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在網(wǎng)上看見一組關(guān)于美食的圖片,,其中就有我們東北主食粘豆包,明天就是臘八讓我想起一句諺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于是,,每進(jìn)臘月家家戶戶都要發(fā)上幾盆黃米面,,蒸上一大缸粘豆包,一蒸豆包就有了年味兒,,因為“粘”與“年”同音,,意味著吉祥。 做為生在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我對粘豆包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可以說我的童年,、少年時代是吃著粘豆包長大的,。粘豆包的做法雖說簡單,但也有講究,。主要材料是大黃米(糜子也叫黍去皮),,加小米(谷子去皮,也叫粟),,摻在一起,。比例要適當(dāng),大黃米多了會變粘,,不成個,,小米多了會笨,沒口感,。把這兩種米碾成面,,用溫水和了,用大盆裝上放在炕上發(fā)酵,,過一兩宿,,發(fā)大了,會有酸味,,發(fā)小了,,不筋道,,這個只能是憑經(jīng)驗。將粘面做成小窩窩包進(jìn)紅小豆餡,,(豆餡主要用爬豆或小豆制作,,也就是現(xiàn)在人們用來制作豆沙的東西)。用蘇子葉做底,,一呢,,防止豆包粘連,二呢,,蘇子葉的味道清香,,然后放在大鍋里蒸,這時候如果你去串門你會看見每家每戶的地下或炕上長長的桌子上晶瑩透剔的小豆包排得整整齊齊,,等涼透的時候就會拿到外面凍上,,放到下屋的缸里里想吃的時候再拿回來用鍋蒸一下?;蛘吒纱喟讯拱裨诨鹄餆?,烤熟的時候就會散發(fā)出一股誘人的香甜味,用撥火棍攪拌幾下火,,立刻露出了外焦里黃熟透的豆包,。冬季的夜晚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的時候手里還經(jīng)常拿著凍的梆梆的粘豆包啃,外面的皮啃沒了只剩里面的豆餡還舍不得一口吃掉,,那時候的胃腸咋嫩好呢,?對了,為了粘豆包我還當(dāng)了一次小偷呢,,鄰居的王大爺家人口少,,他的豆包每年都吃的很長遠(yuǎn),有一次到底沒禁得住誘惑,,趁他不在家的時候我和堂姐從他的小竹筐里拿了豆包就跑,。以至于大爺去世的時候我嚇的三天沒敢出門,怕他找我還豆包,。 如今人們關(guān)注的再也不是豆包能吃到什么時候,,更多的是怎樣把豆包做精做細(xì)、做出特色,,讓它更有年味,,更具地域風(fēng)格和時代內(nèi)涵。 |
|
來自: 風(fēng)吹吹就過L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