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追念仲圣 咨詢熱線:13561482708 QQ597942517 我開中醫(yī)門診也有好多年了,,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而努力的提高療效,。因為,經(jīng)營門診,,靠的就是療效,,靠的就是回頭客。 不過,,我也體會到,,學中醫(yī)很難。學別的,,從學校走出來,,就能工作,學中醫(yī)不行,。干西醫(yī),,臨床遇到問題,翻開教科書,,按書上說的用藥,,用上基本都有效。學中醫(yī)不行,,就那一個感冒來說,,臨床很難分清風寒,風熱,,體虛這些類型,,按書上照搬方子,,十有八九無效,。 所以,學習中醫(yī)很難,。中醫(yī)學生不會用中醫(yī)看病,,認為中醫(yī)看不好病,所以,,中醫(yī)學生還得學習很多西醫(yī)的知識,。這說明,中醫(yī)教育對中醫(yī)就沒有信心,,還美名其曰“博采中西”以掩蓋內(nèi)心的虛偽,。 而廣大的老百姓是對中醫(yī)有感情的,特別是老年人,,因為他們更多經(jīng)歷過中醫(yī)中藥治病救人,,起死回生的場面。而“愛之深”往往導致“恨之切”,,因為老中醫(yī)漸漸的故去,,新的中醫(yī)療效越來越差,。所以,經(jīng)常就會遇到病人打聽“哪里有好中醫(yī),?” 我運用中醫(yī)中藥給人治病,,基本都有效。我的病人相信我是一個“好中醫(yī)”,,在互相介紹時,,他們都會說“什么地方有一個好中醫(yī),一個真中醫(yī),?!? 我到底是不是一個好中醫(yī),是不是一個真中醫(yī),? 我不敢自詡...因為,,真正的中醫(yī)到底是什么?目前,,沒有一個人下過定論,,所以,只是學派之說,。 我是哪一學派,?我也不知道。反正,,我是這樣來理解中醫(yī)的,,來運用中醫(yī)的,臨床有效,。 因為看了看《四圣心源》《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我推崇這兩本書,我的看病理論,,開方理論都來自這兩本書,。 人身之氣就是指的“脾胃之氣”也叫“土氣“,也是“太極”,。 土氣的興奮狀態(tài),,釋放狀態(tài)叫做“陽”,抑制狀態(tài),,收藏狀態(tài)叫做“陰”,。也叫“太極生兩儀”。陰陽本為一氣,,只是在不同的狀態(tài)的稱謂不同,。氣,動態(tài)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靜態(tài)是動態(tài)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所以,氣本身是“屬陽”的,。人身上的氣,,就相當于大自然的風。自然界有風,,人身上就有氣,。自然界的風是什么?就是氣流,。氣流是怎么形成的,?初中的地理課都講了。就是熱空氣往上,,冷空氣往下,,冷熱空氣對流是形成風基本條件。往上的熱空氣屬陽,,往下的冷空氣屬陰,。如此形成一個陰陽圓運動。也就是“太極陰陽圖”,。陰陽之間的關(guān)系,,都在這個圖里!而這個圖就是自然界風(氣流)的運動的形象寫照,;也是人身上氣的運動形式的形象寫照,。 自然界的風,熱空氣往上,,往上的這個狀態(tài),,叫做“木”,“木”這種形象能夠準確而形象的把這個熱氣不斷上升的樣子描述出來,,自然界的大部分植物都是朝著太陽往上生長的,,假如沒有地球的引力,,長到太陽上去不是沒有可能,。在方位“東方”,東方,,太陽升起的地方,,整個“上午”,太陽都是不斷升長的,,一年屬“春天”,,春天的溫度是不斷上升的;再人的一生,,就是青少年,;在人身上,,就是“肝”。 所以“木”,,是氣的一種運動形態(tài),,它是“蒸蒸日上”的。木,,不是木頭,,因為氣的運動看不見,摸不著,,古人還要讓學生學會,,就想到了植物的生長樣子,就是“蒸蒸日上”的氣的樣子,。因為,,植物看得見,摸得著,。 肝,,就是肝木,肝氣,。人身上的氣的“蒸蒸日上”“不斷疏達通瀉”的樣子,,不是指的西醫(yī)的右肋下的“肝”。 至于“火”“金”“水”就不說了,,都是指的氣的運動形式的形象寫照,。在人身上,“心”“肺”“腎”,,也不是西醫(yī)講的肉質(zhì)的臟器,。講的是氣的不同狀態(tài)的形式,就像七十二變化的孫悟空,,無論怎么變化,,還是孫悟空,只不過不同的狀態(tài),,形象不同,,稱謂不同。 自然界有風,,人身上有氣,。這個氣,主要指的“脾胃之氣”,,也叫“土氣“,,也叫“水谷之氣”也就是人吃下食物之后化生的能量。 人的體表就像大氣層的最高點。我們地理學上都學過,,越往高處越寒冷,。所以,我們的體表溫度最低,,直接接觸外界空氣嘛,! 我們身上由飲食化生的能量,就相當于大地上的水蒸氣,,太陽的熱就相當于腎陽,。水蒸氣因了太陽的熱而上升,形成“風木升發(fā)之氣”也就是“肝氣”,,具有升發(fā),,疏泄,暢達人身上的“血”“津液”的作用,。 因為這個氣的不斷升發(fā)疏泄,,這個能量才不斷的達到體表,就相當于地氣上升為云,,云的水滴不斷加大,,重量超過了地球的引力,水就落下來了,。所以,,水汽升上去靠的是肝風的升達,水汽變成雨滴要靠金氣的的收斂,,也就是肺氣的肅降,,雨滴滴下來,不僅僅要靠肺氣的收斂肅降,,還要靠地球的吸引力,,也就是腎的收藏之力。 所以,,肺主皮毛,,皮毛為一身之表,這個表,,這個皮毛,,這個肺就相當于大氣層最外面。大氣層里面的氣流循環(huán),,就是人身上的氣血的循環(huán),。氣血循環(huán)就是一個圓運動,。 所謂的肝升膽降,,脾升胃降,肝升肺降,,都是說氣是不斷運動著的,,按著一定的方向做圓運動,。火,,是氣的完全升榮的狀態(tài),,升榮到極點,物極必反了,,所以,,火氣不顯,一旦火氣顯了,,就是病理狀態(tài),,要么是風氣生發(fā)太過,要么是金氣收斂不及,,總是,,氣運動不圓了。水,,氣的完全收藏狀態(tài),,也就是腎的收藏,收藏的是陰與陽,,腎陰腎陽都藏在腎中,,所以,這個水是熱水,,熱,,就是陽,就是火,;水就是陰,,就是水?;馃o形無質(zhì),,讓你去拿火,捕捉火,,誰也辦不到,,但是,你讓火加熱了水,,通過拿水,,不就把火拿起來,撲捉得到了嗎,?,! 所以,孤陽不生,獨陰不長,;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所以,,腎乃陰陽之宅,,內(nèi)存元陰元陽,陰陽之根,。因為起的運動始于陰陽運動,,陰陽之根就在腎里。 氣,,陰陽,,五行,五臟就是這樣的,。說白了,,說的就是氣起的運動狀態(tài)。 氣正常的運動了,,血液也就正常的運動了,,津液也就正常運動了。氣是溫氣,,熱氣,,屬陽,有時候叫君火,,有時候叫相火,,氣運動正常了,君相二火運動也就正常了,。 構(gòu)成人身體的物質(zhì),,就是氣,血,,津液,。發(fā)生病變也無非就是氣,血,,津液的病變。 現(xiàn)在醫(yī)學,,病種越來越多,醫(yī)學發(fā)達了,,得病人不是在減少,,大小醫(yī)院無不是人滿為患,。癌癥啊,超級細菌,超級病毒,糖尿病,,高血壓…….令人恐慌,。這應該是醫(yī)學的發(fā)達帶了的結(jié)果? 按中醫(yī)這個理論,人,,只要氣順了,,血液就順了,,津液也就順了,。不會氣滯,,血瘀,痰凝(中醫(yī)上的痰,指的是津液的病理狀態(tài)),,就不會不會有瘤子,,癌癥。現(xiàn)代醫(yī)學,見了瘤子,,癌癥就知道切除,孰不知,,氣不順乃是病根,,此處切了,彼處又生,。 氣的問題就講到這里,。 語言是有局限性的,,氣的問題,,我總覺得說的還不透徹。我也說不透徹,,正所謂“胸中了了,指下難明”,。好多東西,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你得靜下心來,,好好讀幾本書,我還是推崇《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這篇文章本來是講脈理,。脈理就是氣理。你明白了氣理,,脈理自己也就推斷出來了,。通過摸脈,你知道了這個人的氣的狀態(tài),,也就知道了病,。明白了氣的狀態(tài),也就好開方了,。并且,,開出方來,,肯定有效,。 講脈理也是講氣理,,通過講脈理,對于氣理更加明了,。 現(xiàn)在摸脈,,分寸關(guān)尺三部,每一步,,有浮中沉,。于是,成了三部九侯,。我不多講了,。我們摸脈,摸得是什么,? 打個比方,,脈管就像一個水杯子,水杯子里乘著熱水,,熱水肯定是運動著的,,上下水流做的事圓運動。這個都應該能明白/!?我把這個水流運動比作一條龍,,這個龍就在這一杯子水里做升降圓運動,。龍升上來,形成脈的起浮波,,龍降下去,,形成脈的降沉波。 我們摸脈,,不就是摸得脈動嗎,?龍動,脈就動,;龍動,,就是氣在動。摸脈就是摸得氣的運動,。 脈的起波,,是龍升,是肝風升達疏泄,,升達疏泄的是人身上的氣血,。這個肝風升達,叫做“青龍”,主氣的升,。大青龍湯,,小青龍湯中的麻黃 桂枝都有生發(fā)氣血的作用。龍升不上來了,,也就是人體的陽氣升不上來了,,就得用麻黃 桂枝幫助幫助。為什么醫(yī)圣張仲景給這兩個方子以“青龍”命名,?你琢磨琢磨,! 脈的降波,是龍降,,是肺金的肅降之氣,。陽氣肅降了,空氣就變涼了,;在說,,溫升涼降嘛!講就是涼降,,屬西方,,稱作白虎,主氣的降,。白虎湯,,退熱的方子,里面大量的石膏,,涼降燒退,。 起波與降波形成了一個峰,這個風就是火氣,。 降波最底,形成所謂的脈根,。也就是,,你用力往下按脈,相當于把手探到水杯子的底部,,你能摸到潛到水底的龍,。這個龍接著要升起來。 摸脈就是水中摸龍,。水,,就是腎水,也叫腎陰,;龍就是腎陽,。腎水,肝血,脾精都屬于陰,。腎陽,,肝陽,脾氣都屬于陽,。稱謂不同而已,。 摸脈就是水中摸龍,龍在那里升降浮沉,,做圓運動,,使氣血津液做圓運動,使五臟元真通和,,人既不病,。龍的圓運動不圓,或者不轉(zhuǎn),,人就要病了,。