右)和10種必需氨基酸(含量為8.45%),。因此肉味鮮美,是淡水商品魚類中的上品,。3,、易飼養(yǎng)。生活于水體底層,,耐低氧,。食性雜,可充分利用水體中的天然餌料,,節(jié)約飼料成本,。偏重植物性,蛋白需求量低,。4,、適溫范圍廣,耐低溫,,越冬保種簡單,。方正銀鯽既能在31℃的高水溫中生存,也能在冰封期長達150天,、水溫只有0.1℃的水域中生存,;它們可在鹽堿水中生存,只是不適應偏酸性的草炭型水域,。5,、適合大水面放養(yǎng)。該魚第二年開始性成熟,,體長在250px左右,,但與其它魚類不同的是,其性成熟后繼續(xù)表現(xiàn)生長優(yōu)勢,,且這種明顯的優(yōu)勢一直要保持到5齡左右,。因此很適合大水面放養(yǎng)。
本文對鯽魚養(yǎng)殖技術做了詳細介紹,,適用于方正銀鯽與中科三號的養(yǎng)殖,。
1鯽魚苗種培育
1.1苗種養(yǎng)殖用水
養(yǎng)殖用水除符合 NY 5051 規(guī)定外,池水透明度要求為25-30厘米,。
1.2苗種培育池準備
苗種培育池面積以1-2畝為宜,,要求池塘背風向陽,不滲漏,,排灌方便,,池型整齊,,池底平坦,上風處設置食臺,。每畝配備0.3千瓦葉輪式增氧機,。
放苗前15-20天,用常規(guī)方法徹底清塘(用生石灰200mg/L-250 mg/L或漂白粉20mg/L帶水清池)后加水80厘米(注水口用80目篩絹網過濾),,7-10天后每畝施發(fā)酵糞肥300-500公斤,,當水色呈云朵狀灰白色或黃綠色時及時將魚苗下塘。
1.3 苗種來源
苗種來源于自繁或持有種苗生產許可證的鯽魚良種場或原產地天然水域捕撈的苗種,。對外購的苗種應檢疫合格,,不得帶有傳染性疾病和寄生蟲。
1.4 魚苗質量
外觀:肉眼觀察95%以上的魚苗卵黃囊基本消失,,鰾充氣,,能平游,有逆水游動能力,;魚體不呈黑色,。可數指標:畸形率小于3%,,損傷率小于1%,。
1.5魚苗放養(yǎng)及投喂
水花放養(yǎng)密度為10-15萬尾/畝,魚苗下池后每天輔喂豆?jié){4次,,日喂豆?jié){量為每畝用黃豆3-4公斤,。具體操作還應看水色濃度、魚苗的生長的情況而酌情增減,。7-10天后,,魚苗長至1厘米以上時,將鯽魚專用配合飼料(蛋白含量達30%)打粉后沿池投喂,,逐漸向食臺范圍收攏,,將粉料和水捏團投喂在食臺上,訓練魚苗集中攝食,。經15-20天的精心培育,,魚苗可長到1.5-2.5厘米,然后可進行分塘飼養(yǎng),,進入魚種階段的培育,。
1.6日常管理
每日巡塘不少于4次,觀察魚苗攝食與生長狀態(tài),,及時增氧與加強投喂,。在魚苗下塘7天內,早開增氧機,,尤其是高溫季節(jié),,可從日出開到日落,,防止氣泡病。7天后殺蟲消毒一次,,防止疾病發(fā)生,。做好生產日志。
2鯽魚魚種培育
2.1魚種養(yǎng)殖用水
養(yǎng)殖用水除符合 NY 5051 規(guī)定外,,池水透明度要求為35-40厘米,。魚種可以單養(yǎng),也可以混養(yǎng),。
2.2魚種池準備
魚種池的面積以2-3畝為宜,其余要求與準備同魚苗培育池,。
2.3魚種來源
魚種來源于自繁或持有種苗生產許可證的鯽魚良種場或原產地天然水域捕撈的魚種,。對外購的魚種應檢疫合格,不得帶有傳染性疾病和寄生蟲,。
2.4 魚種質量
外觀:體形正常,,鰭條、鱗被完整,,體表光滑,,體質健壯,游動活潑,??蓴抵笜耍夯温屎蛽p傷率小于1%;規(guī)格整齊,。
2.5魚種放養(yǎng)投喂
