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tǒng),,是家族的圣殿,。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儒教文化的象征與標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 程 氏 宗 祠 的 印 象》
- 程 建 平
- 當我在鍵盤上敲擊,,“程氏宗祠”映入眼簾,心里頓感敬畏、陌生而震撼,。那粉墻黑瓦,,高脊飛檐,斗拱廊柱,,無不大氣宏偉,、華麗典雅。那青磚砌成的臺階布滿潔白清晰的格式斗紋,,一層層通向寬闊軒敞的大門,。里面三進院落,第一進最大,,東西二面廂房如兩條金腰帶纏繞,,曲經(jīng)通幽的廊巷,組成一個凸字形的前窄后長的天井,,天井里種著一株碗口粗的臘梅和一株一抱粗的柏樹,,柏樹長年蓊蓊郁郁,臘梅枝繁葉茂,,寒冬臘月時節(jié)開花,,暗香浮動,三重院落,、數(shù)十間房內皆聞花香,。徑直走過回廊,前面是一個大廳,,這以前應該是擺放供桌幾案以及祭品和香燭的地方,,東西兩面各有兩間房,以前應該是擺放靈牌的地方,。第二進院落之前是一面一人高的照壁,,轉過粉白的照壁,四四方方的回廊圍成的一個小院忽然躍入眼簾,。廊柱有小孩腰粗細,,重新油漆過的廊柱圣潔光亮,柱下的圓形石墩刻著花鳥魚蟲圖案,,天井是口字形的,,地面上嵌滿長方形麻石,光著腳丫走在上面,,極舒服,。最后一重院落就是一個小院,無回廊,,兩間簡陋的屋舍堆放著雜物,,院里還有兩畦地,,以前似乎一片荒涼,現(xiàn)在已經(jīng)種滿花草之類的,?! ?/span>
- 我不知道祠堂誕生于何年何月,但我知道,,這種徽派建筑應該是在明朝,,祠堂里一直供奉著我的祖先的靈位,逢年過節(jié)時,,族人便要到祠堂里祭祀上香,,在香霧繚繞中,族長率領族人向列祖列宗匯報著這一年的風調雨順和族人的大事小情,。深深鐫刻在靈牌上那些名字,,一個個早已在歲月里消失,在族人眼里變得越來越陌生,;然而,只要祠堂在,,那些名字一直會不朽,!族里的男女老幼在祖宗牌位面前表情凝重,無不恭敬而溫良,,祠堂里的氣氛莊嚴而肅穆,。
- 這一幕我親眼目睹過,,也聽父母的描述過之前不一樣的想象,。因為在我出生的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祠堂曾經(jīng)幾度結束過它應有的使命,,祠堂的外表尚在,,而它的靈魂卻如煙消云散。祠堂的靈魂的消亡因為它的大氣宏偉,,因為它的華麗典雅,,因為它的三進院落,因為它似江南小朝庭型宮殿般的建筑結構,,它在1949年竟被剛打下江山的革命者們相中,,于是,列祖列宗們棲息了數(shù)百年的祠堂,,瞬間華麗轉身成為國家糧倉或越窮越革命的人的寓所,!
- 曾經(jīng)有人問,列祖列宗們的靈魂何所依,?革命者們斥責道:那是迷信,!人死何來靈魂,?于是,幾百塊靈牌被劈成木柴,,進入家家戶戶的灶膛化為灰燼,!祠堂里的供桌和香案也被村民瓜分,我家也有幸珍藏了這樣一張從祠堂退伍的八仙桌,,鏤空的花紋和精美的圖案也因此停留在我兒時的記憶里,,我曾在這張八仙桌下蹣跚學步,也曾在這張八仙桌上初學用箸,,也曾爬到桌面上撒嬌打滾,,甚至站到桌面上仔細研究梁上的燕子窩……可我不知道它曾經(jīng)有過那樣神圣的使命!這張供桌是幸運的,,它從冷冷清清的祠堂來到熱鬧無比的農場草堂,,緊挨著的是一幅偉人的畫像,呢喃的燕子出沒在它上方的屋梁,,孩子繞著它的膝蓋成長,,雞鴨在不遠處低吟淺唱……
- 供桌獲得了一次重生,而沒有了靈牌,、香案和供桌的祠堂經(jīng)此劇變后會是什么模樣呢,?如今當我在電腦屏幕上所瀏覽的程氏宗祠,驚訝的發(fā)現(xiàn),,那些青磚黛瓦,,雕樑畫棟,飛檐斗拱,,氣勢宏偉的徽派新建筑群落大徑相同,,這也許是程氐宗親一脈相承,或者說是沿襲一個祖宗拓印下來的緣故吧,!
- 201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