先表現(xiàn)為氣病,脈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來,。人不一定有感覺,,西醫(yī)CT,核磁共振查不出來,,但人的確有病了,,應該調(diào)其氣血,令五臟元真通和,。人多不信,,而中醫(yī)往往也拿不出實在的證據(jù),何況當今中國人與人之間信任危機,,醫(yī)患矛盾深重,,冤死屈死者,數(shù)不勝數(shù),。氣病不治,,及至血病,津液之病,,病已成形,,CT看見了,核磁共振成像了,,又速速手術(shù),,以為手術(shù)切掉即可萬事大吉,孰不知,,開腸破腹,,元氣大傷,加上本來氣就有病,不調(diào)養(yǎng)氣血,,終究避免不了復發(fā),。此不懂中醫(yī)原理之過。 摸脈就是水中摸龍,,龍在那里升降浮沉,,做圓運動,使氣血津液做圓運動,,使五臟元真通和,。龍的運動圓發(fā)生病理,要么是不升,,要么不降,。 龍升不上來,龍不升,,陽氣也就不升,,氣血津液就不能布達。表現(xiàn)為惡寒,,怕冷,,不出汗,皮膚固密,,干燥,,不紅潤,脫毛,,脫發(fā),;女子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延后,閉經(jīng)等等,。為什么不升,?一個是龍?zhí)撊趿耍粼谒紫律粍?,這時候,,要想摸脈摸到龍,就得沉取,,表現(xiàn)為沉脈,因為龍?zhí)撊趿?,即使沉取摸到了,,那龍也死氣沉沉的,這時真正的龍?zhí)?,也叫陽虛,。“陽虛則寒”。冬天的時脈就是“沉脈”,,為什么,?陽氣歸藏,龍藏到水底下了,。但是,,沉而不虛。這個時候,,你就得給龍補補,,用人參 附子 干姜 甘草,一補,,龍就有精神了,,就能升騰起來了。這也是《傷寒論》上的“少陰病”“太陰病”,。 不升的原因還有一個,,龍本身不是太虛,自己也能升騰起來,,只是缺少活力,,可是有什么東西阻礙了龍的升騰,這個時候,,脈雖沉,,但陳而有力,或者,,不沉,,表現(xiàn)為弦脈。這個時候叫陽郁,。春天的脈就是“弦脈”,,為什么?龍已經(jīng)升起來了,,但是初升之龍,,勁頭沒有那么大,又有廖少的春寒,,所以,,出現(xiàn)了弦脈。這也就是“少陽病”,,用柴胡幫助龍升,,人參 生姜 大棗 甘草,給龍補一補,。龍也就升上去了,。 龍不降,,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就是自覺發(fā)熱,多汗,,肝陽上亢,,失眠,等等興奮的癥狀,。龍降不下去,,就在水的表淺部位,一摸就摸著了,。這就是洪脈與毛浮脈,。龍降不下來的原因,一個就是升的太過,,龍升的太過,,是因為制約機制減弱,龍升藤的制約機制一個是肺金,,一個是肝陰,,一個是腎水,前面說過,,這都屬于“陰”,,也就是陰不制陽。我們滋陰制陽,,或者增加肺金的收斂機制,,像龍骨 牡蠣 五味子收斂,白芍 知母 石膏 地黃滋陰涼降,。洪脈,,是夏天的脈,為什么脈洪大,,因為人體的陽氣就像夏天的天氣,,陽氣完全升榮起來,熱氣彌漫在天地之間,,就像一鍋沸水,。毛浮脈,秋天出現(xiàn)毛浮脈,,陽氣開始收斂,,就像給氣球放氣,放了一點,,氣球的體積雖然沒有變小,,但是,摸上去沒有那么堅硬了,。這就是毛浮脈,,跟洪脈比較起來,一個很充實,,一個已經(jīng)疲軟,。 在一個就是龍降不下來,該降就降,,降不下來,,就得用白虎幫著往下降了。 說到這了,,四大脈象就說完了,。都是因為氣而產(chǎn)生了脈。中醫(yī)診斷學上講了28種脈,,說的越細,,越令人難以捉摸。無怪乎中醫(yī)大家都說“胸中了了,,指下難明,。” 摸脈看病是中醫(yī)的絕技,,我參看多書,,細致揣摩,覺得自己得到了診脈要領(lǐng),,病臨床用于實踐,,可以推斷出其癥狀,開方子,,從脈上就能定出藥方,。以此論脈,傷寒論六經(jīng)辯證更加明了,。 欣然寫下,,以此共勉。 都說,,中醫(yī)的出入在《傷寒論》,,而學習《傷寒論》真的很難。大部分的教授都說,,學《傷寒論》就得背證,,臨床上據(jù)證用方。我覺得,,這樣學起來很死板,,我的記憶力也沒有那么好?!秱摗分恢v到了證,,講到了方,,而證里面的發(fā)生機理沒有講,用藥機理也沒有講,,我覺得,,這是學《傷寒論》遇到的最大困難。歷朝歷代的醫(yī)家注解,,都打算探究證背后的機理,,可是,眾說紛紜,,反而給學者造成更大的困難,。 我總覺得,《傷寒論》背后的生理,,就是講的《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上講的氣的圓運動生理,。而《傷寒論》就是講的當氣的圓運動失常時所出現(xiàn)的癥狀,以及解決方法,。 氣的運動就是升出與降入,,也就是溫升涼降,陽升陰降,,榮升衛(wèi)降,。升之根在腎陽,受補于脾氣,,化為肝風,;肝風升榮到極點,溫熱到極點,,就是火了,。物極必反,火本身是不存在的,,升榮到極點,,就要降斂了,氣的降斂一個是肺的收斂,,在一個就是腎陰的吸納,,腎陰就像地球的吸引力,肺的降斂就像高空的寒氣,。 大自然的氣運動,,形成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形成早晨(凌晨三點到上午九點,,像是春天,,正月,一月,,二月,。下面一次類推),,中午,下午,,夜晚一日的四季,。人身上的氣圓運動,就形成了肝,,心,肺,,腎,。對應春夏秋冬。對應木,,火,,金,水,。氣就是指的土氣,,脾胃之氣,所以,,四行都有土氣,。 我覺得,《傷寒論》六經(jīng)辯證,,很大程度上講的就是體質(zhì)辯證,。 比如,得太陽病之麻黃湯證的人,,其體質(zhì)是陽氣實足的人,。其體內(nèi)的陽氣就像大自然夏天的陽氣,陽氣有足夠的力量升榮到大氣層的最高處,。這樣人的脈本來就是夏天的脈,,洪脈。為什么得了麻黃湯證,?就像夏季寒流來襲,,冷氣流與熱氣流在高出相遇,熱氣流被冷氣流束縛,,熱氣流努力打破這種束縛,,冷熱交掙,也就是正邪之氣交掙于人體表部,。所以,,出現(xiàn)了浮緊脈。浮,,就是陽氣有足夠的力量升達起來,,升達到表部,;緊,就是冷空氣來束縛,。陽氣不能正常的升達,,表部缺少陽氣,人就惡寒,,并且是必惡寒,;陽氣不達,氣血津液也就不達,,相當于末梢動靜脈吻合瘀血,,動脈的血出不來,靜脈的血回不去,,郁滯不通則痛,;前面說過,人體氣的升降是肝升膽降,,脾升胃降,,肝升肺降……因為氣升榮受阻,則氣降也不順暢,,在胃則嘔逆,,在肺則喘。陽氣不達,,氣血津液也不達而郁滯在表部,,發(fā)生瘀血,水郁表部就是“風水”,。 值炎炎夏日,,冷空氣束縛了熱空氣上升,出現(xiàn)了太陽病之麻黃湯證,。之所以冷空氣能夠束縛熱空氣,,說明,冷空氣的力量大于熱空氣,,要打算讓熱空氣戰(zhàn)勝冷空氣,,就必須增加熱空氣的力量,增加熱空氣的力量就是通過腎陽與脾氣與肝風的溫升之力,,麻黃湯證見脈浮,,說明腎陽,脾氣不虛,,只溫升一下肝風就能足夠增加熱空氣的力量,,所以用到了桂枝。桂枝只是溫升陽氣,發(fā)越開破之力不足,,麻黃就如同勇猛的沖鋒戰(zhàn)士,,如此,麻黃率領(lǐng)著桂枝,,桂枝又給麻黃一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于是,陽氣沖破了寒氣的束縛,。 為什么汗出而解,?冷熱空氣交掙,必然濃云密布,,濃云如同人體表部氣血津液的郁積,。假如,冷熱空氣就只是如此交掙,,冷的壓不下來,熱的升不上去,,只能成云,,不能化雨。天地之間,,濃云蔽日,,悶熱潮濕。這樣的天氣,,每個人都應該感受過的,。在人體,就會病濕熱之病,。 我們的治療就是讓熱氣升上去,,越往上升,空氣越冷,,云就成雨了,。雨就是郁積的云,就是郁積的氣血津液,。雨下來了,,云也就沒有了,濕熱都散開了,,病就好了,。 所以,汗,,就是雨,。雨被大地的吸引力吸引落到地上,流淌掉,就是尿,。大地就是腎啊,,腎陰啊。 杏仁是降肺的,,半夏是降胃的,。 升,解決了,,降,,也就解決了,圓運動恢復,,人體就康復了,。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就很容易想象到太陽傷寒的所有癥狀:太陽病,,或發(fā)熱,,或不發(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無汗而喘,,脈浮緊者,,名曰傷寒。 大青龍湯證,,是在麻黃湯證的基礎(chǔ)上,,外寒在表緊緊束縛,里面的陽氣長時間升達不起來,,這個陽氣化熱擾亂心神,,所以惡寒無汗的同時,有了心煩的癥狀,。就像夏季,,濃云密布,我們在地下都感覺到悶熱難耐而心煩意亂,,這個濃云越厚,,緊著不下雨,這個悶熱就越厲害,。所趕快幫陽氣升達起來,,像麻黃湯一樣,用了麻黃,,桂枝,,甘草,,還恐怕力量不足,又加了生姜 大棗以增加脾氣來幫助陽氣升達,,雨就會很快形成,;對于體面這個悶熱,用石膏清一清,,就像吃一根冰棍兒一樣,。但是,這根冰棍兒不能多吃,,多吃了,,就會影響陽氣的升達。溫升涼降嘛,,大青龍湯證的主要矛盾還是陽氣升達不上來,,目的還是讓陽氣升達起來,青龍不是主升的嗎,?,!因為陽氣不升,陽郁化火,,火擾心神,,這個火該清降,該用白虎湯清降,,所以用了石膏。 陽氣由里到表,,由上到下,,在人體,起于腎陽,,受補于脾氣,,化為肝風,對人體的氣血津液起到疏泄,,升達的功能,。這個功能一旦被破壞,就是陽郁,,也叫氣郁氣滯,。只不過郁滯的部位不同。氣一旦郁滯,,血,津液必然郁滯,其本來就是溫性的,,一旦郁住了,,必然化火,火,傷津敗血,,就會成膿腐肉,,這不就是瘤子,毒瘡之類的病變,?當然,,病到這個份上了,就得動手術(shù),,該切的切掉,,該挖的挖掉……切掉之后,挖掉之后你得調(diào)氣血,,不然的話,,此去彼出。 所以,,有句話,,叫做“百病皆因傷寒”,想想我講的,,這句話不是虛傳,。 