魚種放養(yǎng)密度為3-5萬尾/畝,。必須做到肥水下塘。魚種池施肥要做到少施,、勤施,,保持水質肥爽。魚種培育可投喂米糠,、麩皮,、豆餅、配合顆粒飼料等,,配合飼料蛋白含量要求達30%,,未馴食成功的魚苗繼續(xù)按魚苗培育時得方法馴食,已馴食完畢的魚苗根據魚苗口徑選擇適當粒徑的飼料,,沒有合適粒徑的飼料可選擇投喂破碎料,。日常投餌量按照魚體生長及攝食情況來定。另外,,還可以采用淹青培育法,,這樣可以節(jié)約飼料,,降低成本,培育出的魚種質量好,、規(guī)格齊,。其方法是在魚種下塘前30~50天,利用塘底種植稗草,、稻谷等,,在放養(yǎng)魚種前7~10天放水淹青,然后放入魚種,。如果飼料充足,,管理得好,經20~30天培育,,魚種可長到7厘米左右,。
2.6日常管理
每日巡塘不少于4次,注意觀察魚苗攝食與生長狀態(tài),,及時增氧與加強投喂,。每7天后殺蟲消毒一次,防止疾病發(fā)生,,尤其是高溫季節(jié),。做好生產日志。
3鯽魚成魚養(yǎng)殖
3.1 池塘條件
主養(yǎng)鯽魚的池塘面積以3-10畝為宜,。池塘水深3-5月份為1.0-1.5 米,,6-9月份為1.5-2.5 米。池塘底部應保持清潔平整,,淤泥厚度不超過0.2 米為宜,。養(yǎng)殖池應配備增氧機械,每4-7畝水面配備3 千瓦葉輪式增氧機一臺,。
3.2 放養(yǎng)前的準備
每年放養(yǎng)魚種前清塘一次,。清除過多淤泥、雜物,,維修池坡,、排水口,加固堤埂,。將池水排至7-10 cm,,每畝用塊狀生石灰75-100 kg,或每畝用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4-5 kg,,用水溶化,,全池潑灑。帶水清塘時,水深1 m,,每畝用塊狀生石灰150-200kg,,或每畝用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13-15kg,用水溶化,,全池潑灑,。整修清塘后的魚塘要加注新水,注水時要用60目密網過濾,,防止敵害生物進入,。
以鯽魚為主養(yǎng)魚類的池塘應少施或不施基肥。
放魚前一日,,將少量試水魚放入池內網箱中經12-24小時,,觀察魚的動態(tài),待池水毒性消失后才可放魚,。
3.3 魚種放養(yǎng)
魚種來源與質量要求從持有國家發(fā)放的原(良)種生產許可證的原(良)種場購進其生產的鯽魚大規(guī)格魚種,,或自培的大規(guī)格魚種。魚種的質量要求體形正常,,鰭條、鱗被完整,,體表光滑有粘液,,色澤正常,游動活潑,。規(guī)格大小一致,,不帶傳染性疾病。
3.3.1 放養(yǎng)類型
在成魚池中以養(yǎng)殖鯽魚為主,,放養(yǎng)量和收獲量約占80%,,同時搭配一定數量的鰱、鳙,、魴,、草、鯉魚等魚種,,具體搭配品種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決定,,草魚、鯉魚不搭或盡量少搭配,,搭配少量的魴魚有利于主養(yǎng)品種鯽魚的投餌馴化,。
3.3.2 放養(yǎng)密度
一般的放養(yǎng)密度為,每畝放50-60 g的大規(guī)格鯽魚種1500-2000尾,,50-150 g的鰱魚150尾,,100-250 g的鳙魚20-30尾,50-100 g的團頭魴100尾。
3.3.3 放養(yǎng)時間
秋放,,宜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進行,其數量占總放養(yǎng)數量的80%-100%,;春放,,宜在3月中、下旬至4月進行,,其數量占總放養(yǎng)數量的20%,。
3.3.4 魚種消毒
