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寫促讀,,讀寫和諧融合趙東明 【教學構想】2011年1月美國《科學》雜志登載了一個實驗,題目叫《寫篇文章更給力》,;科學家通過實驗說明了寫文章是一種強大的學習方法,,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運用。 閱讀是從書面材料中獲取信息,,寫作是把獲取信息用文字記錄整理出來,;閱讀為寫作提供信息和認識,寫作是對信息和認識的進一步加工整理,,主要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閱讀(直接閱讀指讀書,,間接閱讀指觀察、體驗社會),;閱讀為寫作提供行文規(guī)范,、表達技巧,寫作則是運用語言文字符號,,記錄信息或傳遞信息,;寫作促進閱讀信息的加工、建構,,這本身也是一種閱讀方法,。閱讀時要動眼看,,動腦想,動手寫,,動心記,,這是閱讀的關鍵和核心。因此,,讀和寫應和諧融合,、有機統(tǒng)一。 我們可以大膽地做一種嘗試:學生學習新課文前,,暫不看其內容,以所學文章題目為題,,先嘗試構思寫一篇文章,,或者說說寫作的思路,列一下寫作提綱,,然后學文章,,學習作者的立意思路、結構,、語言等,,在比照中找差距,學方法,,仿技巧,。也可以在學完一篇新課文后,讓學生進行同題作文,,再和原文進行比較,,內化閱讀體會與感受。教師幫助學生在反復深入閱讀中,,結合原文材料,,設計恰當的閱讀練習,點撥啟智,,鼓勵個人探索,,觸類旁通,學以致用,,讓習作增輝添彩,。 【課堂實錄】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分析一般作文中常見的選材方面“失誤”,引以為鑒,。 2. 通過同題作文,,指導學生從閱讀中掌握“選材”方面的要求、方法和技巧,。 3. 借助于深入閱讀,,在學會“選材”基礎上提高學生遣詞用語的能力,。 授課對象 初一學生 師:同學們,我們自上學以來,,每天都要接觸到風格不同,,才情各異的老師,他們可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讓我們來寫一寫自己熟悉的一位老師(包括小學老師),,你們將如何來寫呢?因為時間所限的關系,,我們只要擬定一個提綱或作文思路即可,。 (學生構思片刻,開始動筆列提綱,,限時5分鐘) 師:好,,時間到,下面我們大家擱下筆,,一起來交流一下,! (教師選取不同層次學生所列的提綱5—6篇,實物投影展示,,要求:每展示一篇,,組織其他1—2個同學討論該提綱在選材方面的得與失。) 師:好,,本著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態(tài)度,下面就請部分同學代表匯報交流一下個人的聽后體會,。 生1:有不少材料過于平淡,,無法吸引讀者,如寫老師認真批改作業(yè),、備課等,,這是所有老師都能也是都應該做到的,毫無新意可言,。 生2:有的材料寫過的人太多,,陳詞濫調,如寫老師帶病堅持上課,,老師為我義務補課,,老師來探望生病的我等等。 師:(鼓掌)很好,,剛才兩位同學的發(fā)言一針見血,,切中肯綮,我們再請幾位同學來說說看,。 生3:有的材料內容失真,,空洞膚淺,,言之無物。如寫老師借錢給我,,老師半夜還在堅持帶病工作等,。 生4:有的材料一看就知道是編造出來的,或是一味地機械模仿,。如寫老師的任勞任怨,、勤勤懇懇,自己清貧度日卻義務資助失學兒童,。 生5:有的材料我在作文書上曾看過,,懷疑它是抄來的。 師:講的很好,,還有其他同學補充嗎,? 生6:有的材料恐怕連作者自己都難以相信,斧斫痕跡太重了,。 生面面相覷,輕輕搖頭,,若有所思—— 師:好,,我們把剛才大家講的問題羅列一下,請同學們加以歸納: 若干學生板書后,,老師再加以潤色完善,,形成共識,板書展示: 1. 司空見慣的“大路貨”—— 材料過于平淡,,實在無法吸引讀者,。 2. 毫無新意的“陳舊貨”—— 用過的人太多,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3. 空洞膚淺的“虛假貨”—— 認識停留表面,,言之無物泛泛而談。 4. 簡單模仿的“拼湊貨”—— 一味機械照搬,,進入了抄襲的誤區(qū),。 師:既然我們的作文選材存在這么多問題,我們有必要再來回顧一下《課標》精神及相關考試要求: 《課標》明確指出:寫作時要能“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實,、豐富的材料”,。各級各類語文考試中的“作文評分標準”,在材料方面要求很高,。如有的“選材新穎,,最高可多加5分”,;有的“選材新穎,有個性可多加1—3分”,。材料之與作文評分,,顯性比重通常占到10%,但其隱性分值遠遠不止于此,。 生:老師,,有點兒感覺了,有典型的范文讓我們學習模仿嗎,? 師:很好,,不著急,當然有了,,就地取材,,學以致用,我們不妨就以我們學過的魏巍的《我的老師》為例,,看看能否從中學到一些技法,。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圍繞以下要求,,指向閱讀《我的老師》(10分鐘) (屏顯閱讀提示——) (一) 重讀課文,,理清思路 1. 課文共記敘了幾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誰,? 