下面講一個趙少琴老前輩的病例,說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得了感冒發(fā)燒,,女兒就是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的大夫,條件很好,,就把老太太接近協(xié)和醫(yī)院去了,,各種高級抗生素用上了,還用了激素,,但是,,就是不退燒,她女兒學過中醫(yī),,據(jù)說還是趙少琴的學生,,一看她媽不退燒,就給開了付中藥,,金銀花30克 連翹30克 板藍根30克 大青葉30克……給老太太喝下去,,燒沒有退,又出現(xiàn)了腹瀉,,水腫,。八十多歲了,以為好不了了,,就給吃人參維持,。后來,,請趙少琴看看,開了三付藥:葛根10克 防風10克 蘇葉6克 茯苓10克 灶心土30克,。吃完了,,老太太好了。 為什么好了呢,?陽氣宣通開了,。感冒就是陽氣從腎陽經(jīng)脾氣化為肝風,升達到人體的表部之時,,在表部被郁遏住了,。陽氣在表部郁遏,就像火車頭部受阻,,你說車尾還能往前走嗎,?所以,整個陽氣都郁滯不動了,。陽氣升達不上來,,太陽病的癥狀就出現(xiàn)了,氣血津液郁滯的癥狀也就出現(xiàn)了,,什么咳嗽,,咳痰,胃滿,,惡寒等等,。 這個時候,你幫著自身的陽氣發(fā)揮升達 宣通 疏泄,,一切也就解決了,。 大量抗生素,輸液就解決不了陽氣的宣通障礙,,反而更加扼殺陽氣,就像大青龍湯證,,大量的輸液就相當于把石膏的用量用大了,,趙少琴把這種情況叫做“寒則澀而不流”,現(xiàn)在人發(fā)燒就輸液,,也的確,,一輸液,燒就退了,,還以為是好了,,其實不然,很多時候,,那是扼殺了陽氣,,本來要助陽才能解決的問題,,讓你把陽氣給扼殺了。以為不發(fā)燒就好了,,就像以為沒有戰(zhàn)爭就是國家富強,,那是不抵抗政策,就像晚清政府,,衰弱到極點才這樣?。?! 輸液退不下燒來,,她女兒給她吃了那么一付藥,你看看,,用錯了藥,,中藥比西藥的副作用更大。為什么出現(xiàn)水腫,,腹瀉呢,?我說過陽氣起于腎陽,受補于脾氣,,用了那么寒涼的要,,脾腎的陽氣都快被涼水澆死了,脾腎陽虛了,,當然腹瀉,;陽虛陽不宣通,水也就郁了,,當然水腫,。 趙少琴老先生是瘟病學派。要是從《傷寒論》上找方子,,是不是該開麻黃加術(shù)湯合理中湯呢,? 麻黃湯證到大青龍湯證,都是表不解,,一個有了郁熱,,一個沒有郁熱。其鑒別點是“心煩”,,但是,,我常常想,心煩是人的主觀感覺,,你問病人你心煩嗎,?有的說心煩,你就覺得他不是大青龍湯證,;有的說不心煩,,可是你就覺得他是大青龍湯證,;所以,,不好鑒別,。所以,還得回到脈上,。麻黃湯證,,也有發(fā)熱,脈數(shù),,但是重按還是不實,。大青龍湯證脈沉取是要比麻黃湯證實的,因為里面有火郁,。 趙少琴老先生家傳摸脈法,,分浮中按沉四部,只要沉取實,,就說明有有郁熱,。必用石膏 芩 連等 表不解,,就是陽郁在表部解不了。陽郁久了,,就得化熱,,就有了大青龍湯證;這個郁越郁越久,,或者,,病人素來內(nèi)里多火,,這個郁熱就會很嚴重,,嚴重到什么程度?能把汗給你攻出來,,能把你的津液消耗,擾亂你的心神,,脈象洪大,,形成大汗,大渴,,大煩,,脈洪大,,大熱。這就是陽明病,。這個時候要用涼降的藥物,,就是白虎湯了。這個熱沒有及時用白虎湯治療,,熱勢不減,,就會耗盡你身上的津液。人身上的津液,,一個是腎陰,,一個是來自飲食的水液,靠脾胃來的,。腎陰是陰根,,靠脾胃之陰長養(yǎng),總的來說,,還是來自飲食的津液,。熱灼津液,津液就少了,,脾胃就會努力吸收食物的津液,,導致大便干,胃家實,。這是就得用下法,。承氣湯之類也。 所以,,傷寒論在講完太陽病之后,,就講陽明病。 上面,,我們講到了太陽病,,我們知道了,得太陽病的人自身的陽氣比較強盛,,就像一年四季中夏天的的陽氣,,就像一天四季中中午的陽氣,陽氣很強盛,,邪氣只能侵略到表部就能被迎戰(zhàn),,表現(xiàn)出了表證。 表證不解,,陽氣又比較強盛,,就會出現(xiàn)陽郁化熱,就得解表的同時兼顧清里,,表證重里熱輕,,考慮大青龍湯,;表證輕里熱重,考慮麻杏石甘湯,,葛根芩連湯,;里熱更重,表解熱不清,,就是白虎湯證,;熱灼津液,就要急下存陰,,考慮承氣湯,。 這都是陽氣很足的情況出現(xiàn)的疾病反映。下邊講少陽證,。 少陽,,就像早晨上午的陽光,當然沒有中午的陽光熱量大,。但是,,它是不斷長養(yǎng)的。上面說道太陽病陽氣足,,腎陽不虛,,脾氣充足,肝風升達有力,,已經(jīng)能夠成為“火”,,在氣發(fā)展到“火”這個階段時,受到了邪氣的侵襲,,也就是“火”的病變,“心”的病變,。少陽,陽氣沒有太陽那么足,,只能達到肝風的階段,,邪氣來侵襲,就直接越過表部,,到達“半表半里”,,也就是少陽。 所以,,少陽證的脈浮不起來,,因為陽氣升達不到表部,又加上邪氣的束縛,,就形成了“弦脈”,,弦脈的形成,一方面有寒邪的約束之象,就像麻黃湯證的“緊”脈,,又有里陽不足的虛像,也就是“緊”而“細”,。 治療還是助陽升達,,以驅(qū)邪外出。小柴胡湯中,,人參 甘草 生姜 大棗就是補助陽氣的,,柴胡是升達藥,就像麻黃,;不生則不降,,半夏,黃芩都是降藥,。升降恢復,,病也就好了。 太陽病,,病在表,,人體的最高部位,也是皮毛之所在,,而肺合皮毛,,所以,太陽病多合肺系統(tǒng)癥狀,,就是肺氣不降的癥狀,,多咳嗽,多喘,,所以,,用杏仁降肺以止咳平喘。 少陽病,,病在半表半里,,三焦所在,多合肝膽系統(tǒng)癥狀,。所以,,黃芩降膽火,半夏降胃,。 陽氣起于腎陽,,受補于脾氣,化為肝風,,肝風榮升到極點就是火,。太陽病,是陽氣化為“火”階段得的病,;少陽病是陽氣化為肝風階段所得的?。换痣A段是陽氣最榮盛階段,,物極必反,,火要靠肺金的收斂之氣和腎水的收藏吸納才能降斂歸藏,成為腎陽的來源,,火氣不降,,就是陽明病,;陽明病,,就是肺金不降,胃土不降,,肺金不降用白虎湯,,胃土不降用承氣湯。三陽病都是有陽氣得的病,,雖然癥狀劇烈,,病人病起來很難受,但是,,一般不會有生命危險,。 下面我們講三陰病,講三陰病之前,,還得重復說明一下三陽病,,太陽與少陽病都是陽氣該升而不升,升不上來,,為什么,?陽氣被閉郁住了。根據(jù)病人自身陽氣的多少而表現(xiàn)的抵抗力的強弱,,分為太陽,,少陽。這是當升不升,。陽明病就是當降不降,。《傷寒論》講的條理很清楚,,但是,,得病很復雜,升降失常是根本病理,,來了一個病人,,他可能就得了個太陽病,,也可能太陽陽明合病,也可能太陽少陽合病等等,。所以就得把《傷寒論》上的方子拆開,,知道每一味藥的藥味,是溫升還是涼降,?作用在太陽,,還是少陽?等等,,然后重新組合。理是不變的,,藥是不變的,,病是常變的,只有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要不,整個《傷寒雜病論》總共才九十來味藥,,怎么就組合出那么多方子,,怎么就治了那么多病,?有一些死學的學生,,還稱什么“經(jīng)方派”,見病就照搬方子,,我不知道他的療效有多好,?不是經(jīng)方不好,關(guān)鍵是照著書得病的人有多少,? 三陽病是陽氣升降出了問題,,三陰病就是陽氣虛衰了。前面說過,,人身上的陽氣的運動起于腎陽,,受補于脾氣,化為肝風,,肝風極榮盛就成了火,。火的病就是太陽病,,肝木的病就是少陽病,,這里脾氣不足就是太陰病,腎陽不足就是少陰病了,。太陰少陰合起來就是脾腎陽虛,。陽氣都虛了,,就像冬季,本來就冷了,,假如又有寒流來襲,,就直接把大地給凍住了,北方到了冬天不都有凍土層嗎,?所以,,得太陰病,少陰病的人,,本身就陽氣虛,,寒邪來襲,就直中脾腎,。導致那條龍死氣沉沉的了,,所以,少陰病的脈“微細”,。少陰,,太陰只是程度的不同。太陰病是脾陽虛,,表現(xiàn)為消化系統(tǒng)功能減退,,所以“腹?jié)M,食不下,,自利益甚”,,胃腸的動力減弱了。用理中湯治療,,干姜,,補脾陽,人參 甘草補脾氣,,白術(shù)健脾祛濕,。為什么祛濕呢?你自己想想,,我就不解釋了,。少陰病就不僅僅是消化系統(tǒng)功能減退了,全身各個系統(tǒng)功能都減退,,精神萎靡,,快要昏厥了,也就相當于西醫(yī)“全身多器官衰竭”,,就得用四逆湯來搶救了,。搶救不及時,就死了,。病到這個份上了,,死亡的幾率很大,。 三陽病如果治療不及時,陽氣耗盡,,就會轉(zhuǎn)成太陰,,少陰。太陰病,,少陰病通過溫陽益氣,,也可能轉(zhuǎn)成三陽證。所以,,臨床治療疾病時,,都得合方。學會拆方,,學會合方,,看病就不難了。 下面再說說厥陰病,。物極必反,陽極化陰,,陰極化陽,。厥陰病是陰陽離覺的病。陽在上,,而其趨勢是往下的,,陰在下,而其趨勢是往上的,,如此陰陽環(huán)抱,,形成一個圓運動。而今,,陽在上不下,,陰在下不上,也就是上熱下寒,,心腎不交,,水火失濟。就像龍騰在上,,上邊的水就熱,;水下無龍,水就寒了,。治療,,首先收斂住陽氣,不要使陰陽分開,,分開就人死了,。用了烏梅的酸斂之性,,讓上邊的陽氣降下去,用了黃連 黃芩 黃柏,,讓下邊的陽氣升上來,,用了附子 干姜 蜀椒 細辛等。 講到這里,,關(guān)于《傷寒論》就講完了,,整體思路就是這樣。按著我這個思路去學習傷寒論,,就能整理出中醫(yī)的人體生理學,,病理學,癥狀學,,中醫(yī)藥理學,,藥證學…… 關(guān)于桂枝湯 在上面,我們講到了太陽傷寒,,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的大體理解思路。我是在讀了好幾本書之后才悟出來的,,其中《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對我啟發(fā)最大,。臨床我也是這么摸脈,開方的,,我覺得,,這樣學中醫(yī),倒把復雜的東西都簡單明了了,。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嗎。有網(wǎng)友不敢茍同,,不過,,我寫博客才剛剛開了一個頭,我是不大信書的,,《圓》我也不全信,,但是,里面的道理對我很有啟發(fā),。 陽氣起于腎陽,,受補于脾氣,化為肝風,,肝風升極就是火,,然后靠肺金之寒收斂下降,,歸于腎水之中,又成為腎陽……如此周而復始,。 