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師節(jié),,家長之間的話題,,除了應該怎樣向老師表達感恩之情外,小學中低年級的家長間普遍的話題還有:孩子為什么會視老師為偶像,,甚至會模仿老師的語氣,模仿老師的習慣性動作,,希望媽媽打扮成女老師那個風格,?小學老師,為什么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影響最大的那個人,? “ 孩子進了小學,,老師說什么信什么,,老師的話就像圣旨一樣?!?/p>
“對呀,,就沒見過孩子那么崇拜一個人。我兒子還說,,他的理想就是當一個像劉老師一樣的小學語文老師,!”
“只要你稍微質(zhì)疑一下老師的能力和做法,孩子就立刻面紅耳赤地反駁你,,好像你傷害了她的偶像,。”一些細心的小學生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從幼兒園一升入小學,,家長的權威性就退居第二位,排第一的基本上就是學校里的主課教師兼班主任,,尤其是班主任老師能在一兩分鐘時間里,,以目光與肢體語言,讓沸騰喧鬧的教室變得鴉雀無聲的功夫,;以及老師在板書時,,能寫一手不亞于字帖的漂亮粉筆字的功夫;老師能深情并茂演繹唐詩宋詞,,并把孩子們帶進如詩如畫的美景中的功夫,;甚至,就是老師在黑板上徒手畫圓的功夫,,都點燃了孩子眼中的崇拜小火苗…… 一旦家長與老師的意見相左,,孩子立刻站隊到老師一邊,;爸媽說了幾百遍不改正的缺點,老師提醒一兩次,,立馬有改觀,。有的爸媽因此哭笑不得:怎么會這樣?老師給孩子服了什么“聽話仙丹”,? 其實,,在孩子6到10歲之間,這一對老師的“無條件服從”“充滿情感的崇拜”,,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在這一階段,孩子第一次進入社會化交往的情境中,,第一次開始系統(tǒng)化地學習知識,,他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zhàn)都是空前的,加上這一階段的孩子活潑好動,,好奇心與求知欲得到極大的發(fā)展,,他們需要一個對他們極有愛心與耐心的引路人,,這個引路人不僅要對孩子個體有說服力與影響力,,還要讓他的全體小伙伴心服口服。 后者,,是一般家長難以達成的——你不可能全天候教導孩子,,不可能是一個全科教師,更不可能讓孩子的好朋友們也崇拜你,,所以,,在小學階段,對孩子的影響處在第一位的,,必定是一名懂得在教學過程中以公平,、仁愛、關注博取孩子們信任的老師,。 關于老師為何會在孩子們的心中贏得那么崇高的地位,,我建議父母們?nèi)タ匆豢淳W(wǎng)紅攝影師、也是小學三年級體育老師的張煜,,為他的學生們所拍攝的照片,。從2015年開始,大家被張煜的照片吸引,,認識了這位“最會拍照的體育老師”,。他的微博 @_張內(nèi)咸 有 6 萬多粉絲,2016年他的作品被蘋果選中,,掛在北京長虹橋旁的廣告牌上,。所有的父母都會被他鏡頭里的小學生們所打動——孩子們在得意地歡笑,,緊皺眉頭萬分投入地扒飯,在陽光明媚的墻角下做各種游戲……他們臉上的純真,、爛漫,,以及那種可雕琢、可塑造的美,,被一位好老師實錄下來,,這里面所包含的自上而下的關注,那種“我將為我的一生遇見你而自豪”的深切情感,,都足以回應這個問題——小學生為何這么愛老師,。孩子為何對老師言聽計從,,而對身邊的人,包括父母,、爺爺奶奶,、保姆阿姨,都有所質(zhì)疑,?這是因為小學老師的一些優(yōu)秀品質(zhì),,恰恰是家里人難以完全具備的。 一些優(yōu)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他們的青年時代,也是以教書育人為己任的,。1936年,,毛澤東在與斯諾的談話中回憶過:“1918年,我從湖南一師畢業(yè)后,,也認真地考慮自己的‘前途’,,而且差不多已經(jīng)決定自己最適合于教書?!彼谝粠煾叫」ぷ饕荒曛H,,填寫《少年中國學會會員終身志業(yè)調(diào)查表》時,在“終身欲從事之事業(yè)”欄目下填寫了“教育事業(yè)”,。開國元帥徐向前也曾在陽曲縣太原第四小學,、五臺縣河邊村川至附屬小學任教。他所教的班是一年級,,有30多名新生,,智力不齊,性格各異其趣,徐向前說起他作為啟蒙者的責任時說:“孩子們像田間的禾苗一樣,,經(jīng)不起強風和暴雨,;然而,小苗又是有生命力的,,它要在風雨中成長,。