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別討好這個世界 來自凱叔講故事 00:00 12:38 凱叔說 kaishushuo 孩子是簡單純粹的,高興就笑,,難過就哭,,累了就睡,喜歡就要,,不想就拒絕……但如果孩子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從小習得“討好”人格,變成老師家長眼中的乖寶寶,,卻壓抑了本來的自我,他將來的人生得有多悲哀,? 如何引導孩子直面自我,,做真實而快樂的自己?今天的文章推薦給你,。 作者 | 克里斯 主播 | 默聲 阿德勒: 人是需要這種盡管被討厭但還是敢于做自己的勇氣,, 這樣才可以逃脫無法做自己的羞恥感, 獲得真正的幸福,。 1 瑤媽是我一個很好的閨蜜,,3年前跟瑤爸離了婚, 女兒瑤瑤上小學1年級,,因為懂事又乖巧,, 常常成為朋友們夸贊和羨慕的對象。 然而前幾天,,因為一件小事,, 讓瑤媽突然覺悟, 女兒這種看似“懂事”,,實則“討好”的性格,, 并非什么好現(xiàn)象。 前幾天,,瑤媽在給瑤瑤洗澡換衣服的時候,, 發(fā)現(xiàn)瑤瑤的褲子濕噠噠地半干著, 一問之下才知道,,女兒情急在學校尿了褲子,, 因為坐在靠窗的位置,怕被老師同學發(fā)現(xiàn),, 就一直沒有離開座位,,一個下午都無心聽課, 祈禱著自己的褲子能趕在放學前干了,, 不被老師同學發(fā)現(xiàn),。 “為什么不早一些去廁所”“為什么不敢告訴老師” 媽媽一再追問下,,瑤瑤越哭越慘,之后才坦白,, 因為當時是一節(jié)公開課,, 老師安排好了舉手發(fā)言的秩序, 她不敢打破,,怕老師責怪,。 瑤媽又急又氣,“那為何回家的時候不換褲子”,, 瑤瑤膽怯地回答:“怕你不高興,,媽媽你已經(jīng)很忙了, 我不想給你添麻煩,?!?/span> 那天,瑤媽想了很久,, 其實這幾年來這孩子做什么事,, 首先考慮的都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她可以犧牲自己的需求,、感受,, 來“討好”整個世界,以獲得更多的接納,。 瑤媽還想到了這孩子常常提心吊膽地說的一些話,, 比如“媽媽你永遠會跟我在一起的對嗎” “媽媽你永遠不會離開我的對嗎”, 然而,,這種“懂事”外殼下的“討好”實在令人擔憂,。 2 我?guī)缀跏强粗幀庨L大的, 深知這個娃過去也曾是個令人頭疼的“熊孩子”,, 之所以變成如今那么“乖巧”,, 主要還是因為爸媽之間的關(guān)系。 瑤媽和瑤爸感情剛出問題那會,, 關(guān)系劍拔弩張,,倆人一碰到就互噴火藥。 當時的瑤瑤才4歲多,, 在她眼里,,這個世界徹底變了: 媽媽突然變得脾氣暴躁,爸爸變得很少回家,, 每次回家都會把門摔得重重的,, 留下媽媽一個人默默啜泣…… 每回大吵之后,瑤媽常常抱著電話向我傾訴, 我在安撫她的同時,,常常會問起,, 瑤瑤此刻在干什么? 因為我最擔心的是,,他倆會在孩子面前互相傷害,。 那陣子,瑤媽總是想到以前二人世界時的好,, 感情出問題全因為孩子的出生,, 加上對于瑤爸的怨恨, 以及對于未來要獨自一人帶孩子的恐懼…… 在情緒最低落的時候,,她對著孩子說了一些氣話: “瑤瑤你以后跟著爸爸吧,, 爸爸那邊還會有個阿姨照顧你” “過幾天媽媽就把你送到爸爸那邊去, 以后就由爸爸來照顧你”…… 對于從小就是媽媽一手帶大的瑤瑤來說,, 這些話讓她意識到: 媽媽竟然有可能會離開自己,。 她也根本不明白,究竟是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會讓媽媽可能拋棄自己, 或許孩子每一次沉默,, 都是在反思自己是否有哪里做得不夠好,。 