桂枝湯證有汗出,,為什么汗出呢?汗血同源,,本來,,血液行在脈中,脈的表皮就像是肺金,,有收斂之氣,,固攝者血液出不來。要想出來,,要么血中有熱,,熱迫汗出,就像白虎湯證,,麻杏石甘湯證,,葛根芩連湯證。要么就是氣虛,,前面主要是講的氣的升榮的功能,,氣還有固攝的作用,收斂作用,,也就是肺氣的收斂涼降作用。升叫做榮氣,,降叫做衛(wèi)氣,。榮氣屬陽,衛(wèi)氣屬陰,,其實還是那一氣,,稱謂不同,在不同的地方作用不同,,就稱謂不同,。氣不能夠收斂了,不固攝了,,汗從血中出來了,,甚至出血。這個桂枝湯證的出汗,,顯然不是熱迫汗出,,因為有里熱,脈就應該實,,而桂枝湯證脈是緩的,,緩脈是松散的脈,,是虛脈。那么,,這個出汗也就只屬于氣虛不攝了,。你要問,氣虛不攝是個內(nèi)傷病,,而桂枝湯證是個外感病,,你講的不對,你在接著往下聽,。 既然是太陽病,,就是陽氣很足了,怎么又虛了,?這個虛是相對麻黃湯證來說的,。當有外邪侵襲,影響了氣的升榮,,氣就會蓄積力量奮起抵抗,,升榮上去打破邪氣的束縛,太陽病就自然而愈,。榮氣升,,衛(wèi)氣降,圓運動恢復,。桂枝湯證,,外泄來襲,榮氣升而奮起抵抗,,就像龍躍出水面一樣,,但是,龍是不能躍出水面的,,躍出去就是陰陽離決,,但是,龍要抗邪必須得升,,但是,,不能升得太過,得有個制約,,就是水的引力,。病理情況下,這個水的引力不足了,,龍升上去,,降不下來了,降不下來,水就寒了,。這就是“陽浮陰弱”,,陽浮就是龍升,龍在上,;陰弱,,一方面水中無龍,水就寒了,,一方面,,水的吸引力減弱而藏不住龍,說明水少,,也就是津液不足,。陽浮在外,所以發(fā)熱,,這個發(fā)熱不單單是指測體溫表體溫升高,,有的時候側(cè)表,體溫不升高,,就覺得皮熱,。陰弱,一方面津液不足,,一方面是水寒,,還一方面就是起的收斂固攝機制差,都屬陰,,屬不足,,固攝不住了,汗就出來了,。熱自發(fā),,汗自出,各病各的,。這就是營衛(wèi)不和諧,。 所以,,我們就推斷出桂枝湯證的人,,本身就是氣血不足。氣不足,,升榮無力,,所以,這樣的人平時就怕冷,,面白,,口舌淡,乏力,,比較瘦弱,,單薄…… 所以,,桂枝湯就用桂枝 生姜 大棗 甘草補益并且升榮陽氣,以增加抗邪能力,;用白芍 生姜 大棗 甘草補益陰分,,補益了陰分,就補益了津液,,特別是白芍,,有酸斂之行,增加氣的固攝作用,,汗也就止住了,,浮陽得到收斂,熱也就消除了,。如此,,陰陽得補并且和諧,病也就好了,。 桂枝湯證的基本病機就是“陽浮陰弱”,。而陽浮陰弱未發(fā)之前是陰陽兩虛,氣血兩虛,。有一個同行,,我給他交流桂枝湯證的“汗出’時,他說,,這個汗是那個“熱”把汗攻出來的,,我說,這個熱從哪兒來呢,?他一定不是麻黃湯證的郁熱,。 我認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平就是陰與陽平,陽秘,,陽必須秘藏在陰里,,而今,陰不與陽平,,陰少了,,陽不能秘藏到陰里去了,所以,,陽浮而發(fā)熱,,津液得不到固攝而作汗而泄。熱與汗是同時泄出來的。 現(xiàn)在臨床上“汗證”很多見,,西醫(yī)也沒有什么好辦法,,但是,一般的中醫(yī)治療汗證就停留在“陰虛盜汗”“氣虛自汗”的水平上,。而疾病往往很復雜,,往往很多情況攙和在一起。不能只知道玉屏風散,,六味地黃丸,。 前面說過,汗出之因,,要么是里面有火,,要么是氣虛不固。氣來源于脾氣,,桂枝湯中生姜大棗甘草就是補脾氣的,,脾氣怎么才能到達表部?就需要駕著肝風,,所以,,用了桂枝。玉屏風散呢,?用大劑量的白術(shù)健脾補氣,,黃芪,既能補氣又有升達之功,,補氣升陽,,防風就像桂枝,同黃芪把白術(shù)補得氣升到表部,,起到固表的作用,。這都是從氣上來說。汗血同源,,血由精化,,所以,都隸屬于腎水,,腎水就是津液,,在腎叫腎水,在肝叫肝血,,在肺叫肺津,,在脾叫脾陰,,其實,,就是津液,屬陰,陰陽相吸,,陰要吸住陽,,津液不能少,白芍,,既能養(yǎng)陰,,又具有酸斂之性,最具的陰之性能,。這是從陰上來治療“陰不守”,。六味地黃丸養(yǎng)陰,因為有山茱萸的酸斂之性而同于白芍,。所以,。可以治療汗證,。 以上從桂枝湯引申講了汗證,。汗血同源,出汗,,就有可能出血,。出血癥多見于女子,月經(jīng)不調(diào),,特別是崩中漏下,。在劉力紅的《思考中醫(yī)》上有一則病例,就是某某老前輩,,用200克白芍治愈孕婦大流血,,本來,我想不通白勺止血,,但是,,通過學習,得到了以上理論,,白芍能止汗就能止血,。 我們再回到桂枝湯上,桂枝湯證有自汗,。自汗的原因,,一個是在外的氣不能固攝,一個是在內(nèi)的因不能收斂,?!瓣栐谕猓幹?;陰在內(nèi),,陽之守”,。在內(nèi)之陰不足,陽既不守,,陽不守即浮越于外,,浮越于陰之外,不再固攝陰,,陰走汗出,;所以,“陽浮陰弱”,,“脈浮而緩”,,這個汗如果不止住,陰越走陰就越少,,陰越少,,越守不住陽,陽就更外浮……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所以,,我們必須在表部收斂住這個汗。收斂,,就得選用涼降酸收的滋陰藥,,芍藥就是最佳人選,但是這個芍藥完全是屬陰的,,就像一個古代的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到,,她只能在陰里面,,只能守著自己,要想斂住在外的陽氣,,她做不到,,為什么,她出不去???!所以,,用了相當劑量的桂枝,,桂枝是溫升的,完全屬陽,,他就能把芍藥帶到這個表部,,發(fā)回收斂涼降的功效。所以,,汗也就止住了,,陽氣也守住了,。 這就像一對夫妻,丈夫出軌不回來,,關(guān)鍵是妻子守不住他的心,妻子要想讓他回來,,就得找他去,,但又出不得門(古代的女子),怎么辦,?找自己的哥哥或者弟弟帶著去就行了,。 所以,白芍就是滋陰收斂的,。而在西醫(yī)上,,動脈血是向四周走的,就像陽氣的升達,,靜脈血是從四周回到中央的,,就像陰氣的收斂。所以,,曹穎普說芍藥增加靜脈回心血量,。我覺得,這樣一來,,反而局限了芍藥的功效,。 再說一下,桂枝湯是調(diào)和陰陽的,?!瓣柛£幦酢保庩柌荒芊蛛x,,這個證就是陰陽分離,,陽跑出去了,原因可能是陰不足不足以斂陽,;也可能是外邪來襲,,陽氣奮起抵抗,就像丈夫上戰(zhàn)場,,妻子也得跟著去,,去干什么?后勤??!但是這個妻子身子弱,出不去,,丈夫在戰(zhàn)場上沒有后勤保障,。這就是夫妻分開了,。怎么辦?讓他們合起來,。 在《傷寒論》上對于桂枝湯的解釋多認為是丈夫上戰(zhàn)場說,。其實不然,不管什么原因,,總之,,當前就是“夫妻分開”,“陽浮陰弱”,。 再談桂枝湯 我覺得,,在《傷寒論> 作者:追念仲圣 咨詢熱線:13561482708 QQ597942517 我開中醫(yī)門診也有好多年了,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而努力的提高療效,。因為,,經(jīng)營門診,靠的就是療效,,靠的就是回頭客,。 不過,我也體會到,,學中醫(yī)很難,。學別的,從學校走出來,,就能工作,,學中醫(yī)不行。干西醫(yī),,臨床遇到問題,,翻開教科書,按書上說的用藥,,用上基本都有效,。學中醫(yī)不行,就那一個感冒來說,,臨床很難分清風寒,,風熱,體虛這些類型,,按書上照搬方子,,十有八九無效。 所以,,學習中醫(yī)很難,。中醫(yī)學生不會用中醫(yī)看病,認為中醫(yī)看不好病,,所以,,中醫(yī)學生還得學習很多西醫(yī)的知識,。這說明,中醫(yī)教育對中醫(yī)就沒有信心,,還美名其曰“博采中西”以掩蓋內(nèi)心的虛偽,。 而廣大的老百姓是對中醫(yī)有感情的,特別是老年人,,因為他們更多經(jīng)歷過中醫(yī)中藥治病救人,,起死回生的場面。而“愛之深”往往導致“恨之切”,,因為老中醫(yī)漸漸的故去,,新的中醫(yī)療效越來越差,。所以,,經(jīng)常就會遇到病人打聽“哪里有好中醫(yī)?” 我運用中醫(yī)中藥給人治病,,基本都有效,。我的病人相信我是一個“好中醫(yī)”,在互相介紹時,,他們都會說“什么地方有一個好中醫(yī),,一個真中醫(yī)?!? 我到底是不是一個好中醫(yī),,是不是一個真中醫(yī)? 我不敢自詡,,因為,,真正的中醫(yī)到底是什么?目前,,沒有一個人下過定論,,所以,只是學派之說,。 我是哪一學派,?我也不知道。反正,,我是這樣來理解中醫(yī)的,,來運用中醫(yī)的,臨床有效,。 因為看了看《四圣心源》《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我推崇這兩本書,我的看病理論,,開方理論都來自這兩本書,。 人身之氣就是指的“脾胃之氣”也叫“土氣“,,也是“太極”。 土氣的興奮狀態(tài),,釋放狀態(tài)叫做“陽”,,抑制狀態(tài),收藏狀態(tài)叫做“陰”,。也叫“太極生兩儀”,。陰陽本為一氣,只是在不同的狀態(tài)的稱謂不同,。氣,,動態(tài)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靜態(tài)是動態(tài)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所以,氣本身是“屬陽”的,。人身上的氣,,就相當于大自然的風。自然界有風,,人身上就有氣,。自然界的風是什么?就是氣流,。氣流是怎么形成的,?初中的地理課都講了。就是熱空氣往上,,冷空氣往下,,冷熱空氣對流是形成風基本條件。往上的熱空氣屬陽,,往下的冷空氣屬陰,。如此形成一個陰陽圓運動。也就是“太極陰陽圖”,。陰陽之間的關(guān)系,,都在這個圖里!而這個圖就是自然界風(氣流)的運動的形象寫照,;也是人身上氣的運動形式的形象寫照,。 自然界的風,熱空氣往上,,往上的這個狀態(tài),,叫做“木”,“木”這種形象能夠準確而形象的把這個熱氣不斷上升的樣子描述出來,自然界的大部分植物都是朝著太陽往上生長的,,假如沒有地球的引力,,長到太陽上去不是沒有可能。