魚種在放養(yǎng)時應進行藥物消毒,可用食鹽2%-4%浸浴5分鐘,,或高錳酸鉀20 mg/L(20 ℃)浸浴20-30分鐘,,或用聚維酮碘(1%有效碘)30 mg/L浸浴5分鐘。
3.4 飼養(yǎng)管理
3.4.1投餌
投餌按照"四定原則"投喂飼料,,但日投飼量應視天氣,、水色、水溫,、魚活動及攝食情況等酌情增減,。
定時:在每日上午8-10時,下午2-4時分兩次投喂,。
定位:飼料應投在飼料臺上,,鯽魚魚種放養(yǎng)后,應先在飼料臺周圍投喂,,然后逐漸縮小范圍,,引導魚到食料場攝食。
定質:飼料不得霉爛變質,,應按鯽魚的營養(yǎng)需要配成顆粒飼料,。質量要求應符合《無公害食品漁用飼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的規(guī)定。加工漁用飼料所用的原料應符合各類原料標準的規(guī)定,,不得使用受潮,、發(fā)霉、生蟲,、腐敗變質及受石油,、農藥、有害金屬等污染的原料,。飼料中使用的促生長劑,、維生素、氨基酸,、脫殼素,、礦物質、抗氧化劑或防腐劑等添加劑種類及用量應符合有關國家法規(guī)和標準規(guī)定;飼料中不得添加國家禁止的藥物(如己烯雌酚,、喹乙醇)作為防治疾病或促進生長的目的,。購買飼料應從獲得有關部門認證的無公害鯽魚飼料,最好是帶有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飼料,。
定量:投飼應做到適量均勻,,每次投喂以半小時內吃完為宜。陰雨天,、魚病流行時期,,投飼量應酌情減少。
3.4.2 投喂量與方法
鯽魚的成魚養(yǎng)殖,,以人工顆粒飼料為主,,飼料蛋白質含量在28-30%,飼料直徑2-3 毫米為宜,,最大不超過3.5毫米,。
魚種下塘初期,應進行投餌馴化,,時間控制在30-40分鐘,,馴化期水深控制在1 m左右,馴化成功后再放養(yǎng)鰱,、鳙魚,,因為鳙魚也攝食顆粒飼料,對馴化影響很大,,搭配少量團頭魴有利于馴化。一般每天投喂2-3次,,每天的投餌率為2%-3%,。
3.5 調節(jié)水質
鯽魚成魚養(yǎng)殖要經常關注池塘水質的變化,池水既需保持一定的肥度,,也不宜過肥,,要求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如透明度降到20 厘米左右,,水呈烏黑色,,表明水質已經趨于惡化,則要及時加注新水,。在養(yǎng)殖過程中可適當使用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當池水pH值小于7時,可全池潑灑生石灰,,每次用量為20-30 g/m2水面,,使之保持良好的水質環(huán)境。
6月到8月份每隔5-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量為提高水位0.15-0.2米,。飼養(yǎng)期間出現(xiàn)水質老化,,應換水,方法是排出總水量30%,,再注新水至原水位,。
養(yǎng)殖池配備增氧機,每天午后及清晨各開增氧機一次,,每次2-3小時,,高溫季節(jié)每次3-4小時。悶熱或陰雨天氣及傍晚下雷陣雨,,提早開機,,魚類浮頭應及時開機,中途切不可停機,,傍晚不宜開機,。
水質較肥的池塘,可適當增加鰱,、鳙的放養(yǎng)量,;底棲動物豐富的池塘,可放養(yǎng)少量的青魚或鯉魚,;水質清瘦,、保肥性能差的池塘,可放養(yǎng)少量草魚等草食性魚類,;小型野雜魚多的池塘,,每畝放養(yǎng)全長3-5 cm的大口鯰、烏鱧及鱖魚等肉食性魚類10尾(以不影響鯽魚的生長為宜),,或在清晨小雜魚浮頭時,,用魚網撈出,;夏季池塘魚量過大時,,輪捕一批已達商品規(guī)格的魚上市,。此外,,及時清除池底淤泥,,適時撈出青飼料與肥料的殘渣,,也能起到調節(jié)水質的作用,。