2. 課文共記敘了幾件難忘的事情,?哪幾件詳寫?哪幾件略寫,?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二) 用好素材,溫故知新 3. 課文中所記的幾件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亂,?請談談理由,? 4. 請簡要概括出蔡老師的性格特點,說出貫穿全文的感情線索是什么,?文中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 (三) 遣詞用語,畫龍點睛 5. 全文從頭至尾,、字里行間都充溢著對老師的深情,,請結合有關詞句舉例加以說明。 (生若有所悟,,圈點勾畫,,接著小組合作,下座交流,熱烈討論) (約10分鐘后——) 師:好,,時間到,,大家認為《我的老師》這篇文章作者為什么要選擇這些材料呢?他又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呢,? 生1:大作家寫的文章,,當然好了! 生2:不一定,,我認為《我的老師》中的材料顯得太瑣碎了,,甚至有些冗雜,讓人讀了感覺比較亂,! 師:哦,,敢于挑戰(zhàn)我們的權威與教材嘛,勇氣可嘉,。 生3:我也有同感,,材料似乎多了些、亂了點,! 師:其實,,我們不能割裂地看待這篇文章,《我的老師》是當年的作者魏巍應《教師報》之約稿,,他在原文中還寫了另外兩位老師,,一個是柴老師,還有一個是宋老師,,這兩位老師都是反面角色,在入選教材時被編者善意地刪掉了,。 生:老師,,能讓我們看一看被刪掉的文字嗎? 師:老師給大家準備好了,,請看投影—— (屏顯——魏巍《我的老師》未選部分之節(jié)選) 我們非常愛自己的學校,,日子過得非常快樂,,而且自滿,。可是過了不久,,就發(fā)生了一件事情:我們班上換來了一個姓柴的老師,。這位柴老師是—個瘦瘦的高高的個子。 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有下面三點:一是他那條卷起褲管的灰色的西裝褲子,,這也許是在小縣城里還很少見的原故,;二是他那張沒有出現過笑容的臉孔;三就是他手里拿著的那支實心竹子做的教鞭。終于有一天,,在上課的時候,,也許我歪著頭正看窗外的小鳥吧,或者是給鄰座通報一件在當時看來是應當立刻通報的事情,,總之,,冷不丁地頭上挨了重重的一鞭。散學后,,我兩手抱著頭哭著回家,,頭上起了像小饅頭那么大的一個血包(當然,今天也并沒有影響我的工作),。我當時哭著說:“我再也不上學了,。”媽媽也在心疼的情況下對我采取了妥協(xié),??墒谴袅瞬粠滋欤揖陀直谋奶馗閭円黄鸹氐綄W校里去,,好像什么事情也沒有發(fā)生過,。然而今天我愿意揭開當年兒童世界里的一件秘密:我之所以又重新走進學校,實在是因為我舍不得另一個程老師,,舍不得那些小伙伴,,特別是舍不得學校里的那個足球! (中間省略蔡老師的片段) 這里我還想講講我的另一位老師,。這位老師姓宋,,是一個嚴厲的人。在上體育課的時候,,如果有一個人走不整齊,,那就要像舊軍隊的士兵一樣遭到嚴厲的斥責……只要是宋老師的算術課,一響起鈴聲,,就帶來一陣隱隱的恐懼,。上課往往先發(fā)算術本子。每喊一個名字,,下面有人應一聲“到,!——”,然后到前面把本子領回來,??墒且缓暗轿遥覄倓倧淖簧狭⑵?,那個算術本就像瓦片一樣向我臉上飛來,,有時就落到別人的椅子底下,,我連忙爬著去拾。也許宋老師以為一個孩子不懂得什么叫做羞慚,! …… 生:我們懂了,,那兩位老師與文中的蔡蕓芝老師相比,真是太不像樣了,,良莠自現,。孩子在孤助無援的時候更渴望有人來關愛,所以蔡老師的任何舉動都給幼年的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師:情至深處,,無不入文。這也是我們今后作文要注意的,。 生:明白了,,只要寫的是真人真事,很容易打動讀者,。 師:是的,,下面請大家回過頭來,再看一看我們讓同學們剛才展示出的“閱讀提綱”,,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看看我們能否從魏巍的《我的老師》中學到一些選材的方法呢,? 生:選材必須要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如《我的老師》一文就回憶了作者兒童時代在蔡老師身邊的幾件小事。 師:很好,,還有其他意見嗎,? 生:材料都是真實具體的,否則根本不能打動讀者,,本文的事例豐富多彩,,但都是真情實感的回憶。 生:選材要注意詳略得當,,像本文的前五件事是略寫,后兩件事是詳寫,。 師:材料還要力求新穎典型,,當然做到這一點很難,本文的選材看似零碎,,但它們都是符合兒童視角和心理特征的記憶特點的,,是典型的。 生:材料似乎有點多了,,雜了一些,,文貴求精,這七件事能刪掉其中的一兩件嗎,它們的順序可不可以打亂,?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全面立體地展示了蔡老師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依戀之情。隨著作者回憶的軌跡,,順著作者記敘的思路,,師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梢姡x材的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隨便調換的,。 