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培育,付出艱辛的勞動,。在他們當中,,說不定有未來的國家棟梁?!?br>那么,,優(yōu)秀的小學老師究竟有哪些品質(zhì)深深地影響了孩子們? 不得不承認,,在如今的社會上,,談理想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很多人都將職業(yè)視為謀生手段,,經(jīng)常以可以獲得多少金錢來判定一件事值得不值得做,,一項事業(yè)值得不值得堅持。而在小學老師的群體中,,不少人還是保持著校園生活醞釀出來的理想主義情結(jié),。比如,孩子的小學老師依舊會對孩子的一些在大人看來“不著邊際”的理想予以鼓勵,,如:“ 要發(fā)明一種可以治愈大部分癌癥的藥,?!?/p>
“要成為第一批去火星定居的人,。”
“要發(fā)明一種飛車,,再也不會在開車時堵在路上,。”
“要發(fā)明一種空調(diào)衣服,,夏天很涼快冬天很溫暖,。”
“要發(fā)明一種機器人,,什么樣的手術它都會做,。”有的家長很勢利,,會這樣質(zhì)疑孩子:“你要是專做這些白日夢,,很可能努力了幾十年還是沒有成果,一貧如洗?!?/section>小學老師卻會看到這些理想背后聚集的探索力量與改變這個世界的情懷,,看到孩子初萌的責任感與事業(yè)心,看到他們強勁的動手欲望與求知欲望,。 因此老師總是鼓勵他們,,甚至以自己正在讀博士的兒子舉例:“你們的大哥哥已經(jīng)研究基因治療癌癥十多年了,有一天,,我問他,,你覺得攻克這一難關還要多少時間?他說,,短則三四十年,,長一點,要七八十年吧,,我可能已經(jīng)完成了這事業(yè)的五分之一,。我再一次問他,如果研究還需要七八十年才能出成果,,那最后的收獲可能不屬于你,,你后悔嗎?他說,,那我就做一塊結(jié)結(jié)實實的墊腳石好了,。總有人要做一項偉大工程的墊腳石……”看,,這就是小學老師的情懷——當社會上不少人都以金錢論英雄的時候,,他們?yōu)楹⒆又敢肆硪粭l路,另一些偶像,。在任何一個社會,,理想的泯滅,都是一件可悲的事,,它會令青少年徹底失去方向,,變成迷茫,、垮掉的一代,,變成隨波逐流、忘了人生意義的一代,。而清醒,、努力的人,之所以能克服艱難困苦,,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有“理想”這根中流砥柱在支撐著,。如果我們家長也去小學校園當一天的教師,,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如果沒有基于愛的寬容,,老師一天可以被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氣上二三十回,。孩子們干的事情經(jīng)常是匪夷所思的: 把黑板擦浸到水桶里,導致擦黑板時黑板上都是一道道水印花臉,; 把前面女孩的辮子偷挷到椅背上,,讓她猛一站起來疼得嗷嗷叫; 拔掉校園里所有自行車的氣門芯,,就想看看車主人困惑的表情,; 用番茄醬在別人的作文本上畫畫,原因是“為什么每次貼出來的范文都是她……” 自從校園生物角種了花生,,經(jīng)常心急地去拔出來看看土里有沒有結(jié)出花生莢,。難怪很多家長在聽說小學老師遭遇的這些“可怖現(xiàn)場”時,都在詢問:老師是怎么控制自己不發(fā)火的,?我們對付一個搗蛋鬼都要氣急敗壞,,老師是怎樣做到對付幾十個搗蛋鬼還心平氣和的? 小學老師在與學生打交道的過程中,,都逐漸培訓出一種本領,,就是制怒與和解的能力,可以就事論事解決問題,,不把怒氣帶過夜的本領,,不翻學生舊賬而是肯定他的些微進步的能力……而這些,除了領會教育學與心理學的某些準則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基于對孩子的理解與寬容,。 小學老師們都有一句名言:“孩子還處于可塑期,成長從來都是彎彎曲曲的道路,。被他氣得熱血沖臉的時候,,我常想,再過20年,,我還會帶著氣惱的表情回憶這一刻嗎,?我會不會為今天的處置不當后悔很多年,?這么一想,,我的怒氣就熄滅了,理智重新控制了大腦,?!?br>而老師的寬容,對闖禍孩子的影響,,幾乎是刻骨銘心的,。很多企業(yè)家,事業(yè)成功后捐出大筆資金回饋家鄉(xiāng)的小學,感想總是這樣開頭的:“在我七八歲狗都嫌的時候,,有一次我闖了大禍,,認為老師一定會把我趕出學校了,誰知,,她沒有……” 小學老師超凡的責任心,,就連那些自視甚高的家長也不得不承認:我們孩子的老師,就有不辭辛苦把一件事磕到底的精神,。 