3.6 日常管理
在整個成魚養(yǎng)殖過程中,,無論是單養(yǎng)還是混養(yǎng),,池塘日常管理都是一項經常性,、多方面、細致性的工作,。要做到責任到人,,專人巡塘,,每天早晨巡塘1次,觀察魚水色,、水質和魚群動態(tài),;下午巡塘1次,檢查魚攝食及魚病等情況,,并根據天氣決定加水或增加開增氧機的時間,。在雨后和午夜要特別注意巡塘,必要時采取增氧措施,,防止池魚泛塘,。尤其是夜間發(fā)生雷雨天氣后的注意魚類有無缺氧、逃逸等情況,。經常清除池邊雜草和池中腐敗污物,,保持池塘環(huán)境衛(wèi)生,防止病原菌的滋生,。
做好養(yǎng)殖生產記錄,,對魚種的來源、放養(yǎng)情況,、投喂情況,、防病治病用藥情況和清塘情況等內容詳細記錄。
4 鯽魚魚病防治
4.1 魚病的預防
鯽魚的發(fā)病,,很多情況是養(yǎng)殖水體環(huán)境不良,、飼養(yǎng)管理不善而造成病原體的侵襲所致。因此要采取綜合防病措施,,以預防為主,。一般措施如下:
(1)魚苗、魚種入塘前,,嚴格進行消毒,,用2%-4%的食鹽水浸浴5分鐘,或20 mg/L(20℃) 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20-30分鐘,,或30 mg/L的聚維酮碘溶液(1%有效碘)浸浴5分鐘,;
(2)魚苗,、魚種下塘7-10天后,,可預防性殺蟲一次。下塘半月后,,每立方米水使用1-2 g漂白粉(28%有效氯)潑灑一次,;
(3)高溫季節(jié),飼料中按每千克魚體重每日拌入5 g大蒜頭或0.47 g大蒜素,,同時加入適量食鹽,,連續(xù)6天,;
(4)巡塘時,發(fā)現(xiàn)死魚應及時撈出,,埋入土中,;
(5)病魚池中使用過的漁具要浸洗消毒,可用2%-4%的食鹽水浸浴5分鐘,,或20 mg/L(20℃) 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20-30分鐘,,或30 mg/L的聚維酮碘溶液(1%有效碘)浸浴5分鐘;
(6)5-10月份,,每隔半月用250 g漂白粉對水溶化,,潑灑在食場及其周圍,連續(xù)潑灑3天,;
(7)定期消毒池水,,一般每半月一次。常用池水消毒藥物及方法見表1,。
(8)在拉網鍛煉,、起捕、篩選運輸魚種及食用魚輪捕過程中應操作細致,,防止魚體受傷,。
4.2 治療
鯽魚常見病及其治療方法見表2。
4.3 漁藥的使用
使用的漁藥應以不危害人類健康和不破壞水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基本原則,,盡量使用生物漁藥和生物制品,,提倡使用中草藥。漁藥的使用必須嚴格按照《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1-2002)》的規(guī)定,,嚴禁使用未經取得生產許可證,、批準文號、沒有產品執(zhí)行標準的漁藥,。禁止使用孔雀石綠,、五氯酚鈉、氯霉素,、呋喃唑酮(痢特靈),、硝酸亞汞、醋酸汞,、呋喃丹,、六六六、滴滴涕,、氟氯氰菊酯,、甲基睪丸酮等禁用漁藥。
嚴格執(zhí)行成魚上市休藥制度,,成魚上市前30天停止使用內服約,,上市前10天停止使用外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