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方 方證要點(diǎn)—澤瀉湯 2017-01-13 劉志龍 經(jīng)方質(zhì)難 ?,? 【組成】澤瀉五兩,,白術(shù)二兩。 【功用】利水除飲,,健脾制水,。 【主治】心脾氣虛,水飲為患證 【方解】白術(shù)健脾燥濕,,則痰不生,;澤瀉滲濕,引水氣下行,,則水不蓄積,。痰止水消,則目眩自止,?!督饏T要略方義》:此方所治之冒眩,乃水飲停于中焦,濁陰上冒,,清陽被遏所致,。治當(dāng)利濕化飲,健脾和中,。本方澤瀉白術(shù)兩藥相伍,,一者重在祛濕,使已停之飲從小便而去,;一者重在健脾,,使水濕既化而不復(fù)聚。 【方證要點(diǎn)】 1,、主要癥狀(冒眩證):頭暈?zāi)垦#踔烈曃镄D(zhuǎn),,如坐舟車之中,,甚者可有嘔吐,見有嘔吐白痰,?!额惥鄯綇V義》:“支飲眩冒癥,其劇者,,昏昏搖搖,,如居暗室,如居舟中,,如步霧里,,如升空中,居屋床褥,,如回轉(zhuǎn)而走,,雖瞑目斂神亦復(fù)然?!?/p> 2,、次要癥狀(水飲證):胸脅脹滿,腹?jié)M或胃腸間水聲轆轆,,小便不利,。在臨床上,這些癥狀不一定同時出現(xiàn),。 3,、舌苔脈象:舌質(zhì)淡,舌體特別肥大而異于尋常,,舌苔多水滑或白膩,,脈沉弦,或滑。 4,、現(xiàn)代主要用于治療眩暈癥的治療,,如美尼爾氏綜合征及中耳積液,高脂血癥,,水腫等,。 【原文】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25),。 【醫(yī)案選】 1冒眩證(劉渡舟醫(yī)案): 1967年在湖北潛江縣, 治一朱姓患者,,男,, 50歲,因病退休,?;疾〖簝奢d,百般治療無效,。其所患之病,,為頭目冒眩,終日昏昏沉沉,,如在云霧之中,。且兩眼懶睜,兩手發(fā)顫,,不能握筆寫字,,頗以為苦。切其脈弦軟,,視其舌肥大異常,,苔呈白滑,而根部略膩,。 [辨證]: 此證為澤瀉湯的冒眩證,。因心下有支飲,則心陽被遏,,不能上煦于頭,,故見頭目冒眩證;正虛有飲,,陽氣不充于筋脈,,則兩手發(fā)顫,;陽氣被遏,飲邪上冒,,所以精神不振,、 懶于睜眼。至于舌大脈弦,,無非支飲之象,。 [治法]: 滲利水邪, 兼崇脾氣 [方藥]: 澤瀉24克,, 白朮 12克 [方義] 澤瀉氣味甘寒,, 生于水中, 得水陰之氣,, 而能制水,。一莖直上、能從下而上,,同氣相求,,領(lǐng)水飲之氣以下行。然猶恐水氣下而復(fù)上,,故用白朮之甘溫,, 祟土制水,, 必筑堤防也,。或問,,此證為何不用苓桂朮甘湯溫藥以化飲? 蓋澤瀉湯乃單刀直人之法,,務(wù)使飲去而陽氣自達(dá); 若苓桂朮甘湯,則嫌其甘緩而戀濕,, 對舌體碩大,,苔又白膩,則又實(shí)非所宜,。若服澤瀉湯后,,水濕之邪已減,而苓桂朮甘之法,, 猶未可全廢,,亦意在言外矣。 患者服藥后的情況,,說來亦頗耐人尋味,。他服第一煎,因未見任何反應(yīng),,乃語其家屬曰:此方僅兩味藥,,吾早已慮其無效,,今果然矣。孰料第二煎后,,覆杯未久,,頓覺周身與前胸后背濈濈汗出,以手拭汗而粘,,此時身體變爽,,如釋重負(fù),頭清目亮,,冒眩立減,。又服兩劑,繼續(xù)又出些微汗,,其病從此而愈,。 2頭痛兼頭重(劉渡舟醫(yī)案): 1973年曾治一黃姓婦, 32歲,?;碱^痛兼頭重, 如同鐵箍勒于頭上,, 其病一年有余,,而治療無效。切其脈沉緩無力,, 視其舌體則碩大異常,, 舌苔則白而且膩。 [辨證]: 此證為水飲挾濕,, 上冒清陽,, 所謂'因于濕, 首如裹',。 [治法]: 滲利水濕,, 健脾化飲 [方藥]: 澤瀉18克, 白朮 10克,, 天麻6克 此方共服四劑,, 一年之病, 從此漸漸而愈,。 詳細(xì)情況可以參照經(jīng)方100首 文章來自經(jīng)方家園論壇劉志龍老師的帖子 |
|