師:我們歸納一下大家剛才的發(fā)言,,教你們選材“四招”(板書): 方法一:緊緊圍繞中心 方法二:務必真實具體 方法三:力求新穎典型 方法四:注意詳略有序 下面我們就現學現用,當場完善,,將我們剛才寫的提綱重新修改加工或再補充擬寫一兩個具體事例,。(5分鐘) (各同學重新構思,動筆加工起來——) 實物投影展示,,師生共同商討,,評議學生修改好的提綱(事例)。 師:下面我們請幾位同學來總結一下本節(jié)課的學習心得,。 生1:從這堂課的學習中,,我們看到了蔡老師的一顆摯愛學生的美好心靈,體會到了作者對老師的依戀,、思念之情,。 生2:我們更是學到了要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科學安排詳略的寫法,,也再一次地接受了“尊師”這一傳統(tǒng)美德的熏陶,。 生3:以后寫作文時,我再也不去挖空心思編材料了,,力求寫出真人真事,、真情實感。 師:講的很好,,很全面,,我想大家都是有一定的收獲的,。課后作業(yè),請繼續(xù)完成習作《我的老師》,,字數600字左右,,下節(jié)課繼續(xù)講評。 【教學反思】以讀促寫,,以寫帶讀,,讀寫結合,二位一體,。多年來,,人們習慣于在閱讀后仿寫或片段練習,這樣往往把寫作看成了閱讀的目的,,而很少有人通過寫作去帶動閱讀,。 而本節(jié)課看似閱讀和寫作的混合課型,我們把寫作看為是教閱讀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寫作是可以有機融合在閱讀課中的,,指向性是很強的。 本節(jié)課上,,表面上設計了寫的環(huán)節(jié),,其實這個寫就是個手段,本節(jié)課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促進文本閱讀和理解,,加深對經典文本的深度領悟與借鑒,,這是一個新穎的教學視角。平時通過各類報刊雜志,,我們見到過形形色色的文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閱讀文章還會有裂縫或敗筆,,通過仿寫,,一目了然,很容易來梳理清楚文本的思路,,完善其結構,,還可以通過改、刪,、増等手段,,望聞問切,手到病除,,從而體會文章的匠心妙處,。 一般的“讀中仿寫”難逃機械化訓練的嫌疑,,學生往往是處于被動寫作的地位,,寫作也就演變?yōu)橐环N刻意的模仿,,訓練效果不見得好。而“指向閱讀”的寫作教學,,則是另辟蹊徑,,基于學生的習作現狀,把課文中蘊藏的寫作知識,、技巧適時而恰到好處地展現出來,,活學活用,學以致用,,讓課文中學到的寫作知識,,可以很快靈活運用于自己的習作之中。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欲揚先抑,,學生必須要聯系自己的寫作困惑,求知若渴,,呼之欲出,,在這種情況下,有用的寫作知識及時化用在閱讀過程中,,渾然一體,,提煉了學生的寫作意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一種閱讀思維與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用寫作的方法來教閱讀,比起著名特級教師管建剛倡導推行的“指向寫作的閱讀”值得探索的空間更大,,從某種意義上講甚至很難把握,。筆者還存在很多困惑。比如,,眼高手低,,是不是每一次習作時都需要借鑒經典例文,并能匹配成功,;在寫作時是否都能有效促進任意一篇課文的深層閱讀教學,?文學大家的文章信手拈來,論寫作層次與我們中學生的習作差別太大,,效法不當的話弄不好讓學生會產生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的尷尬。 讀不離寫,,寫不離讀,,指向閱讀的寫作教學在現行的教材體系下,它只是一種新的教學主張,,是一種語文教學課程改革的新樣式,,它與傳統(tǒng)的“讀寫結合”主張不是矛盾的,,也不相沖突,而應該是相互補充的,,這樣才更加接近于語文教學的本質,。 【專家點評】這一節(jié)課,讓我們耳目一新,,初看起來像是寫作評講和指導課,,教師在入課不久后卻又話鋒一轉,詳細分析了經典課文《我的老師》,,兩相照應,,讀寫結合,較好地體現了:“寫”需要借助“讀”,,“讀”指導著“寫”,,有“巧婦”如此,何愁難為“無米之炊”,? 該節(jié)課的可貴之處在于“讀中析寫”,,有效避免了空洞說教寫作知識的誤區(qū),從課文中在人文熏陶,、審美教育的基礎上又提煉出寫作元素,,這不是“劍走偏鋒”,而是“一劍封喉”,,切中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指向閱讀”,旨在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情感”,,借助的手段是課文中的寫作知識,,并不是簡單灌輸。初中三年中,,我們可能要面對很多篇習作練筆和鮮活的課文,。我們首先當然應根據學生的具體作文需要與訓練目標,進行寫作素材的發(fā)掘和選擇,;其次是確保學生體驗到所學寫作知識的表達效果,,追求精讀文本而心領神會的效果。 (作者單位:南京市長城中學) (點評:南京第五初中特級教師:薛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