在方位“東方”,,東方,,太陽升起的地方,整個“上午”,,太陽都是不斷升長的,,一年屬“春天”,春天的溫度是不斷上升的,;再人的一生,,就是青少年;在人身上,,就是“肝”,。 所以“木”,是氣的一種運動形態(tài),,它是“蒸蒸日上”的,。木,,不是木頭,,因為氣的運動看不見,摸不著,,古人還要讓學生學會,,就想到了植物的生長樣子,就是“蒸蒸日上”的氣的樣子,。因為,,植物看得見,摸得著,。 肝,,就是肝木,肝氣,。人身上的氣的“蒸蒸日上”“不斷疏達通瀉”的樣子,,不是指的西醫(yī)的右肋下的“肝”。 至于“火”“金”“水”就不說了,,都是指的氣的運動形式的形象寫照,。在人身上,“心”“肺”“腎”,,也不是西醫(yī)講的肉質(zhì)的臟器,。講的是氣的不同狀態(tài)的形式,就像七十二變化的孫悟空,無論怎么變化,,還是孫悟空,,只不過不同的狀態(tài),形象不同,,稱謂不同,。 自然界有風,人身上有氣,。這個氣,,主要指的“脾胃之氣”,也叫“土氣“,,也叫“水谷之氣”也就是人吃下食物之后化生的能量,。 人的體表就像大氣層的最高點。我們地理學上都學過,,越往高處越寒冷,。所以,我們的體表溫度最低,,直接接觸外界空氣嘛,! 我們身上由飲食化生的能量,就相當于大地上的水蒸氣,,太陽的熱就相當于腎陽,。水蒸氣因了太陽的熱而上升,形成“風木升發(fā)之氣”也就是“肝氣”,,具有升發(fā),,疏泄,暢達人身上的“血”“津液”的作用,。 因為這個氣的不斷升發(fā)疏泄,,這個能量才不斷的達到體表,就相當于地氣上升為云,,云的水滴不斷加大,,重量超過了地球的引力,水就落下來了,。所以,,水汽升上去靠的是肝風的升達,水汽變成雨滴要靠金氣的的收斂,,也就是肺氣的肅降,,雨滴滴下來,不僅僅要靠肺氣的收斂肅降,,還要靠地球的吸引力,,也就是腎的收藏之力。 所以,肺主皮毛,,皮毛為一身之表,,這個表,這個皮毛,,這個肺就相當于大氣層最外面,。大氣層里面的氣流循環(huán),就是人身上的氣血的循環(huán),。氣血循環(huán)就是一個圓運動,。 所謂的肝升膽降,脾升胃降,,肝升肺降,,都是說氣是不斷運動著的,按著一定的方向做圓運動,?;穑菤獾耐耆龢s的狀態(tài),,升榮到極點,,物極必反了,所以,,火氣不顯,,一旦火氣顯了,就是病理狀態(tài),,要么是風氣生發(fā)太過,,要么是金氣收斂不及,,總是,,氣運動不圓了。水,,氣的完全收藏狀態(tài),,也就是腎的收藏,收藏的是陰與陽,,腎陰腎陽都藏在腎中,,所以,這個水是熱水,,熱,,就是陽,就是火,;水就是陰,,就是水。火無形無質(zhì),,讓你去拿火,,捕捉火,誰也辦不到,,但是,,你讓火加熱了水,通過拿水,,不就把火拿起來,,撲捉得到了嗎?,! 所以,,孤陽不生,獨陰不長,;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所以,,腎乃陰陽之宅,,內(nèi)存元陰元陽,陰陽之根,。因為起的運動始于陰陽運動,,陰陽之根就在腎里。 氣,,陰陽,,五行,五臟就是這樣的,。說白了,,說的就是氣起的運動狀態(tài)。 氣正常的運動了,,血液也就正常的運動了,,津液也就正常運動了。氣是溫氣,,熱氣,,屬陽,有時候叫君火,,有時候叫相火,,氣運動正常了,君相二火運動也就正常了,。 構(gòu)成人身體的物質(zhì),,就是氣,,血,津液,。發(fā)生病變也無非就是氣,,血,津液的病變,。 現(xiàn)在醫(yī)學,,病種越來越多,醫(yī)學發(fā)達了,,得病人不是在減少,,大小醫(yī)院無不是人滿為患。癌癥啊,,超級細菌,,超級病毒,糖尿病,,高血壓…….令人恐慌,。這應該是醫(yī)學的發(fā)達帶了的結(jié)果? 按中醫(yī)這個理論,,人,,只要氣順了,血液就順了,,津液也就順了,。不會氣滯,血瘀,,痰凝(中醫(yī)上的痰,,指的是津液的病理狀態(tài)),就不會不會有瘤子,,癌癥?,F(xiàn)代醫(yī)學,見了瘤子,,癌癥就知道切除,,孰不知,氣不順乃是病根,,此處切了,彼處又生,。 氣的問題就講到這里,。 語言是有局限性的,氣的問題,,我總覺得說的還不透徹,。我也說不透徹,,正所謂“胸中了了,指下難明”,。好多東西,,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你得靜下心來,,好好讀幾本書,,我還是推崇《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這篇文章本來是講脈理,。脈理就是氣理,。你明白了氣理,脈理自己也就推斷出來了,。通過摸脈,,你知道了這個人的氣的狀態(tài),也就知道了病,。明白了氣的狀態(tài),,也就好開方了。并且,,開出方來,,肯定有效。 講脈理也是講氣理,,通過講脈理,,對于氣理更加明了。 現(xiàn)在摸脈,,分寸關(guān)尺三部,,每一步,有浮中沉,。于是,,成了三部九侯。我不多講了,。我們摸脈,,摸得是什么? 打個比方,,脈管就像一個水杯子,,水杯子里乘著熱水,熱水肯定是運動著的,,上下水流做的事圓運動,。這個都應該能明白/!?我把這個水流運動比作一條龍,這個龍就在這一杯子水里做升降圓運動,。龍升上來,,形成脈的起浮波,,龍降下去,形成脈的降沉波,。 我們摸脈,,不就是摸得脈動嗎?龍動,,脈就動,;龍動,就是氣在動,。摸脈就是摸得氣的運動,。 脈的起波,是龍升,,是肝風升達疏泄,,升達疏泄的是人身上的氣血。這個肝風升達,,叫做“青龍”,,主氣的升。大青龍湯,,小青龍湯中的麻黃 桂枝都有生發(fā)氣血的作用,。龍升不上來了,也就是人體的陽氣升不上來了,,就得用麻黃 桂枝幫助幫助,。為什么醫(yī)圣張仲景給這兩個方子以“青龍”命名?你琢磨琢磨,! 脈的降波,,是龍降,是肺金的肅降之氣,。陽氣肅降了,,空氣就變涼了;在說,,溫升涼降嘛,!講就是涼降,屬西方,,稱作白虎,,主氣的降。白虎湯,,退熱的方子,,里面大量的石膏,涼降燒退,。 起波與降波形成了一個峰,,這個風就是火氣。 降波最底,,形成所謂的脈根,。也就是,你用力往下按脈,,相當于把手探到水杯子的底部,,你能摸到潛到水底的龍。這個龍接著要升起來,。 摸脈就是水中摸龍,。水,就是腎水,,也叫腎陰,;龍就是腎陽。腎水,,肝血,,脾精都屬于陰。腎陽,,肝陽,,脾氣都屬于陽。稱謂不同而已,。 摸脈就是水中摸龍,,龍在那里升降浮沉,做圓運動,,使氣血津液做圓運動,,使五臟元真通和,人既不病,。龍的圓運動不圓,,或者不轉(zhuǎn),人就要病了,。先表現(xiàn)為氣病,,脈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來。人不一定有感覺,,西醫(yī)CT,,核磁共振查不出來,但人的確有病了,,應該調(diào)其氣血,,令五臟元真通和。人多不信,,而中醫(yī)往往也拿不出實在的證據(jù),,何況當今中國人與人之間信任危機,,醫(yī)患矛盾深重,冤死屈死者,,數(shù)不勝數(shù),。氣病不治,及至血病,,津液之病,,病已成形,CT看見了,,核磁共振成像了,,又速速手術(shù),以為手術(shù)切掉即可萬事大吉,,孰不知,,開腸破腹,元氣大傷,,加上本來氣就有病,,不調(diào)養(yǎng)氣血,終究避免不了復發(fā),。此不懂中醫(yī)原理之過,。 摸脈就是水中摸龍,龍在那里升降浮沉,,做圓運動,,使氣血津液做圓運動,使五臟元真通和,。龍的運動圓發(fā)生病理,,要么是不升,要么不降,。 龍升不上來,,龍不升,陽氣也就不升,,氣血津液就不能布達,。表現(xiàn)為惡寒,怕冷,,不出汗,,皮膚固密,干燥,,不紅潤,,脫毛,脫發(fā);女子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延后,,閉經(jīng)等等,。為什么不升?一個是龍?zhí)撊趿?,呆在水底下升不動,,這時候,,要想摸脈摸到龍,,就得沉取,表現(xiàn)為沉脈,,因為龍?zhí)撊趿?,即使沉取摸到了,那龍也死氣沉沉的,,這時真正的龍?zhí)?,也叫陽虛?!瓣柼搫t寒”,。冬天的時脈就是“沉脈”,為什么,?陽氣歸藏,,龍藏到水底下了。但是,,沉而不虛,。這個時候,你就得給龍補補,,用人參 附子 干姜 甘草,,一補,龍就有精神了,,就能升騰起來了,。這也是《傷寒論》上的“少陰病”“太陰病”。 不升的原因還有一個,,龍本身不是太虛,,自己也能升騰起來,只是缺少活力,,可是有什么東西阻礙了龍的升騰,,這個時候,脈雖沉,,但陳而有力,,或者,不沉,表現(xiàn)為弦脈,。這個時候叫陽郁,。春天的脈就是“弦脈”,為什么,?龍已經(jīng)升起來了,,但是初升之龍,勁頭沒有那么大,,又有廖少的春寒,,所以,出現(xiàn)了弦脈,。這也就是“少陽病”,,用柴胡幫助龍升,人參 生姜 大棗 甘草,,給龍補一補,。龍也就升上去了。 龍不降,,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就是自覺發(fā)熱,,多汗,肝陽上亢,,失眠,,等等興奮的癥狀。龍降不下去,,就在水的表淺部位,,一摸就摸著了。這就是洪脈與毛浮脈,。龍降不下來的原因,,一個就是升的太過,龍升的太過,,是因為制約機制減弱,,龍升藤的制約機制一個是肺金,一個是肝陰,,一個是腎水,,前面說過,這都屬于“陰”,,也就是陰不制陽,。我們滋陰制陽,或者增加肺金的收斂機制,,像龍骨 牡蠣 五味子收斂,,白芍 知母 石膏 地黃滋陰涼降,。洪脈,是夏天的脈,,為什么脈洪大,,因為人體的陽氣就像夏天的天氣,陽氣完全升榮起來,,熱氣彌漫在天地之間,,就像一鍋沸水。毛浮脈,,秋天出現(xiàn)毛浮脈,,陽氣開始收斂,就像給氣球放氣,,放了一點,,氣球的體積雖然沒有變小,但是,,摸上去沒有那么堅硬了。這就是毛浮脈,,跟洪脈比較起來,,一個很充實,一個已經(jīng)疲軟,。 在一個就是龍降不下來,,該降就降,降不下來,,就得用白虎幫著往下降了,。 