比如為提高孩子理解古詩文的能力,,老師立誓要在一學期之內(nèi),利用早讀時間給孩子講解,、誦讀50首古詩,,為此她每天早上6點多就出家門,把自家孩子放在幼兒園的門房里,,趕緊到學校來帶早讀,,風雨無阻。 比如為提升孩子們對書法課的興趣,,老師每天也張貼出自己的一張書法,,供孩子們品賞。 比如老師不留神跌倒骨折了,,在傷愈之前,,她就拄著拐杖來學校,幫助代課老師批卷子,、改作業(yè),,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比如在大雪封門的冬天,,為了孩子不至于摔傷,,5點半老師們就自發(fā)到校園鏟除冰雪,開辟出一條條安全小徑,。 再比如,,低年級的老師為了孩子們的課間安全,預防追跑哄鬧出現(xiàn)的碰撞事故,,堅持每個課間都到班里視察,,與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交流。 老師是以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孩子們意識到:“日復一日地堅持,,可以產(chǎn)生質(zhì)變,,可以打動冥頑不化的心靈,,觸動朝三暮四的靈魂?!?br>最終讓孩子也能反躬自?。何易鋈魏问露及胪径鴱U,缺乏毅力與恒心,,是不是因為沒有樹立老師那樣的責任心,?我沒有堅持,如何改變自己的未來,? 雖然很多地方重視教育,,教師工資已經(jīng)向公務員工資水平靠攏發(fā)放,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職業(yè),,小學老師永遠不可能步入高收入階層。但為何還是有那么多人在教師的崗位上一干就是二三十年,?關鍵就在于很多小學教師自帶的浪漫情懷: 她用著價值只有二三十元的布包,,包里卻永遠放著文學書籍,甚至詩集,。作家們的講座與朗誦會,,她排除萬難也要去聆聽。 她看過喜愛的電影,,比如《哈利·波特》和《布達佩斯大飯店》,,所有的取景地都要去追尋。 為了替學生伴奏,,她在35歲的時候自費學習了長笛與木吉他,。 她雖然只是一個語文老師,可是為了學生能夠徜徉戲劇世界,,她自己學做編劇,、導演、場記與美工,,讓孩子們活靈活現(xiàn)地排練話劇與小音樂劇,。 他已經(jīng)是副校長,然而從來都不放棄在一線教學的樂趣,,他能教數(shù)學,,同樣彈得一手好鋼琴能教音樂,還能教孩子們的體操課,,他在這一切角色里樂此不彼地轉(zhuǎn)換,,是因為“最愛看到孩子亮晶晶的眼光在追隨?!?br>“ 我以為,,我之所以有這份受用一輩子的樂觀主義精神,就在于我的啟蒙先生身上,,有一股子浪漫主義情懷,。他是隨時隨地可以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小世界的人,這個世界就像一個剔透的水晶球,,沒有一絲一毫的渾濁,。不要小看了這份看似百無一用的浪漫情懷,小學老師天天與孩子在一起,,“人要追求一點精神生活”的選擇,,多多少少會影響到孩子,讓他們知道,,在這世界上,,除了豪宅名車,除了各種物質(zhì)享受,,幫助我們抵御各種打擊與困擾的,,讓我們榮辱不驚、從容不迫的,,還有音樂,、戲劇、繪畫,、電影,,還有閱讀、唱誦與聆聽,,這種豐富多元的精神享受,,恰恰可以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愛與美的熏陶,,文學藝術以及人格魅力的熏陶,,抵御在物欲的激流中的沉沒與迷失,最終筑起自己牢固的精神堤壩,。呵護弱小的意識與體驗,,沒有一個群體像小學老師一樣融化到骨子里。很多名人回憶自己小時候,,家有困境的時候被小學老師接到家里吃飯,;天降大雪的時候,老師從自家宿舍把所有的厚衣服都抱出來給學生穿上,;媽媽下班遲了,,孩子都是由老師在精心呵護,輔導功課,。甚至孩子流了鼻血,,老師都會以冰袋幫他止血,,同時撫摸著孩子蒼白的小臉落下淚來。 小學老師與孩子們相處時間長了,,就像老母雞領養(yǎng)了一群小雞雛,,言必稱“我們班孩子”。孩子與家長鬧別扭離家出走,,老師急得打手電找了一夜,;孩子考前發(fā)燒,老師到處找退燒藥,;甚至一年級的孩子拎不動洗拖把的水桶,,把涼水灑了一身,老師都會帶他趕緊去換衣服,。 