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陵
明長陵,,建筑最早面積最大規(guī)模最宏偉,、工藝用料最考究、原建筑保護最完整,。歷經(jīng)六百年滄桑,,仍完好無損,金碧輝煌,。陵區(qū)南起石牌坊,,北倚天壽山主峰。四面環(huán)山,,綠樹叢叢,。南面又有龍虎兩山左右對峙,勢如門戶,。當中奔流不息的山水自西向東而去,,好似天然的護陵河。明長陵為十三陵之首,,永樂皇帝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是永樂皇帝建北京皇宮的第三年自建的“壽宮”。陵園規(guī)模及其宏大,,營建時日曠久,,僅地下宮殿部分就歷時四年。
尤其是長陵的隆恩殿所有的木構(gòu)件全用金絲楠木打造,,古色古香,。雄偉壯觀、舉世無雙,。
今天隨著老豬的鏡頭,,探尋這個神秘古老的帝陵。
親身親眼觀察歷史的痕跡,,親手觸摸歲月的痕跡,。
作者/拍攝:@老豬的碎碎念
此次打卡點:北京,昌平,天壽山.長陵
明十三陵系列二: 長陵探尋
?過了七孔橋,就是十三陵中最大陵寢,,長陵,。這是長陵巨大規(guī)制的衛(wèi)星圖。
明朝皇帝建陵選址最講“風水”,,永樂五年(1407年),,仁孝徐皇后去世之后,明成祖朱棣并未在南京選擇陵址而是去北京選擇陵址,,江西術(shù)士廖均卿說昌平北有“吉壤”,,叫黃土山,山前有龍虎二山,,形成風水寶地,。
?
? 明長陵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連的三進院落組成,。
第一進院落,,前設(shè)陵門一座。其制為單檐歇山頂?shù)膶m門式建筑,,面闊顯五間,,檐下額枋、飛子,、檐椽及單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構(gòu)件,;其下辟有三個紅券門。陵門之前建有月臺,,左右建有隨墻式角門(已拆除并封塞),。院內(nèi),明朝時建有神廚(居左),、神庫(居右)各五間,,神廚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廚、神庫均毀于清代中期,,碑亭則保存至今,。
第二進院落,,前面設(shè)殿門一座,,名為祾恩門。據(jù)《太常續(xù)考》等文獻記載,,天壽山諸陵陵殿名為“祾恩殿”,,殿門名之為“祾恩門”,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是世宗朱厚熜親易佳名,。其中,“祾”字取“祭而受?!敝?,“恩”字取“罔極之恩”意,長陵棱恩門,,為單檐歇山頂形制,,面闊五間(通闊31.44米),進深二間(通深14.37米),,正脊頂部距地面高14.57米,。檐下斗拱為單翹重昂七踩式,其平身科斗拱耍頭的后尾作斜起的桿狀,,與宋清做法皆不相同,。室內(nèi)明間、次間各設(shè)板門一道,,稍間封以墻體,。其中明間板門之上安有華帶式榜額,書“祾恩門”三金字,?!岸牎弊窒岛笫佬掭輹r誤寫。門下承以旱白玉欄桿圍繞的須彌座式臺基,。其欄桿形制,,為龍鳳雕飾的望柱,和寶瓶,、三幅云式的欄板,。臺基四角及各欄桿望柱之下,各設(shè)有排水用的石雕螭首(龍頭)。臺基前后則各設(shè)有三出踏跺式臺階,。其中路臺階間的御路石上雕刻的淺浮雕圖案十分精美:下面是海水江牙云騰浪涌,,海水中寶山矗立,兩匹海馬躍出水面凌波奔馳,;上面是兩條矯健的巨龍在云海中升降飛騰,,追逐火珠,呈現(xiàn)出一派波瀾壯闊的雄偉景象,。
? 【祾恩門】為祾恩殿殿門,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是世宗朱厚熜親易佳名,。其中,“棱”字取“祭而受?!敝?,“恩”字取“罔極之恩“意,長陵棱恩門,,為單檐歇山頂形制,,面闊五間(通闊31.44米),進深二間(通深14.37米),,正脊頂部距地面高14.57米,。檐下斗拱為單翹重昂七踩式,其平身科斗拱耍頭的后尾作斜起的桿狀,,與宋清做法俱不相同,。室內(nèi)明間、次間各設(shè)板門一道,,稍間封以墻體。其中明間板門之上安有華帶式榜額,,書“祾恩門”三金字,。
【陵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樂帝后的場所,,建筑在漢白玉雕刻成的三層臺基上,,金磚鋪地。殿面闊九間(66.56米),進深五間(29.12米),,象征著皇帝“九五”之位,。所有木件全用金絲楠木為之,古色古香,。一米多直徑,,十幾米高的六十根金絲楠木大柱,承托著二千三百平方米的重檐廡殿頂,,雄偉壯觀,、舉世無雙。最粗的一根重檐金柱,,高12.58米,,底徑達到1.124米,為世間罕見佳木,。
? 大柱子全是金絲楠木打造
? 九龍寶座之上的永樂皇帝銅像,,形象逼真,,霸氣十足。
? 明代所有皇帝的家譜,。非常直觀
? 鄭和下西洋用的寶船模型,。
?世界第一本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內(nèi)閣首輔解縉前期總編,,姚廣孝后期總編,。
《永樂大典》編撰于明朝永樂年間,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目錄占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但《永樂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長陵外,永樂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亡于戰(zhàn)火,,今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恫涣蓄嵃倏迫珪吩凇鞍倏迫珪睏l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 【兩柱牌樓門】,,為柱出頭式牌坊,,又稱欞星門。其兩石柱,,截面作方形,,頂部各雕一坐龍(兩龍相對),前后戧抱鼓石,。柱間木構(gòu)部分仍為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時仿景陵制增構(gòu),。其制,單檐一間,,黃琉璃瓦頂,,兩山面各置博縫板,檁枋之下置重翹五踩品字斗拱六攢,,其里外拽的拱頭,、耍頭均作三幅云形式,。斗拱之下依次安裝平板枋,、大額枋,、花板、小額枋,、門框,、上檻(安裝門簪四枚)、余塞等構(gòu)件
? 【長陵明樓】曾是前,、后、左,、右四面對稱設(shè)置紅券門,,不僅樓體外檐斗拱系木結(jié)構(gòu),內(nèi)部也都是木質(zhì)的梁架結(jié)構(gòu),。但因多年失修,,到了清朝中期,明十三陵的明樓凡“擱架木植者皆糟朽坍卸”,。長陵明樓在修繕中改變了結(jié)構(gòu),。明樓的上下兩檐之間,在南面一側(cè)有華帶式木榜額,,書“長陵”兩金字,。
? 樓內(nèi)正中立有“圣號碑”,。碑制為龍首方趺,,篆額“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七個徑尺楷書大字,。
明長陵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著名古建筑專家羅哲文評價說:“明十三陵建筑價值極高,,長陵的楠木殿其規(guī)模是全國唯一的,石雕精湛,,明十三陵無論是從建筑形式,,還是建筑結(jié)構(gòu),,或建筑藝術(shù)上看,是明代建筑的實物歷史,。
?
正如哲人黑格爾所說,
一個民族有一些關(guān)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如果只關(guān)注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
感謝中國五千年來的宗師巨匠傳奇般的經(jīng)歷,,
他們那如炬的哲思洞照幽暗的歷史夜空,
讀史,,
相信可以使人受到信仰的鼓舞,,
更可以使人受到思想的啟迪吧,
探古便是讀史,, 我始終這樣認為 ,。
作者/拍攝:@老豬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