也是從那陣子開始, 瑤瑤過去天真活潑的樣子開始褪去,, 變得誠惶誠恐,、小心翼翼, 幾乎是一夜之間,,成了一個成熟懂事的乖小孩: 她能夠第一時間察覺出媽媽心情不好,, 然后蹭上去安慰; 媽媽疊衣服的時候,, 她會在旁邊幫著疊,; 媽媽接電話的時候, 她會小心翼翼地在旁邊豎著耳朵聽,, 等媽媽掛了電話,,輕聲地詢問是不是爸爸打來的…… 不知不覺中,孩子學會了察言觀色,, 學會了迎合媽媽的需求,, 用“乖巧”“懂事”“聽話”來討好媽媽, 或許孩子心底里的目的,, 僅僅是希望媽媽不要離開自己,。 3 孩子的這些令人心疼的“懂事”, 其實只不過是“懂”父母的需求和面子,, 在這些孩子的認知里,, 父母的愛和關(guān)注都是“有條件”的,, 只有ta們“懂”父母的需求,并迎合父母的期望,, 才能夠得到愛和關(guān)注,,保證自己不被拋棄。 所以,,父母們更應(yīng)該“懂”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 是什么形成了ta們的“討好”模式,? 然后在以后的生活中, 極力去避免這些情境的發(fā)生—— 有些關(guān)系緊張的父母,, 可能會讓孩子意識到爸爸/媽媽會離開自己,, ta根本分不清, 父母的若即若離是因為自己不夠乖,, 還是因為其他原因,。 于是,ta必須學會通過“乖巧”來取悅父母,, 避免被拋棄,。 有些父母情緒不穩(wěn)定, 時常無緣無故地焦慮,、發(fā)火或者冷暴力,, 孩子也會感受到父母的情緒波動, 從而變得緊張,、焦慮,,因為孩子會困惑, 是不是因為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才讓爸媽不開心,。 討好和迎合其實是內(nèi)心無價值感的呈現(xiàn), 對于一個幼年的孩子來說,,他們都是弱小而無助的,, 需要依附于成人無條件的關(guān)注和保護才能存活。 討好型的孩子都有以下這些特質(zhì) l 過于關(guān)注別人的人,,忽視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 深深壓抑自己的需求; l 小心翼翼,不敢任性和放肆,, 不敢對抗權(quán)威,,不給大人添麻煩; l 處處逢迎討好,,寧愿犧牲自己的感受,, 也要營造出和諧的氣氛; l 自卑、敏感,,以別人的感受為中心,, 羞于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需求和想法; 4 一個“討好”型的乖孩子,,非但不快樂,, 還可能發(fā)展出刻板、沒創(chuàng)造力,、低適應(yīng)性等特點,。 “討好”的人際模式一旦固定下來, 未來在老師,、領(lǐng)導,、朋友甚至配偶面前, 都一直會沿襲這種模式,, 形成一個“好孩子”的人格面具,。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 提出了真自我和假自我的概念: 一個人的自我若以自己的感受為中心而構(gòu)建 即真自我, 一個人的自我若以別人的感受為中心而構(gòu)建 即假自我,。 真自我與假自我最初都是在母嬰關(guān)系中形成的,。 他的心理與行為是從自己的感覺出發(fā),, 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即便沒有得到, 也不會影響到其自我的價值感,, 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假自我者,, 他的一切是圍繞著別人的評價而構(gòu)建,, 即“外控”的,他們所追求的,, 都是以外界評價為標準的,。 若實現(xiàn)了,他就覺得自己有高自我價值感,, 若不能實現(xiàn),,他的自我價值感就崩塌了。 一個有假自我的學生,, 可能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但這類人,,往往畢業(yè)了之后,, 就會覺得喪失人生目標,沒有方向感, 這是因為他們學習時,,可以討好父母討好老師,, 可一旦畢了業(yè),想要討好社會,,就不那么容易了,。 