在小學階段,,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擔當了一個類似媽媽和引路人的角色,,他們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深處,種下了善良,、同情弱者,、幫助他人的種子,這些種子,,未來將抽芽生發(fā),,長出這世間最美的“植物”——對弱者的愛與關懷。這種博愛之心,,將激勵著孩子們未來從法律上,、從公共政策上、從制度上,,去創(chuàng)造一個仁愛,、溫暖、公平的社會,。這才是培育一代棟梁的出發(fā)點,。 既然小學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力既有即時的,,又有長期的,那么,,在評價孩子老師的問題上,,家長應當怎么做? 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千萬不要片面地,、任性地質(zhì)疑老師的能力,,詆毀老師的處事原則。比如,,動不動說老師的教學水平不行,,說老師的教學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與弱點,;在沒有證據(jù)的情況下,,基于自己的偏聽偏信,說老師以權謀私,,偏愛某些學生,;說老師為了賽課,一遍遍拿學生當試驗品,;為了樹立家長自己的威信,,發(fā)動孩子給老師挑刺……這些行為可能會帶來兩種后果,一種是孩子依舊站在老師一邊,,為老師辯護,,反過來質(zhì)疑家長小心眼,嚴重降低了家長的威信,;另一種可能性是,,孩子被家長說動,從此帶著挑剔者,、質(zhì)疑者的眼光去看待他在學校里的引路人,,過早地點燃了針對老師的叛逆情緒。 當老師說什么孩子都不再相信了,,這對孩子的成長有什么好處呢,?一旦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神圣感崩塌了,以上老師可能給予孩子的正面影響都消失了,,最終受損的還是孩子,。 因此,家長要做老師美譽度的維護者,,而不是跟老師爭搶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媽媽的地位,與老師的地位,,是不可能互相替代的,。這一點,家長要有自信,。基于這種自信,,我們還應該鼓勵孩子多與老師親近,關心老師的疾苦與煩惱,,多與老師換位思考,,多從情感上反饋老師,。我們也應該向受了委屈的孩子說明:“老師不是有意的,老師誤會了你,,可能是因為某些細節(jié)上的疏忽,。你去認真向老師說明,老師一定會承認錯誤,?!笔堑模朔鞘ベt,,孰能無過,。老師也不是圣賢,對不對,? 師生情誼,,從來不應該是單向的給予,而應該是雙向的流動,,老師也應該得到孩子帶來的理解,、諒解與溫暖。這對老師提升職業(yè)的自豪感,,找到生活的寄托感極有益處,。唯有當師生關系進入良性循環(huán),孩子的教育也才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因為,,“唯有身心愉悅的老師,才能擔當付出愛與責任,?!弊鳛楦改福覀冏畲蟮男脑?,不就是孩子能在成長的關鍵期,,遇上有愛心、有責任心的老師,?
這樣的老師,,一方面來自她自身的學養(yǎng),另一方面,,也來自一批批孩子的造就,。難道你和你的孩子,不想成為造就好老師的一分子嗎,?老師有一桶水,,才能給孩子一杯水。老師的學識積累,視野拓展,,觀念更新,,都需要在與孩子們的互動中不斷推進。
而一個高瞻遠矚,、精神獨立的老師成長起來,,才能成為孩子們有遠見、有情懷的引領者,,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在閱讀方面的廣度與深度,直接決定了她(或他)的精神境界,。讓我們一起來為尊敬的老師送一個領讀者書包吧—— 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人的長大離不了父母和老師,。一個人的一生幸福都應該擁有朱永新教授的吉祥三寶:專業(yè)閱讀,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yè)寫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專業(yè)交往,,站在團隊的肩膀上飛翔,。領讀者書包由朱永新教授和新教育研究院31位老師捐贈版稅,華東師大出版社和長江文藝出版社公益支持,,學友園和益公新教育基金會聯(lián)合制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