說到這了,四大脈象就說完了,。都是因為氣而產(chǎn)生了脈,。中醫(yī)診斷學上講了28種脈,說的越細,,越令人難以捉摸,。無怪乎中醫(yī)大家都說“胸中了了,指下難明,?!? 摸脈看病是中醫(yī)的絕技,我參看多書,,細致揣摩,,覺得自己得到了診脈要領(lǐng),病臨床用于實踐,,可以推斷出其癥狀,,開方子,,從脈上就能定出藥方。以此論脈,,傷寒論六經(jīng)辯證更加明了,。 欣然寫下,以此共勉,。 都說,,中醫(yī)的出入在《傷寒論》,而學習《傷寒論》真的很難,。大部分的教授都說,,學《傷寒論》就得背證,臨床上據(jù)證用方,。我覺得,,這樣學起來很死板,我的記憶力也沒有那么好,?!秱摗分恢v到了證,講到了方,,而證里面的發(fā)生機理沒有講,,用藥機理也沒有講,我覺得,,這是學《傷寒論》遇到的最大困難,。歷朝歷代的醫(yī)家注解,都打算探究證背后的機理,,可是,,眾說紛紜,反而給學者造成更大的困難,。 我總覺得,,《傷寒論》背后的生理,就是講的《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上講的氣的圓運動生理,。而《傷寒論》就是講的當氣的圓運動失常時所出現(xiàn)的癥狀,,以及解決方法。 氣的運動就是升出與降入,,也就是溫升涼降,,陽升陰降,榮升衛(wèi)降,。升之根在腎陽,,受補于脾氣,化為肝風,;肝風升榮到極點,,溫熱到極點,,就是火了。物極必反,,火本身是不存在的,,升榮到極點,就要降斂了,,氣的降斂一個是肺的收斂,,在一個就是腎陰的吸納,腎陰就像地球的吸引力,,肺的降斂就像高空的寒氣,。 大自然的氣運動,形成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形成早晨(凌晨三點到上午九點,,像是春天,正月,,一月,,二月。下面一次類推),,中午,,下午,夜晚一日的四季,。人身上的氣圓運動,就形成了肝,,心,,肺,腎,。對應春夏秋冬,。對應木,火,,金,,水。氣就是指的土氣,,脾胃之氣,,所以,四行都有土氣,。 我覺得,,《傷寒論》六經(jīng)辯證,很大程度上講的就是體質(zhì)辯證,。 比如,,得太陽病之麻黃湯證的人,,其體質(zhì)是陽氣實足的人。其體內(nèi)的陽氣就像大自然夏天的陽氣,,陽氣有足夠的力量升榮到大氣層的最高處,。這樣人的脈本來就是夏天的脈,洪脈,。為什么得了麻黃湯證,?就像夏季寒流來襲,冷氣流與熱氣流在高出相遇,,熱氣流被冷氣流束縛,,熱氣流努力打破這種束縛,冷熱交掙,,也就是正邪之氣交掙于人體表部,。所以,出現(xiàn)了浮緊脈,。浮,,就是陽氣有足夠的力量升達起來,升達到表部,;緊,,就是冷空氣來束縛。陽氣不能正常的升達,,表部缺少陽氣,,人就惡寒,并且是必惡寒,;陽氣不達,,氣血津液也就不達,相當于末梢動靜脈吻合瘀血,,動脈的血出不來,,靜脈的血回不去,郁滯不通則痛,;前面說過,,人體氣的升降是肝升膽降,脾升胃降,,肝升肺降……因為氣升榮受阻,,則氣降也不順暢,在胃則嘔逆,,在肺則喘,。陽氣不達,氣血津液也不達而郁滯在表部,,發(fā)生瘀血,,水郁表部就是“風水”,。 值炎炎夏日,冷空氣束縛了熱空氣上升,,出現(xiàn)了太陽病之麻黃湯證,。之所以冷空氣能夠束縛熱空氣,說明,,冷空氣的力量大于熱空氣,,要打算讓熱空氣戰(zhàn)勝冷空氣,就必須增加熱空氣的力量,,增加熱空氣的力量就是通過腎陽與脾氣與肝風的溫升之力,,麻黃湯證見脈浮,說明腎陽,,脾氣不虛,,只溫升一下肝風就能足夠增加熱空氣的力量,所以用到了桂枝,。桂枝只是溫升陽氣,,發(fā)越開破之力不足,麻黃就如同勇猛的沖鋒戰(zhàn)士,,如此,,麻黃率領(lǐng)著桂枝,桂枝又給麻黃一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于是,,陽氣沖破了寒氣的束縛。 為什么汗出而解,?冷熱空氣交掙,,必然濃云密布,濃云如同人體表部氣血津液的郁積,。假如,冷熱空氣就只是如此交掙,,冷的壓不下來,,熱的升不上去,只能成云,,不能化雨,。天地之間,濃云蔽日,,悶熱潮濕,。這樣的天氣,每個人都應該感受過的,。在人體,,就會病濕熱之病,。 我們的治療就是讓熱氣升上去,越往上升,,空氣越冷,,云就成雨了。雨就是郁積的云,,就是郁積的氣血津液,。雨下來了,云也就沒有了,,濕熱都散開了,,病就好了。 所以,,汗,,就是雨。雨被大地的吸引力吸引落到地上,,流淌掉,,就是尿。大地就是腎啊,,腎陰啊,。 杏仁是降肺的,半夏是降胃的,。 升,,解決了,降,,也就解決了,,圓運動恢復,人體就康復了,。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就很容易想象到太陽傷寒的所有癥狀:太陽病,,或發(fā)熱,,或不發(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無汗而喘,,脈浮緊者,,名曰傷寒,。 大青龍湯證,,是在麻黃湯證的基礎(chǔ)上,,外寒在表緊緊束縛,,里面的陽氣長時間升達不起來,,這個陽氣化熱擾亂心神,,所以惡寒無汗的同時,有了心煩的癥狀,。就像夏季,,濃云密布,,我們在地下都感覺到悶熱難耐而心煩意亂,,這個濃云越厚,緊著不下雨,,這個悶熱就越厲害,。所趕快幫陽氣升達起來,,像麻黃湯一樣,,用了麻黃,,桂枝,,甘草,,還恐怕力量不足,又加了生姜 大棗以增加脾氣來幫助陽氣升達,雨就會很快形成,;對于體面這個悶熱,用石膏清一清,就像吃一根冰棍兒一樣,。但是,,這根冰棍兒不能多吃,,多吃了,,就會影響陽氣的升達,。溫升涼降嘛,大青龍湯證的主要矛盾還是陽氣升達不上來,,目的還是讓陽氣升達起來,青龍不是主升的嗎,?!因為陽氣不升,,陽郁化火,,火擾心神,這個火該清降,,該用白虎湯清降,,所以用了石膏。 陽氣由里到表,,由上到下,,在人體,起于腎陽,,受補于脾氣,,化為肝風,對人體的氣血津液起到疏泄,,升達的功能,。這個功能一旦被破壞,,就是陽郁,也叫氣郁氣滯,。只不過郁滯的部位不同,。氣一旦郁滯,血,,津液必然郁滯,,其本來就是溫性的,一旦郁住了,,必然化火,火,,傷津敗血,,就會成膿腐肉,這不就是瘤子,,毒瘡之類的病變,?當然,病到這個份上了,,就得動手術(shù),,該切的切掉,該挖的挖掉……切掉之后,,挖掉之后你得調(diào)氣血,,不然的話,此去彼出,。 所以,,有句話,叫做“百病皆因傷寒”,,想想我講的,,這句話不是虛傳。 下面講一個趙少琴老前輩的病例,,說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得了感冒發(fā)燒,女兒就是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的大夫,,條件很好,,就把老太太接近協(xié)和醫(yī)院去了,各種高級抗生素用上了,,還用了激素,,但是,就是不退燒,,她女兒學過中醫(yī),,據(jù)說還是趙少琴的學生,,一看她媽不退燒,就給開了付中藥,,金銀花30克 連翹30克 板藍根30克 大青葉30克……給老太太喝下去,,燒沒有退,又出現(xiàn)了腹瀉,,水腫,。八十多歲了,以為好不了了,,就給吃人參維持,。后來,請趙少琴看看,,開了三付藥:葛根10克 防風10克 蘇葉6克 茯苓10克 灶心土30克,。吃完了,老太太好了,。 為什么好了呢,?陽氣宣通開了。感冒就是陽氣從腎陽經(jīng)脾氣化為肝風,,升達到人體的表部之時,,在表部被郁遏住了。陽氣在表部郁遏,,就像火車頭部受阻,,你說車尾還能往前走嗎?所以,,整個陽氣都郁滯不動了,。陽氣升達不上來,太陽病的癥狀就出現(xiàn)了,,氣血津液郁滯的癥狀也就出現(xiàn)了,,什么咳嗽,咳痰,,胃滿,,惡寒等等。 這個時候,,你幫著自身的陽氣發(fā)揮升達 宣通 疏泄,,一切也就解決了。 大量抗生素,,輸液就解決不了陽氣的宣通障礙,,反而更加扼殺陽氣,就像大青龍湯證,,大量的輸液就相當于把石膏的用量用大了,,趙少琴把這種情況叫做“寒則澀而不流”,,現(xiàn)在人發(fā)燒就輸液,也的確,,一輸液,,燒就退了,還以為是好了,,其實不然,,很多時候,那是扼殺了陽氣,,本來要助陽才能解決的問題,,讓你把陽氣給扼殺了。以為不發(fā)燒就好了,,就像以為沒有戰(zhàn)爭就是國家富強,,那是不抵抗政策,就像晚清政府,,衰弱到極點才這樣啊,?,! 輸液退不下燒來,她女兒給她吃了那么一付藥,,你看看,,用錯了藥,中藥比西藥的副作用更大,。為什么出現(xiàn)水腫,,腹瀉呢?我說過陽氣起于腎陽,,受補于脾氣,,用了那么寒涼的要,脾腎的陽氣都快被涼水澆死了,,脾腎陽虛了,,當然腹瀉;陽虛陽不宣通,,水也就郁了,,當然水腫。 趙少琴老先生是瘟病學派,。要是從《傷寒論》上找方子,,是不是該開麻黃加術(shù)湯合理中湯呢? 麻黃湯證到大青龍湯證,,都是表不解,,一個有了郁熱,,一個沒有郁熱。其鑒別點是“心煩”,,但是,,我常常想,心煩是人的主觀感覺,,你問病人你心煩嗎,?有的說心煩,你就覺得他不是大青龍湯證,;有的說不心煩,,可是你就覺得他是大青龍湯證;所以,,不好鑒別,。所以,還得回到脈上,。麻黃湯證,,也有發(fā)熱,脈數(shù),,但是重按還是不實,。大青龍湯證脈沉取是要比麻黃湯證實的,因為里面有火郁,。 趙少琴老先生家傳摸脈法,,分浮中按沉四部,只要沉取實,,就說明有有郁熱,。必用石膏 芩 連等 表不解,就是陽郁在表部解不了,。陽郁久了,,就得化熱,就有了大青龍湯證,;這個郁越郁越久,,或者,病人素來內(nèi)里多火,,這個郁熱就會很嚴重,,嚴重到什么程度?能把汗給你攻出來,,能把你的津液消耗,,擾亂你的心神,脈象洪大,形成大汗,,大渴,,大煩,脈洪大,,大熱,。這就是陽明病。這個時候要用涼降的藥物,,就是白虎湯了,。這個熱沒有及時用白虎湯治療,熱勢不減,,就會耗盡你身上的津液,。人身上的津液,一個是腎陰,,一個是來自飲食的水液,,靠脾胃來的。腎陰是陰根,,靠脾胃之陰長養(yǎng),,總的來說,還是來自飲食的津液,。熱灼津液,,津液就少了,脾胃就會努力吸收食物的津液,,導致大便干,胃家實,。