這也是為何很多優(yōu)秀畢業(yè)生到了職場, 并不能游刃有余的原因,。 ta們可能成績優(yōu)異,, 面試時候能跟你談績點和獎學金, 但面對龐雜而陌生的工作,,就立刻變得手足無措,。 其實主要是因為ta們習慣了討好各種“標準”, 但到了職場以后,,各種“標準”變得模糊,, 更多的進步可能需要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 但這類假自我強大的孩子們,, 從小都戴著乖巧懂事的人格面具,, 很少遵循自我的感受,做事情更是缺乏創(chuàng)造力,。 5 所以,,當孩子變成了一個“討好者”, 不斷放棄自己的需求,、壓抑自己的喜好,, 其實是在深深地傷害ta自己。 當意識到這些之后,, 瑤瑤媽媽急于想改變孩子的“討好”性格,, 于是來尋求我的意見。 然而,,這個改變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因為一些涉及到安全感的因素, 如家庭相處模式,、環(huán)境的接納程度等,, 都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改變。 家長這邊能夠做的,,或許是教會孩子勇敢地say no,! 我家樂樂其實很喜歡跟瑤瑤一起玩, 因為當面對做游戲的角色選擇時,, 瑤瑤總會把樂樂喜歡的角色讓出來,, 一起合作玩玩具也同樣,, 瑤瑤永遠在扮演一個“照顧者”“謙讓者”的角色, 以保證關(guān)系的穩(wěn)定和諧,。 面對這些,,我當時做的調(diào)整是: 讓瑤瑤體會到,遵循自己內(nèi)心的選擇,, 有時候并不會打破關(guān)系,。 那陣子,她倆特別迷某小魔仙動畫,, 每次出來玩,,也都會帶上各自的魔仙棒。 有一次,,瑤瑤媽媽給瑤瑤買了個最新款的魔仙棒,, 樂樂看到了就想借過來玩。 我看得出來,,瑤瑤有點不舍得,, 給樂樂玩的時候,全程都眼巴巴地看著,。 我拿回瑤瑤的玩具,,抱著她,告訴她,, “如果自己想玩,,就不要給樂樂, 說一句NO,,很正常,,阿姨反而會覺得你很勇敢。 這就像,,你媽媽來問我借手機,, 阿姨同樣也不會給借給她一樣?!?/span> 有時候,不用考慮太多,, 選一個讓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就好,。 那天我也是這樣告訴瑤媽,往后多多教瑤瑤說NO,, 讓她知道,, 學著拒絕一切讓自己感到不適的行為、事情,, 比學著懂事,,更重要,。 這個世界上,首先要取悅的人,,是自己,。 如何避免孩子成為一個討好型人格 1、要給孩子一個穩(wěn)定有安全感的環(huán)境,。 如果孩子因為父母的關(guān)系,、態(tài)度、情緒而不安,, 那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 這一切都與你無關(guān),,是爸爸媽媽之間的事情,, 你沒有任何責任。 2,、請允許孩子犯錯,、調(diào)皮。 那些偶爾的小性子和情緒,, 都是可以被理解和接納的,。 給孩子一個機會和空間——做自己。 3,、教會孩子說NO,。 任何行動、付出之前,, 教會孩子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意愿,,ta可以大膽做自己, 如果遇到不愿意的事情,,可以明確地拒絕,。 凱叔問 關(guān)于“討好型”人格你有什么經(jīng)歷和感受呢?歡迎給凱叔留言,。 作者:克里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家庭關(guān)系親子育兒領(lǐng)域講師,,資深媒體人,,期刊專欄寫手,。家有6歲女兒樂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