這是就得用下法,。承氣湯之類也。 所以,,傷寒論在講完太陽病之后,,就講陽明病。 上面,,我們講到了太陽病,,我們知道了,得太陽病的人自身的陽氣比較強盛,,就像一年四季中夏天的的陽氣,,就像一天四季中中午的陽氣,陽氣很強盛,,邪氣只能侵略到表部就能被迎戰(zhàn),,表現(xiàn)出了表證。 表證不解,陽氣又比較強盛,,就會出現(xiàn)陽郁化熱,,就得解表的同時兼顧清里,表證重里熱輕,,考慮大青龍湯,;表證輕里熱重,考慮麻杏石甘湯,,葛根芩連湯,;里熱更重,表解熱不清,,就是白虎湯證,;熱灼津液,就要急下存陰,,考慮承氣湯,。 這都是陽氣很足的情況出現(xiàn)的疾病反映。下邊講少陽證,。 少陽,,就像早晨上午的陽光,當然沒有中午的陽光熱量大,。但是,,它是不斷長養(yǎng)的。上面說道太陽病陽氣足,,腎陽不虛,,脾氣充足,肝風升達有力,,已經(jīng)能夠成為“火”,,在氣發(fā)展到“火”這個階段時,受到了邪氣的侵襲,,也就是“火”的病變,“心”的病變,。少陽,陽氣沒有太陽那么足,,只能達到肝風的階段,,邪氣來侵襲,就直接越過表部,,到達“半表半里”,,也就是少陽。 所以,,少陽證的脈浮不起來,,因為陽氣升達不到表部,又加上邪氣的束縛,就形成了“弦脈”,,弦脈的形成,,一方面有寒邪的約束之象,就像麻黃湯證的“緊”脈,,又有里陽不足的虛像,,也就是“緊”而“細”。 治療還是助陽升達,,以驅(qū)邪外出,。小柴胡湯中,人參 甘草 生姜 大棗就是補助陽氣的,,柴胡是升達藥,,就像麻黃;不生則不降,,半夏,,黃芩都是降藥。升降恢復,,病也就好了,。 太陽病,病在表,,人體的最高部位,,也是皮毛之所在,而肺合皮毛,,所以,,太陽病多合肺系統(tǒng)癥狀,就是肺氣不降的癥狀,,多咳嗽,,多喘,所以,,用杏仁降肺以止咳平喘。 少陽病,,病在半表半里,,三焦所在,多合肝膽系統(tǒng)癥狀,。所以,,黃芩降膽火,半夏降胃,。 陽氣起于腎陽,,受補于脾氣,化為肝風,肝風榮升到極點就是火,。太陽病,,是陽氣化為“火”階段得的病,;少陽病是陽氣化為肝風階段所得的?。换痣A段是陽氣最榮盛階段,,物極必反,,火要靠肺金的收斂之氣和腎水的收藏吸納才能降斂歸藏,成為腎陽的來源,,火氣不降,,就是陽明病,;陽明病,,就是肺金不降,胃土不降,,肺金不降用白虎湯,,胃土不降用承氣湯。三陽病都是有陽氣得的病,,雖然癥狀劇烈,,病人病起來很難受,但是,,一般不會有生命危險,。 下面我們講三陰病,講三陰病之前,,還得重復說明一下三陽病,,太陽與少陽病都是陽氣該升而不升,升不上來,,為什么,?陽氣被閉郁住了。根據(jù)病人自身陽氣的多少而表現(xiàn)的抵抗力的強弱,,分為太陽,,少陽。這是當升不升,。陽明病就是當降不降,。《傷寒論》講的條理很清楚,,但是,,得病很復雜,,升降失常是根本病理,來了一個病人,,他可能就得了個太陽病,,也可能太陽陽明合病,也可能太陽少陽合病等等,。所以就得把《傷寒論》上的方子拆開,,知道每一味藥的藥味,是溫升還是涼降,?作用在太陽,,還是少陽?等等,,然后重新組合,。理是不變的,藥是不變的,,病是常變的,,只有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要不,,整個《傷寒雜病論》總共才九十來味藥,怎么就組合出那么多方子,,怎么就治了那么多?。坑幸恍┧缹W的學生,,還稱什么“經(jīng)方派”,,見病就照搬方子,我不知道他的療效有多好,?不是經(jīng)方不好,,關(guān)鍵是照著書得病的人有多少? 三陽病是陽氣升降出了問題,,三陰病就是陽氣虛衰了,。前面說過,人身上的陽氣的運動起于腎陽,,受補于脾氣,,化為肝風,肝風極榮盛就成了火,?;鸬牟【褪翘柌?,肝木的病就是少陽病,,這里脾氣不足就是太陰病,,腎陽不足就是少陰病了。太陰少陰合起來就是脾腎陽虛,。陽氣都虛了,,就像冬季,本來就冷了,,假如又有寒流來襲,,就直接把大地給凍住了,北方到了冬天不都有凍土層嗎,?所以,,得太陰病,少陰病的人,,本身就陽氣虛,,寒邪來襲,就直中脾腎,。導致那條龍死氣沉沉的了,,所以,少陰病的脈“微細”,。少陰,,太陰只是程度的不同。太陰病是脾陽虛,,表現(xiàn)為消化系統(tǒng)功能減退,,所以“腹?jié)M,食不下,,自利益甚”,,胃腸的動力減弱了。用理中湯治療,,干姜,,補脾陽,人參 甘草補脾氣,,白術(shù)健脾祛濕,。為什么祛濕呢?你自己想想,,我就不解釋了,。少陰病就不僅僅是消化系統(tǒng)功能減退了,全身各個系統(tǒng)功能都減退,,精神萎靡,,快要昏厥了,也就相當于西醫(yī)“全身多器官衰竭”,,就得用四逆湯來搶救了,。搶救不及時,,就死了。病到這個份上了,,死亡的幾率很大,。 三陽病如果治療不及時,陽氣耗盡,,就會轉(zhuǎn)成太陰,,少陰。太陰病,,少陰病通過溫陽益氣,,也可能轉(zhuǎn)成三陽證。所以,,臨床治療疾病時,,都得合方。學會拆方,,學會合方,,看病就不難了。 下面再說說厥陰病,。物極必反,,陽極化陰,陰極化陽,。厥陰病是陰陽離覺的病,。陽在上,而其趨勢是往下的,,陰在下,,而其趨勢是往上的,如此陰陽環(huán)抱,,形成一個圓運動,。而今,陽在上不下,,陰在下不上,,也就是上熱下寒,心腎不交,,水火失濟,。就像龍騰在上,上邊的水就熱,;水下無龍,,水就寒了。治療,,首先收斂住陽氣,,不要使陰陽分開,,分開就人死了。用了烏梅的酸斂之性,,讓上邊的陽氣降下去,用了黃連 黃芩 黃柏,,讓下邊的陽氣升上來,,用了附子 干姜 蜀椒 細辛等。 講到這里,,關(guān)于《傷寒論》就講完了,,整體思路就是這樣。按著我這個思路去學習傷寒論,,就能整理出中醫(yī)的人體生理學,,病理學,癥狀學,,中醫(yī)藥理學,,藥證學…… 關(guān)于桂枝湯 在上面,我們講到了太陽傷寒,,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的大體理解思路。我是在讀了好幾本書之后才悟出來的,,其中《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對我啟發(fā)最大,。臨床我也是這么摸脈,開方的,,我覺得,,這樣學中醫(yī),倒把復雜的東西都簡單明了了,。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嗎。有網(wǎng)友不敢茍同,,不過,,我寫博客才剛剛開了一個頭,我是不大信書的,,《圓》我也不全信,,但是,里面的道理對我很有啟發(fā),。 陽氣起于腎陽,,受補于脾氣,,化為肝風,肝風升極就是火,,然后靠肺金之寒收斂下降,,歸于腎水之中,又成為腎陽……如此周而復始,。 桂枝湯證有汗出,,為什么汗出呢?汗血同源,,本來,,血液行在脈中,脈的表皮就像是肺金,,有收斂之氣,,固攝者血液出不來。要想出來,,要么血中有熱,,熱迫汗出,就像白虎湯證,,麻杏石甘湯證,,葛根芩連湯證。要么就是氣虛,,前面主要是講的氣的升榮的功能,,氣還有固攝的作用,收斂作用,,也就是肺氣的收斂涼降作用,。升叫做榮氣,降叫做衛(wèi)氣,。榮氣屬陽,,衛(wèi)氣屬陰,其實還是那一氣,,稱謂不同,,在不同的地方作用不同,就稱謂不同,。氣不能夠收斂了,,不固攝了,汗從血中出來了,,甚至出血,。這個桂枝湯證的出汗,顯然不是熱迫汗出,因為有里熱,,脈就應該實,,而桂枝湯證脈是緩的,緩脈是松散的脈,,是虛脈,。那么,這個出汗也就只屬于氣虛不攝了,。你要問,,氣虛不攝是個內(nèi)傷病,而桂枝湯證是個外感病,,你講的不對,你在接著往下聽,。 既然是太陽病,,就是陽氣很足了,怎么又虛了,?這個虛是相對麻黃湯證來說的,。當有外邪侵襲,影響了氣的升榮,,氣就會蓄積力量奮起抵抗,,升榮上去打破邪氣的束縛,太陽病就自然而愈,。榮氣升,,衛(wèi)氣降,圓運動恢復,。桂枝湯證,,外泄來襲,榮氣升而奮起抵抗,,就像龍躍出水面一樣,,但是,龍是不能躍出水面的,,躍出去就是陰陽離決,,但是,龍要抗邪必須得升,,但是,,不能升得太過,得有個制約,,就是水的引力,。病理情況下,這個水的引力不足了,龍升上去,,降不下來了,,降不下來,水就寒了,。這就是“陽浮陰弱”,,陽浮就是龍升,龍在上,;陰弱,,一方面水中無龍,水就寒了,,一方面,,水的吸引力減弱而藏不住龍,說明水少,,也就是津液不足,。陽浮在外,所以發(fā)熱,,這個發(fā)熱不單單是指測體溫表體溫升高,,有的時候側(cè)表,體溫不升高,,就覺得皮熱,。陰弱,一方面津液不足,,一方面是水寒,,還一方面就是起的收斂固攝機制差,都屬陰,,屬不足,,固攝不住了,汗就出來了,。熱自發(fā),,汗自出,各病各的,。這就是營衛(wèi)不和諧,。 所以,我們就推斷出桂枝湯證的人,,本身就是氣血不足,。氣不足,升榮無力,,所以,,這樣的人平時就怕冷,,面白,口舌淡,,乏力,,比較瘦弱,單薄…… 所以,,桂枝湯就用桂枝 生姜 大棗 甘草補益并且升榮陽氣,,以增加抗邪能力;用白芍 生姜 大棗 甘草補益陰分,,補益了陰分,,就補益了津液,特別是白芍,,有酸斂之行,,增加氣的固攝作用,汗也就止住了,,浮陽得到收斂,,熱也就消除了。如此,,陰陽得補并且和諧,,病也就好了,。 桂枝湯證的基本病機就是“陽浮陰弱”,。而陽浮陰弱未發(fā)之前是陰陽兩虛,氣血兩虛,。有一個同行,,我給他交流桂枝湯證的“汗出’時,他說,,這個汗是那個“熱”把汗攻出來的,,我說,這個熱從哪兒來呢,?他一定不是麻黃湯證的郁熱,。 我認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平就是陰與陽平,陽秘,,陽必須秘藏在陰里,,而今,陰不與陽平,,陰少了,,陽不能秘藏到陰里去了,所以,陽浮而發(fā)熱,,津液得不到固攝而作汗而泄,。熱與汗是同時泄出來的。 現(xiàn)在臨床上“汗證”很多見,,西醫(yī)也沒有什么好辦法,,但是,一般的中醫(yī)治療汗證就停留在“陰虛盜汗”“氣虛自汗”的水平上,。而疾病往往很復雜,,往往很多情況攙和在一起。不能只知道玉屏風散,,六味地黃丸,。 前面說過,汗出之因,,要么是里面有火,,要么是氣虛不固。氣來源于脾氣,,桂枝湯中生姜大棗甘草就是補脾氣的,,脾氣怎么才能到達表部?就需要駕著肝風,,所以,,用了桂枝。玉屏風散呢,?用大劑量的白術(shù)健脾補氣,,黃芪,既能補氣又有升達之功,,補氣升陽,,防風就像桂枝,同黃芪把白術(shù)補得氣升到表部,,起到固表的作用,。這都是從氣上來說。汗血同源,,血由精化,,所以,都隸屬于腎水,,腎水就是津液,,在腎叫腎水,在肝叫肝血,,在肺叫肺津,,在脾叫脾陰,,其實,就是津液,,屬陰,,陰陽相吸,陰要吸住陽,,津液不能少,,白芍,既能養(yǎng)陰,,又具有酸斂之性,,最具的陰之性能。這是從陰上來治療“陰不守”,。六味地黃丸養(yǎng)陰,,因為有山茱萸的酸斂之性而同于白芍。所以,??梢灾委熀棺C。 以上從桂枝湯引申講了汗證,。汗血同源,,出汗,就有可能出血,。出血癥多見于女子,,月經(jīng)不調(diào),特別是崩中漏下,。在劉力紅的《思考中醫(yī)》上有一則病例,,就是某某老前輩,,用200克白芍治愈孕婦大流血,,本來,我想不通白勺止血,,但是,,通過學習,得到了以上理論,,白芍能止汗就能止血,。 我們再回到桂枝湯上,桂枝湯證有自汗,。自汗的原因,,一個是在外的氣不能固攝,一個是在內(nèi)的因不能收斂,?!瓣栐谕?,陰之使;陰在內(nèi),,陽之守”,。在內(nèi)之陰不足,陽既不守,,陽不守即浮越于外,,浮越于陰之外,不再固攝陰,,陰走汗出,;所以,“陽浮陰弱”,,“脈浮而緩”,,這個汗如果不止住,陰越走陰就越少,,陰越少,,越守不住陽,陽就更外浮……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所以,,我們必須在表部收斂住這個汗。收斂,,就得選用涼降酸收的滋陰藥,,芍藥就是最佳人選,但是這個芍藥完全是屬陰的,,就像一個古代的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到,,她只能在陰里面,,只能守著自己,要想斂住在外的陽氣,,她做不到,,為什么,她出不去???!所以,,用了相當劑量的桂枝,,桂枝是溫升的,完全屬陽,,他就能把芍藥帶到這個表部,,發(fā)回收斂涼降的功效,。所以,汗也就止住了,,陽氣也守住了,。 這就像一對夫妻,丈夫出軌不回來,,關(guān)鍵是妻子守不住他的心,,妻子要想讓他回來,就得找他去,,但又出不得門(古代的女子),,怎么辦?找自己的哥哥或者弟弟帶著去就行了,。 所以,,白芍就是滋陰收斂的。而在西醫(yī)上,,動脈血是向四周走的,,就像陽氣的升達,靜脈血是從四周回到中央的,,就像陰氣的收斂,。所以,曹穎普說芍藥增加靜脈回心血量,。我覺得,,這樣一來,反而局限了芍藥的功效,。 再說一下,,桂枝湯是調(diào)和陰陽的?!瓣柛£幦酢?,陰陽不能分離,這個證就是陰陽分離,,陽跑出去了,,原因可能是陰不足不足以斂陽,;也可能是外邪來襲,,陽氣奮起抵抗,就像丈夫上戰(zhàn)場,,妻子也得跟著去,,去干什么?后勤??!但是這個妻子身子弱,,出不去,丈夫在戰(zhàn)場上沒有后勤保障,。這就是夫妻分開了,。怎么辦?讓他們合起來,。 在《傷寒論》上對于桂枝湯的解釋多認為是丈夫上戰(zhàn)場說,。其實不然,不管什么原因,,總之,,當前就是“夫妻分開”,“陽浮陰弱”,。 再談桂枝湯 我覺得,,在《傷寒論>》最難理解,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桂枝湯”,,因為,,在《方劑學》中,桂枝湯屬于解表劑,,解表就是發(fā)汗,,就是祛邪。在《中藥學》上,,桂枝的功效“發(fā)汗解肌,,溫經(jīng)通陽”,桂枝能發(fā)汗,,就能祛邪,。但是“桂枝湯證”有汗,寒邪閉郁肌表,,形成麻黃湯證,,很好理解。桂枝湯證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書上說,,風行善行數(shù)變,為陽邪,,其性開瀉,,所以,風邪傷人,,開毛孔讓風給打開了,。所以叫中風,那個叫傷寒,。聽起來也頭頭是道,,但是,,一到臨床上了,我就不會用桂枝湯?,F(xiàn)在的中醫(yī)老師,,我見過的有臨床經(jīng)驗的幾乎沒有,我沒有上過正規(guī)的中醫(yī)藥大學,,沒有聆聽過那些大學教授的講課,,學習《傷寒論》,我是在電腦上聽郝萬山老師的講座學的,,但是,,桂枝湯我還是沒有學會。后來,,看了《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書上說,無論外感還是內(nèi)傷,,都是“本氣自病”,,這個“本氣自病”對我有了啟發(fā)。就是說,,這個人得什么病,,外因只是個誘發(fā)條件,到底得什么病,,關(guān)鍵是自己,,自身的氣發(fā)生什么病變。 現(xiàn)實中就是這樣的,,同樣的外因條件下,,有的人沒事,有的人得了傷寒,,有的人得了中風,,還有的得了少陽病…….我們治療的時候,也不能看著外因治療,,你得看看病人當前的癥狀,,了解癥狀產(chǎn)生的機理,然后治療,。 所以,,在再一次學習《傷寒論》時,我就特別注重“本氣自病”,,也就是,,這個人他到底怎么了?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病,,發(fā)熱,汗出,,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傷寒中風,,陽浮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桂枝湯主之,。 中風也好,傷寒也好,,反正有邪來襲,,但是,機體的反映不同,。就像一個國家,,有外敵來侵,有的奮起抵抗,,有的一忍再忍……對于外邪的態(tài)度取決于個體的性格體質(zhì),。表現(xiàn)為傷寒的好理解。表現(xiàn)為中風的就不好理解,。 既然是太陽病,,陽氣應該比較足。就像一個國家,,還是比較強盛的,。有外邪來襲,陽氣肯定奮勇抗邪,,努力升達,,產(chǎn)生浮脈。但是,,他的陽氣又不如麻黃湯證那么足,,他要是去抗邪了,里面就不足了,,不能發(fā)揮固攝陰津的功能了,,所以,就出汗了,。這時陽傷在先,,陽氣被外邪傷了,就不足了,就不能發(fā)揮固攝陰津的作用,。這個時候,,病人也會惡寒,就像麻黃湯證那個惡寒一樣,,接著,,伴隨著汗出,這個人有自覺體表熱燥燥的,,但是,,又熱別怕風。這個怕風,,一方面是惡寒轉(zhuǎn)來的,,一方面,體表有汗,,他就怕風,,剛洗完澡,風一吹,,還格外的涼呢,?!身上熱燥燥的,,但是,,測體溫表,一般不會高,,即使燒,,也不高燒。為什么不會高燒,?有點郁熱也都散了,,老出汗嗎?,!所以,,他不會像麻黃湯證那樣,惡寒發(fā)熱都很劇烈,。因為陽氣虛導致氣不攝陰出現(xiàn)了自汗,,汗越出,陰越傷,,導致了陰虛不能守陽,,于是,陽就從陰中浮越出來,,這時候才真正形成自身的“陽浮陰弱”,。發(fā)熱,,汗出,惡風,,持續(xù)不解,。這個時候就形成了“桂枝湯證”。桂枝湯證就是“陽浮陰弱”,, 所以,,我們收斂浮陽,,熱就不發(fā)了,,汗就不出了,也就不惡風了,。收斂住浮陽,,使表部的陰陽和合,也就起到了實表的目的,,表實,,汗自然不出,并且,,可以抵御外邪來襲,。 所以,桂枝湯的好處很多?,F(xiàn)在治療易感風邪常用玉屏風散那個方,,我覺得該用桂枝湯。 桂枝湯是人體表部的氣血和合,,對于一些皮膚病,,特別是皮膚營養(yǎng)不良性疾病,像白癜風,,冷空氣過敏都有很好的療效,。 但是,藥物劑量要準確,。白芍 生姜 大棗 甘草 這是陰,,桂枝 生姜 大棗 甘草 這是陽,陰陽相等,,就是和合的表部的氣血,;桂枝新加湯,白芍的量超過桂枝一兩,,這時候和合的就是肌肉的氣血,;到了小建中湯,白芍的用量超過桂枝三兩,,和合的就是內(nèi)臟的氣血,。 所以,,桂枝就像一個男子漢大丈夫,老想往外跑,;要駕馭這個男子漢,,就得靠妻子。丈夫能把妻子領(lǐng)到外邊來,,妻子能把丈夫吸引到里面去,。所以“陽在外,陰之使,;陰在內(nèi),,陽之守?!? 桂枝與白芍就解決了陰陽的問題,,而整個中醫(yī)就是研究陰陽的,陰陽是什么,?就是一氣,,氣升為陽,氣降為陰,。要不,,歷代醫(yī)家怎么把桂枝湯稱為“方祖”呢! 千里跳舞: 恕我直言,,解釋的有點不倫不類,,沒法登上大雅之堂啊。還是衛(wèi)強營弱,,營衛(wèi)不和,,解釋得最恰當。 樓主: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解釋得就是《內(nèi)經(jīng)》《傷寒論》,,學習《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的目的就是更好的學習《內(nèi)經(jīng)》《傷寒論》,,《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就像一個導師,指導引領(lǐng)我們進入《傷寒論》《內(nèi)經(jīng)》的深處,,告訴我們其中的精髓,。圓運動之理,本來就包含在《內(nèi)經(jīng)》《傷寒論》其中,,就像一層窗戶紙,,在《四圣心源》《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出現(xiàn)之前,似乎沒有人戳破,。 拯救生命健康: 膽子再大些,,想法再簡單些,既然把生命個體拉向自然,,索性就不要再留戀十年寒窗學到的和十年臨床悟到的,,不要舍不得,,沖出去,鳥瞰中醫(yī)學,,你會發(fā)現(xiàn)一切原來如此!你會崇拜死你自己的,!否則,又是一個不倫不類,。 你是我唯一關(guān)注的,,開始可以,后面的遠了,,我沒有看,,任何理論的發(fā)展就是越來越簡單,這是發(fā)展定式,。送你幾個詞,,大膽,、心細,、舍得、薄發(fā),。 1 |
|
來自: 昵稱41308958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